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3206阅读:2959来源:国知局
自动上料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机领域,尤其涉及平板、片、玻璃等片块型材料的上料机。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机械加工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加工设备的稳定性、产品的质量、加工效率、维护成本以及设备的操作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的上料机尤其是片块型材料的上料机都是一片一片的上料,拿取也靠工人,这种操作存在以下缺陷:在拿取材料时容易造成划伤、刮伤、压伤等工伤事件且作业人员长时间放置也容易导致手酸痛、疲劳;上料过程存在安全隐患,材料损耗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无法实现大批量加工,企业竞争力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上料机,能够一次性上料多块材料,同时可长时间不需要人工上料,也不需人工一件件取料到下位机中,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材料在上料过程中安全平稳,降低损耗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上料机,包括铝型材架、料盒、进料机构、上料机构、推料气缸和回料机构;所述料盒内设置多层间距相等的用于放置工件的槽格,容纳工件后的料盒放在铝型材架上的进料机构处,并做水平前进运动;所述进料机构位于铝型材架的中间横架上,所述上料机构嵌入在铝型材架的中间横架上,上料机构将料盒抱紧并提升至料盒到推料气缸处;所述推料气缸位于铝型材架上的回料机构的下面,推料气缸推出料盒里的工件;所述回料机构在铝型材架的上层横面上,回料机构再送出上完料的空料盒。

其中,所述铝型材架的中间横架位于上料机构一侧设置了水平用导轨,上料机构在水平用导轨上做水平运动,进行由进料机构运动到位后的料盒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其中,所述自动上料机还包括平移步进电机和水平用拉带;所述平移步进电机位于铝型材架中间横架的安装上料机构一端底部,平移步进电机驱动水平用拉带带动上料机构在铝型材架的水平用导轨上做水平运动,调整上料机构的位置。

其中,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抱紧机构、升降机构固定架和提升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固定架焊接提升机构,嵌入铝型材架上的水平用导轨上,支撑起整个上料机构;所述抱紧机构嵌入提升机构,抱紧机构包括第一抱紧气缸和第二抱紧气缸,第一抱紧气缸与第二抱紧气缸抱紧进料机构上运动到位的料盒;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升降步进电机和升降用拉带,升降步进电机驱动升降用拉带带动抱紧的料盒做垂直运动。

其中,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线电机和进料皮带线,所述进料线电机位于铝型材架中间支柱外侧的下端;所述进料皮带线位于中间横架上与进料线电机相对的一侧的内侧,所述进料皮带线连接进料线电机;所述进料线电机带动进料皮带线运送装满工件的料盒至铝型材架的中间支柱处。

其中,所述进料机构还安装传感器,传感器位于进料机构尾端;所述料盒运动到感应位后进料线停止运动,传感器传达平移步进电机驱动水平用拉带带动上料机构向前运动至料盒前,所述上料机构的第一抱紧气缸和第二抱紧气缸抱紧料盒,所述平移步进电机驱动水平用拉带带动上料机构后退至铝型材架的中间支柱前方。

其中,所述回料机构包括回料线电机和回料线皮带;所述回料线电机位于中间支柱上端,所述回料线皮带位于上层横架上的与回料线电机相对一侧的内侧,所述回料线皮带连接回料线电机;所述回料线电机带动回料线皮带运送出上完料的空料盒。

其中,所述上料机底部设置了用于支撑的圆角支撑脚,所述圆角支撑脚位于铝型材架的下层横架四个角的下面。

其中,所述提升结构顶端设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只要人工将材料放进料盒,再把料盒放到进料机构上即可完成上料工作,而且可一次性放多个料盒;因为上料、取料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工放满足够的料盒在进料机构后,可进行下一台自动上料机的放料操作,这样,一个员工即可同时操作多台自动上料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也不需要人工一件件取料到下位机中,实现自动取料,减小因取料而造成划伤、刮伤、压伤等工伤事件概率,也极大程度减小员工劳动强度;此外,料盒内设置槽格,能平稳的放置材料,使得整个传送过程平稳可靠,降低材料在传送过程中造成的的损坏和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铝型材架 2、料盒

3、进料机构 4、上料机构

5、推料气缸 6、回料机构

7、平移步进电机 8、水平用拉带

9、圆角支撑脚 11、水平用导轨

21、槽格 31、进料线电机

32、进料线皮带 33、传感器

41、抱紧机构 42、升降机构固定架

43、升降机构 61、回料线电机

62、回料线皮带 411、第一抱紧气缸

422、第二抱紧气缸 431、升降步进电机

432、升降用拉带 43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上料机,包括铝型材架1、料盒2、进料机构3、上料机构4、推料气缸5和回料机构6;所述料盒2内设置多层间距相等的用于放置工件的槽格21,容纳工件后的料盒2放在铝型材架1上的进料机构3处,并做水平前进运动;所述进料机构3位于铝型材架1的中间横架上,所述上料机构4嵌入在铝型材架1的中间横架上,上料机构4将料盒2抱紧并提升至料盒2到推料气缸5处;所述推料气缸5位于铝型材架1上的回料机构6的下面,推料气缸5推出料盒2里的工件;所述回料机构6在铝型材架1的上层横面上,回料机构6再送出上完料的空料盒2。

