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870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梯导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



背景技术:

电梯导轨是电梯的重要部件,其固定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电梯导轨需要克服二个方向力的作用,垂直方向(上、下)为Z轴方向,水平方向(左、右)为X轴方向,电梯导轨固定在电梯井道壁上,除了克服承载人或货物的自身在Z轴方向的重力和加速度,还需要克服人或货物上、下电梯轿厢时在X轴方向的冲击力,而且,还需要克服电梯井道壁的热胀、冷缩和风力的影响。

传统的电梯导轨固定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固定电梯导轨的压导板是刚性固定,设置有二个基准面,即Z轴方向和X轴方向,一旦固定螺丝有一点松动,压导板很快会失去对这段电梯导轨的固定与定位作用,具体原因如下:压导板是压在导轨叶板的斜面上,在另一面在固定螺丝压紧力的作用下,电梯导轨会很快向固定螺丝松动的一面做X轴方向移动,导致这段电梯导轨固定与定位失去作用,会增加电梯检修的工作量,甚至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而且,当人或货物上、下电梯轿厢时,会产生X轴方向水平的冲击力,此冲击力通过电梯轿厢间接传递到电梯导轨上,做一个X轴方向的推动,而且电梯在高速运行中,因电梯轿厢的颠簸,和电梯导轨也会间接产生X轴方向的冲击力,会加速固定电梯导轨的压导板的固定螺丝的松动,导致电梯导轨的位移,尤其针对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更容易发生电梯导轨的位移,诱发电梯安全事故。

因此,如何改善上述电梯导轨固定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电梯导轨固定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电梯导轨固定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在压导板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能够阻止电梯轿厢导轨在X轴方向的移动,在固定压导板的固定螺栓底部套接有固定套环,且固定套环内嵌套有强力压缩弹性垫圈,使得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作垂直Z轴方向自由伸缩,保证了建筑物与电梯井道安装部件及电梯导轨的安全性以及电梯的装配精度,确保电梯导轨能够承受冲力和制动力,尤其适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接在电梯导轨两侧导轨叶板上的压导板,所述压导板的一端部压接在对应侧的导轨叶板上,所述压导板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边抵住对应侧导轨叶板的外边沿,所述定位板的另一侧边向上翘起,所述压导板的另一端部抵住定位板翘起侧边的内侧,所述压导板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将压导板、定位板固定在电梯导轨安装支架的一侧面,所述固定螺栓下端部延伸出电梯导轨安装支架的另一侧面,所述固定螺栓下端部套接有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内嵌套有强力压缩弹性垫圈,所述固定套环的底部嵌套有挡环,所述挡环将强力压缩弹性垫圈限制在固定套环内,所述挡环可沿固定套环的内壁上、下移动,所述挡环下方的固定螺栓下端部拧接有第一固定螺母。

前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螺母、挡环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

前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

前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螺母与压导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

前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导板为钢性压导板。

前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将其固定到电梯导轨安装支架上的第一腰形固定孔,所述第一腰形固定孔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定位板的两侧。

前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抵住对应侧导轨叶板外边沿的侧边向上翘起。

前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固定螺栓的第二腰形固定孔。

前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力压缩弹性垫圈采用65Mn弹簧钢制成。

前述的一种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下端部在套接固定套环、挡环处为光杆,在拧接第一固定螺母为螺纹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在压导板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在固定压导板的固定螺栓底部套接有固定套环,且固定套环内嵌套有强力压缩弹性垫圈,并具有以下优点:

(1)定位板能够阻止电梯轿厢导轨在X轴方向的移动;

(2)强力压缩弹性垫圈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作垂直Z轴方向自由伸缩,保证了建筑物与电梯井道安装部件及电梯导轨的安全性以及电梯的装配精度,确保电梯导轨能够承受冲力和制动力,尤其适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

(3)能够在Z轴方向、X轴方向的二个对应力的作用下产生低摩擦力,保证电梯导轨和与其相连接的电梯轿厢的受损和精度;

