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适应性门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897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具有适应性门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制造方法

这里介绍的技术普适性地涉及一种具有用于控制电梯系统的门的装置的电梯系统。此外,这种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电梯系统的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ep0544541已知一种具有动态可变的门开启保持时间的电梯系统,门开启保持时间在此被定义为:在给出用于关闭的指令之前,系统将门保持开启的时段。固定调整的门开启保持时间基于ep0544541可能使得:门过早地关闭,而乘客还在上下电梯,既而,当关闭中的门与一名或多名乘客发生接触时,发生门的方向折返(“门折返”)。门折返额外花费时间,由此,运送承载能力变差。因此在ep0544541中提出的用于控制门开启保持时间的方法将门开启保持时间的实际值连续地与额定值相比较。当折返的强度和范围在一天的进程中发生波动时,也改变门开启保持时间,以便在整个一天的进程中实现最佳的操纵时间和维护时间。

us7128190涉及的是用于在伴随运送高峰的主要负担时间期间提高运送承载能力的措施。利用已知的措施、例如缩短或优化门开启保持时间,根据us718190不能实现运送承载能力的显著提高。取而代之地,us718190在一种具有目标请求控制装置的、以分区运行的方式运行的电梯系统中,提出:在换乘楼层中在分区之间实现换乘。起送达作用的电梯组件和起送走作用的电梯组件整合在一个由复合组件控制装置来控制的复合组件中。



技术实现要素:

所提到的解决方案以用于改进运送承载能力的不同方案为基础。关于运送承载能力的改进方案存在改进技术的需求。

这种改进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的是具有电梯轿厢、控制装置和传感器系统的电梯系统。电梯轿厢能够在建筑物的楼层之间行驶并且具有电梯门和用于操控电梯门的门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门控制装置通信连接并且被设计用于:对至少一个所登记的目标请求或者说目标呼叫加以评估,所述目标请求定义出乘客从登入楼层到登出楼层的行驶意愿。通过这种目标请求评估,针对每个停靠楼层能够计划出登入或登出的乘客的数量,并且能够确定电梯门的相应的门开启保持时间,以便使登记的乘客在停靠楼层能够登入和登出。传感器系统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并且被设计用于:确定在停靠楼层从电梯轿厢登出的乘客数量以及在停靠楼层登入电梯轿厢的乘客数量。控制装置被设计如下,使得:当由传感器系统确定的在停靠楼层上登入及登出的乘客数量与针对该停靠楼层计划的登入或登出的乘客数量一致时,控制装置促使电梯门与所确定的门开启保持时间无关地关闭。

另一方面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控制能够在建筑物的楼层之间行驶的电梯轿厢的电梯门的方法。在此,对至少一个登记的目标请求加以评估,所述目标请求定义出乘客从登入楼层到登出楼层的行驶意愿。通过目标请求评估,能够针对每个停靠楼层计划出登入或登出的乘客数量。针对每个停靠楼层,确定出电梯门的相应的门开启保持时间,以便使登记的乘客在停靠楼层能够登入和登出。此外,这种方法确定出在停靠楼层从电梯轿厢登出的乘客数量以及在停靠楼层登入电梯轿厢的乘客数量。当所确定的、在停靠楼层上登入及登出的乘客数量与针对该停靠楼层计划的登入或登出的乘客数量一致时,电梯门的关闭与所确定的门开启保持时间无关地发生。

根据这种技术,电梯门开启的时长能够与停靠楼层上实际的乘客情况相匹配。由此,电梯轿厢停在停靠楼层上的时长能够缩短;实现了在时间上优化的门关闭方案。相反,仅基于目标请求评估来确定的门开启保持时间可能是过长的,因为可能要估计到保留因数,以便避免已经在闭合中的电梯门由于其例如碰到登入的乘客而可能再度开启(在这里称为“门折返”)。当门开启保持时间过长时,运送承载能力未被优化地充分利用。相反,当实际发生门折返时,运送承载能力变差,这使得门开启保持时间延长并且在楼层上停靠时间更长。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由传感器系统确定的、在停靠楼层上登出及登入的乘客数量少于针对停靠楼层所计划的登入或登出的乘客数量时,控制装置促使电梯门根据所确定的门开启保持时间来关闭。所确定的门开启保持时间针对实际的乘客数量是足够的,从而不大可能发生门折返。

