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397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将形成有图像的纸张分类并排出。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沿上下方向排列的若干个仓格。根据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部的上方配置有纸张排出口和若干个仓格,因此能够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大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需要配置成:在纸张排出口将纸张排出到下方的仓格中的情况下,可以将下方的仓格向上移动到纸张排出口的高度。因此,有降低图像形成装置整体高度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降低具有分类排出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主输送部、第一分岔部、分类排出部、副输送部和主壳体。所述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所述主输送部从所述图像形成部开始对片材进行输送,并将所述片材排出。在所述主输送部中的片材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岔部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下游侧。所述副输送部是在所述第一分岔部从所述主输送部分岔出来而构成的。所述分类排出部将由所述副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片材进行分类并排出。所述主壳体对所述图像形成部、所述主输送部、所述第一分岔部进行收纳,以及对所述副输送部的一部分进行收纳。所述主壳体的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副输送部可以将所述片材经由所述开口输送到所述分类排出部的基端。所述分类排出部的基端与所述副输送部中远离所述第一分岔部的一侧的端部相邻。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降低具有分类排出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参考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上下方向是铅垂方向。

参照图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打印机。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单元10、主输送部20、第一分岔部30、副输送部40、主壳体50、分类排出部60、进给部110、定影部120、操作显示部130和控制部140。控制部140对图像形成单元10、主输送部20、第一分岔部30、副输送部40、分类排出部60、进给部110、定影部120和操作显示部130的动作进行控制。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输送路L。输送路L含有输送路L1~输送路L9。输送路L由引导板和引导辊之类的引导部件构成。

主壳体50含有4个侧壁51,还有顶壁52、底壁53。例如,主壳体50是合成树脂制的,呈长方体状。侧壁51是竖立设置在底壁53的侧端的平板状部件。在4个侧壁51中的一个侧壁51上,形成有开口51C。以下,将形成有开口51C的侧壁51记载为“第一侧壁51A”,与第一侧壁51A相对的侧壁51记载为“第二侧壁51B”。第一侧壁51A上形成的开口51C的高度优选为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上端高度和下端高度之间。顶壁52是主壳体50中形成顶面的壁面。顶壁52含有与第一侧壁51A连接的端部52A、倾斜的主排出托盘52B,还有内壁52C。主排出托盘52B是矩形形状。端部52A配置成与第一侧壁51A的上端51D连接。内壁52C竖立设置在主排出托盘52B的一侧端部(图1中的右侧端部)。内壁52C的上端配置成与端部52A的一侧端(图1中的左侧端)连接。主壳体50对图像形成单元10、主输送部20、第一分岔部30、副输送部40的一部分、进给部110、定影部120和控制部140进行收纳。

进给部110含有匣盒111、进给辊112和手动送纸托盘113。匣盒111将片材S以层叠的方式进行收纳。例如,片材S是普通纸、再生纸、薄纸、厚纸或者OHP(Overhead Projector)片材。进给辊112将匣盒111上装载的片材S送到输送路L1。手动送纸托盘113设置成相对于第二侧壁51B可以开合,在手动送纸托盘113中可放置片材S(例如,厚纸)。片材S从手动送纸托盘113被送到输送路L2。片材S经由输送路L1或者输送路L2,以及输送路L3,被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

图像形成单元10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具体来说,图像形成单元10含有:感光鼓11、带电部12、显影部13、转印部14、清洁部15、曝光部16和调色剂盒17。

感光鼓11沿着片材S的输送方向C1(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带电部12使感光鼓11的表面带电。曝光部16将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11的表面上。其结果,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显影部13使调色剂附着在静电潜像上,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调色剂盒17对调色剂进行收纳,并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部13。

转印部14通过将片材S压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使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S上。清洁部15去除感光鼓11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片材S经由输送路L4被送到定影部120。定影部120对片材S进行加热和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片材S上。片材S在其上的调色剂像由定影部120进行定影后,经由输送路L5被送到第一分岔部30。图像形成单元10和定影部120相当于“图像形成部”的一个例子。

主输送部20含有:主排出口21、主排出辊对22、输送路L1~输送路L6、若干对输送辊对、驱动机构(图示省略)。主输送部20输送从匣盒111或者手动送纸托盘113送来的片材S,经过图像形成单元10和定影部120后,将片材S以其图像形成面SF朝下的方式排出到主排出托盘52B。图像形成面SF是指片材S的两个面中的通过上述图像形成单元10和定影部120形成了图像的面。以下,将图像形成面SF朝下的状态记载为“面朝下”。同样地,将图像形成面SF朝上的状态记载为“面朝上”。

