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管自动理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64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血管自动理料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采血管的转运装箱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采血管自动理料机。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进行血样的化验是医生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普通人进行常规体检的必不可少的体检项目,因此,医疗和体检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采血管,因此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加大产量,同时控制生产成本。在采血管生产过程中,其管体经过注塑加工完成后,需要整理装箱,然后进入下一个工序。现阶段,上述的装箱操作仍然由人工操作完成,效率较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将采血管自动调整、摆齐并且可以自动装箱的采血管自动理料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血管自动理料机,其包括定向落料装置、与定向落料装置的出料端位置相对应的检测装置、与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位置相对应的拨料推送装置以及与所述拨料推送装置出料端位置相对应的装箱装置。

所述拨料推送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第一主动轴和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辊,所述支撑板和第一主动轴上设置有由所述第一主动轴驱动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的拨条。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一侧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感应所述拨条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动作。

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使一排采血管消除间隙的拨板和驱动所述拨板水平移动的拨管气缸。

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和支撑板上的传动带的间距与所述采血管的外径相当,所述拨管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拨板穿过的槽孔,所述拨板底端与所述支撑板上的传动带靠近或接触、顶端穿过所述槽孔与所述拨管气缸连接。

所述支撑板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卡钩,相邻的卡钩之间设置一个转动辊。

所述装箱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挡板、设置在挡板上的料斗、用于使料斗横向移动的横移装置、用于使料斗竖向移动的升降装置以及与料斗横移后位置相对应的托盘,在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周转箱,所述料斗固定设置在升降装置上,在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过料口,所述过料口与所述支撑板的后端相对应,所述料斗上与所述过料口对应位置处为缺口。

所述横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顶部的滑轨、设置在滑轨上的滑块以及与滑块固定连接的横移气缸,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滑块上;所述横移气缸的底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横移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方的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上的驱动电机、一端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杆、一端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光杠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丝杆螺母和通孔,所述光杠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板上的通孔与料斗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丝杆螺母螺接。

所述料斗及升降装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料斗沿滑轨方向依次设置。

在所述挡板的过料口两侧设置有密封板,在所述密封板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密封板的固定销,所述固定销通过固定气缸驱动,在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料斗连接的卡板,在所述料斗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板相适配的卡槽。

在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导向槽,在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卡接的t型卡块,t型卡块可在导向槽内自由滑动。

所述料斗的底板与所述料斗的后侧板底端铰连,在所述料斗的后侧板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底板开合的调节气缸,所述调节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底板铰连。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本发明设置有定向落料装置、检测装置、拨料推送装置以及装箱装置,生产出的采血管经定向落料装置调整成为一排管口朝上、管底朝下的固定方向并输送至检测工位,检测工位对采血管进行检测剔除不合格采血管后进入拨料推送装置,推送装置通过支撑板支撑和传动传送带,使其在支撑板上形成一个承载平台,并且能够通过拨板将采血管的间隙消除,形成紧密排列的一排采血管,方便装箱操作,并且通过拨条的作用,能够将推送到承载平台上的一排采血管进一步推送到装箱装置,装箱装置通过横移装置与升降装置将采血管运送至放置在托盘上的周转箱内,完成装箱。本发明无需人工干涉即可自动完成采血管的排序、检测以及装箱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定向落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支撑板的落料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定量落料装置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定向落料装置管口朝前的采血管坠落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定向落料装置管口朝后的采血管坠落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排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检测工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上检测板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下检测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托板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采血管剔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弹片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拨料推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拨料推送装置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0是顶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顶管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装箱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横移装置与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导向槽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卡板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料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向落料装置1、与定向落料装置1的出料端位置相对应的检测装置2、与检测装置2的出料端位置相对应的拨料推送装置3以及与所述拨料推送装置3出料端位置相对应的装箱装置4。

如附图3,所述定向落料装置1包括设置有矩形落料口1-5的支撑板1-1、设置在落料口1-5处的移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落料口1-5下方的落料通道组件、用于压住一排采血管的第一压料机构和第二压料机构以及用于封挡所述落料口1-5的挡板推拉机构;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板1-1上固定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轨道板1-27,所述轨道板1-27将支撑板上端面划分为若干个平行的料道;经过排序的采血管,按照顺序进入到所述料道内,在料道内的采血管为管口朝前或者管口朝后两种形态,每个料道的宽度与一个采血管采血管的外径相当。如附图1、2所示,在所述定量落料装置1的前方设置有上料装置6,所述上料装置6采用上料斗6-1上料进入震动料箱6-2,在震动料箱6-2内设置有通过电机驱动的输理板6-4,在所述梳理板6-4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与采血管形状相适配的凹槽6-4,并且梳理板6-4的边缘与所述轨道板1-27的前端相对应,采血管进入震动料箱6-2后,在震动及梳理板6-4的作用下便会进行排序进入轨道板1-27。