相反,当由传感器系统确定的、在停靠楼层上登出及登入的乘客数量多于针对停靠楼层所计划的登入或登出的乘客数量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进行的与由传感器系统所确定的、在停靠楼层上登出及登入的乘客数量相符的乘客运动的情况下,控制装置促使电梯门关闭。同样在这种情况下,门折返通常不大可能发生。

在电梯系统的一种实施例中,电梯门具有用于检测门行程中的障碍(例如乘客或物体)的安全装置。这种安全装置在检测到障碍时,防止门关闭。

根据一种实施例,乘客在登入和登出时得到连续检测、例如计数。一旦达到借助目标请求评估计划的乘客数量(例如在停靠楼层上有一个乘客登出并且有两个乘客登入),促使门关闭。当这一过程例如因为安全装置指示门行程由于其他登入和登出的乘客受到阻挡而不能直接执行时,获知直至最终关闭时的乘客数量,并且继续传输给控制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安全装置允许上述过程,就关闭电梯门。

在一种实施例中,传感器系统包括摄影机系统,利用其能够在数量方面确定出登出和登入的乘客。摄影机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摄影机。在另一实施例中,传感器系统包括具有3d传感器的传感器系统,利用其同样能够在数量方面确定出登出和登入的乘客。这些部件、也就是摄影机和3d传感器可以灵活且符合需求地布置在电梯系统中。例如部件可以布置在每个楼层上、布置在电梯轿厢上或者布置在每个楼层上和电梯轿厢上。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实施例结合附图参照附图详细阐述改进的技术的不同方面。在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

图1示出具有传感器系统的电梯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2借助示意流程图示出用于控制电梯门的方法的示意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电梯系统1在建筑物2中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建筑物2具有多个由电梯系统1伺服的楼层l1、l2、l3,也就是乘客能够借助电梯系统1从登入楼层被送至目标楼层。根据建筑物2而定地,电梯系统1能够不同地构造,例如设计为具有绳索或皮带的牵引式电梯,或者设计为液压电梯,或者设计为具有多重轿厢的电梯,或者设计为多个电梯的组(例如六个电梯一组),其中,每个电梯(每个竖井)具有一个电梯轿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梯系统1具有能够在电梯竖井18中行驶的电梯轿厢10,在下面也称为轿厢10,轿厢借助承载机构16(绳索或皮带)与驱动单元(drive)14连接,并且悬挂在驱动单元14上。在此,涉及的是牵引式电梯,其中,其他细节、例如对重和导轨在图1中并未示出。电梯控制装置(ec)12与驱动单元14连接并且操控驱动单元14。牵引式电梯的功能和电梯控制装置12的任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普遍公知的。

图1中示出的电梯系统1根据这里介绍的技术的实施例构造有目标请求控制装置。在目标请求控制装置中,乘客以已知的方式已经在楼层上输入所希望的目标楼层。目标请求控制装置的功能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控制装置(ctrl)8中执行,但这种功能也可以在电梯控制装置12中执行。控制装置8和电梯控制装置12能够整合成控制装置。

为了输入目标请求,在电梯设备1中设置有一定数量的与控制装置8通过线路22通信连接的楼层终端5。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建筑物2具有三个楼层l1、l2、l3并且在每个楼层上存在一个楼层终端5。而同样可行的是存在两个或多于三个的楼层;同样可行的是,在楼层l1、l2、l3上存在多于一个的楼层终端5。