主排出口21在内壁52C的上端位置附近。主排出辊对22在主排出口21的附近。主排出辊对22从主排出口21将片材S以面朝下的方式沿排出方向E排出。排出后的片材S装载在主排出托盘52B的顶面上。主排出托盘52B沿着片材S的排出方向E向斜上方倾斜。主排出托盘52B上装载的片材S中的在排出方向E的上游侧端部抵接在内壁52C上。

若干对输送辊对配置成沿着输送路L。例如,驱动机构含有马达等驱动源和齿轮列。通过驱动机构对若干对输送辊对进行的驱动,使片材S被输送。

在片材输送方向C1上,第一分岔部30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下游侧。在副输送部40的一侧端部(图1中的左侧端部)的位置,第一分岔部30从主输送部20中分岔出副输送部40。第一分岔部30含有分岔引导件和马达。控制部140根据预先设定的片材S的排出目的地,对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通过对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分岔引导件进行动作来堵住主输送部20或者副输送部40的路径。在分岔引导件进行动作而堵住了副输送部40的路径的情况下,片材S从输送路L5被送向输送路L6。经由输送路L6输送来的片材S由主排出辊对22排出到主排出托盘52B。在分岔引导件进行动作而堵住了主输送部20的路径的情况下,片材S从输送路L5被送向输送路L7。

副输送部40含有输送路L7、若干对输送辊对(图示省略),还有驱动机构(图示省略)。若干对输送辊对和驱动机构分别与上述的主输送部20所含的若干对输送辊对和驱动机构具有相同的结构。副输送部40是在第一分岔部30从主输送部20分岔出来而构成的。也就是说,在第一分岔部30的分岔引导件进行动作而堵住了主输送部20的路径的情况下,片材S从输送路L5被送向输送路L7。副输送部40将片材S经由开口51C沿着片材输送方向C2进行输送。副输送部40可以将片材S供给到分类排出部60的基端60A。

还有,副输送部40进一步含有副排出口42(排出口)和副排出辊对43。在副输送部40中的片材输送方向C2上,副排出口42在第二分岔部61的下游侧。主输送部20和副输送部40优选为将从图像形成单元10和定影部120送来的片材S(例如,厚纸)沿着大致水平方向送向副排出口42。副输送部40将片材S以面朝上的方式排出到副排出口42。

分类排出部60将由副输送部40输送的片材S进行分类并排出。分类排出部60将片材S进行分类并排出。分类排出部60含有第二分岔部61、分类输送部62、分类排出辊对63、排出仓64、盖子部66、输送路L8、输送路L9、若干对输送辊对(图示省略),还有驱动机构(图示省略)。若干对输送辊对和驱动机构分别与上述的主输送部20所含的若干对输送辊对和驱动机构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片材输送方向C2上,第二分岔部61在第一分岔部30的下游侧。在分类排出部60的基端60A与副输送部40连接的位置,第二分岔部61从副输送部40中分岔出分类排出部60。分类排出部60的基端60A与副输送部40中远离第一分岔部30一侧(图1中的右侧)的端部41相邻。第二分岔部61含有分岔引导件和马达(图示省略)。与上述的第一分岔部30同样地,控制部140根据预先设定的片材S的排出目的地,对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分岔引导件进行动作。在分岔引导件进行动作而堵住了副输送部40的路径的情况下,片材S从输送路L7被送向输送路L8。在分岔引导件进行动作而堵住了分类排出部60的路径的情况下,片材S从副排出口42被排出。

分类输送部62在第二分岔部61从副输送部40中分岔出来,将片材S送向分类排出辊对63。具体来说,通过控制部140对若干对输送辊对和驱动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可以使分类输送部62将片材S经由输送路L8和输送路L9送到若干对分类排出辊对63中的任意一对分类排出辊对63。相对于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输送路L8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相反侧。输送路L8朝向分类排出辊对63而向上方延伸,以可以由分类输送部62输送片材S的结构与输送路L9连接。

分类排出辊对63将片材S排出到排出仓64。例如,分类排出辊对63的数量是4对。4对分类排出辊对63是分类排出辊对63A、分类排出辊对63B、分类排出辊对63C和分类排出辊对63D。分类排出辊对63A~分类排出辊对63D沿上下方向隔着规定的间隔依次排列。例如,分类排出辊对63A在最下面,分类排出辊对63D在最上面。相对于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分类排出辊对63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相反侧。