如图4所示,所述的支撑板1-1的落料口前端的承接部1-29用于承接输送进来的采血管,在其上没有输送机构,前面的采血管靠后面的采血管的推力向前移动。

所述移料机构与所述支撑板1-1滑动配合,其包括平行设置的前限位板1-6和后限位板1-12,所述前限位板1-6和后限位板1-12通过左右设置的两立板1-10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板1-1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轨1-8,所述第一滑轨1-8上设置有滑块1-21,所述移料机构左右两侧的立板1-10分别与一个滑块1-21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立板1-10的下端位于所述落料口1-5内,所述立板1-10下端的宽度小于所述落料口1-5的宽度,使立板与落料口之间留有宽度约1cm的间隙1-22。该间隙是为了限制整个移料机构在落料口1-5内的前后的行程是1cm。

所述前限位板1-6上端面与所述支撑板1-1前端的承接部1-29的上表面平齐,能够使采血管平稳的过渡,进入到移料机构上。

如图5所示,所述后限位板1-12上并列设置有若干凸起1-20,图5中为了简化附图,所述凸起1-20并未完全示出。所述凸起1-20外径小于采血管管口内径,当管口朝前的采血管推进到后限位板1-12上时,采血管能够套在所述凸起1-20上。管口朝后的采血管,则由于凸起1-20的作用,被顶住。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前限位板1-6与所述落料口1-5的边沿处设置有间隙,该间隙由所述立板1-10和所述落料口1-5限制,其宽度约1cm。所述移料机构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机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可以使移料机构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复位,使前限位板1-6与所述落料口1-5的边沿处重新拉开距离。

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前限位板1-6和支撑板1-1前端的承接部1-29之间的弹簧1-31,如图4所示,所述承接部1-29上设置有多个弹簧安装孔1-17,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安装孔1-17内,所述弹簧安装孔1-17为通孔,内部设置堵头或者为盲孔,所述前限位板1-6贴合所述落料口1-5的前端边沿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落料通道组件为漏斗状,其包括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若干上宽下窄的落料通道;所述落料通道组件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隔板1-13,两个相邻的隔板1-13之间形成落料通道,所述隔板1-13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并且使所述落料通道两侧封闭的侧挡板1-15。所述隔板1-13的上部为一个倒置的梯形,下部为矩形板条,从而形成上宽下窄的漏斗状落料通道,即采血管在上部较宽的位置能调整形态,到下面较窄的通道内呈竖直状态,所述隔板1-3上设置有通孔1-23,通孔1-23位于较窄的通道上部,在落料通道组件外侧壁设置与所述通孔1-23对应的对射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落料通道内是否有采血管。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1上且位于所述落料口1-5前端的承接部1-29上方,所述第二压料机构固定在两所述立板1-10之间并位于所述落料口1-5正上方。

如图3和5所示,所述挡板推拉机构包括挡板1-9和驱动所述挡板移动的推拉气缸1-7,所述挡板1-9设置在所述后限位板1-12与所述支撑板1-1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后限位板1-12与所述支撑板1-1之间的间隙供所述挡板1-9来回移动。所述挡板推拉机构还包括一个横向设置的连接横梁1-11,所述连接横梁1-11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滑轨1-8滑动配合,所述推拉气缸1-7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1两侧,所述推拉气缸1-7的推杆与所述连接横梁1-11固定连接。

所述挡板1-9的上表面与所述前限位板1-6上端面平齐,即承接部1-29、前限位板1-6和挡板1-9形成一个平齐的承接面,供采血管顺利向前推进。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包括一个横向设置的压板1-4和驱动该压板1-4垂直动作的压紧气缸1-3,所述压紧气缸1-3固定设置在所述承接部1-29上方的横梁1-2上,所述横梁1-2的两端通过固定设置在所述承接板1-1上的支座支撑。所述第二压料机构包括一个横向设置的压板1-16和驱动该压板1-16垂直动作的压紧气缸1-14,所述第二压料机构的压紧气缸1-14通过所述立板1-10固定设置,具体的,所述立板1-10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1-19,第二压料机构的压紧气缸1-14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19上,第二压料机构的压板位于移料机构正上方。