控制装置8额外地与电梯控制装置12通信连接。在本说明书中,通信连接可以被认为是直接或间接的、实现了两个单元之间单向或双向通信的连接。在此,按照已知的方式传输数据信号和/或控制信号。这种连接也可以通过电线路系统(要么作为点对点连接的系统要么作为总线系统,其中,在总线系统上连接的单元是可寻址的)、无线电系统或无线电系统和线路系统的组合来实现。在图1中,通信连接例如通过线路20、22来示出,其中,线路20存在于控制装置8和轿厢10之间,线路22将楼层终端5与控制装置8相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线路22可以是楼层终端5连接于其上的总线系统。按照相应的方式,线路20也可以是总线系统。

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楼层终端5可以借助无线电系统与控制装置8通信连接。在此,也可行的是,楼层终端5的功能在移动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中执行。由此,该设备的使用者能够输入目标请求并且获得有关与该目标请求相对应的电梯的通知(例如“电梯a”)。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是:控制装置8或其功能也可以是电梯控制装置12或楼层终端5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对控制装置8的独立图示在图1中示出。当控制装置8或其功能整合在电梯控制装置12中时,电梯控制装置12表现为控制装置。因此,根据构造方案的不同,也可以改变通信连接的执行方案。由此,图1可以被认为是对实施例的原理性图示。

电梯控制装置12例如作为输入的目标请求的功能对轿厢10的运行加以控制。当轿厢10例如到达登入楼层时,电梯控制装置12(例如基于轿厢10的当前位置)产生针对门驱动装置(doordrive)7的控制信号,门驱动装置布置在轿厢10上并且控制电梯门6。门驱动装置7与线路20联接。当门驱动装置7借助控制信号促使电梯门6打开时,乘客能够登入轿厢10中。在门开启保持时间结束之后,门驱动装置7关闭电梯门6,轿厢10能够驶抵目标楼层。

在已知的电梯系统1中,在每个楼层l1、l2、l3上存在竖井门,当在楼层l1、l2、l3上已经不存在登入/登出的电梯轿厢10时,竖井门将电梯竖井18封闭。对此额外地,电梯轿厢10具有轿厢门,门驱动装置7操控轿厢门并且电梯轿厢10在行驶期间封闭。轿厢门解除闩锁并且基本上与轿厢门同步地使竖井门(开/关)运动。在这里介绍的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并不对轿厢门与竖井门进行区分;由此,电梯门6在此包括轿厢门和竖井门。

如上面提到那样,根据这里介绍的技术,并不是固定地调整门开启保持时间,而是动态地进行调整,以便优化运送承载能力。也就是说,在楼层l1、l2、l3上的门开启保持时间与在楼层l1、l2、l3上有多少名乘客实际想要登出和登入有关。为了将门开启保持时间与实际需求动态匹配,电梯系统1利用的是具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4、6b的传感器系统。如在图1中所示那样,传感器4可以存在于每个楼层l1、l2、l3上,其中,每个传感器4与线路22相联接。此外,图1示出:传感器4可以存在于轿厢10上或中,传感器4与线路20联接。

传感器系统对在楼层l1、l2、l3上登出和登入的乘客加以检测并且产生相应的数据信号。根据构造方案,传感器系统以如下方式评估数据信号,针对每个楼层l1、l2、l3,确定出登出乘客的数量和登入乘客的数量。这种评估也可以通过电梯控制装置12来执行。电梯系统1利用所述数据还有存在于目标请求控制装置中的数据来针对楼层l1、l2、l3对门开启保持时间进行动态匹配。

传感器系统在一种实施例中包括具有数码摄影机的摄影机系统,数码摄影机根据构造方案将各个静态图像分别作为数码图像或者(数码)视频存储在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

