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矫正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840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纸张矫正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纸张矫正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位于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之间并矫正纸张的卷曲的纸张矫正装置,以使设置于后段的后处理装置中不发生纸张的卷曲所引起的故障等。该纸张矫正装置例如利用向与卷曲方向(卷曲的纸张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纸张输送路来矫正纸张的卷曲。具体而言,利用与纸张的一面接触的输送带和在纸张的另一面侧在该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圆形轴部件来形成纸张矫正机构,通过使圆形轴部件以陷入输送带的方式移动,形成用于矫正纸张的弯曲输送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74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上述纸张矫正装置进行纸张矫正的强度越大,弯曲就会变得越大,导致纸张输送距离变得越长。因此,对于设置于后段的后处理装置来说,纸张的供给时机根据纸张矫正的强度而变得不同。例如在强力矫正第一张纸张而微弱矫正第二张纸张的情况下,第一张纸张大幅延迟地到达后处理装置,相比之下,第二张纸张以不大的延迟到达后处理装置。

而且,如上所述,如果对于后处理装置的纸张的输送时机(纸间距离)不同,将会导致后处理装置中的后处理的生产率下降。例如,如果纸间距离变得过小,在后处理装置会容易发生卡纸现象,如果纸间距离变得过大,后处理装置等待接下来的纸张的待机时间就会变长。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进行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伴随纸张矫正而导致生产率下降的纸张矫正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纸张矫正装置通过使纸张经过弯曲量可变的弯曲输送路来矫正纸张的卷曲,其特征在于,具备:弯曲量设定单元,其设定所述弯曲输送路的弯曲量;纸间距离控制单元,其根据由所述弯曲量设定单元设定的弯曲量来改变纸间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纸张矫正装置,由于设定弯曲输送路的弯曲量,根据设定的弯曲量改变纸间距离,所以能够防止每张纸张输送长度不同而使纸间距离过短或过长,抑制伴随着纸张矫正的生产率下降。

另外,在本发明的纸张矫正装置中,优选地,在纸张被导入到纸张矫正装置至被排出为止的期间以2种以上的速度输送纸张的情况下,所述纸间距离控制单元通过控制该2种以上的速度的各输送时间来改变纸间距离。

根据该纸张矫正装置,由于控制2种以上的速度的各输送时间来改变纸间距离,所以在纸张被导入到纸张矫正装置至被排出为止的期间以2种以上的速度输送纸张的纸张矫正装置中,通过对2种以上的速度各自调整时间的长短,能够防止纸间距离过短或过长,抑制伴随着纸张矫正的生产率下降。

另外,在本发明的纸张矫正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纸间距离控制单元向纸张被导入到纸张矫正装置至被排出为止的期间的纸张输送速度追加与之不同的新的纸张输送速度来输送纸张,由此改变纸间距离。

根据该纸张矫正装置,由于向纸张被导入到纸张矫正装置至被排出为止的期间的纸张输送速度追加与之不同的新的纸张输送速度来输送纸张,由此来纸间距离,所以通过在例如以某速度输送的区间增减速度,能够防止纸间距离过短或者过长,抑制伴随着纸张矫正的生产率下降。

另外,在本发明的纸张矫正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纸间距离控制单元控制纸张被导入到纸张矫正装置至被排出为止的输送路中的除所述弯曲输送路之外的输送路的长度,由此改变纸间距离。

根据该纸张矫正装置,由于通过控制除弯曲输送路之外的输送路的长度来改变纸间距离,所以能够调整成消除弯曲输送路的各纸张的输送长度之差,防止纸间距离过短或者过长,抑制伴随着纸张矫正的生产率下降。

另外,在本发明的纸张矫正装置中,优选地,在纸张被输送到所述弯曲输送路之前或者纸张从所述弯曲输送路排出之后,所述纸间距离控制单元改变该纸张与其前一纸张之间的纸间距离。

根据该纸张矫正装置,由于在纸张被输送到弯曲输送路之前或者纸张从弯曲输送路排出后改变该纸张与前一纸张之间的纸间距离,所以当在弯曲输送路输送纸张时,例如进行改变纸张输送速度的控制,能够防止给纸张矫正的品质造成影响。

另外,在本发明的纸张矫正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纸间距离控制单元在纸张被输送到所述弯曲输送路之前改变该纸张与其前一纸张之间的纸间距离。

