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周转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537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周转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周转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周转箱。



背景技术:

在商品的批发、零售过程中,需要使用周转箱,以便于商品的运输周转和存放。在工业生产特别是流水线作业中,周转箱的使用频率更高,多用于存放半成品的机械、电子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公开号为CN2046425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周转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铰接有相互配合的至少两个箱盖,每个所述箱盖均呈锯齿形设置形成有凹陷部和凸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出部设置有限位条,所述凸起与相邻箱盖上的限位条形成抵触,所述限位条和凸起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固定限位条和凸起的固定装置。

上述方案中,所采用的箱体结构为了实现较大的容纳空间,箱体的外形高度较高、宽度较宽,单个箱体的空间占用量较多,对于周转箱的生产方而言,空箱运输时,周转箱所能运输的总数量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周转箱,其优点是通过多重翻折结构节省单个周转箱的空间占用量,提高空箱运输时的周转箱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折叠式周转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座和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两侧与底座和之间设有至少两块依次翻转连接的活动板,活动框的另外两侧铰接有用于配合底板且限制各个活动板收拢的支撑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将底座置于水平面上,提拉整个活动框,此时活动板被活动框带动并向外翻转打开,完全打开的活动板形成箱体的两个侧面,进一步再翻动支撑板,支撑板抵触至底座,由此支撑板填补了箱体的另外两个侧面,形成了立体的箱体结构;反之空箱运输时,支撑板和活动板可翻折收拢,由此单个箱体的空间占用量大大减少,运输空箱时的数量大大增大,运输更加方便;另一方面,该结构变化过程无需额外的工具,使用灵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框上翻转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滑移连接有限位件,所述活动框上设有供限位件插接的限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可盖住活动框,相当于对已经呈立体结构的箱体起密封作用,且限位件能够在盖板配合活动框时作为进一步的限定,使得盖板在活动框上具有较为稳定的配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设置于盖板内,限位件低于盖板的水平面,限位件上设有推动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实际上内嵌于盖板中,在盖板的水平面以下而不易被触及,而在必要时可通过推动槽推动限位件,减少了限位件的意外移动情况,提高了该限定结构的隐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为两块,两块盖板上均设有衬片和衬槽,其中一个盖板的衬片与另一盖板的衬槽插接配合,且配合后衬槽的水平高度低于衬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块盖板配合时,形成了交错叠放的结构,该结构使得两个盖板能够相互扶持,使得两个盖板之间的位置承载力更强,减少重物对盖板施力带来的形变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块,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定位块插接配合的定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向底座翻折并起支撑作用时,定位块恰好卡入定位槽,由此支撑板对活动框的支撑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支撑板的支撑相对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平衡块,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平衡块配合的平衡槽,平衡槽上设有用于挤压抵触平衡块的挤压凸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平衡块与平衡槽的配合面积较大,支撑板相对底座的抗摆动效果更好,提高了支撑板在箱体搭建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板上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支撑块嵌合的支撑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块和支撑槽,活动板与支撑板形成齿形配合面,进而在该状态下,活动板的折叠收拢受到限制,由此可使得箱体建立后的结构稳定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和活动框的边沿均设有连接孔,所述盖板盖在活动框上时,盖板和活动框的连接孔相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与活动框可通过螺丝穿过连接孔后固定,由此在箱体搭建后,内部置入运输材料后,可实现盖板的密封锁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沉槽,沉槽上设有用于插标签的看板夹,沉槽上设有供看板夹卡接的卡扣块,看板夹与支撑板之间设有粘结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看板夹可作为箱体运输时的插标签部位,标签用于指示箱体内部的零部件类型,使用较为方便,便于操作人员分辨,其可通过502胶水粘合支撑板,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框朝向底座的一侧设有提升槽,且提升槽与活动框的边缘相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箱体收拢时,活动框向底座移动并与底座抵触,活动框上的提升槽形成了一个抬升空间,使用者可将手插入活动框两侧的提升槽以抬升活动框整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实现了多重结构的重叠,组装时的操作方便,箱体收拢时的所占空间较小;2、箱体搭建时,箱体上的活动框与支撑板之间建立扣合关系,支撑板与底座建立扣合关系,盖板再与活动框建立扣合关系,无需额外的工具就实现了多个位置的扣合,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两个上盖打开45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支撑板向箱体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活动板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整体收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2、底座;21、定位块;22、平衡块;3、活动框;31、限位槽;32、提升槽;4、活动板;41、支撑块;5、支撑板;51、定位槽;52、平衡槽;521、挤压凸起;53、支撑槽;54、沉槽;541、卡扣块;6、盖板;61、衬片;62、衬槽;7、限位件;71、推动槽;8、连接孔;9、看板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一种折叠式周转箱,包括箱体1,该箱体1包括活动框3,活动框3的两侧分别翻转连接有一上盖,两个上盖上均设有衬片61和衬槽62;两个上盖配合时,同时翻动至图2的状态进行衬片61和衬槽62的配合,当其中一个上盖的衬片61插入另一上盖的衬槽62内时,继续按压上盖,使得两个上盖最终达到图1所示的位置。而在上盖上设有限位件7,限位件7内嵌在上盖中,且限位件7与上盖滑移连接,在上盖配合活动框3后,利用限位件7上的推动槽71可推动限位件7,使得限位件7插入限位槽31中,限制所对应的上盖的转动。另一方面,上盖上和活动框3上均设有连接孔8,两者的连接孔8在上盖配合活动框3后是相通的,由此可在连接孔8内穿入螺栓固定,达到上盖的进一步限制。

如图3,箱体1包括支撑板5以及底座2,支撑板5为两块分别设置于活动框3的两侧,且活动框3与支撑板5翻转连接,该支撑板5可向箱体1内转动以实现收拢的效果;而支撑板5向箱体1外转动时,支撑板5上的定位槽51将向底座2上的定位块21移动,并最终实现定位块21与定位槽51的插接配合;同时在底座2上还设有长条状的平衡块22,支撑板5上设有平衡槽52,平衡槽52上设有挤压凸起521,该挤压凸起521可在平衡块22配合平衡槽52时达到弹性挤压的作用,提高支撑板5与底座2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3,支撑板5上设有沉槽54,该沉槽54陷入支撑板5,且沉槽54上设有两个卡扣块541,两个卡扣块541夹持有看板夹9,看板夹9可放置标签,供操作人员辨识内部运输物品。为提高固定效果,可在看板夹9与支撑板5之间涂覆粘结剂,例如502胶等

如图4,活动框3的两侧翻转连接有两块活动板4,且同侧的活动板4依次翻转连接;在前述的支撑板5已经收拢的情况下,活动框3进一步向底座2收拢时,活动框3两侧的活动板4可相向收拢,当活动板4收拢并叠放时,活动框3将抵触至底座2。此时可将上盖收拢,最终实现图5的状态。

继续参考图5,活动框3上设有提升槽32,活动框3与底座2抵触时,仍保留有提升槽32的操作空间,因此如需要将箱体1展开建立容纳空间时,可通过活动框3两侧的提升槽32抬升活动框3,再按图4至图1的顺序操作即可;在图4至图3的组建过程中,活动板4两侧的支撑块41将在活动板4展开后形成齿形结构,由此活动板4上的支撑块41将在支撑板5展开后嵌入支撑槽53中。

收拢过程的操作下箱体1的状态变化过程:按图1至图5顺序。

展开过程的操作下箱体1的状态变化过程:按照图5至图1的顺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