数码图像例如以jpeg格式存在,但也能够以其他格式存在,例如bmp格式。视频例如能够以mpeg、mwv、或者divx格式或其他用于数码视频的已知格式存在。此外,传感器系统包括图像处理装置,其借助图像处理软件根据所希望的标准对数码图像或视频的片段加以分析。在这里介绍的技术中,图像处理软件对在数码图像或视频片段中能够辨识出的人进行计数。软件执行的用于对人进行计数的方法是已知的,例如由d.merad,etal.,fastpeoplecountingusingheaddetectionfromskeletongraph,proceedingsofthe7th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videoandsignalbasedsurveillance,2010,seiten233-240(从骨架图中采用人头检测进行快速人员计数,第七届ieee国际会议,基于图像和信号的监控,2010年,第233-240页)已知。

同样已知的是能够商用的用于对人进行计数的系统,例如kiwisecurity软件有限公司(kiwisecuritysoftwaregmbh)的产品“kiwivisionpeoplecounter”,其适合用于借助监控摄影机或3d传感器对人进行计数,或者iees.a的产品(peoplecounter),其利用3d传感器。根据iee人数计数器的产品说明书,3d传感器的(调制光强度)技术基于的是对经调制的近红外光(nir)的运行时间测量。所述系统实时地以3d形式产生监控区域的拓扑图并且由此计算出离开人数计数器的检查区域的人数。

在电梯系统1中,传感器系统能够灵活地而且合乎需求地工作。于是,例如在楼层l1、l2、l3上,可以作为传感器4布置有视频摄影机,其中,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中,每个视频摄影机通过线路22与控制装置8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视频摄影机布置在电梯轿厢10中。当电梯系统1具有多个电梯轿厢10时,可以在每个电梯轿厢10上布置有一个视频摄影机。同样可行的是,视频摄影机既存在于楼层l1、l2、l3上也存在于电梯轿厢10中。当在传感器系统中使用3d传感器时,3d传感器能够以类似方式布置。不言而喻的是,在楼层l1、l2、l3上以及在每个电梯轿厢10中,利用传感器4产生能够对人员加以检测的光照情况。

与视频摄影机或3d传感器布置在楼层l1、l2、l3上还是布置在电梯轿厢10中无关地,上述部件分别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上述部件为了图像评估而在所希望的监控区域(例如电梯轿厢10的内部,必要时以朝向电梯门6的朝向,或者通向楼层l1、l2、l3上的电梯门6的前厅或进入区域)上具有优化的“视场”。当所述部件处在天花板(楼层天花板或轿厢天花板)上或其附近时,可以从升高的位置进行观察。在此,所述部件的视场也尽量少地被站在前面的乘客遮挡。此外,在此,所述部件尽可能远地处在乘客达到范围之外,由此,降低了被暴力损坏的风险。

当使用视频摄影机时,可以在视频摄影机上或者在能够被乘客看到的位置来设置指示器(例如基于led的光源),所述指示器向乘客传达有关视频摄影机存在的信息,或者示出视频摄影机的运行状态。为了保护乘客的隐私,视频摄影机能够产生监控区域的隐秘化的(例如不清晰的、打码的、扭曲的和/或变差的)图像。但是,不言而喻的是,尽管这样对图像进行处理,还是能够可靠确保图像评估的真正目的,对人员的计数。

电梯轿厢10通常针对固定的负荷设计,所述负荷作为人数或装载重量(例如以千克为单位)来给出。为此,电梯轿厢10配备有负荷测量系统24,其确定出装载负荷。如果由于例如有过多的乘客登入而超出装载负荷的话,负荷测量系统示出过载状态,并且电梯控制装置12阻止电梯门6关闭,进而阻止电梯轿厢10驶离。在另一状况中,负荷测量系统24发现没有装载负荷(例如尽管存在登记的目标请求,但是没有乘客在楼层l1、l2、l3上登入空的电梯轿厢10)。负荷测量系统24同样指示出这种空载状态。为了避免空载形式,电梯控制装置12在确定的等待时间结束之后,删除该目标请求。根据构造方案,轿厢10则可以行驶到进入建筑物2的主入口所处的楼层。