根据该纸张矫正装置,由于在纸张被输送到弯曲输送路之前改变该纸张与前一纸张之间的纸间距离,所以在具有例如从图像形成装置导入后紧接着进行纸张的提速的辊的纸张矫正装置中,通过调整该辊的控制,利用现有的结构就能够改变纸间距离。另外,例如在纸张被输送到弯曲输送路之前的输送路上形成弯曲部来控制输送路的长度的情况下,即使纸张由于该弯曲部而卷曲,在后段的弯曲输送路也能够矫正该卷曲,所以能够降低在改变纸间距离时无法适当地进行矫正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纸张矫正装置中,优选地,当前纸张的前一纸张的弯曲量相对于由所述弯曲量设定单元设定的该当前纸张的弯曲量越小,所述纸间距离控制单元将纸间距离控制成使该当前纸张越接近该前一纸张,当前纸张的前一纸张的弯曲量相对于由所述弯曲量设定单元设定的该当前纸张的弯曲量越大,所述纸间距离控制单元将纸间距离控制成使该当前纸张越远离该前一纸张。

根据该纸张矫正装置,前一纸张的弯曲量相对于设定的当前纸张的弯曲量越小,将纸间距离控制成使该当前纸张越接近该前一纸张,前一纸张的弯曲量相对于设定的当前纸张的弯曲量越大,将纸间距离控制成使该当前纸张越远离该前一纸张。因此,通过考虑与前纸张的弯曲量之差进行调整,能够更合适地控制纸间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纸张矫正装置中,优选地,还具备存储纸张间距控制表格的存储单元,所述纸张间距控制表格将基于由所述弯曲量设定单元设定的当前纸张的弯曲量的输送长度与基于该当前纸张的前一纸张的弯曲量的输送长度之差与用于控制纸间距离的纸张间距控制值对应起来,所述纸间距离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差和所述存储单元的纸张间距控制表格求出的纸张间距控制值来控制纸间距离。

根据该纸张矫正装置,由于从基于当前纸张的弯曲量的输送长度与基于该当前纸张的前一纸张的弯曲量的输送长度之差和纸张间距控制表格计求出纸张间距控制值,基于该纸张间距控制值来控制纸间距离,所以无需复杂运算就能够简易地进行合适的纸间距离的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纸张矫正装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并供给到所述纸张矫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检测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并定影之后向所述纸张矫正装置排出的纸张的传感器,所述弯曲输送路能够在纸张之间改变弯曲量,在由所述传感器检测出纸张时,所述弯曲量设定单元设定用于矫正该纸张的所述弯曲输送路的弯曲量。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由于在检测向纸张矫正装置排出的纸张的传感器检测出纸张时设定用于矫正该纸张的弯曲输送路的弯曲量,所以该纸张在纸张矫正装置的输送中弯曲量的设定不发生突然变化,而是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设定弯曲量。另外,因为弯曲输送路能够在纸张之间改变弯曲量,所以在没有输送中的纸张时改变弯曲输送路的弯曲量,能够防止妨碍纸张矫正。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伴随着纸张矫正而生产率下降的纸张矫正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纸张矫正机构的细节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二纸张矫正机构的细节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纸张矫正装置的控制部及各种结构的功能方框图。

图5是表示与调整值对应的控制模式的表格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与控制模式对应的控制内容的表格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用于控制纸间距离的纸张间距控制值的纸张间距控制表格的第一示意图。

图8是表示用于控制纸间距离的纸张间距控制值的纸张间距控制表格的第二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时间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时间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图像形成装置a;纸张矫正装置b,其接受通过图像形成装置a形成了图像的纸张s并对纸张s的卷曲进行矫正(即去卷);后处理装置c,其对由纸张矫正装置b进行了去卷的纸张s进行后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a是在纸张s上形成图像并向纸张矫正装置b供给的装置,是使多个感光体面对一条中间转印带纵向排列而在纸张s上形成全彩色图像的彩色串联式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a构成为,在上部具有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和扫描曝光装置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2,在下部具有图像形成部3和多个供纸托盘4。

图像读取装置2将载置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托盘上的原稿通过输送部输送,对原稿的单面或者两面的图像进行扫描曝光,从而读取图像信息。另外,图像读取装置2还是读取在稿台玻璃上载置的原稿的图像信息的结构。

图像形成部3从多个供纸托盘4接受纸张s的供给,并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2读取的图像信息或者从pc(personalcomputer)等发送的图像信息在纸张s上进行图像形成。

该图像形成部3由图像转印部3a和定影部3b构成。图像转印部3a通过进行带电、曝光及显影的电子照相处理,在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该图像转印到纸张s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像转印部3a是具有中间转印带的类型,多个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s上。

定影部3b通过加热辊和加压辊形成输送纸张s的夹持部,在输送纸张s的同时进行加热/加压而将调色剂溶融,将由图像转印部3a转印到纸张s上的图像定影在纸张s上。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a具备:反转路径5,其从定影部3b的下游侧连接至图像转印部3a的上游侧;排纸传感器(传感器)6,其检测排出的纸张s;操作显示面板7,其用于进行有关图像形成等的各种操作;控制部8。

