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越封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3856发布日期:2019-01-04 22:5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越封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网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越封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的电力建设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线路跨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由于被跨越的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都是带电运行,长时间的封网会与相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变得较为繁琐,影响正常的作业运行工期。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搭建跨越封网装置,确保送电线路施工可以安全、高效地进行。

目前,早期的送电线路施工单位积累了多种跨越封网的技术,最早是用毛竹架塔进行封网,但是此法安全可靠性较低;后期是采用钢结构,虽然提高了安全性、解决了跨越施工的难度,但是,封网的工作时间较长。而且,毛竹跨越封网装置和钢管跨越封网装置很难搭建,搭建跨越封网装置占地面积较大存在土地临时征用和青苗赔偿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越封网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性高、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跨越封网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越封网装置,其包括:第一封网系统和与所述第一封网系统镜像对称的第二封网系统,所述第一封网系统与所述第二封网系统相距预定距离;所述第一封网系统包括:

跨越架;

导轨提升结构,所述导轨提升结构设置在所述跨越架上;所述导轨提升结构能够沿着所述跨越架移动;

封网结构,所述封网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导轨提升结构转动连接,用于在所述导轨提升结构的带动下沿着所述跨越架移动;

收放结构,所述收放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跨越架和所述封网结构的第二端,用于当所述封网结构沿着所述跨越架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收放结构处于拉伸状态,使所述封网结构相对所述跨越架展开。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如前所述的跨越封网装置,其中,所述跨越架配置成由正方体框架的两相邻棱边延伸而成的h型结构。

如前所述的跨越封网装置,其中,所述跨越架配置为由立方体框架和h型框架组合而成。

如前所述的跨越封网装置,其中,所述封网结构包括两个伸出臂和多个绝缘杆,所述绝缘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伸出臂连接。

如前所述的跨越封网装置,其中,所述伸出臂具有矩形段和与所述矩形段连接的锥形段;所述矩形段与所述跨越架连接。

如前所述的跨越封网装置,其中,所述导轨提升结构包括:

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跨越架上;

提升小车,所述提升小车分别与所述导轨和所述封网结构的第一端连接。

如前所述的跨越封网装置,其中,所述导轨提升结构包括:

导向滑动机构,所述导向滑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导轨和所述封网结构连接,用于引导所述封网结构移动。

如前所述的跨越封网装置,其中,所述导轨包括:

直轨,所述直轨沿着所述跨越架的第一棱边设置;

斜轨,所述斜轨的一端与所述直轨连接,所述斜轨的另一端与所述跨越架的第二棱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棱边与所述第二棱边相对。

如前所述的跨越封网装置,其中,所述导轨还包括:

弧形轨,所述弧形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轨和所述斜轨连接。

如前所述的跨越封网装置,其中,所述收放结构包括:

起伏绳,所述起伏绳的一端与所述封网结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起伏绳的另一端与所述跨越架连接;

保护绳,所述保护绳的一端与所述封网结构的中部连接,所述保护绳的另一端与所述跨越架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跨越封网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镜像对称的第一封网系统和第二封网系统,第一封网系统中的导轨提升结构设置在跨越架上,封网结构与导轨提升结构连接,收放结构分别连接跨越架和封网结构,使得当封网结构在导轨提升结构的带动下沿着跨越架移动至预定位置时,第一封网系统的封网结构相对第一封网系统的跨越架展开,第二封网系统的封网结构相对第二封网系统的跨越架展开,使得第一封网系统的封网结构与第二封网系统的封网结构对接,从而实现封网。较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封网时间较短、安全可靠性高、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中封网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中封网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的第二种结构中第一封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跨越封网装置包括:第一封网系统1和与第一封网系统1镜像对称的第二封网系统2,第一封网系统1与第二封网系统2相距预定距离。其中,预定距离可以为高速公路的宽度或高速铁路的宽度,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第一封网系统1包括:跨越架11、导轨提升结构12、封网结构13和收放结构14。导轨提升结构12设置在跨越架11上。导轨提升结构12能够沿着跨越架11移动。封网结构13的第一端与导轨提升结构12转动连接,用于在导轨提升结构12的带动下沿着跨越架11移动。收放结构14分别连接于跨越架11和封网结构13的第二端,用于当封网结构13沿着跨越架11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收放结构14处于拉伸状态,使封网结构13相对跨越架11展开。其中,预定位置为第一封网系统1的封网结构13相对第一封网系统1的跨越架11展开时,与第二封网系统2的封网结构13相对第二封网系统2的跨越架11展开时,第一封网系统1的封网结构13与第二封网系统2的封网结构13对接,此时,封网结构13在跨越架11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封网系统1和第二封网系统2镜像对称,换句话说,第一封网系统1和第二封网系统2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封网系统1和第二封网系统2相向设置。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封网系统1与第二封网系统2放置在施工方位的两侧,或者,放置在高度公路的两侧,或者,高速铁路的两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封网系统1的封网结构13相对第一封网系统1的跨越架11展开时,第二封网系统2的封网结构13相对第二封网系统2的跨越架11展开,且第一封网系统1的封网结构13与第二封网系统2的封网结构13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封网系统1中的导轨提升结构12与第二封网系统2中的导轨提升结构12可以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由一台导轨提升结构12控制两个封网结构13的同步提升、同步倾斜、同步倒伏和同步保护,简化了结构,实现了自动控制跨越封网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有镜像对称的第一封网系统1和第二封网系统2,第一封网系统1中的导轨提升结构12设置在跨越架11上,封网结构13与导轨提升结构12连接,收放结构14分别连接跨越架11和封网结构13,使得当封网结构13在导轨提升结构12的带动下沿着跨越架11移动至预定位置时,第一封网系统1的封网结构13相对第一封网系统1的跨越架11展开,第二封网系统2的封网结构13相对第二封网系统2的跨越架11展开,使得第一封网系统1的封网结构13与第二封网系统2的封网结构13对接,从而实现封网。较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封网时间较短、安全可靠性高、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进一步的,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跨越架11配置成由正方体框架的两相邻棱边延伸而成的h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跨越架11采用跨越大型、重要跨越物常采用的组合格构成式跨越架11,具有稳定性强、拉线依赖度低、抗断线能力强、机械化施工程度高、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点。在具体实施时,跨越架11支柱主排间距为13米,横排间距为13米,每段高度为6米。在实际应用中,跨越架11的第二排主排立柱上增加桅杆,在桅杆顶端安装导轨提升结构12,通过收放结构14对封网结构13进行倒伏控制和保护,桅杆的顶端采用锥形立柱。为了分担封网结构13所受冲击力,提升整体跨越架11受力,在两侧桅杆顶端增加横梁,横梁高度高过封网结构13的顶端高度,封网结构13顶距最大为11.7米,桅杆高度设计为13米,横梁高度为12.5米,能够达到50米跨度,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铁路或公路的跨越施工。在实际应用中,跨越架11的组装可以通过自提升抱杆进行提升安装,无需吊车安装,使得组装时间快捷、施工方便。优选的,为了使跨越架11的根基稳固,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跨越架11配置为由立方体框架和h型框架组合而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通过采用组合格构架的跨越架11,结构稳定、强度较高、抗断线冲击能力显著提高、安全可靠性高。同时,跨越架11的组装无需吊车,适用于各种地形条件。