已知的负荷测量系统例如在轿厢底部的区域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梯控制装置12通信连接。负荷测量系统24能够在一种实施例中设定为传感器系统的一部分或者整合到传感器系统中。

负荷测量系统24能够以不同方式用在电梯系统1中。在一种实施例中,负荷测量系统24能够对乘客人数的上面介绍的确定方案加以补充,其中,例如用到可信度检查;例如减少的乘客人数典型地使得负荷减轻。在另一实施例中,负荷测量系统24可以用于确定乘客人数。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系统必要时无需摄影机或3d传感器就行得通。负荷测量系统24例如可以借助对负荷的测量来对乘客进行“计数”,其中,针对一名乘客假定出一定的重量。当乘客从轿厢10中踏上停靠楼层l1、l2、l3上时,负荷测量系统24检测到与乘客重量相对应的负荷减轻。然后当乘客登入电梯时,负荷测量系统24检测到负荷增加。

电梯轿厢10还包括安全装置26,安全装置在一种实施例中与门驱动装置7联接并且通过线路20与电梯控制装置12联接。安全装置26在一种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可以是光栅的一部分,其对电梯门6在关闭和打开时在其中运动的平面加以监控。当在光栅的光程中存在障碍时,光程中断,由此,检测到障碍。压力传感器可以布置在电梯门6的端侧上。当端侧碰到障碍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由此产生的压力。

与具体的构造方案无关地,安全装置26对处在电梯门6的行程中的障碍(例如人员或物体)加以检测。安全装置26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构造方案产生相应的传感器信号,或者将数据输出设定为确定的数值(例如逻辑值“1”)。当存在传感器信号或者数据输出被设定时,电梯门6不能关闭。当电梯门6已经在关闭并且检测到障碍时,中断关闭并且将电梯门6再次完全打开。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每个楼层l1、l2、l3上布置有楼层终端5,例如布置在通向电梯轿厢10的入口的区域中。在一种实施例中,楼层终端5包括按键或触感屏(触摸屏),使得乘客能够驶入目标楼层。在另一实施例中,楼层终端5包括用于识别对应于乘客的授权参数的装置。在一种实施例中,这种装置是针对由乘客携带的信息载体的读取装置。当乘客向读取装置出示信息载体时,读取装置从信息载体读取信息,所述信息例如用于识别操纵权限。仅当乘客得到授权操纵输入终端5时,乘客才能够进行输入。根据构造方案,能够凭借所读取的信息在无需乘客其他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触发目标请求。

在一种实施例中,信息载体类似于卡片地构造,例如呈信用卡或工作证的形式。根据构造方案的不同,能够在信息载体中或其上设置能够从外部接触联接的存储芯片、与存储芯片连接的rfid应答器或者能够从外部可视读取的编码,例如二维码或条形码。对此可替换地,信息载体的功能也可以在可携带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上实现。在这种设备的显示屏上可以例如示出二维码、条形码或彩色图案编码。这种设备也实现了与其他电子设备的无线电连接,例如通过已知的无线电技术(例如蓝牙或nfc)进行连接。楼层终端5的读取设备当然与信息载体所用的技术能够兼容。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是,读取设备也可以针对多于一种的技术来设计。在另一实施例中,针对输入的授权也可以通过乘客利用钥匙解锁用于输入的楼层终端5的方式来实现。

随着对电梯系统1的结构以及其部件的功能的理解,下面结合图2对用于运行电梯系统1的方法实施例加以说明,特别是一种用于控制电梯轿厢10的电梯门6的方法。附图示出用于控制电梯系统1的电梯门6的方法的示例流程图。根据图2的方法以步骤s1开始,以步骤s12结束。