反转路径5是将纸张s的正反面反转后再次向图像转印部3a再输送的路径。借助该反转路径5,能够在纸张s的正反面形成图像。排纸传感器6是检测通过经过定影部3b图像被定影而向纸张矫正装置b排出的纸张s的存在的传感器。该排纸传感器6例如由射出光并检测遇到纸张s而反射的反射光来检测纸张s的存在的光传感器构成。操作显示面板7是兼用为操作部和显示部的触摸屏式液晶显示器,尤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输入表示卷曲矫正的强度(即去卷的强度)的调整值。

控制部8控制图像形成装置a的整体,进行图像形成和纸张s的输送等各种控制。并且,控制部8能够与纸张矫正装置b的控制部b3进行通信。

纸张矫正装置b是对纸张s的卷曲进行去卷的装置,所述卷曲是由于纸张s正反面的印字率的差、纸张s正反面的定影温度的差等产生的,如后所述,是通过使纸张s在弯曲量可变的弯曲输送路(参照后述的图2的附图标记ccp1及图3的附图标记ccp2)走纸来去卷的装置。这样的纸张矫正装置b具备: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第一~第三输送路cp1~cp3、第一~第三辊r1~r3、第一~第三传感器se1~se3、控制部b3。

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是对纸张s的向一方的面突出的卷曲进行矫正的机构部,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是对纸张s的向另一方的面突出的卷曲进行矫正的机构部。这些纸张矫正机构b1、b2具备上述弯曲输送路。

第一输送路cp1是接受来自图像形成装置a的纸张s并输送至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的路径,第二输送路cp2是将经过了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的纸张s输送至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的路径。第三输送路cp3是将经过了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的纸张s输送至后处理装置c的路径。

第一~第三辊r1~r3是在第一输送路cp1上用于输送纸张s的辊。在这些辊r1~r3当中,第一及第二辊r1、r2是用于使从图像形成装置a接受的纸张s提速的辊,第三辊r3是用于调整导入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的纸张s的速度的辊。另外,虽然省略了赋予附图标记的说明,但在第二及第三输送路cp2、cp3也设置有各种辊。

第一~第三传感器se1~se3是用于检测纸张s的存在的传感器,由光传感器构成。其中,第一传感器se1设置于第一输送路cp1的上游侧,检测导入纸张矫正装置b的纸张s。第二传感器se2设置在紧靠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的前方,检测导入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的纸张s。第三传感器se3设置在紧靠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的后方,检测从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排出的纸张s。

控制部b3控制纸张矫正装置b的整体,基于来自图像形成装置a的控制部8的信号及来自第一~第三传感器se1~se3的信号,控制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及第一~第三辊r1~r3。

后处理装置c具备对纸张s进行裁切(包括打孔)、折叠、以及装订处理等的后处理功能部c1。另外,后处理装置c具备排纸托盘tr,将由后处理功能部c1进行了后处理后的纸张s排到排纸托盘tr。

接下来,对纸张矫正装置b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的细节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具备去卷带b11、多个(三个)辊b12~b14、圆形轴部件b15、凸轮机构b16、第一马达m1。

去卷带b11是与输送的纸张s的另一面侧接触而输送纸张s的环状的带。该去卷带b11卷绕在多个辊b12~b14上。多个辊b12~b14中的任一个成为驱动辊,从而使去卷带b11旋转,其它的辊成为从动辊。

圆形轴部件b15是与输送的纸张s的一面侧接触并在去卷带b11d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金属制的管。该圆形轴部件b15可以被可旋转地支承,也可以被不可旋转地支承。另外,圆形轴部件b15构成为能够在与去卷带b11的纸张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更具体而言,是与图2所示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通过该移动,圆形轴部件b15能够按压去卷带b11(参照虚线)。

如此,通过圆形轴部件b15被按压在去卷带b11上,输送路弯曲。这样的弯曲输送路ccp1根据圆形轴部件b15的按压量确定弯曲量(去卷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圆形轴部件b15的按压量的控制,通过利用第一马达m1控制与圆形轴部件b15连接的凸轮机构b16的旋转来进行,但并不限于此。另外,在圆形轴部件b15与去卷带b11之间,还可以存在其它的带等。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的细节的结构图。图3所示的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与图2所示的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相同,具备:去卷带b21、多个(三个)辊b22~b24、圆形轴部件b25、凸轮机构b26、第二马达m2。

去卷带b21是与输送的纸张s的一面侧接触并输送纸张s的环状带,卷绕在多个辊b22~b24上。多个辊b22~b24中的任一个成为驱动辊,从而使去卷带b21旋转,其它的辊成为从动辊。

