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纱清除机尾纱收集输送管道自由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098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纱清除机尾纱收集输送管道自由切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纱清除机管道切换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尾纱清除机尾纱收集输送管道自由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机械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尾纱清除机已成为粗细联系统中必备设备之一。对于尾纱清除机清除的尾纱收集,目前现有技术有人工收集和集中管道自动收集两种方式。但现在使用过程中,人工收集可以随时方便的收集不同品种的尾纱,但由于尾纱收集箱的空间有限,需要频繁清理尾纱收集箱,从而降低尾纱清除效率;而采用集中收集时,由于尾纱清除机或输送管道均不具备尾纱品种识别功能,对于不同品种的尾纱无法区分,会造成回收的尾纱品种混合,影响再次回收使用,造成回花的浪费。针对目前尾纱清除机清除的尾纱收集的弊端,现提出一种尾纱清除机尾纱收集输送管道自由切换装置,配置于尾纱清除机设备上,可控制尾纱回收的方式,在人工回收或自动回收方式间自由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尾纱清除机尾纱收集输送管道自由切换装置,实现尾纱清除机清除后的尾纱在人工回收或自动回收方式间自由切换,从而提高尾纱回收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尾纱清除机尾纱收集输送管道自由切换装置,包括一个固定支架、一个三通、两个直通和开关板,两个直通的孔径与所述三通上的直通管的孔径均为D1;两个直通和所述三通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两个直通位于所述三通的直通管的两端,两个直通与三通的直通管同轴于直线L1;所述三通的直通管与两端的直通之间设有间隙H1;所述三通的直通管的外围布置有与两处间隙分别对正的两个导向结构;所述开关板为凹字型弯板,所述开关板的两个侧板平行,两个侧板内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三通上的直通管的长度相等,其中,一个侧板上设有第一圆孔,另一个侧板上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的孔径均为D2,D2>D1;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二圆孔的中心距为L2,L2>D2;所述开关板的两个侧板的厚度为H2,H2<H1,所述开关板的两个侧板插嵌在两个导向结构中,所述开关板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开关板沿导向结构移动,从而使开关板上的第一圆孔或第二圆孔的轴线与直线L1重合。

进一步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三通的直通管端的法兰和两个直通管端的法兰,在相邻法兰之间设有厚度为H1的间隔垫,所述间隔垫设有用于开关板侧板插入的开口。

所述导向结构由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相对的两个导向槽构成,导向槽的开口宽度为H1。

侧板厚度H2与间隙H1之间的配合关系为间隙配合,以保证快关板能在此间隙内自由滑动为宜。

优选的,D2=D1+2mm。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气缸支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带动所述开关板移动,所述开关板上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的中心距与所述气缸的行程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尾纱清除机清除后的尾纱可以根据尾纱的后续处理要求在人工回收或自动回收方式间自由切换,从而提高尾纱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道自由切换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道自由切换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开关板上一种开孔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开关板上另一种开孔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说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尾纱清除机尾纱收集输送管道自由切换装置,包括一个固定支架7、一个三通3、两个直通41、42和开关板5,两个直通41、42的孔径与所述三通3上的直通管的孔径均为D1;两个直通41、42和所述三通3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7上,两个直通41、42位于所述三通3的直通管的两端,两个直通41、42与三通3的直通管同轴于直线L1;所述三通3的直通管与两端的直通41、42之间设有间隙H1;所述三通3的直通管的外围布置有与两处间隙分别对正的两个导向结构;所述开关板5为凹字型弯板,所述开关板5的两个侧板平行,两个侧板内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三通3上的直通管的长度相等,其中,一个侧板上设有第一圆孔51,另一个侧板上设有第二圆孔5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圆孔51和第二圆孔52的孔径均为D2,D2大于D1,优选的是D2略大于D1,比如D2=D1+2mm;所述第一圆孔51和所述第二圆孔52的中心距为L2,L2>D2;所述开关板5的两个侧板的厚度为H2,略小于H1,以保证开关板5能在此间隙内自由滑动为宜。所述开关板5的两个侧板插嵌在两个导向结构中,所述开关板5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气缸支架6上的气缸2,所述气缸2带动所述开关板5移动,所述开关板5上第一圆孔51和第二圆孔52的中心距与所述气缸2的行程相同。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开关板5沿导向结构移动,从而使开关板5上的第一圆孔51或第二圆孔52的轴线与直线L1重合。

