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上吊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791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上吊钩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吊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上吊钩组件。



背景技术:

上吊钩组件在挂装领域的手拉葫芦和手扳葫芦中是必要之物,现用的上吊钩组件如图4所示,上吊钩的下端具有圆形突台,两侧夹持有两个上钩架片,两个上钩架片之间具有与圆形突台匹配的圆形凹槽,两个上钩架片通过铆接夹持在上吊钩下端,两个上钩架片下端架设钩轴。这种结构装配困难,且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松脱。

所以,现急需一种装配简单、结构稳固的上吊钩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上吊钩组件,解决现有上吊钩组件结构装配困难,且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松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吊钩组件,包括上吊钩、机体、上吊钩螺母和销体;所述上吊钩包括钩持部和设置在所述钩持部下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圆柱形,一端与所述钩持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设置有外螺纹,且在靠近自由端位置开设有沿径向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吊钩螺母上也开设有沿径向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直径大小相等;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机体的连接孔内,将所述上吊钩螺母装配到所述连接部下端,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应,将所述销体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销体为弹簧销。

再进一步的,所述销体为无头中空的柱形体,轴向开槽,两头端部有倒角。

再进一步的,所述销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为过盈配合。

再进一步的,所述钩持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再进一步的,所述钩持部上设置有卡索;所述卡索的自由端设置有凹槽;所述钩持部的自由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突起;所述卡索向外弹时,所述凹槽的两个侧边卡在两个所述突起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将上吊钩的连接部下端设置外螺纹,连接部插入机体的连接孔内,拧上上吊钩螺母,上吊钩螺母卡在连接孔下侧,防止上吊钩与机体脱离;上吊钩螺母与连接部上插有销体,使上吊钩螺母不再与连接部发生相对转动,防止上吊钩螺母脱出;本实用新型装配简单、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上吊钩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吊钩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卡索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吊钩;101、钩持部;102、连接部;2、机体;3、上吊钩螺母;4、销体;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卡索;8、凹槽;9、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上吊钩组件,包括上吊钩1、机体2、上吊钩螺母3和销体4。所述上吊钩1包括钩持部101和设置在所述钩持部101下端的连接部102,具体地连接部可以焊接在钩持部的下端。所述连接部102为圆柱形,一端与所述钩持部1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设置有外螺纹,且在靠近自由端位置开设有沿径向的第一通孔5;所述上吊钩螺母3上也开设有沿径向的第二通孔6;所述第二通孔6与所述第一通孔5直径大小相等。具体装配时,所述连接部102插入所述机体2的连接孔内,将所述上吊钩螺母3通过螺纹连接装配到所述连接部102下端,使所述第二通孔6与所述第一通孔5正对应,将所述销体4插入所述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内,使上吊钩螺母不再与连接部发生相对转动,防止上吊钩螺母自动松动,保证装配的连接稳定。

具体地,所述销体4为弹簧销,弹簧销为无头中空的柱形体,轴向开槽,两头端部有倒角。所述销体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的直径,所述销体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过盈配合,将销体敲进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销体装配稳固,不易脱出。

如图2、3所示,所述钩持部101上通过扭力弹簧设置有卡索7,即卡索的一端铰接在钩持部的尾部,在铰接轴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一端作用在钩持部上,另一端作用在卡索上。所述卡索7的自由端设置有凹槽8;所述钩持部101的自由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突起9;所述卡索7向外弹时,所述凹槽8的两个侧边卡在两个所述突起9上,形成卡索的双重限制。上吊钩钩在固定杠上后,卡索防止固定杠从上吊钩内脱出,卡索的自由端作用在上吊钩的自由端,凹槽的底边卡在上吊钩的自由端,凹槽的两个侧边卡在两个突起上,双层的限制,使用更安全。

其中另一种具体实施例,其他特征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钩持部101与所述连接部102为一体结构。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