圆形轴部件b25是与输送的纸张s的另一面侧接触并在去卷带b2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金属制的管。该圆形轴部件b25可以被可旋转地支承,也可以被不可旋转地支承。另外,圆形轴部件b25构成为能够在与去卷带b21的纸张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更具体而言,是与图3所示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通过该移动,能够按压去卷带b21(参照虚线)。

如此,通过圆形轴部件b25被按压在去卷带b21上,输送路弯曲。这样的弯曲输送路ccp2根据圆形轴部件b25的按压量确定弯曲量(去卷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圆形轴部件b25的按压量的控制,与上述同样地,通过利用第二马达m2控制凸轮机构b26的旋转来进行,但并不限于此。另外,在圆形轴部件b25与去卷带b21之间,还可以存在其它的带等。

图4是表示纸张矫正装置b的控制部b3及各种结构的功能方框图。图4所示的控制部b3由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构成,具备弯曲量设定部(弯曲量设定单元)b31和存储部(存储单元)b33这样的功能部。

弯曲量设定部b31是设定第一及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1、b2的弯曲输送路ccp1、ccp2的弯曲量的功能部。当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控制部8输入供纸张s去卷的调整值的信息时,该弯曲量设定部b31根据该信息来设定弯曲输送路ccp1、ccp2的弯曲量。

图5是表示与调整值对应的控制模式的表格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与控制模式对应的控制内容的表格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调整值预先设定为“+16”~“-16”的33等级(包括“0”),用户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操作显示面板7上输入33等级的调整值中的任一值。被入力的调整值的信息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控制部8发送到纸张矫正装置b的控制部b3。

当输入调整值的信息时,弯曲量设定部b31将入力的调整值用于图5所示的控制模式表格,判断对应于“1”~“39”的控制模式中的哪个控制模式。此外,图像形成装置a的控制部8还将纸种和克重的信息发送到纸张矫正装置b的控制部b3。因此,弯曲量设定部b31不仅将调整值的信息,还将纸种和克重的信息用到控制模式表格来判断控制模式。

具体而言,例如在调整值为“+15”、纸种为铜版纸、克重为“92~176g/m2”的情况下,弯曲量设定部b31将其用到控制模式表格来判断为控制模式“5”。同样地,例如在调整值为“-7”、纸种为普通纸、克重为“177~256g/m2”的情况下,弯曲量设定部b31将其用到控制模式表格来判断为控制模式“25”。

进而,如果确定了控制模式,弯曲量设定部b31就将确定了的控制模式的信息用于图6所示的控制内容表格来确定控制内容。控制内容表格将目标捋平角值(°)和马达脉冲(步,step)的信息与每个控制模式关联起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第一”表示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第二”表示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

例如,在判断为控制模式“5”的情况下,弯曲量设定部b31将其用于控制内容表格,将目标捋平角值在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确定为108°,在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确定为12°。进而,弯曲量设定部b31将第一马达m1确定为123步,将第二马达m2确定为3步。

同样地,在判断为控制模式“30”的情况下,弯曲量设定部b31将其用于控制内容表格,将目标捋平角值在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确定为12°,在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确定为72°。进而,弯曲量设定部b31将第一马达m1确定为3步,将第二马达m2确定为83步。

以上述方式,弯曲量设定部b31基于调整值、纸种及克重的信息判断控制模式,基于判断的控制模式来确定控制内容。另外,弯曲量设定部b31根据确定的控制内容(马达脉冲)控制第一马达m1、第二马达m2,控制弯曲输送路ccp1、ccp2的弯曲量(目标捋平角值)。

需要说明的是,弯曲量设定部b31能够在依次输送的纸张s之间即纸间改变弯曲量。对于是否处于纸间,能够基于来自各种传感器se1~se3的信号等进行判断。

而且,弯曲量设定部b31在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控制部8输入有排纸传感器6的信号,当通过排纸传感器6检测出纸张s时,设定针对该纸张s的弯曲量。例如,假定在排纸传感器6检测出第一张纸张s的时间点,调整值为“-2”,在排纸传感器6检测出第二张纸张s的时间点,调整值为“+15”。在该情况下,弯曲量设定部b31对第一张纸张s执行基于调整值“-2”的控制,对第二张纸张s执行基于调整值“+15”的控制。

在此,在纸张矫正装置b中,如图6所示(尤其如输送长度修正值所示),纸张s的输送长度根据弯曲量而不同。因此,在变更了调整值的情况下,纸张之间的距离(纸间距离)变得不同,由此,引起后处理装置c中的后处理的生产率下降。