实施例1:尾纱清除机尾纱收集输送管道自由切换装置,包括一套驱动装置1、一个气缸2、一个三通3、两个直通41和42、一个开关板5、一个气缸支架6、一个固定支架7、集中回收尾纱的管道Ⅰ和人工回收的尾纱收集箱Ⅱ,所述气缸2固定在气缸支架6上,所述固定支架7用于固定三通3和两个直通41和42,所述气缸支架6与所述固定支架7分别固定在尾纱清除机上;所述三通3的直通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直通41、42相连,并在两个连接处留有一定的缝隙;所述开关板5的两侧板分别设有第一圆孔51和第二圆孔52,孔径比三通及直通孔径稍大,且两个侧板上的第一圆孔51和第二圆孔53的位置相对错开一定距离,如图3和图4所示;该距离与气缸2的行程相同;所述开关板5的两个侧板可分别穿入三通3与两个直通41和42相邻处的两个接缝内,开关板5的背板与气缸2的活塞杆连接。一个直通41与人工回收的尾纱收集箱Ⅱ相连,另一个直通42与集中回收尾纱的管道Ⅰ相连,所述气缸2由驱动装置1控制。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导向结构的具体形式不受限制,如图1所示,所述三通3由固定支架7固定,所述三通3的直通管的两端设置法兰,两个直通41和42一端带有法兰,所述三通3的直通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直通41和42通过法兰连接,且在两个法兰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厚度均为H1的间隔垫81和82,两个间隔垫81和82上均设有用于开关板5侧板插入的开口(即不是闭环形式的),通过螺栓紧固,从而将三通3与两个直通41和42连接,且开关板5两个侧板可由三通3和分别与直通41和42法兰连接的两个缝隙间通过,该缝隙的间隙为H1。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仅是所述导向结构不同,如图2所示,该导向结构由设置在固定支架7上相对的两个导向槽构成,导向槽的开口宽度为H1。即所述三通3和两个直通41和42由固定支架7固定,所述固定支架7上分别设有两侧相对的上导向槽92和两侧相对的下导向槽91,所述开关板5的两个侧板可同时插入到上下导向槽91和92中。

如图1、图2所示,驱动装置1驱动气缸2,气缸活塞杆伸出,开关板5被推入到由三通3与两直通41和42之间的缝隙内,如果开关板5采用图3形式,则上侧板上的第二圆筒孔52与上面的直通42相通,集中回收尾纱的管道Ⅰ接通,与此同时,下侧板上的实板部分恰好封住了下面的直通41,人工回收的尾纱收集箱Ⅱ闭合,由尾纱清除机的尾纱输送管的A口进入的尾纱从上直通42的C口输出进入集中回收尾纱的管道Ⅰ进行回收;如果开关板采用图4形式,则下侧板上的第一圆孔51与下直通41相通,人工回收的尾纱收集箱Ⅱ接通,集中回收尾纱的管道Ⅰ闭合,由A口进入的尾纱从B口输出进入人工回收的尾纱收集箱Ⅱ进行回收。驱动装置1驱动气缸2,气缸活塞杆缩回,开关板5被拉出,如果开关板5采用图3形式,则下侧板上的第一圆孔51与下直通41相通,人工回收的尾纱收集箱Ⅱ接通,集中回收尾纱的管道Ⅰ闭合,由A口进入的尾纱从B口输出进入人工回收的尾纱收集箱Ⅱ进行回收;如果开关板采用图4形式,则上侧板上的第二圆筒孔52与上面的直通42相通,集中回收尾纱的管道Ⅰ接通,与此同时,下侧板上的实板部分恰好封住了下面的直通41,人工回收的尾纱收集箱Ⅱ闭合,由尾纱清除机的尾纱输送管的A口进入的尾纱从上直通42的C口输出进入集中回收尾纱的管道Ⅰ进行回收。无论采用哪种开孔形式的开关板5均可实现人工收集和集中管道自动收集的切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