(4)能够在热涨、冷缩、建筑物下沉、风力的影响下,使得用于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在垂直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自由伸缩,并不影响电梯轿厢高速运行的质量,防止颠簸。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固定套环、强力压缩弹性垫圈、挡环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压导板;2:定位板;201:第一腰形固定孔;202:第二腰形固定孔;3:固定螺栓;4:电梯导轨安装支架;5:第二垫片;6:固定套环;7:强力压缩弹性垫圈;8:挡环;9:第一固定螺母;10:第一垫片;11:第二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及图2、4所示,本发明的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包括压接在电梯导轨两侧导轨叶板上的压导板1,所述压导板1的一端部压接在对应侧的导轨叶板上,所述压导板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2,所述定位板2的一侧边抵住对应侧导轨叶板的外边沿,所述定位板2的另一侧边向上翘起,所述压导板1的另一端部抵住定位板2翘起侧边的内侧,这里若是电梯导轨导轨叶板的厚度较厚,则定位板2抵住对应侧导轨叶板外边沿的侧边也向上翘起,增加抵住导轨叶板的面积,提高定位的牢固性,所述压导板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3,所述固定螺栓3将压导板1、定位板2固定在电梯导轨安装支架4的一侧面,所述固定螺栓3下端部延伸出电梯导轨安装支架4的另一侧面,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螺栓3下端部套接有固定套环6,所述固定套环6内嵌套有强力压缩弹性垫圈7,所述固定套环6的底部嵌套有挡环8,所述挡环8将强力压缩弹性垫圈7限制在固定套环6内,所述挡环8可沿固定套环6的内壁上、下移动,所述挡环8下方的固定螺栓3下端部拧接有第一固定螺母9。

所述第一固定螺母9、挡环8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10,提高固定连接的摩擦力,加强固定的牢固性。

所述固定螺栓3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11,第二固定螺母11与压导板1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5,提高固定连接的摩擦力,加强固定的牢固性。

所述压导板1为钢性压导板,配合下方的定位板2,能够阻止电梯轿厢导轨在X轴方向的移动,能在电梯轿厢紧急制动的情况下,确保电梯导轨能够大的承受冲力和制动力。

如图6所示,所述定位板2上设置有将其固定到电梯导轨安装支架4上的第一腰形固定孔201,第一腰形固定孔201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定位板2的两侧,通过拧接螺栓,就可以将定位板2固定到电梯导轨安装支架4上,安装时便于调整位置,提高安装效率,定位板2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固定螺栓3的第二腰形固定孔202,便于固定螺栓3的贯穿,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

所述强力压缩弹性垫圈7采用65Mn弹簧钢制成,韧性强,扭转90度无裂纹,适用于电梯导轨的固定安装。

所述固定螺栓3下端部在套接固定套环6、挡环8处为光杆,在拧接第一固定螺母9为螺纹杆,便于强力压缩弹性垫圈7在固定套环6内上、下滑动,能够使强力压缩弹性垫圈7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作垂直Z轴方向自由伸缩,保证了建筑物与电梯井道安装部件及电梯导轨的安全性以及电梯的装配精度,确保电梯导轨能够承受冲力和制动力,尤其适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

本发明的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可等间隔安装在各段电梯导轨上,用于提高电梯导轨的安装性能,保证电梯轿厢运行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固定部件,在压导板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在固定压导板的固定螺栓底部套接有固定套环,且固定套环内嵌套有强力压缩弹性垫圈,并具有以下优点:

(1)定位板能够阻止电梯轿厢导轨在X轴方向的移动;

(2)强力压缩弹性垫圈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作垂直Z轴方向自由伸缩,保证了建筑物与电梯井道安装部件及电梯导轨的安全性以及电梯的装配精度,确保电梯导轨能够承受冲力和制动力,尤其适用于高速、高层电梯轿厢;

(3)能够在Z轴方向、X轴方向的二个对应力的作用下产生低摩擦力,保证电梯导轨和与其相连接的电梯轿厢的受损和精度;

(4)能够在热涨、冷缩、建筑物下沉、风力的影响下,使得用于电梯轿厢的电梯导轨在垂直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自由伸缩,并不影响电梯轿厢高速运行的质量,防止颠簸,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