因此,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b3具备纸间距离控制部(纸间距离控制单元)b32。纸间距离控制部b32根据由弯曲量设定部b31设定的弯曲量改变纸间距离。即,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对于由弯曲量设定部b31设定的当前纸张s的弯曲量,前一纸张s的弯曲量越小,越以使当前纸张s接近前一纸张s的方式控制纸间距离。另外,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对于由弯曲量设定部b31设定的当前纸张s的弯曲量,前一纸张s的弯曲量越大,越以使当前纸张s远离前一纸张s的方式控制纸间距离。由此,针对与弯曲量的变化对应的输送长度的变化,控制成纸间距离难以发生变化。

尤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在纸张s输送到弯曲输送路ccp1、ccp2之前,即纸张s正在第一输送路cp1输送时,控制纸间距离。

具体而言,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具备使接受的纸张s提速的功能,在从接受纸张s到排纸为止,以2种以上的速度输送纸张s。纸间距离控制部b32通过控制基于该2种以上的速度的各输送时间,控制纸间距离。即,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在要缩短与前一纸张s的距离的情况下,延长基于2种以上的速度中的较高侧速度的输送时间,在要扩大与前一纸张s的距离的情况下,延长基于2种以上的速度中的较低侧速度的输送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存储部b33存储有纸张间距控制表格,该纸张间距控制表格将基于由弯曲量设定部b31设定的当前纸张s的弯曲量的输送长度和基于前一纸张s的弯曲量的输送长度之差与用于控制纸间距离的纸张间距控制值对应起来。图7是表示用于控制纸间距离的纸张间距控制值的纸张间距控制表格的第一示意图,图8是表示用于控制纸间距离的纸张间距控制值的纸张间距控制表格的第二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7及图8所示的纸张间距控制表格表示从控制模式1、27变化到其它控制模式时的纸张间距控制值,但纸张间距控制表格不限于这两个,而是表示在39个控制模式的每一个当中一个一个设定的从各控制模式变化到其它控制模式时的纸张间距控制值。

如图7所示,例如在从控制模式1变化到控制模式6的情况下,前一纸张s与当前纸张s的输送长度之差为-12.4mm+0mm=-12.4mm。作为与该差对应的纸张间距控制值,例如2种以上的速度中的较高侧速度即1600mm/s的持续时间的变化量(-α5秒)被存储。纸间距离控制部b32的控制根据该纸张间距控制表格的值,使基于2种以上的速度中的较高侧速度的输送时间比现在缩短α5秒(结果是延长基于较低侧速度的输送时间),以扩大纸间。

另外,如图8所示,例如在从控制模式27变化到控制模式3的情况下,前一纸张s与当前纸张s的输送长度之差为23.5mm-5.9mm=17.6mm。作为与该差对应的纸张间距控制值,例如2种以上的速度中的较高侧速度即1600mm/s的持续时间的变化量(+β3秒)被存储。纸间距离控制部b32的控制根据该纸张间距控制表格的值,基于2种以上的速度中的较高侧速度的输送时间比现在延长β3秒,以缩短纸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基于控制模式和纸张间距控制表格来求出纸张间距控制值即1600mm/s的持续时间的变化量,但因为控制模式表示基于纸张s的弯曲量的输送长度,所以与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基于输送长度之差来计算纸张间距控制值是同一个意思。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针对当前纸张s,向纸张矫正装置b的控制部b3输入表示去卷的强度的调整值、以及纸张s的纸种及克重的信息(s1)。需要说明的是,输入到控制部b3的当前纸张s的调整值的信息是排纸传感器6检测出当前纸张s的时间点下的调整值的信息。

接着,控制部b3判断前一纸张s的调整值和当前纸张s的调整值是否有变化(s2)。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s2:否),因为纸间距离也没有变化,所以无需缩短或扩大纸间距离,因而转移到步骤s5来继续进行与当前的纸张间距控制值对应的控制(s5),图9所示的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s2:是),弯曲量设定部b31在步骤s1中基于输入的调整值等来改变弯曲输送路ccp1、ccp2的弯曲量(s3)。并且,因为改变了弯曲输送路ccp1、ccp2的弯曲量,所以输送长度发生变化,纸间距离也发生变化。因此,纸间距离控制部b32采取控制,消除纸间距离的变化。此时,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将基于前一纸张s的调整值的输送长度(基于弯曲量的输送长度)与基于当前纸张s的调整值的输送长度(基于弯曲量的输送长度)之差用于纸张间距控制表格,由此确定与输送长度之差对应的纸张间距控制值(s4)。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纸张间距控制值是1600mm/s的输送时间。

接下来,纸间距离控制部b32按照在步骤s4中确定的纸张间距控制值进行控制(s5)。之后,图9所示的处理结束。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的控制方法的时间图。首先,进行图像形成,假定在时刻t0调整值为“0”。然后,假定在时刻t1,第n+1张纸张s由排纸传感器6检测出,在时刻t2,第n+1张纸张s由第一传感器se1检测出。

