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吊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4673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吊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吊装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水泥板、木板等平板类板材都是堆积在一起,在对水泥板、木板等平板类板材进行吊运时,需要人工手动去扒开分离,易造成人工伤亡,人工操作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中的水泥板、木板等平板类板材都是堆积在一起,在对水泥板、木板等平板类板材进行吊运时,需要人工手动去扒开分离,易造成人工伤亡,人工操作强度大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开发一种对水泥板、木板等平板类板材实现吊运的吊装系统,因为水泥板、木板等是层层叠放的,在吊装时比较难分离,我们采用真空吸附系统,避免了人工手动去扒开分离,可以实现无人接近工件的操作,平板类工件平时可以实现水平放置,而不用在竖着放置,减少了边缘破损。目前有类似技术,没有见过类似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板吊装机,包括由四根立柱及两根横梁构成四边形机架,四根立柱位于四边形的四个转角处,两根横梁均设置在立柱上且平行设置,在两根横梁上横跨矩形吊梁,矩形吊梁可沿横梁上设置的直线导轨作往复直线运动;在矩形吊梁上通过直线轴承悬吊一个吊具;在矩形吊梁的中心处设置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蜗杆轴连接吊具;

在吊具长度方向的两侧外凸设置不少于一个的悬臂,悬臂的自由端端部向上竖直设置气动真空吸盘。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在两根立柱之间连接稳固杆,稳固杆平行矩形吊梁。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平板吊装机还包括设置在吊具上的用于勾住起吊工件的保险机构,保险机构包括安装在悬臂上的保护气缸,在气缸活塞杆上设置保护钩。保险机构的设置对在工件吊起运输过程中起到进一步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吊装机,结构简单紧凑,基于真空吸盘为运动执行部件的省去了复杂的传动件。

2、本实用新型的的平板吊装机,采用真空吸附系统,避免了人工手动去扒开分离,可以实现无人接近工件的操作,平板类工件平时可以实现水平放置,而不用在竖着放置,减少了边缘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平板吊装机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此图中示意出了起吊工件)。

图2是吊梁和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横梁,3、矩形吊梁,4、吊具,41、悬臂,42、气动真空吸盘,43、保护气缸,44、保护钩,5、减速电机,6、直线导轨,7、稳固杆,8、直线轴承,9、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3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平板吊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一种平板吊装机,包括由四根立柱1及两根横梁2构成四边形机架,矩形吊梁3、吊具4、减速电机5和保险机构。

如图1所示,四根立柱1位于四边形的四个转角处,两根横梁2均设置在立柱上且平行设置,在两根立柱1之间连接稳固杆7,稳固杆7平行矩形吊梁3。矩形吊梁3横跨在两根横梁2上,矩形吊梁3可沿横梁上设置的直线导轨6作往复直线运动,具体的是矩形吊梁上设置的滑块插入到直线导轨6内,在直线导轨6内滑动。在矩形吊梁3上通过直线轴承8悬吊一个吊具4;在矩形吊梁3的中心处设置减速电机5,减速电机5的输出蜗杆轴连接吊具4。

如图3所示,在吊具4长度方向的两侧外凸设置不少于一个的悬臂41,悬臂的自由端端部向上竖直设置气动真空吸盘42。用于勾住起吊工件的保险机构设置在吊具4上的,保险机构包括安装在悬臂41上的保护气缸43,在气缸活塞杆上设置保护钩44。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减速电机5驱动吊具4向下,使得吊具4内的气动真空吸盘42吸附在待起吊工件9(水泥板、木板等平板类工件)的表面;同时保险机构内的保护气缸43驱动保护钩44勾住工件的边沿;此时减速电机5驱动吊具4向上运动,将工件吊起。

本实施例的平板吊装机,采用采用真空吸附系统,避免了人工手动去扒开分离,可以实现无人接近工件的操作,平板类工件平时可以实现水平放置,而不用在竖着放置,减少了边缘破损。目前在起吊水泥板、木板等平板类工件的领域,没有见过类似技术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