在步骤s2中,目标请求控制装置等待至少一个目标请求的输入。在步骤s3中,目标请求控制装置登记乘客的每个目标请求,也就是登入楼层和所希望的目标楼层。

在步骤s4中,目标请求控制装置对每个目标请求加以评估并且然后为每个目标请求分配电梯轿厢10。根据电梯设备1的构造方案和运输状况的不同,可以将唯一的目标请求进而还有唯一的乘客分配给电梯轿厢10。电梯轿厢10在这种情况下仅在登入楼层和目标楼层上停靠;两个楼层从电梯轿厢10的角度看,是停靠楼层。也可以将多个目标请求进而还有多名乘客分配给电梯轿厢10,必要时也可以是不同的目标楼层。在目标楼层不同的情况下,电梯轿厢10行驶到达多于两个的停靠楼层。因为每个目标请求都被登记下来,并且针对目标请求控制装置通常确定的是,目标请求的数量等于对应电梯行驶的乘客的数量,所以根据对每个目标请求的评估,对应每次停靠确定出:有多少名乘客在那里计划登出,有多少名乘客计划登入。

在步骤s5中,与基于针对每个停靠楼层l1、l2、l3的目标请求评估的信息相对应地,确定出电梯门6的相应的门开启停靠时间,以便使在停靠楼层登记过的乘客实现登入或登出。根据有多少名乘客登入或登出的情况,来改变楼层与楼层间的门开启保持时间。

在步骤s6中,在停靠楼层上从电梯轿厢10中登出的乘客数量和在停靠楼层上登入电梯轿厢10的乘客数量得到确定。在实践中,可能发生的是,乘客登入电梯轿厢10,但是并没有输入目标请求,并且由此没有得到登记。例如,在一群同事中,可能仅有一个人输入了目标请求,因为所有人都想要去到相同的目标楼层。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基于目标请求评估所确定的门开启保持时间过短。例如可能在启动电梯门6关闭的同时,乘客还正在登入。于是,中断关闭过程,并且电梯门6再次打开,由此,延迟了电梯轿厢10的驶离,这又不利地影响到运送承载能力。

传感器系统对在楼层l1、l2、l3上登出和登入的乘客加以检测,例如检测一群同事的人数。在一种实施例中,电梯控制装置12从传感器系统对应于登入乘客的数量以及从传感器系统对应于登出乘客的数量来接收数据。当没有乘客登入或登出时,相应的数量为零。在一种实施例中,对乘客数量的确定以及相应的评估连续地而且重复地进行。

在步骤s7中,在停靠楼层上登入或登出的乘客如从传感器系统获知那样,与基于目标请求评估在停靠楼层登入或登出的、计划的乘客数相比较。当不存在差别时,也就是计划的乘客数量等于确定的乘客数量时,所述方法根据“是”分支进行到步骤s8,在步骤s8中,与在步骤s5中所确定的门开启保持时间无关地促使电梯门6立即关闭。随着电梯门6的关闭,方法在步骤s12结束。

当在步骤s7中进行比较之后存在差别的话,则方法根据“否”支路进行到步骤s9。当所计划的乘客数小于确定的乘客数时,所述方法沿“是”支路进行到步骤s10。在步骤s10中,电梯门6的关闭根据在步骤s5中确定的门开启保持时间进行。随着电梯门6关闭,在这里,所述方法结束于步骤s12。

当在步骤s9中,计划的乘客数大于(因为不小于)确定的乘客数时,所述方法沿“否”支路进行到步骤s11。在步骤s11中,当进行的是与在停靠楼层上登出和登入的乘客的由传感器系统4确定的数量相符的乘客运动时,促使电梯门6关闭。由此,这涉及的是如下状况,其中,随着关闭过程,等待到直至电梯门6不再被登入和登出的、其数量已由传感器系统4确定的乘客阻挡并且安全装置26“释放”电梯门6时。随着电梯门6关闭,所述方法在步骤s12结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