另外,第一~第三辊r1~r3分别以2种以上的速度输送纸张s。具体地,第一及第二辊r1、r2对导入到纸张矫正装置b的纸张s进行提速,所以在时刻t3旋转速度增加,第一及第二辊r1、r2的纸张输送速度在时刻t4到达例如1600mm/s。需要说明的是,时刻t3之前的纸张输送速度例如为460mm/s或者630mm/s等。

另外,第一及第二辊r1、r2的纸张输送速度在到时刻t5为止维持1600mm/s,在时刻t5开始下降,在时刻t6到达800mm/s,在时刻t7开始进一步下降,在时刻t8到达460mm/s或者630mm/s等。

以该方式,第一及第二辊r1、r2在以460mm/s或者630mm/s的输送速度接受纸张s后,一度提速到1600mm/s,之后,再次下降至460mm/s或者630mm/s的输送速度,成为等待下一纸张s的状态。

另外,第三辊r3的输送速度在时刻t5以前为1600mm/s,在时刻t5开始下降,在时刻t6到达800mm/s。在此,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中的纸张s的输送速度为800mm/s。因此,在例如由第二传感器se2不再检测到纸张s的时刻t9,第三辊r3的输送速度下降到800mm/s下降,从而对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流畅地输送纸张s。

之后,第n+1张纸张s从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1排出,由第三传感器se3检测出其存在,经过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排到后处理装置c。

在进行这样的纸张输送的状态下,假定调整值从“0”增加,在由排纸传感器6检测出第n+2张纸张s的时间点(时刻t10),调整值变为“4”。

在该情况下,弯曲量设定部b31基于调整值从“0”到“4”的变化来改变弯曲输送路ccp1、ccp2的弯曲量。此时,弯曲量设定部b31通过从第二传感器se2不再检测到第n+1张纸张s的时刻t9的经过时间来判断纸间,在判定为纸间的时刻t12,开始第一马达m1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马达m1的动作的结束时间点即时刻t13,虽然由第二传感器se2检测到了n+2枚的纸张s,但考虑到从第二传感器se2的位置到弯曲输送路ccp1为止的距离,弯曲输送路ccp1会在纸张之间改变弯曲量。

同样地,弯曲量设定部b31通过从第三传感器se3不再检测到第n+1张纸张s的时刻t11的经过时间来判断纸间,在判定为纸间的时刻t16,开始第二马达m2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马达m2的动作的开始时间点即时刻t16及结束时间点即时刻t17,由第三传感器se3检测到了n+2枚的纸张s,但考虑到从第三传感器se3的位置到弯曲输送路ccp2为止的距离,弯曲输送路ccp2会在纸张之间改变弯曲量。

此外,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基于调整值从“0”到“4”的变化来确定纸张间距控制值,执行基于已确定的纸张间距控制值的控制。此时,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延长1600mm/s的输送速度的输送时间。

例如,调整值为“0”,假定第一~第三辊r1~r3的输送速度从时刻t14的时间点开始下降,该情况下,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如虚线所示将开始下降的时刻从时刻t14延长到时刻t15。由此,延长基于1600mm/s的输送速度的输送时间,抑制输送长度的变化引起的纸间距离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第n+2张纸张s延长了1600mm/s的输送时间,如时刻t18~时刻t19所示,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对于第n+3张纸张s也维持延长1600mm/s的输送时间的状态。第n+4张之后也是如此。

以该方式,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由于设定弯曲输送路ccp1、ccp2的弯曲量并根据设定的弯曲量来改变纸间距离,所以能够防止每张纸张的输送长度不同而使纸间距离过短或过长,从而能够抑制伴随纸张矫正的生产率的下降。

另外,由于控制2种以上的输送速度的各输送时间来改变纸间距离,所以在从纸张s被导入纸张矫正装置b到被排出为止的期间以2种以上的速度输送纸张s的纸张矫正装置b,该纸张矫正装置b通过分别对2种以上的速度调整时间的长短,能够防止纸间距离过短或过长,抑制伴随着纸张矫正的生产率的下降。

另外,由于在纸张s被输送到弯曲输送路ccp1、ccp2之前改变该纸张s与前一纸张s的纸间距离,所以在具有例如从图像形成装置a导入后紧接着进行纸张s的提速的辊r1、r2的纸张矫正装置b中,通过调整该辊r1、r2的控制,利用现有的结构就能够改变纸间距离。

在此,在日本特开2013-28434号公报所述的技术中,测量纸间距离,以纸张在合适的时机到达定位辊的方式调整供纸时机。在要将该技术应用到纸张矫正装置b的情况下,因为需要测量纸间距离,所以变成在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2的后段执行。而且,变成在后段新追加纸间距离的测量传感器和排纸时机的调整机构,输送路变长而导致大型化,不发生这种状况。