第一压料机构的作用是压住位于第二排的采血管,使其固定不动,第二压料机构的作用是用一定的压力压住第一排采血管,是采血管和挡板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能够随挡板移动,同时使其能够随移料机构移动一定的距离,避免由于其自身的惯性导致和前限位板、后限位板的位置的变化。但是,第二压料机构的压板压力应当控制到一定的程度,避免在挡板抽出的过程中,由于压力过大导致采血管外面的磨损。第一压料机构和第二压料机构的压板底部均设置硅胶或橡胶垫,以保护采血管。

在采血管未进入移料机构上时,所述推拉气缸1-7驱动所述挡板1-9向前移动时顶住所述前限位板1-6,使所述移料机构整体向前移动,前限位板1-6与所述落料口1-5的前端边沿贴合,此时,所述挡板1-9将落料口1-5封住。

如图6所示,为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其上游设置有采血管输送机构,所述采血管输送机构包括主动轴1-28、驱动所述主动轴1-28的电机减速机构1-24、从动轴1-30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输送带1-25,所述轨道板1-27为简化附图,图中仅示出部分轨道板延伸到所述采血管输送机构上,在输送带1-25的上表面形成与所述支撑板1-1上连续的料道,用于将采血管输送到支撑板1-1的承接部1-29上。所述支撑板1-1的前端设置有弧形槽1-18,与所述主动轴1-28契合。

当最前排的采血管被推入到移料机构上时,此时第一排采血管最前端与所述后限位板1-12相接触,第一排采血管正好位于落料口1-5正上方。管口朝前的采血管,管口套在所述凸起1-20上,其尾部离开所述前限位板1-6,此时,管口朝前的采血管全部置于挡板1-9上;而管底部朝前的采血管,由于凸起1-20的限位作用,其采血管绝大部分位于挡板1-9上,但是管口一端,仍然有一部分搭在前限位板1-6上。此时,第一压料机构和第二压料机构同时作用,第二压料机构的压板1-16压住第一排采血管最前排,第一压料机构的压板1-4压住第二排采血管;此时,所述推拉气缸1-7驱动所述挡板1-9向后移动时,挡板1-9向后抽拉的同时,所述移料机构在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复位,第一排采血管跟随移料机构离开支撑板的承接部1-29,使第一排采血管和第二排采血管分开,其目的是使首尾套接的采血管彻底分开,避免在落料的时候,第一排采血管受到后面一排采血管的影响。当所述挡板1-9继续向后拉出,则将所述落料口1-5打开。

如图7所示,管口朝前的采血管,由于管口套在所述凸起1-20上,其底部完全悬空,则其底部先向下坠落,然后管口与凸起脱离,形成管口朝上向下坠落的形态;如图8所示,管口朝后的采血管,由于其管口搭接在前限位板1-6上,其尾部完全悬空,因此其底部先向下坠落,然后管口与前限位板分离,也同样形成管口朝上向下坠落的形态,至此,第一排采血管全部形成管口朝上的状态进入到落料通道中,被下一个工序即检测装置所承接。

如附图9,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机架2-1、设置在机架2-1上的采血管输送装置以及设置在机架2-1上的检测工位;所述采血管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2-1上的输送链条2-2以及固定设置在输送链条2-2上用于放置采血管的排架2-3,输送链条2-2为两条,排架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输送链条2-2上,在所述排架2-3的两端设置有卡接槽2-9。所述排架2-3的位置与所述落料通道相对应,在排架2-3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采血管的架孔2-8,采血管在落料通道上落下后呈竖直状态插装在排架2-3上。在输送链条2-2上设置有多个排架2-3,可以依次通过落料通道承接采血管。

如附图9、14所示,所述检测工位采用常规压力式检测,包括套置在机架2-1上的框架2-5、设置在框架2-5上部的上检测板2-6、设置在框架2-5下部的下检测板2-11以及用于驱动上检测板2-6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2-7,上检测板2-6设置在框架2-5的卡槽内,第一气缸2-7的气缸杆与上检测板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缸2-7的作用下可沿卡槽上下移动。在所述上检测板2-6上设置有上检测孔2-23,所述上检测孔2-23为平行设置的两排,每一排的检测孔2-23均与进气口2-24相连通,所述下检测板2-11上的下检测孔2-21与所述上检测孔2-23相对应,每一列的下检测孔2-21连通有检测口2-22,在所述检测口2-22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每一排上检测孔2-23与下检测孔2-21的数量与架孔2-8的数量相对应。在上检测板2-6与下检测板2-11上设置有用于增强与采血管之间的密封性的胶垫。所述上检测板2-6与下检测板2-11位置相对应,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

