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502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乘客传送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电动道路等乘客传送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了逆变器的乘客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电动道路等乘客传送设备构成为具备:连结为环状而在两个乘降口间移动的梯级或者托板(以下,作为代表而举出踏板);设于该踏板的两侧的栏杆;以及在该栏杆上与踏板同步地移动的移动扶手,该乘客传送设备利用在一方的乘降口至另一方的乘降口之间移动的踏板来搬运乘客。

在这样的乘客传送设备中,由于将运转速度设为可变,因此通过逆变器控制来驱动马达。

当通过逆变器控制使马达运转时,根据基于pwm控制的三相的非平衡等重要因素向马达轴引导电压。因此,在马达轴与马达框架之间产生电位差,该电位差有时达到马达轴承内油膜的绝缘击穿电压。或者,即便在该电位差没有达到马达轴承内油膜的绝缘击穿电压的情况下,由于轴承润滑脂的劣化(油膜破裂等也是重要因素),有时在轴承中也流通微小电流。这些现象导致对轴承轨道面、滚珠表面造成火花损伤的电蚀这样的现象,有时损伤轴承,并使马达产生异常声音。

作为防止该电蚀的手段,以往,已知有下述那样的方法。

(1)通过轴承部的电绝缘不使马达轴通电的方法;

(2)向轴承涂敷导电性的润滑脂而去除马达轴的电压的方法;

(3)通过在马达内部设置一体化的导电性的电刷并使该电刷与马达轴接触而去除电压的方法;

(4)使固定于马达框架的导电性的电刷与马达轴接触而去除电压的方法。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9544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与马达的旋转轴接触进行使用的导电性的电刷(参照摘要),该电刷具备:电刷构件,其具有保持多个电刷线的保持线所形成的保持部;以及保持体,其具有能够供保持部卡定的卡定部,并保持电刷构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5440号公报

然而,导电性润滑脂难以长期维持导电性,为了对轴承部进行电绝缘或者在马达内部设置一体化的除电电刷,需要专用的马达。另外,在向马达框架安装除电电刷的方法中,在向马达轴安装其它部件的情况下,除电电刷与安装于马达轴的其它部件有时发生干涉。尤其是在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的情况下,需要向马达轴安装带轮与飞轮。因此,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在马达框架的附近不会露出马达轴的主体。另外,在以与马达轴接触的状态设置除电电刷的情况下,除电电刷与飞轮发生干涉。因此,在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中,难以将除电电刷设置为与马达轴接触的状态。尤其是在已经设置的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中,难以将除电电刷设置为与马达轴接触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已经设置的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也能够简易地安装除电电刷并容易维护以及调整的除电电刷的安装构造,由此实现乘客传送设备的可靠性的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具备连结为环状的多个踏板、使所述多个踏板在一方的乘降口与另一方的乘降口之间循环移动的马达、以及向所述马达供给交流电的逆变器,且在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飞轮和带轮,所述马达具备在所述输出轴侧的侧面与所述飞轮之间配置的除电电刷,所述除电电刷配置为与所述带轮接触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便相对于已经设置的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也能够简易地安装除电电刷、并且容易维护以及调整的除电电刷的安装构造,能够实现乘客传送设备的可靠性的提高。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构造的简要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乘客传送设备中的驱动装置部分的简要结构图。

图3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除电电刷的电刷部的简要外形图。

图3b是表示图3a的iii-iii剖面的除电电刷的剖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除电电刷安装托架的简要外形图。

图4b是表示图4a的ivb-ivb剖面的除电电刷安装托架的剖视图。

图5a是在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上安装有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除电电刷与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托架的简要结构图,是从与马达轴垂直的方向观察的图。

图5b是在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上安装有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除电电刷与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托架的简要结构图,是从马达轴的轴向观察的图。

图5c是放大表示图5a的vc部的放大图。

图6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除电电刷的简要结构图。

图6b是在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上安装有图6a所示的除电电刷的简要结构图。

图7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通电判断装置的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的简要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马达;2…马达轴;3…带轮;4…驱动带;5…减速器;6…制动器;7…驱动链;8…链轮;9…踏板链;10…梯级(踏板);11…飞轮;12…除电电刷;12a…电刷部;12b…电刷固定部;14…托架;15…马达框架部;16…弹簧;17…电刷侧导线;18…马达轴侧导线;19…通电判断部;20…正常灯;21…异常灯;22…通信装置;23…通电判断装置;24…逆变器;25…端部托架;26…制动器动作检测装置;27…导线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中,各种变形例、应用例也包含在其范围内。