在本实施例中,铝型材架1的中间横架位于上料机构4一侧设置了水平用导轨11,上料机构4在水平用导轨11上做水平运动,进行由进料机构3运动到位后的料盒2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使用滑动槽一种结构,例如,还可以在升降机构固定架21上设置滚轮,在铝型材架上设置平滑轨道,只要是能使上料机构在铝型材架上的中间横架上运动,即可视为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上料机还包括平移步进电机7和水平用拉带8;所述平移步进电机7位于铝型材架1中间横架的安装上料机构4一端底部,平移步进电机7驱动水平用拉带8带动上料机构4在铝型材架1的水平用导轨11上做水平运动,调整上料机构4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4包括抱紧机构41、升降机构固定架42和升降机构43;升降机构固定架42焊接升降机构43,嵌入铝型材架1上的水平用导轨11上,支撑起整个上料机构4;抱紧机构41嵌入升降机构43,抱紧机构41包括第一抱紧气缸411和第二抱紧气缸422,第一抱紧气缸411与第二抱紧气缸422抱紧进料机构3上运动到位的料盒2;升降机构43包括升降步进电机431和升降用拉带432,升降步进电机431驱动升降用拉带432带动抱紧的料盒2做垂直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机构3包括进料线电机31和进料皮带线32,所述进料线电机31位于铝型材架1中间支柱外侧的下端;进料皮带线32位于中间横架上与进料线电机31相对的一侧的内侧,进料皮带线32连接进料线电机31;进料线电机31带动进料皮带线32运送装满工件的料盒2至铝型材架1的中间支柱处。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机构3还安装传感器33,传感器33位于进料机构3尾端;料盒2运动到感应位后进料线停止运动,传感器33传达平移步进电机7驱动水平用拉带8带动上料机构4向前运动至料盒2前,上料机构4的第一抱紧气缸411和第二抱紧气缸422抱紧料盒2,平移步进电机7驱动水平用拉带8带动上料机构4后退至铝型材架1的中间支柱前方。

在本实施例中,回料机构6包括回料线电机61和回料线皮带62;回料线电机61位于中间支柱上端,回料线皮带62位于上层横架上的与回料线电机61相对一侧的内侧,回料线皮带62连接回料线电机61;回料线电机61带动回料线皮带62运送出上完料的空料盒2。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底部设置了用于支撑的圆角支撑脚9,

圆角支撑脚9位于铝型材架1的下层横架四个角的下面。

在本实施例中,降机构43顶端设有挡板433,可以防止员工误操作以及上料机的突发状况将料盒冲出上料机造成事故,避免误伤。

人工只需将工件放到料盒2里,再将料盒2放到铝型材架1的进料机构3上,通过进料机构3的进料线电机31带动进料皮带线32带动将料盒2向前运动,料盒2运动感应位时,进料机构3尾端的传感器传达平移步进电机7驱动水平用拉带8带动上料机构4前进到料盒2所在位置,上料机构4上的第一抱紧气缸411和第二抱紧气缸422抱紧料盒2,平移步进电机7驱动水平用拉带8带动上料机构4后退到铝型材架1的中间立柱前面,上料机构4的升降步进电机431驱动升降用拉带432带动抱紧的料盒2上升,料盒2提升到铝型材架1的上层横架下面,由推料气缸5将料盒2里的工件推送出来,然后上料机构4将空料盒2上升到铝型材架的升降机构的顶端,平移步进电机7驱动水平用拉带8带动上料机构4前进,将料盒2放到回料机构6上,由回料线电机61带动回料线皮带62带动料盒2,送出料盒2。依次循环,实现自动上料、取料。另外,进料机构3可同时放几个料盒2,一个料盒2能放多块材料,而上料、取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内,人工可进行下一台上料机的放料操作,这样,一个员工就可同时操作几台上料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可一次性上料多块材料,不必一件件地上料,提高上料效率;

2、可长时间不需要人工上料,也不需人工一件件取料到下位机中,减小员工劳动强度以及工伤事件发生的概率;

3、一个员工可同时操作几台上料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上料过程安全、平稳可靠,可极大程度上减少材料的损坏、破坏以及突发事故的发生;

5、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操作简单。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