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7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体;

数个脚座,所述脚座通过二次安装后固定在所述承载体上;

多个边条,包裹在所述承载体边缘;

卡角,卡固在相邻两个所述边条的结合角上,用于加强所述边条与所述承载体的固定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所述脚座及所述边条均为纸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表面贴有防水镀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条通过胶水或双面胶固定于所述承载体上,所述承载体为多层复合纸质硬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包括数层蜂窝纸板及不少于两层瓦楞纸板,所述蜂窝纸板位于瓦楞纸板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条的外表面贴有印刷镀膜,所述印刷镀膜上用于印刷所述栈板的使用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座包括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为尺寸远小于所述承载体,且内部非空的纸盒,所述第一支柱内部设置有第一承重结构,所述第一支柱成点状分布于所述承载体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座包括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为长度略小于所述承载体,且内部非空纸盒,所 述第二支柱内部设置有第二承重结构,所述第二支柱成行状分布于所述承载体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结构包括:收容板、从所述收容板垂直的侧边上延伸出的数个承重单元及数个连接单元,所述承重单元与所述连接单元间隔设置;在所述收容板及所述承重单元与延伸方向平行的两侧边上延伸设置有可折叠的第一支撑片;从远离所述收容板的承重单元或连接单元开始依次向收容板折叠,每个所述承重单元均收容于与其相邻的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收容板形成的空腔内;所述第一支撑片向内折叠,收容于所述空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重结构包括:数个第二支撑片及数个第三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三支撑片垂直排布,使所述第二承重结构成网状分布;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三支撑片通过卡槽卡和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栈板还包括套接柱,所述套接柱套在所述第一支柱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柱及所述承载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栈板还包括上套筒,所述上套筒套在所述第一支柱与所述套接柱之间,所述上套筒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承载体下底面接触,用于支撑所述承载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栈板还 包括下套筒,所述下套筒套接在远离所述第一支柱的所述套接柱一端,所述下套筒包括承重面,所述承重面与所述下套筒垂直,位于所述下套筒的端部,所述承重面上可以设置防滑结构,减少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角包括:

连接板;

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一端;

第二固定板,设置在连接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

容纳空间,由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形成,且具有开口;

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从所述连接板到所述开口的方向上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倾斜;所述卡角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边条的边角外部,用于加强所述边条的固定强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倾斜的角度在1°~3°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在远离所述连接板一端靠近开口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固定板在远离所述连接板一端靠近开口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在所述卡角安装在所述边条上时用于向外推动所述第一固定板或第二固定板,增加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间距,从而扩大所述容纳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 还包括第一垂面,所述第二引导部还包括第二垂面,所述第一垂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表面垂直,所述第二垂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表面垂直;所述第一垂面及所述第二垂面在所述卡角从所述边条上时卡在所述边条的一个侧壁上,在所述第一固定板或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于所述边条向外运动时增加阻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夹角在30°~50°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角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所述开口的内表面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在不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倒锥形凸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角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开口的内表面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在不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的另一端设置有倒锥形凸起。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