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2331阅读:来源:国知局
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第一滚轮组,所述第一滚轮组包括第一对上滚轮、第二对上滚轮、第一对下滚轮和第二对下滚轮,所述第一对上滚轮和所述第二对上滚轮前后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对下滚轮和所述第二对下滚轮前后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对上滚轮和所述第一对下滚轮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二对上滚轮和所述第二对下滚轮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

第二滚轮组,所述第二滚轮组与所述第一滚轮组左右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滚轮组包括第三对上滚轮、第四对上滚轮、第三对下滚轮和第四对下滚轮,所述第三对上滚轮和所述第四对上滚轮前后间隔布置,所述第三对下滚轮和所述第四对下滚轮前后间隔布置,所述第三对上滚轮和所述第三对下滚轮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四对上滚轮和所述第四对下滚轮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对上滚轮、所述第二对上滚轮、所述第一对下滚轮、所述第二对下滚轮、所述第三对上滚轮、所述第四对上滚轮、所述第三对下滚轮和所述第四对下滚轮中的任一个均包括沿前后间隔布置且分别可旋转地设在所述支架上的两个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滚轮的外周面上均套设有橡胶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还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滚轮组和所述第二滚轮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滚轮组的所述第一对下滚轮、第二对下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组的第三对下滚轮和第四对下滚轮之间,且所述隔板的下端延伸至不高于所述支架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滚轮的两端均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且所述第一对上滚轮、所述第二对上滚轮、所述第一对下滚轮、所述第二对下滚轮、所述第三对上滚轮、所述第四对上滚轮、所述第三对下滚轮和所述第四对下滚轮中的任一个中的两个滚轮的凸缘前后对齐并间隔开预定距离,且所述预定距离设置成小于尾绳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滚轮的外周面上均套设有橡胶套且所述凸缘沿径向凸出所述橡胶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滚轮的两端均设有沿其轴线延伸并与所述支架相连的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沿上下间隔开的上层支架和下层支架,

所述第一对上滚轮、所述第二对上滚轮、所述第三对上滚轮和所述第四对上滚轮中的每一个滚轮均可旋转地与所述上层支架相连;

所述第一对下滚轮、所述第二对下滚轮、所述第三对下滚轮和所述第四对下滚轮中的每一个滚轮均可旋转地与所述下层支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支架和所述下层支架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第一横向支架、第二横向支架、第一纵向支架、第二纵向支架、第三纵向支架和第四纵向支架,

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前后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纵向支架、所述第二纵向支架、所述第三纵向支架以及所述第四纵向支架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纵向支架、所述第二纵向支架、所述第三纵向支架以及所述第四纵向支架左右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架和所述第二横向支架的上面,

其中,所述第一纵向支架和所述第二纵向支架配合用于支撑滚轮,且所述第三纵向支架和所述第四纵向支架配合用于支撑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升机的尾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所述第二横向支架、所述第一纵向支架、所述第二纵向支架、所述第三纵向支架和所述第四纵向支架均为工字钢。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