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米防霉包装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228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米防霉包装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米防霉包装桶。



背景技术:

我国为农业大国,大米等谷物农产品年均产量都很大,所以对于大米等粮食的储藏一直以来都在讨论,我国现有的粮食储藏一般采用化学熏蒸法来防止霉变。

传统的储藏方法虽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长期的化学熏蒸会带来食品安全等问题,且家用大米储藏结构较为简单,每天打开盖子时会受空气湿度影响,不能避免大米受潮发霉,且对于搬运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米防霉包装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米防霉包装桶,包括万向轮、桶体、支撑脚和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安装固定在支撑脚下方,所述支撑脚设置在桶体外侧底部,所述桶体外侧分布安装有四个销轴,所述销轴中部均焊接手柄,所述桶体内侧一方设置有深度尺,所述桶体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桶体底部均匀设置有四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周边均匀放置干燥剂,所述第一隔板圆心部位设置有大拉环,所述桶体内侧上方设置有阻挡圈,所述阻挡圈上方与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圆心位置设置有小拉环,所述桶体上方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外侧下边缘设置有紧缩环。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均匀设置四个,且均安装在支撑脚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圆心部位为空心,且空心处设置有大拉环,所述大拉环通过销轴固定在第一隔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的直径大小与桶体内部直径相等,所述第一隔板上方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的直径大于阻挡圈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紧缩环和桶盖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万向轮和手柄使真个装置能够随意调整位置,方便灵活,通过在隔板上设置拉环,能轻易的将隔板取出,通过将隔板的直径设置为与桶体内部直径相等,使工作时不会有大米等谷物进入到隔板下方,通过销轴将手柄和桶体进行连接,使手柄在不使用时受重力影响下垂,不会增大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通过桶体内侧设置的深度尺,向桶内放置大米或从桶内取出大米时,都能清楚的知道桶内大米的容量,不用刻意去称量计算,提高效率,通过桶盖外侧设置的紧缩环,能将桶盖固定在桶体上方,紧缩环能够取下,能够很方便的将桶盖取下,通过干燥剂,能吸收桶内的水分,保持大米的干燥,第一隔板和大米中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增加空气的流通,做到防霉效果,将紧缩环卸下,整个装置可以用作小型家用储藏罐,其所占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中:1-万向轮;2-支撑脚;3-桶体;4-第一隔板;5-阻挡圈;6-桶盖;7-第二隔板;8-小拉环;9-大拉环;10-支撑柱;11-干燥剂;12-紧缩环;13-手柄;14-销轴;15-深度尺;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大米防霉包装桶,包括万向轮1、桶体3、支撑脚2和桶盖6,所述万向轮1安装固定在支撑脚2下方,所述支撑脚2设置在桶体3外侧底部,所述桶体3外侧分布安装有四个销轴14,所述销轴14中部均焊接手柄13,所述桶体3内侧一方设置有深度尺15,所述桶体3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隔板4,所述第一隔板4桶体3底部均匀设置有四根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周边均匀放置干燥剂11,所述第一隔板4圆心部位设置有大拉环9,所述桶体3内侧上方设置有阻挡圈5,所述阻挡圈5上方与第二隔板7连接,所述第二隔板7圆心位置设置有小拉环8,所述桶体3上方设置有桶盖6,所述桶盖6外侧下边缘设置有紧缩环12,所述万向轮1均匀设置四个,且均安装在支撑脚2下方,所述第一隔板4圆心部位为空心,且空心处设置有大9,所述大拉环9通过销轴固定在第一隔板4上,所述第一隔板4的直径大小与桶体3内部直径相等,所述第一隔板4上方设置有密封圈16,所述第二隔板7的直径大于阻挡圈5的直径。所述紧缩环12和桶盖6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工作原理:工作时,打开紧缩环12,打开桶盖6,通过小拉环8拿出第二隔板7,通过大拉环9取出第一隔板4,在桶体3内部放置干燥剂11,使深度为支撑柱10的三分二,放下第一隔板4,将需要包装的大米等谷物放入桶内,大米不能淹没阻挡圈5,然后放洗第二隔板7,由于阻挡圈5的阻挡,使得大米和第二隔板中间留有一定的空,盖上桶盖6,收紧紧缩环1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