输送路L9含有:输送路L9A、输送路L9B、输送路L9C和输送路L9D。输送路L9A~输送路L9D分别将片材S送到分类排出辊对63A~分类排出辊对63D。

排出仓64含有:排出仓64A、排出仓64B、排出仓64C和排出仓64D。由分类排出辊对63A~分类排出辊对63D排出的片材S分别被放置到排出仓64A~排出仓64D。与分类排出辊对63A~分类排出辊对63D同样地,排出仓64A~排出仓64D沿上下方向隔着规定的间隔依次排列。例如,排出仓64A在最下面,排出仓64D在最上面。排出仓64A的基端65A在第一侧壁51A的上端位置51D的附近。本实施方式中,排出仓64A~排出仓64D的各顶端部从排出仓64A~排出仓64D的上端68A~上端68D的位置开始向下方突出,但顶端部的形状不限于此。排出仓64A~排出仓64D的上端68A~上端68D也可以就是排出仓64A~排出仓64D的顶端67A~顶端67D。

例如,盖子部66是大致长方体状的合成树脂制盖子。盖子部66覆盖第二分岔部61、分类输送部62、分类排出辊对63、排出仓64的一部分、输送路L8、输送路L9。盖子部66固定在主壳体50的第一侧壁51A和顶壁52上。在盖子部66的侧面66A,形成有开口66B。排出仓64的顶端67突出到开口66B的外面。在盖子部66的侧面66C上形成有开口,副排出口42含有该开口。相对于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侧面66C在侧面66A的相反侧。

操作显示部130在顶壁52的顶面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操作显示部130含有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开关和按钮,处理来自使用者的输入操作。使用者通过操作显示部13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入各种设定和指示。还有,操作显示部130将各种信息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状态显示在LCD上。

例如,在输出4份相同的形成有图像的1枚片材S的情况下,排出仓64A~排出仓64D用于分选并排出4份中的每一份。是否使用这样的分选功能,可以由使用者对操作显示部130进行操作来设定。

还有,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局域网络(LAN)之类的网络,与若干个原稿创建终端(例如,个人计算机)连接成可通信。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基于各原稿创建终端发送来的原稿数据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将形成了图像的片材S按每个原稿创建终端的使用者排出到指定的排出仓64中。换句话说,排出仓64A~排出仓64D也可以用作个人信箱。

使用者通过操作显示部130或者LAN,将印刷设置信息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印刷设置信息是可以将主排出口21、副排出口42和排出仓64A~64D中的任意一个指定为片材排出目的地的信息。控制部140基于输入的印刷设置信息,对主输送部20、第一分岔部30、副输送部40和分类排出部60进行控制,使片材S排出到指定的排出目的地。

接下来,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参考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参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3的侧视图。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参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3是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3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比,以下的点不同。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相对于含有主壳体50的第一侧壁51A的平面,输送路L8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相反侧,而图像形成装置103中,相对于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输送路L8与图像形成单元10在同一侧。另外,关于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同样的结构,省略了参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3的相应的结构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03中,主输送部20可以将片材S供给到分类排出部60的基端60A3。分类排出部60的基端60A3与主输送部20进行连接的位置在主排出辊对22的附近。分类输送部62从分类排出部60的基端60A3与主输送部20的连接位置分岔出来,将片材S送向分类排出辊对63。分类输送部62对片材S进行输送,使其经过主壳体50的顶壁52的端部52A3上形成的开口52D。相对于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输送路L8与图像形成单元10在同一侧。随着输送路L8的配置,相对于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分类排出辊对63也与图像形成单元10在同一侧。

相对于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排出仓64(排出仓64A~排出仓64D)的基端65(基端65A~基端65D)与图像形成单元10在同一侧。因此,含有主壳体50的第二侧壁51B的平面与含有排出仓64(排出仓64A~排出仓64D)的顶端67(顶端67A~顶端67D)的平面之间的距离是距离W2。

相对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3,在参照图1说明了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相对于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分类排出辊对63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相反侧。相对于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排出仓64(排出仓64A~排出仓64D)的基端65(基端65A~基端65D)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相反侧或者在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的附近。因此,在含有主壳体50的第二侧壁51B平面与含有排出仓64(排出仓64A~排出仓64D)的顶端67(顶端67A~顶端67D)的平面之间,能够确保距离W1。也就是说,在保持了输送路L8与输送路L9连接成分类输送部62可以进行输送的结构的情况下,距离W1得到了确保。距离W1(例如,130mm)比距离W2(例如,60mm)长,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片材S。

上述,如参照图1和图4进行的说明,参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3中,分类排出部60的基端60A3在主输送部20的上端附近,主输送部20将片材S送到分类排出部60的基端60A3。然后,分类输送部62对片材S进行输送,使其经过在主壳体50的顶壁52的端部52A3上形成的开口52D。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副输送部40可以将片材S经由在主壳体50的第一侧壁51A上形成的开口51C送到分类排出部60的基端60A。其结果,能够降低具有分类排出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高度。