进一步的,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封网结构13包括两个伸出臂131和多个绝缘杆132,绝缘杆1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伸出臂131连接。其中,伸出臂131具有矩形段和与矩形段连接的锥形段,矩形段与跨越架11连接。矩形段的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矩形段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锥形段的材料为绝缘材料。伸出臂131缠绕有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缠绕管。在实际应用中,锥形段的单节长度可以采用5米节,矩形段的单节长度可以采用6米节。当然,矩形段和锥形段的单节长度可以采用其他尺寸,例如,3米节、4米节或5米节。具体需要根据实际地形选取,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补充的是,矩形段和锥形段中,各节之间采用法兰连接。其中,绝缘杆132采用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缠绕管,规格Φ50×10×10000mm。在组装时,随着伸出臂131提升,由伸出臂131顶尖依次按照每2米安装1件绝缘杆132。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封网遮护可靠,遮护范围较宽。同时,伸出臂131和绝缘杆132采用玻璃钢材质,极大的减轻了跨越封网装置的重量,使得跨越封网装置绝缘性好、运输方便。

进一步的,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提升结构12包括:导轨121和提升小车122。导轨121设置在跨越架11上,提升小车122分别与导轨121和封网结构13的第一端连接。也就是说,提升小车122与跨越架11上的桅杆的顶端连接。封网过程为:收放结构14与封网结构13的伸出臂131连接,伸出臂131提升过程中,多个绝缘杆132依次安装在伸出臂131上,并对已安装段进行锁固,直至伸出臂131全部组装完毕。伸出臂131组装完毕后,提升小车122与封网结构13的伸出臂131的锥段连接,提升小车122通过电机对伸出臂131进行提升,同时放松收放结构14,伸出臂131相对跨越架11展开(即倒伏),直至第一封网系统1的伸出臂131与第二封网系统2的伸出臂131搭接,从而完成封网。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跨越封网装置能够实现快速搭建、快速封网、操作简单,效率较高。

具体实施时,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121包括:直轨1211和斜轨1212。直轨1211沿着跨越架11的第一棱边设置。斜轨1212的一端与直轨1211连接,斜轨1212的另一端与跨越架11的第二棱边连接。其中,第一棱边与第二棱边相对。为了使直轨1211与斜轨1212之间平滑过渡,优选的,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121还包括:弧形轨1213。弧形轨1213的两端分别与直轨1211和斜轨1212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直轨1211采用齿条轨道,用于伸出臂131的倒伏和回收。

进一步的,为了使伸出臂131沿着导轨121滑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提升结构12包括:导向滑动机构123。导向滑动机构123分别与导轨121和封网结构13连接,用于引导封网结构13移动。换句话说,导向滑动机构123安装在导轨121上,导向滑动机构123与封网结构13的伸出臂131锁固,确保导向滑动机构123引导伸出臂131在导轨121上移动。在伸出臂131进行提升的过程中,导向滑动机构123沿着弧形轨1213移动,伸出臂131在导向滑动机构123的引导下开始倒伏。当导向滑动机构123到达斜轨1212的顶端时,导向滑动机构123与斜轨1212锁固,导向滑动机构123与伸出臂131分离,伸出臂131继续提升,直至第一封网系统1的伸出臂131与第二封网系统2的伸出臂131搭接,从而完成封网。

进一步的,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收放结构14包括:起伏绳141和保护绳142。起伏绳141的一端与封网结构13的第二端连接,起伏绳141的另一端与跨越架11连接。保护绳142的一端与封网结构13的中部连接,保护绳142的另一端与跨越架11连接。

应该注意的是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