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盘移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467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盘移动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装置的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托盘移动机构。



背景技术:

扁管换热器作为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主要可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

扁管换热器在装配时,一般都会将托盘罗列在储料部内,并由后续设备完成后续动作。托盘上料都是通过人工完成的,既生产效率低,生产不安全,又不能自动对接后续的生产工序,无法实现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托盘移动机构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托盘移动机构,设置在换热器装置中,其中,所述托盘移动机构包括:

伺服电机;

齿轮啮合部件,所述齿轮啮合部件连接所述伺服电机;

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齿轮啮合部件;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联轴器;

传送部件组,所述传送部件组连接所述传动轴。

上述的一种托盘移动机构,其中,所述传送部件组包括:主动同步轮,传送带,从动传动轴,以及套于所述从动传动轴上的从动传送轮,所述传送带的两端分别套于所述主动同步轮和所述从动传送轮。

上述的一种托盘移动机构,其中,所述主动同步轮套于所述传动轴上。

上述的一种托盘移动机构,其中,所述传送带的宽度等于单个扁管托盘的宽度。

上述的一种托盘移动机构,其中,所述传送部件组还包括感应器。

上述的一种托盘移动机构,其中,所述感应器包括信号发射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和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传动方向的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但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本实用新型可对托盘直接进行自动整列补充,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托盘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伺服电机,2为齿轮啮合部件,3为联轴器,4为传动轴,5为传送部件组,6为主动同步轮,7为传送带,8为从动传送轮,9为从动传动轴,10为感应器,101为信号发送装置,102为信号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托盘移动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

伺服电机1;

齿轮啮合部件2,齿轮啮合部件2连接伺服电机1;

联轴器3,联轴器3连接齿轮啮合部件2;

传动轴4,传动轴4连接联轴器3;

传送部件组5,传送部件组5连接传动轴4。

伺服电机1连接齿轮啮合部件2,当伺服电机1开始工作,带动齿轮啮合部件2,同时齿轮啮合部件2连接联轴器3,联轴器3与传动轴4连接,并且传动轴4连接传送部件5,最终传送部件5开始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传送部件组5包括:主动同步轮6,传送带7,从动传动轴9,以及套于所述从动传动轴9上的从动传送轮8,所述传送带7的两端分别套于所述主动同步轮6和所述从动传送轮8。传动轴4带动主动同步轮6,主动同步轮6转动传送带7,并由传送带7带动从动传动轴9,接着从动传动轴9带动从动传动轮8。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同步轮6套于所述传动轴上4。所述传动轴4带动所述主动同步轮6,以进行后续过程。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传送带7的宽度等于单个扁管托盘的宽度。传送带7只能运送单列扁管托盘,便于控制扁管托盘输送状态。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传送部件组5还包括感应器10。感应器10用来感应是否有扁管托盘通过。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感应器10包括信号发射装置101和信号接收装置102,信号发射装置101和信号接收装置102分别设置在传送带7的中间位置的两侧。当没有扁管托盘通过时,信号发射装置101发出信号并由信号接收装置102实时接收;当有扁管托盘通过时,信号发射装置101发出信号并无法被信号接收装置102接收,没有感应到信号时,传送带7正常运行,感应到信号时,传送带7加速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