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茶叶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587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茶叶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储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茶叶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一种干品,容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当茶叶保管不当时,会导致茶叶质量发生变化,现在常见的茶叶储存设备多为铁罐、塑料袋和冰箱,不同类别的茶叶的储存环境也不同,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采用相同的储存环境,这样不能有效的保护茶叶的质量,影响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针对不同种类茶叶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块进行存储的智能茶叶储存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茶叶储存装置,包括壳体和储存柜,所述壳体下方设有万向轮,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温度调节装置和电机,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三个储存柜,所述三个储存柜之间设有隔层,所述隔层下方为储存柜,所述隔层设有进气口、除湿器,所述储存柜前端表面设有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储存柜后端内部设有可以感应温度的温度感应器和可以感应湿度的湿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发送给显示器显示,所述进气口和温度调节装置相连接,所述除湿器、温度调节装置、显示器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与除湿器、温度调节装置、电机、显示器控制连接,所述显示器和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控制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叶设置相适应的情景模式。

优选的,所述智能茶叶储存装置设有三个储存柜,可以存放多种茶叶。

优选的,所述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实时发送给显示器显示。

优选的,所述储存柜镶嵌在壳体中,储存柜与壳体采用抽屉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存柜前端表面下方设有把手,便于储存柜抽出。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茶叶储存装置,能够实时将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检测到的数据信息显示在显示器上,可以了解储存柜内部的储存情况,并用控制器控制除湿器和温度调节装置工作,温度调节装置由进气口调节储存柜内温度,控制器可以针对不同的茶叶设置相应的情景模块,使储存柜的环境符合相应茶叶的储存环境,更好的保障茶叶的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茶叶储存装置,能够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由控制器设置相适宜的情景模块,使储存柜内的温度、湿度符合茶叶储存环境,最大化的保障茶叶质量,所述茶叶储存装置设有三个储存柜,可以存放多种茶叶,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实时传递数据信息至显示器,用户可以随时了解茶叶的储存环境是否正常,万向轮的设置可以方便所述储存装置移动,人性化、合理化的设置优化了茶叶的储存环境,保障了茶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茶叶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智能茶叶储存装置储存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智能茶叶储存装置的侧视图;

其中,1、壳体,2、储存柜,3、控制器,4、显示器,5、温度感应器,6、湿度感应器,7、出气口,8除湿器,9、温度调节装置,10、电机,11、万向轮,12、隔层,1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茶叶储存装置,包括壳体1和储存柜2,所述壳体2下方设有万向轮11,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温度调节装置9和电机10,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三个储存柜2,所述三个储存柜2之间设有隔层12,所述隔层12下方为储存柜2,所述隔层12设有进气口7、除湿器8,所述储存柜2前端表面设有控制器3和显示器4,所述储存柜2后端内部设有可以感应温度的温度感应器5和可以感应湿度的湿度感应器6,所述温度感应器5和湿度感应器6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发送给显示器4显示,所述进气口7和温度调节装置9相连接,所述除湿器8、温度调节装置9、显示器4与电机10相连接,所述控制器3与除湿器8、温度调节装置9、电机10、显示器4控制连接,所述显示器4和温度感应器5、湿度感应器6控制连接。

所述控制器3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叶设置相适应的情景模式。所述智能茶叶储存装置设有三个储存柜2,可以存放多种茶叶。所述温度感应器5和湿度感应器6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实时发送给显示器4显示。所述储存柜2镶嵌在壳体1中,储存柜2与壳体1采用抽屉结构连接。所述储存柜2前端表面下方设有把手13,便于储存柜抽出。

本发明方案所述控制器3可以根据茶叶种类不同设定不同的情景模块,使储存柜2的环境更适宜茶叶储存,显示器4实时显示温度感应器5和湿度感应器6检测到的数据信息,方便用户了解储存柜2内部的情况,控制器3还可以实时控制除湿器8和温度调节装置9工作,实时调节储存柜2的储存环境,为茶叶提供最适宜的环境。

本发明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