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236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瓶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



背景技术:

目前,瓶盖一般只有一个出液口,在两个容器相互灌装时,液体从这个容器瓶盖的出液口进入同时瓶子中的空气也会从这个出液口排出,液体与空气公用一个通道,倾倒中的液体容易受到瓶内排出的空气干扰乱喷,不能顺利的实施两个容器互相灌装。当出液口越小时这个现象越明显,这时可以明显看到倒入的液体根本没有办法流下去,只有等里面的空气排出来后,液体才流入容器中。并且当灌装中的液体不小心掉在出液口外壁时,液体就直接流道容器外面去了,造成了浪费;如果是有毒有害液体还非常危险。当然如果容器上瓶盖出液口足够大时不会存在上述现象,可是实际上大多数的容器上瓶盖的出液口不会做得很大。所以人们在使用两个盛装了液体的容器互相灌装时都用漏斗来解决,这时液体从漏斗进入容器中,容器中空气从漏斗与容器口的间隙排出从而实现顺利互灌。但是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在使用时才记得没有买漏斗这个日常用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在容器相互灌装时,液体从出液口进入,空气从排气口排出。灌装时,即使不小心把液体倒在出液口外壁,也能通过出液口外面的漏斗结构收集,然后通过排气口顺利导流回容器中。另外,所述漏斗结构在任意角度倾倒液体时还可以收集残留液体,让残留液体通过其中的漏斗结构底部的排气口进入容器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包括扣盖,盖体及设置于所述盖体中的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包括隔片及设置在所述隔片上的出液口和排气口;所述隔片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环形漏斗槽,二级漏斗槽,三级单向漏斗槽,四级漏斗槽和五级漏斗槽。

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位于隔片最上沿,该一级环形漏斗槽的槽壁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α为80°-89.5°,该一级环形漏斗槽槽壁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在1mm-5mm之间。

所述二级漏斗槽包括所述一级漏斗槽下沿周边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过渡区,以及该环形过度区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顺滑区;所述二级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β,β为5°-89.5°,其中,所述环形过渡区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大值,所述环形顺滑区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小值;该环形顺滑区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2mm-8mm之间。

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为所述环形顺滑区的下沿的一部分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5°-30°,该三级单向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6mm-12mm之间。

所述四级漏斗槽包括单向回流坡和回流壁;所述单向回流坡为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的下沿进一步向水平面倾斜形成,所述回流壁与所述单向回流坡一体成型,并与所述二级漏斗槽的环形顺滑区的下沿的另外一部分顺滑连接;所述四级漏斗槽的单向回流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δ为20°-45°,δ必须大于γ,该四级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15mm之间,所述四级漏斗槽的回流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ε为45°-90°。

所述五级漏斗槽为所述四级漏斗槽最下沿及所述回流壁最下沿的一部分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五级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ζ为30°-60°,ζ必须大于δ,该五级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20mm之间;

所述五级漏斗槽的底部为所述排气口,残留液体经过所述排气口流入瓶中。

所述扣盖和所述盖体通过在二者外壁一侧与其制成一体的连接片连接。

所述盖体具有环形盖体壁,所述隔片位于环形盖体壁内,所述隔片周边密封连接所述环形盖体壁。

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隔片上,其底部周边与所述三级单向回流槽的槽壁密封连接,或与所述三级单向回流槽和所述四级回流槽的槽壁周边密封连接。

较佳地,在所述排气口上方设有锥形密封柱;在五级回流槽最低位置下方环绕所述排气口设有导气孔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所述漏斗结构在容器相互灌装时,液体从出液口进入,空气从排气口排出;并且灌装时即使不小心把液体倒在出液口外壁,也能通过出液口外面的漏斗结构收集然后通过排气口顺利导流回容器中;另外,所述漏斗结构在任意角度倾倒液体时可以收集残留液体,让残留液体通过排气口进入容器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C处的放大图。

图6展示了本发明所述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没有所述第四级漏斗槽314及所述第五环形漏斗槽315时,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槽底沿着其与水平面的倾斜坡延伸至所述回流壁3142,并在该处形成尖角D。

图7展示了所述330排气口位置与所述五级漏斗槽315上边沿距离范围h。所述排气口330与所述回流壁3142之间的水平距离范围W。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及相关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包括扣盖100,盖体200及设置于所述盖体中的漏斗结构300。所述漏斗结构包括隔片310及设置在所述隔片上的出液口320和排气口330;所述隔片310上设置多级漏斗槽。所述隔片厚度范围在0.3mm—3mm之间。

所述扣盖100能够扣合在所述盖体200上,其扣合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扣盖100和所述盖体200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为在二者外臂一侧与其制成一体的连接片连接101。

所述盖体200具有环形盖体壁201,所述隔片310位于环形盖体壁201内,所述隔片310周边密封连接所述环形盖体壁201。

所述出液口320和所述排气口330设置在所述隔片310上。两个容器互相灌装倾倒液体时,液体从所述出液口320灌入,空气从所述排气口330排出,液体与空气分别使用不同的通道,倾倒中的液体不会受到瓶内排出的空气干扰而乱喷,顺利的实施两个容器互相灌装。

所述隔片310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环形漏斗槽311,二级漏斗槽312,三级单向漏斗槽313,四级漏斗槽314和五级漏斗槽315。