还有,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副输送部40进一步含有副排出口42和副排出辊对43。副输送部40将片材S以面朝上的方式排出到副排出口42。副输送部40兼具分类排出功能的一部分和面朝上排出功能。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以简单结构进一步实现面朝上排出功能。而且,主输送部20和副输送部40优选为将图像形成单元10和定影部120送来的片材S沿大致水平方向送向副排出口42。在主输送部20和副输送部40输送厚纸之类的刚性高的片材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施加到片材S上的负荷。

还有,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相对于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排出仓64的基端65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相反侧,或者在含有第一侧壁51A的平面上。因此,在含有主壳体50的第二侧壁51B的平面与含有排出仓64的顶端67的平面之间,能够确保距离W1。其结果,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取出已排出到主排出托盘52B上的片材S。

还有,参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3中,主壳体50的顶壁52的上端与最上面的排出仓64D的上端68D之间的距离是距离H2(例如,315mm)。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由于上述那样使分类排出部60的基端60A与副输送部40的端部41相邻,因此能够使最下面的排出仓64A的基端65A在主壳体50的第一侧壁51A的上端位置51D附近。也就是说,在保持了输送路L8与输送路L9连接成分类输送部62可以进行输送的结构的情况下,降低了分类排出辊对63的配置高度。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主壳体50的顶壁52的上端与最上面的排出仓64D的上端68D之间的距离为距离H1(例如,295mm)。其结果,由于距离H1比距离H2短,因此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高度低于参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3的高度。

还有,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第一侧壁51A上形成的开口51C的高度优选为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上端高度与下端高度之间。能够容易地保持输送路L8与输送路L9连接成分类输送部62可以进行输送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1的侧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01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比,以下的点不同。即,图像形成装置101中,副输送部40不含副排出口42和副排出辊对43,分类排出部60不含第二分岔部61。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1是没有面朝上排出功能的打印机。第一分岔部301使副输送部401从主输送部20分岔出来。在片材输送方向C1上,第一分岔部301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下游侧,并且,在主输送部20中的片材输送方向C1上,第一分岔部301在主排出口21的上游侧。副输送部401含有输送路L71和若干输送辊对,还有驱动机构。与第一分岔部30相比,第一分岔部301在第一侧壁51A的附近。副输送部401将片材S经由在主壳体50的第一侧壁51A上形成的开口51C1送到分类排出部60的基端60A1。

因此,参照图2说明了的图像形成装置101中,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同样地,在含有主壳体50的第二侧壁51B的平面与含有排出仓64(排出仓64A~排出仓64D)的顶端67(顶端67A~顶端67D)的平面之间,能够确保距离W1。也就是说,在保持了输送路L8与输送路L9连接成分类输送部62可以进行输送的结构的情况下,距离W1得到了确保。距离W1(例如,130mm)比距离W2(例如,60mm)长,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片材S。而且,能够使主壳体50的顶壁52的上端与最上面的排出仓64D的上端68D之间的距离为距离H1(例如,295mm),也能够使距离H1比距离H2短。其结果,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101的高度低于参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3的高度。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2的侧视图。与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02还具备原稿输送装置70和图像读取部80。另外,关于与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同样的结构,省略了图3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2的相应的结构说明。还有,为了作图方便,省略了图1中的分类排出部60中的排出仓64C和64D、与排出仓64C和64D相对应的分类排出辊对63C和63D、输送路L9C和L9D的记载。

图像形成装置102进一步在分类排出部60的上部具有原稿输送装置70和图像读取部80。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2是多功能一体机(MFP: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图像形成装置102具有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FAX)的各种功能。分类排出部60与参照图1说明了的分类排出部60的结构相同。

原稿输送装置70将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M送到图像读取部80。图像读取部80对原稿M的图像进行光学读取。例如,图像读取部80是扫描仪。图像读取部80收纳在长方体状的壳体中。图像读取部80将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形成单元10。

图像形成装置102具有用于排出片材S的排出空间SP。排出空间SP在图像读取部80的底面81与主排出托盘52B之间。图像读取部80的底面81与分类排出部60的上端进行连结。具体来说,图像读取部80的底面81与盖子部66的上端66D进行连结。排出仓64突出到排出空间SP中。

上述,如参照图3进行的说明,在具备图像读取部80的图像形成装置102中,也能够利用排出空间SP实现片材S的分类排出功能。因此,能够降低具备图像读取部80的图像形成装置102的高度。

上述,参照附图(图1~图4)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例如,下列的(1))。还有,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发明的若干个结构要素,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几个结构要素。而且,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主要对各结构要素进行了示意性地表示,为了方便作图,图示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可能与实际有出入。还有,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形状或尺寸等只是一个例子,不是特别限定,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1)图1和图3中,相对于主壳体50的第一侧壁51A,第二分岔部61和副排出辊对43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相反侧,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分岔部61和副排出辊对43可以收纳在主壳体50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