在乘客传送设备中包括自动扶梯和电动道路。自动扶梯设置在建筑物的不同的楼层间,踏面成为阶梯状而进行循环。电动道路设置为水平或者平缓的倾斜,踏面没有成为阶梯状,即踏面在邻接的踏面间没有设置阶梯差的情况下进行循环。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自动扶梯与电动道路中的任一者。在自动扶梯中,通常,将踏面称作台阶。另一方面,在电动道路中,通常,将踏面称作托板。在本实施例中,将包括台阶与托板在内的结构称为踏板进行说明。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一实施例,对自动扶梯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宽度方向设为与踏板的行进方向(乘客传送设备的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且是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乘客传送设备100以及驱动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构造的简要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乘客传送设备中的驱动装置部分的简要结构图。

乘客传送设备(自动扶梯)100具备在下方楼层f1与上方楼层f2之间架设的主体框架101,在该主体框架101内收容有通过两根踏板链9连结为环状而在下方楼层f1的乘降口104与上方楼层f2的乘降口105之间循环移动的多个踏板(台阶)10。另外,在踏板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竖立设置有栏杆102,通过该栏杆102,支承与踏板10朝相同方向移动的移动扶手103。移动扶手103在栏杆102的两端部改变行进方向,在下方楼层f1的乘降口104与上方楼层f2的乘降口105之间循环。

在主体框架101的一端部(在本实施例中为上方楼层f2侧的端部)设有机械室106。在该机械室106内配置有乘客传送设备的驱动装置200以及控制该驱动装置200的控制盘(控制装置)107。驱动装置200由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以下称为马达)1、驱动带4、减速器5、驱动链7、链轮8a以及制动器6构成。

马达1的旋转力(驱动力)经由驱动带4而向减速器5传递。因此,将驱动带4架设在安装于马达1的马达轴2(参照图5c)的带轮3与安装于减速器的带轮5a之间。马达1的旋转力在由减速器5进行减速之后,经由驱动链7而向链轮8a传递,链轮8a被驱动进行旋转。在链轮8a上设有供驱动链7卷绕的驱动链卷绕部(驱动链链轮)以及供踏板链9卷绕的踏板链卷绕部(踏板链链轮)。由此,卷绕于链轮8a的踏板链9以及与踏板链9连结的踏板10被驱动。

在主体框架101的另一端部(在本实施例中为下方楼层f1侧的端部)配置有链轮8b。在链轮8b上卷绕有踏板链9。即,踏板链9呈环状地架设在链轮8a与链轮8b之间。

为了增加惯性力而调整停止时的减速度,马达1具备安装于带轮3的飞轮11。

为了向马达1供给电力,在驱动踏板10的马达1上经由逆变器24而连接有电源装置108。逆变器24将电源装置108的电源转换为规定电压以及规定频率的交流电。也可以将逆变器24看做驱动装置200的一部分。

接下来,参照图3a以及图3b对安装于马达1的除电电刷的结构以及形状进行说明。图3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除电电刷的电刷部的简要外形图。图3b是表示图3a的iii-iii剖面的除电电刷的剖视图。

除电电刷12由不锈钢制或碳制等的导电性的毛状的线的束、即电刷部12a以及对电刷部12a进行固定的电刷固定部12b构成。在电刷固定部12b设置从表面12ba侧向背面12bb侧贯通的安装用的孔(安装孔)12c。将电刷部12a与电刷固定部12b均设为厚度4mm左右的薄型构造物。

接下来,参照图4a、图4b、图5a、图5b以及图5c对在马达1上安装有除电电刷1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除电电刷安装托架的简要外形图。图4b是表示图4a的ivb-ivb剖面的除电电刷安装托架的剖视图。图5a是向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安装有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除电电刷和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托架的简要结构图,是从与马达轴垂直的方向观察的图。图5b是向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安装有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除电电刷与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托架的简要结构图,是从马达轴的轴向观察的图。图5c是放大表示图5a的vc部的放大图。