参照2和图3,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位于所述隔片310最上沿,该一级环形漏斗槽311的槽壁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α为80°—89.5°。该一级环形漏斗槽311槽壁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200上沿的垂直距离在1mm-5mm之间,该一级环形漏斗槽311槽壁的最高位置与所述盖体200的外壁的水平距离为1mm-5mm。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在所述隔片310最上沿接近垂直水平面设计,一方面确保所述出液口320的残留液体落在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上后,能够快速向下流动,实现出液口残留液体第一级漏斗回流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落在下级回流漏斗槽上的残留液体溢出所述盖体200。

参照2和图3,所述二级漏斗槽312包括所述一级漏斗槽311下沿周边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过渡区3121,以及该环形过度区3121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顺滑区3122。所述二级漏斗槽312与水平面的夹角β,β为5°-89.5°,其中,所述环形过渡区3121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大值,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小值。该环形顺滑区3122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200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2mm-8mm之间。所述环形过渡区3121连接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和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使得残留液体能够快速的从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流向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并在经该环形顺滑区3122流向所述第三级单向漏斗槽313。

参照2和图3,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为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的下沿的一部分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5°-30°,该三级单向漏斗槽313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200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6mm-12mm之间。所述出液口320的残留液体能够从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流经该三级单向漏斗槽313,实现所述出液口互相灌装时残留液体第三级回流漏斗功能。

参照2,图3和图4,所述四级漏斗槽314包括单向回流坡3141和回流壁3142。所述单向回流坡3141为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的下沿进一步向水平面倾斜形成,所述回流壁3142与所述单向回流坡3141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环形顺滑区3122的下沿的另外一部分顺滑连接。所述四级漏斗槽3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δ为20°-45°,δ必须大于γ,该四级漏斗槽314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200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15mm之间,所述回流壁314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ε为45°-90°,这样当残留液体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流入所述单向回流坡3141时,产生突然加快流速的效果。如有大量的残留液体流入所述单向回流坡3141,所述回流壁3142阻止突然加快流速的残留液体前行,从而只能流入更低级的第五级漏斗槽315,从而在两个容器互相灌装时,实现更好的收集出液口外壁残留液体的回流功能。

参照2和图5,所述五级漏斗槽315为所述单向回流坡3141最下沿及所述回流壁3142最下沿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五级漏斗槽31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ζ为30°-60°,ζ必须大于δ,该五级漏斗槽315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200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20mm之间,这样当残留液体从所述四级漏斗槽314流入所述五级漏斗槽315时,更进一步加快流速。

所述五级漏斗槽315的底部设置所述排气口330,残留液体经过所述排气口330流入瓶中。

所述出液口320设置在所述隔片310上,其底部周边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的槽壁密封连接,也可一部分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的槽壁密封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四级漏斗槽314的槽壁密封连接。让残留在一级环形漏斗槽311或者二级漏斗槽312上的残留液体快速从一级环形漏斗槽311或者二级漏斗槽312快速定向流向三级单向漏斗槽313最下沿,进入第四级漏斗槽314和第五级漏斗槽315,最终流回排气口330进入容器中,从而实现真正的收集残留液体的目的。

较佳地,在所述排气口330上方设有锥形密封柱303;在五级漏斗槽315最低位置下方环绕所述排气口330设有导气孔座304。所述锥形密封柱303与所述五级漏斗槽315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或者用组装的方式组装在所述五级环形漏斗槽315上,从而使得带有该瓶盖的容器能够密封,让容器内的产品能够保鲜不变质。当消费者使用产品时,只要拨断所述锥形密封柱303或者拔出所述锥心形密封柱303即可使用,使用中残留液体便从拨断密封柱位置的排气口330流回容器中。

参照图6,本发明所述具有回流漏斗结构的瓶盖,如果没有所述第四级漏斗槽314及所述第五环形漏斗槽315,则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槽底沿着其与水平面的倾斜坡延伸,其最低位置延伸至所述回流壁3142,并在该处形成尖角D。为了让回流液充分回流,所述排气口330必须位于最低位置处,也即尖角D处。然而,尖角D处根本不便于设置所述排气口330,这在模具实际制造中很难实现。即便勉强设置,也无法在该处设置环绕所述排气口330的其它结构,如锥形密封柱,导气孔座等。我们发明这个结构的目的是使用在容器盖上,为了达到使用的目的必须在排气口330位置设置其它结构。然而,所述排气口330设置在所述尖角D处时,在模具制作时并没有办法实际制造出来。排气口的位置必须同时满足能够实现回流的功能及模具实际制造的可能性。另外,如果把排气口设置在回流槽的中间位置而不是隔片310的最低位置,则会导致部分残留液体不能通过所述排气口330进入容器中,这违反了设计者发明回流漏斗槽的本意。为此,本申请在设计所述排气口330位置时把孔下沉一定距离,同时,把所述排气口的位置远离所述回流壁一个W的距离,然后环绕所述排气口330设计一个大锥度五级环形漏斗槽。这样就解决了上面的难题。为了把所述五级环形漏斗槽315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两个形状之间对接,又在这个中间设计了一个所述四级漏斗槽314,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与所述五级环形漏斗槽315之间顺接圆滑过渡,而且让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收集的液体可以改变方向四面汇集然后流入所述五级环形回流槽315中。

参照图7,所述回流漏斗槽的所述排气口330位置与所述五级漏斗槽315上边沿距离范围h在0.2mm-5mm之间。所述排气口330与所述回流壁3142之间的水平距离W为0.5mm-5mm之间。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