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顶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4292阅读:1655来源:国知局
轿顶护栏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顶护栏。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私人住宅、别墅等家用电梯中轿顶护栏均为一体型,这种一体型轿顶护栏对轿厢顶层高度的要求极高,同时由于家用电梯的顶层较低,往往无法满足安装护栏的要求,若需要安装护栏,则必须增加家用电梯顶层的高度,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

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电梯井道顶层的高度,往往会降低轿顶护栏的高度,从而产生安全隐患,由于电梯井道顶层高度不一,对检修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通常为了提高护栏高度下降低检修人员的安全隐患把护栏做成可折叠或者可伸缩的护栏,而在护栏翻转打开的情况下,护栏无法得到很好的固定,给检修带来了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轿顶护栏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旋转且具有支撑功能的轿顶护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轿顶护栏,包括固设于轿顶的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与所述第二竖杆之间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转动连接,另一端搭接于所述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转动连接,另一端搭接于所述第二竖杆,所述轿顶护栏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杆远离固定于所述轿顶一端的支撑杆,当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打开时,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支撑所述第一横杆或所述第二横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竖杆包括本体部、开设于所述本体部远离固定所述轿顶一端的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杆包括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的活动杆及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活动杆连接起来的销轴。

优选的,所述第二竖杆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支撑杆一端的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与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杆搭接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二横杆搭接于所述第二限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竖杆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本体部的通槽。

优选的,所述轿顶护栏为铝合金轿顶护栏。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顶护栏通过在第二竖杆上设置用于支撑所述轿顶护栏打开时的第一横杆或者第二横杆的支撑杆,有效的解决了在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打开状态下无法固定的问题,从而增加了所述轿顶护栏的安全系数;同时,在所述轿顶护栏的第一竖杆、所述第二竖杆、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上开设通槽,有效的解决了所述轿顶护栏的重量,从而使电梯的整体重量减轻以增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顶护栏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轿顶护栏翻转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顶护栏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轿顶护栏1包括固设于轿顶(未图示)的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竖杆11和第二竖杆12、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11与所述第二竖杆12之间的第一横杆13和第二横杆14、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13和所述第二横杆14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5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杆12的支撑杆16。

请参阅图2,为图1所示轿顶护栏翻转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横杆13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11转动连接,另一端搭接于所述第二竖杆12,所述第二横杆14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11转动连接,另一端搭接于所述第二竖杆12,所述第二竖杆12包括本体部121、开设于所述本体部121远离固定所述轿顶一端的第一通孔123、开设于所述本体部121的通槽125及固定于所述本体部121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23下方的第一限位装置127和第二限位装置129,所述通槽125开设于所述本体部121有利于减轻所述轿顶护栏1的整体重量,从而使电梯的整体重量减轻。

所述第一限位装置127和所述第二限位装置129分别平行间隔固定于所述本体部121靠近所述支撑杆16一端,其可以为挡板或者卡扣结构。当所述护栏1收拢时,所述第二横杆14的另一端搭接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127,所述第一横杆13的另一端搭接于所述第二限位装置129。

当然,在所述第一竖杆11、所述第一横杆13和所述第二横杆14上的非连接部分上同样可以采用开设所述通槽125的方法来减少所述第一竖杆11、所述第一横杆13和所述第二横杆14的重量。

所述支撑杆16包括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未标号)的活动杆161及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3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本体部121和所述活动杆161连接起来的销轴163。

维修人员检修时,旋转所述第一横杆13,所述第一横杆1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15带动所述第二横杆14旋转,当所述第一横杆13和所述第二横杆14同时翻转打开至所述第二竖杆12的上方时,旋转所述支撑杆16,使所述支撑杆16的另一端支撑所述第二横杆14。

当然,所述支撑杆16的另一端还可以支撑所述第一横杆13。

除上述实施方式外,所述支撑杆16的另一端还可以与所述第一横杆13或者所述第二横杆14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16与所述第一横杆13、所述支撑杆16与所述第二横杆14之间采用可以螺栓连接、卡扣连接或者插销连接。

当所述轿顶护栏1打开时,所述支撑杆16支撑所述第一横杆13或者所述第二横杆14,使所述第一横杆13和所述第二横杆14得到了固定,有效的提高了所述轿顶护栏1打开状态下的安全系数。

当所述轿顶护栏1收拢时,所述第二横杆14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127,所述第一横杆13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装置129,所述支撑杆16与所述第二竖杆12重合。

所述轿顶护栏1由铝合金制成,因铝合金密度小、重量轻的特点可以使整个所述轿顶护栏1的重量减少,从而减少电梯的重量,提高电梯的运行寿命。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顶护栏1通过在第二竖杆12上设置用于支撑所述轿顶护栏1打开时的第一横杆13或者第二横杆14的支撑杆16,有效的解决了在所述第一横杆13和所述第二横杆14打开状态下无法固定的问题,从而增加了所述轿顶护栏1的安全系数;同时,在所述轿顶护栏1的第一竖杆11、所述第二竖杆12、所述第一横杆13及所述第二横杆14上开设通槽125,有效的解决了所述轿顶护栏1的重量,从而使电梯的整体重量减轻以增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