在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1中,向马达轴(旋转轴或者输出轴)2安装有带轮3,向带轮3安装有飞轮11。即,飞轮11经由带轮3而安装于马达轴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带轮3固定于马达轴2并将飞轮11固定于带轮3,将马达轴2、带轮3以及飞轮11相互固定。在该安装构造中,带轮3具有在飞轮11与马达1的轴侧侧面之间露出的外周面3a。需要说明的是,轴侧侧面是在马达1中马达轴2的轴向的两端面中的、输出轴侧的侧面(输出轴侧侧面),有时也指输出轴侧端面。

马达1具有覆盖外周的马达框架部15、以及设于马达框架15的输出轴侧的侧部并构成马达1的侧面的端部托架25。马达框架部15以及端部托架25构成内包马达1的构成部件、即固定件或旋转件的马达壳体。

端部托架25借助固定螺栓30而固定于马达框架部15。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能够供该固定螺栓30安装的除电电刷安装托架(以下,称为托架)14。在托架14上设置供除电电刷12安装的除电电刷安装部14a,在除电电刷安装部14a的两端部设有螺栓固定部14b。螺栓固定部14b构成在从除电电刷安装部14a的两端部向与除电电刷安装部14a的长边方向(连结设有螺栓固定部14b的两端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4c的前端部。

在托架14上设有多个供除电电刷12的电刷固定部12b安装的螺纹孔(固定孔或者螺栓紧固部)14d。固定孔14d相对于在电刷固定部12b上形成的一个安装孔12c而设置有多个。因此,通过从多个固定孔14d中选择要使用的固定孔14d,能够相对于托架14沿上下左右调整电刷固定部12b的位置。即,能够在与马达1的带轮3(马达轴2)靠近或者远离的远近方向上调整除电电刷12的位置,并且能够在与所述远近方向以及马达轴2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调整除电电刷12的位置。也能够替代设置多个固定孔14d,而是在电刷固定部12b设置长孔而沿上下左右调整电刷固定部12b的位置。另外,固定孔(螺纹孔)14d可以是具有螺纹槽的构造(形态),也可以仅是贯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孔(螺纹孔)14d由贯通孔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螺栓31与螺母32来固定除电电刷12。

这样,通过在端部托架25上安装托架14并在托架14上安装电刷固定部12b,将除电电刷12安装于马达1,以便形成固定于电刷固定部12b的电刷部12a的电刷前端与带轮3接触、并且电刷部12a与电刷固定部12b不会与飞轮11发生干涉的位置关系。

设于端部托架25的除电电刷12与马达1的马达框架部15电连接,并与带轮3的外周面3a接触,由此将马达轴2与马达框架部15电连接。而且,除电电刷12使向马达轴2引导的电压在马达框架部15放出,将马达轴2与马达框架部15设为等电位。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无需将除电电刷12内置设置于马达,相对于已经设置的乘客传送设备的马达也能够简易安装。另外,除电电刷12及其安装构造部(托架14以及安装螺栓等)能够由廉价的部件构成。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简易且廉价(低成本)的安装构造,获得马达轴2的除电效果,防止电蚀。

另外,由于在乘客传送设备100的运转时使电刷部12a的电刷前端与带轮3接触的状态下供马达轴2以及带轮3旋转,因此电刷前端部磨损,电刷部12a变短。当电刷部12a变短时,电刷部12的电刷前端变得不会与带轮3接触,有可能失去除电效果。因此,定期地确认带轮3与电刷部12a的接触,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更换电刷部12。或者,通过变更托架14的固定孔14d的位置,以将除电电刷12沿垂直方向下降而使电刷部12与带轮3接触的方式调整除电电刷12的位置。或者,以将除电电刷12沿左右方向移动而使电刷部12a的没有磨损的位置与带轮3接触的方式调整除电电刷12的位置。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简单地进行除电电刷12的位置调整,能够容易应对除电电刷12的磨损。由此,乘客传送设备的维护变得容易,并且能够提高乘客传送设备的可靠性。另外,在重新安装除电电刷12时,能够容易调整除电电刷12相对于托架14的位置,因此能够在马达1的不同机种间使部件共用化。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为上述结构,维护以及调整作业变得容易。