另外,前一纸张s的弯曲量相对于设定的当前纸张s的弯曲量越小,越以使该当前纸张s靠近该前一纸张s的方式控制纸间距离,前一纸张的弯曲量相对于设定的当前纸张的弯曲量越大,越以使该当前纸张从该前一纸张远离的方式控制纸间距离。因此,通过考虑与前一纸张s的弯曲量之差来进行调整,能够更合适地控制纸间距离。

另外,从基于当前纸张s的弯曲量的输送长度和基于该当前纸张s的前一纸张s的弯曲量的输送长度之差和纸张间距控制表格来求出纸张间距控制值,基于该纸张间距控制值来控制纸间距离,所以无需复杂运算就能够简易地进行合适的纸间距离的控制。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在检测向纸张矫正装置b排出的纸张的排纸传感器6检测出纸张s时设定用于矫正该纸张s的弯曲输送路ccp1、ccp2的弯曲量,由此,该纸张s在纸张矫正装置b中的输送中,弯曲量的设定不会发生突然变化,而是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设定弯曲量。另外,由于弯曲输送路ccp1、ccp2在纸张之间能够改变弯曲量,所以在没有输送中的纸张s时改变弯曲输送路ccp1、ccp2的弯曲量,能够防止妨碍纸张矫正。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及图像形成系统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部分控制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的控制方法的时间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省略第一及第二马达m1、m2等的时间图。

首先,时刻0~时刻t9为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弯曲量设定部b31的动作,即第一及第二马达m1、m2的动作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实施方式的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向从纸张s导入纸张矫正装置b到排出为止的期间的纸张输送速度追加与之不同的新的纸张输送速度来输送纸张s,由此改变纸间距离。

具体地,纸间距离控制部b32通过以新的纸张输送速度例如2400mm/s输送纸张s来改变纸间距离。即,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在时刻t20增加第一~第三辊r1~r3各自的纸张输送速度,在时刻t21使之到达2400mm/s。之后,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将2400mm/s维持一定时间,在时刻t22使纸张输送速度下降。然后,纸间距离控制部b32在时刻t23使第一~第三辊r1~r3各自的纸张输送速度下降至800mm/s。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这样的控制的关系上,存储部b33将具有新的纸张输送速度的纸张间距控制表格作为控制值进行存储。

以该方式,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伴随着纸张矫正的生产率的下降,并且通过调整辊r1、r2的控制,利用现有的结构就能够改变纸间距离。另外,不会发生在后段新追加纸间距离的测量传感器和排纸时机的调整机构而使输送路变长,导致大型化的情况。此外,通过考虑与前一纸张s的弯曲量之差来进行调整,能够更合适地控制纸间距离,基于从输送长度之差与纸张间距控制表格求出的纸张间距控制值来控制纸间距离,由此,无需复杂运算就能够简易地进行合适的纸间距离的控制。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设定弯曲量,防止妨碍纸张矫正。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通过向从纸张s导入纸张矫正装置b到排出为止的期间的纸张输送速度追加与之不同的新的纸张输送速度来输送纸张s,从而改变纸间距离,所以通过在例如以某速度输送的区间增减速度,能够防止纸间距离过短或过长,从而能够抑制伴随着纸张矫正的生产率的下降。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及图像形成系统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部分结构及控制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的结构图。第三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还具备输送长度调整机构b4。输送长度调整机构b4控制纸张s从导入纸张矫正装置b到被排出为止的期间的输送路的长度。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输送长度调整机构b4来控制纸间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尽管设置在第一输送路cp1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或者第三输送路cp2、cp3上。

输送长度调整机构b4具备两个环状带b41、b42、多个(四个)辊b43~b46、两个圆形轴部件b47、b48。第一环状带b41卷绕在两个辊b43、b44上。两个辊b43、b44中的一方为驱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同样地,第二环状带b42卷绕在两个辊b45、b46上。所述两个辊b45、b46中的一方为驱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

另外,第一环状带b41与第二环状带b42成为一部分带面彼此相互接触的关系,伴随着上述驱动辊的旋转,纸张s由第一环状带b41和第二环状带b42挟持输送。

第一圆形轴部件b47是与圆形轴部件b15、b25同样的部件,配置在第二环状带b42的内侧。该第一圆形轴部件b47能在与纸张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更详细地,是图12所示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圆形轴部件b47能够借助该移动而按压在第一及第二环状带b41、b42上(参照虚线)。

第二圆形轴部件b48也是与圆形轴部件b15、b25相同的部件。该第二圆形轴部件b48配置在第一环状带b41的内侧。另外,第二圆形轴部件b48相对于第一圆形轴部件b47位于在纸张输送方向上偏离的位置。该第二圆形轴部件b48也能够在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更详细地,是图12所示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因此,第二圆形轴部件b48也与第一圆形轴部件b47同样地能够按压在第一及第二环状带b41、b42上(参照虚线)。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圆形轴部件b47、b48的移动能够与参照图2及图3所说明的马达m1、m2的控制同样地进行。