如附图11所示,在所述上检测板2-6的下端面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槽2-9卡接的卡块2-20,所述排架2-3设置在所述上检测板2-6与所述下检测板2-11之间,所述卡块2-20与卡接槽2-9卡接后,框架2-5可随排架2-3一同运动。

如附图15所示,在所述机架2-1上设置有用于使检测工位回位的第二气缸2-15,第二气缸2-15的缸体设置在机架2-1的托架上,所述第二气缸2-15的气缸杆与所述框架2-5的下端相接触。

整个检测装置在进行检测工作时,检测工位与排架2-3一同向前运动,检测结束后,第二气缸2-15将检测工位复位,准备下一次检测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不间断检测,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对每一个采血管都进行了检测,不存在漏检的情况,采血管出厂合格率可以达到100%。

如附图15所示,在所述机架2-1上设置有第二滑轨2-13,在所述框架2-5的下底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轨2-13相对应的滑槽2-14。

如附图9、10、14所示,在所述排架2-3下方设置有托板2-4,所述排架2-3上用于放置采血管的架孔2-8为通孔,在所述托板2-4上与下检测板2-1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长条孔2-10,所述长条孔2-10的个数与所述架孔2-8的数量相对应。

如附图11、15所示,在所述框架2-5的下端设置有挡板2-12,所述第二气缸2-15的气缸杆与所述挡板2-12相接触。

检测时,排架2-3将采血管运送至检测工位,上检测板2-6向下移动盖住采血管,上检测孔2-23与采血管的上口相对,同时卡块2-20与卡接槽2-9卡接,排架2-3在输送链条2-2的作用下向前移动,整个检测装置也随其向前移动,采血管的下端与下检测板上的下检测孔2-21紧密接触,通过进气口2-24向上检测孔2-23充气,由于每一列的几个下检测孔2-21相连通,并且在检测口2-22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如果采血管的底部有泄露,则检测口2-22的压力值便会发生变化,压力传感器会感受到压力变化并给出信号,供采血管剔除装置进行坏管剔除。待检测完毕后,上检测板2-6向上抬起,卡块2-20与卡接槽2-9脱离接触,第二气缸2-15工作将框架2-5向回推动,使整个检测装置回位,准备下一次检测工作。

如附图15、16所示,在所述检测工位的后方还设置有采血管剔除装置,所述采血管剔除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2-1上的横梁2-25、与横梁2-25滑动连接的第三气缸2-16、通过第三气缸2-16控制的剔除爪以及设置在横梁2-25一端的卸料板2-18。剔除爪的数量与下检测孔的排数相同,并且与下检测孔相对应,所述剔除爪为两个平行设置的弹片2-17,在弹片2-17的底端设置有撑紧块,在所述卸料板2-18上设置有卸料槽2-19,所述卸料槽2-19的槽宽小于两个弹片2-17的外侧面间距,在所述卸料槽2-19的槽口设置有用于起导向作用的圆角,所述第三气缸2-16通过链条导轨驱动使其在横梁2-25上往复运动。当检测工位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出有漏底的采血管时,向采血管剔除装置发出信号,第三气缸2-16运动至对应采血管的上方然后驱动剔除爪向下运动,撑紧块卡进采血管的上口,然后向上抬起将采血管与排架脱离,然后第三气缸运动至卸料板2-18处,弹片2-17卡进卸料槽2-19内,由于卸料槽2-19的槽宽小于两个弹片2-17的外侧面间距,弹片2-17会向内收缩,使弹片上的采血管下落,完成漏底采血管的剔除工作。

将不合格的采血管剔除后,排架2-3将合格的采血管运送至下一工序。

如附图17,所述拨料推送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2-1上的的支撑板3-3、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3下方的第一主动轴3-2和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轴3-2转动的驱动装置,如图,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减速机构3-4,电机减速机构3-4通过同步带与固定在第一主动轴3-2上的同步带轮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3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辊3-11,具体的,所述支撑板3-3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卡钩3-12,相邻的卡钩3-12之间设置一个转动辊3-11,既支撑板3-3的前后侧分别并配设置多个转动辊3-11,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保证每个转动辊3-11都能过灵活转动,所述支撑板3-3和第一主动轴3-2上设置有由所述第一主动轴3-2驱动的传送带3-1,传送带3-1位于所述支撑板3-3上的部分形成承接采血管的平台,所述传送带3-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的拨条3-5,每两个拨条3-5的间距大于所述支撑板3-3的宽度。