[第二实施例]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样,由于在乘客传送设备的运转时在电刷部12a的电刷前端与带轮3接触的状态下使马达轴2以及带轮3旋转,因此电刷前端部磨损而使电刷部12a变短,有可能使电刷部12的电刷前端变得没有与带轮3接触。

对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对除电电刷12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机构。参照图6a以及图6b对自动地调整除电电刷12的位置的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除电电刷的简要结构图。图6b是向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安装有图6a所示的除电电刷的简要结构图。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除电电刷12由导电性的毛状的线的束即电刷部12a、和对电刷部12a进行固定的电刷固定部12b构成。电刷部12a与电刷固定部12b均设为厚度4mm左右的薄型构造物。另外,除电电刷12以通过弹簧16等弹性体相对于托架14向下方(马达轴12侧)施力的方式安装于托架14。即,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在端部托架25上安装托架14,在托架14上安装除电电刷12。此时,在压缩了弹簧16的状态下向带轮3按压电刷部12a的电刷前端,将电刷固定部12b安装于托架14。通过该结构,即便在因磨损而使电刷部12变短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弹簧16向与除电电刷12垂直的方向作用弹力,以将除电电刷12向带轮3的外周面挤压的方式进行施力,因此使除电电刷12的位置朝垂直下方向(朝向马达轴2的方向)移动,始终处于电刷部12的电刷前端与带轮3接触的状态。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以使电刷部12的电刷前端与带轮3接触的方式自动地对除电电刷12的位置进行位置调整。由此,在本实施例中,维护以及调整作业变得容易。

本实施例的由弹簧16施力除电电刷12的结构以外的结构构成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第一实施例所说明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也同样实现。

[第三实施例]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样,由于在乘客传送设备的运转时在使电刷部12a的电刷前端与带轮3接触的状态下供马达轴2以及带轮3旋转,因此,电刷前端部磨损而使电刷部12a变短,有可能使电刷部12的电刷前端变得没有与带轮3接触。

对此,在本实施例中,设有用于判别带轮3与电刷部12是否接触的装置。参照图7对用于判别带轮3与电刷部12是否接触的通电判断装置2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通电判断装置的乘客传送设备用马达的简要结构图。对于与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通电判断装置23中,使电刷侧导线17与电刷部12a电连接,并且也使马达轴侧导线(输出轴侧导线)18与马达轴(输出轴)2或带轮3连接。另外,在通电判断装置23上设有对该电刷侧导线17与马达轴侧导线18之间的通电进行确认的通电判断部19。在利用该通电判断部19形成电刷侧导线17与马达轴侧导线18之间进行通电这样的判断结果35的情况下,点亮正常灯20,在由通电判断部19得出没有进行通电这样的不通电的判断结果36的情况下,点亮异常灯21。由此,能够明确地判别带轮3与电刷部12a是否接触。

设于通电判断装置23的通电判断部19构成对电刷侧导线17与马达轴侧导线18之间的通电状态(通电以及不通电的状态)进行检测的通电检测部,通电判断装置23通过使检测通电判断部19检测出电刷侧导线17与马达轴侧导线18之间的通电状态而检测出除电电刷12与马达轴2处于接触状态。

另外,在马达轴侧导线18难以与作为旋转体的马达轴2或者带轮3电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由制动器动作检测装置26检测出制动器6的动作37时,输出马达轴侧导线连接信号38,仅在乘客传送设备的停止时马达轴2以及带轮3的旋转进行停止的情况下,利用导线连接装置27使马达轴侧导线18与马达轴2电连接。在该情况下,仅将停止时设为通电判断部19进行通电判断的条件。

另外,在利用通电判断部19形成不通电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也可以经由通信装置21向外部传递除电电刷异常信号39,针对除电电刷12为异常状态的情况进行联络。由此,能够进行电刷部12a的适当的位置调整或者更换的维护作业。

另外,仅在维护作业时安装这样的通电判断装置23,但也可以在确认带轮3与电刷部12a的接触的作业中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将通电判断装置23的结构附加于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相同。因此,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所说明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也同样实现。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能够将薄型的除电电刷12配置在不与飞轮11发生干涉、并且与带轮3接触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各种变形。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理解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并非限定为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也能够将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且也能够向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添加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能够针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削除、置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