此外,由于具备上述结构,所以第三实施方式的存储部b33将具有两个圆形轴部件b47、b48的移动量(马达的旋转量)的纸张间距控制表格作为控制值存储,根据表示去卷的强度的调整值的改变,从纸张间距控制表格确定两个圆形轴部件b47、b48的移动量(马达的旋转量)来进行控制。

以该方式,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纸张矫正装置b,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伴随着纸张矫正的生产率的下降,不会发生在后段新追加纸间距离的测量传感器和排纸时机的调整机构而使输送路变长,导致大型化的情况。此外,通过考虑与前纸张s的弯曲量之差来进行调整,能够更合适地控制纸间距离,基于从输送长度之差与纸张间距控制表格求出的纸张间距控制值来控制纸间距离,所以无需复杂运算就能够简易地进行合适的纸间距离的控制。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设定弯曲量,防止妨碍纸张矫正。

此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通过控制除去弯曲输送路ccp1、ccp2之外的输送路cp1~cp3的长度来改变纸间距离,所以调整成消除弯曲输送路ccp1、ccp2的各纸张s的输送长度之差,能够防止纸间距离过短或过长,从而能够抑制伴随着纸张矫正的生产率的下降。

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纸张s输送到弯曲输送路ccp1、ccp2之前改变该纸张s与前一纸张s之间的纸间距离的情况下,例如,在第一输送路cp1形成弯曲部来控制第一输送路cp1的长度的情况下,即使纸张s由于该弯曲部而发生卷曲,也能够在后段的弯曲输送路ccp1、ccp2矫正该卷曲,能够降低在改变纸间距离时无法进行适当矫正的可能性。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纸张矫正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加以改变,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组合各实施方式所述的技术,或者组合公知技术等。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形轴部件b15、b25、b47、b48构成为能够在上述的垂直方向上移动,但不限于垂直,如果能够接触到带b11、b21、b41、b42而陷入的话,也可以使之能够在稍微倾斜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在第一输送路cp1控制纸间距离,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二或者第三输送路cp2、cp3控制纸间距离。尤其,在纸张输送到两条弯曲输送路ccp1、ccp2之前或者纸张s从两条弯曲输送路ccp1、ccp2排出之后改变该纸张s与前一纸张s的纸间距离的情况下,纸张s在弯曲输送路ccp1、ccp2输送时,例如进行改变纸张矫正机构b1、b2内的纸张输送速度的控制,能够防止对纸张矫正的品质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纸张矫正机构b1,b2内的纸张输送速度优选为特定的速度,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改变纸张矫正机构b1、b2内的纸张输送速度等来控制纸间距离。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具备纸张间距控制表格,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代替表格而具备运算式。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果根据变量la=(30.8mm-(第一弯曲输送路的输送表修正值)+(第二弯曲输送路的输送表修正值))/c的运算式确定变量la的值,由此,la变得越大,1600mm/s的持续时间变得越短,如此,则无需具备纸张间距控制表格。需要说明的是c为常数。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纸张矫正装置b与图像形成装置a的后段连接,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与图像形成装置a连接,而应用在对图像形成后的纸张s单独进行后处理的离线整理。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输入的调整值确定控制模式来设定弯曲量,但不限于此,纸张矫正装置b的控制部b3也可以根据纸张s的正反面的印字率之差、纸张s的正反面的定影温度之差以及仅在纸张s的单面有无加湿的至少一项来判断纸张s的卷曲程度,设定随时弯曲量以矫正该卷曲。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系统;2:图像读取装置;3:图像形成部;3a:图像转印部;3b:定影部;4:供纸托盘;5:反转路径;6:排纸传感器(传感器);7:操作显示面板;8:控制部;31:弯曲量设定部;a:图像形成装置;b:纸张矫正装置;b1:第一纸张矫正机构;b2:第二纸张矫正机构;b11、b21:去卷带;b12~b14、b22~b24:辊;b15、b25:圆形轴部件;b16、b26:凸轮机构;b3:控制部;b31:弯曲量设定部(弯曲量设定单元);b32:纸间距离控制部(纸间距离控制单元);b33:存储部(存储单元);b4:输送长度调整机构;b41:第一环状带;b42:第二环状带;b43~b46:辊;b47、b48:圆形轴部件;c:后处理装置;c1:后处理功能部;ccp1、ccp2:弯曲输送路;cp1~cp3:输送路;m1、m2:马达;r1~r3:辊;s:纸张;se1~se3:传感器;tr:排纸托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