所述支撑板3-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使一排采血管消除间隙的拨板3-8和驱动所述拨板3-8水平移动的拨管气缸3-7,拨管气缸3-7可由拨管气缸替换使用;由所述电缸3-7带动所述拨板3-8从支撑板3-3的一端开始移动,移动一定的距离后停止,使支撑板上的一排采血管收紧,相互接触,消除它们之间的间隙。

本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送带3-1一侧的传感器3-13,所述传感器3-13通过感应所述拨条3-5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动作。当传感器3-13感应到拨条3-5时,电机减速机构3-4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停止转动一定的时间,可以为3-5秒,在停止的过程中,完成承接采血管和拨动采血管的工作,然后电机减速机构3-4继续工作,拨条3-5将采血管向前推送到下一个机构。

参见图17,所述支撑板3-3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顶板3-6,所述顶板3-6和支撑板3-3上的传动带3-1的间距与所述采血管的外径相当,这样在采血管被拨板3-8拨动的时候,不会出现叠摞的现象,限制每个采血管在垂直方向的移动。所述拨管气缸3-7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3-6上,所述顶板3-6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拨板3-8穿过的槽孔3-9,所述拨板3-8底端与所述支撑板3-3上的传动带3-1靠近或接触、顶端穿过所述槽孔3-9与所述拨管气缸3-7连接。所述拨板3-8为工字型结构,其腰部窄的部分置于所述槽孔3-9中。

如图19-20所示,经检测装置检测完成的采血管经排架2-3运送至支撑板3-3的传动带3-1上,并且采血管为躺置平放的状态。所述托板2-4的末端与固定设置的半圆弧形的垫板5-10衔接,由于从动链轮为圆形,其旋转的轨迹外轮廓为圆形,链条的移动也是沿圆弧形形成180的转向,因此,链条上的治具5-4在移动到下方时会经过一个半圆形轨迹,在此过程中,通过所述半圆弧形的垫板5-10与治具底部一直接触,避免采血管漏出。

所述垫板5-10中部水平设置有一排与所述治具5-4的装管孔5-5相适配的顶出孔5-11,所述托板2-4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顶出孔5-11相适配的顶出机构。当治具旋转90度的时候,采血管为水平躺置的状态,此时装管孔5-5与顶出孔5-11对齐,第二主动轴停止转动,治具也停止移动,顶出机构动作,将采血管从治具中顶出到所述支撑板上。此时,电机减速机构3-4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停止转动一定的时间,此时采血管被推送到支撑板3-3上,在停止的过程中,完成承接采血管和拨动采血管的工作,然后电机减速机构3-4继续工作,拨条3-5将采血管向前推送到下一个机构。

如附图20-21所示,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杆安装板5-17、安装在所述顶杆安装板5-17上的多个与所述治具5-4的装管孔5-5相适配的顶杆5-14以及驱动所述顶杆安装板5-17动作的顶出气缸5-8。两所述从动链轮5-9之间设置有固定轴5-15,两所述从动链轮5-9与所述固定轴5-15转动配合,所述固定轴5-15上设置有与所述顶出孔5-11联通的插孔5-16。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板5-12,所述导向板5-12上设置有若干导向孔5-13,所述顶杆5-14置于所述导向孔5-13内。通过导向板5-13使顶杆5-14在动作时更加精准。

拨料推送装置通过支撑板支撑和传动传送带,使其在支撑板上形成一个承载平台,并且能够通过拨板将采血管的间隙消除,形成紧密排列的一排采血管,方便装箱操作,并且通过拨条的作用,能够将推送到承载平台上的一排采血管进一步推送到装箱装置。

如附图22,所述装箱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2-1上的挡板4-16、设置在挡板4-16后侧的料斗4-11、用于使料斗横向移动的横移装置、用于使料斗4-11竖向移动的升降装置以及与料斗4-11横移后位置相对应的托盘4-14,在所述托盘4-14上设置有周转箱,所述料斗4-11固定设置在升降装置上,在所述挡板4-16上设置有用于使采血管进入料斗4-11的过料口,所述料斗4-11上与所述过料口对应位置处为缺口。所述挡板4-16的过料口与所述拨料推送装置的支撑板上的传送带相对应,经拨条3-5拨动后采血管经过料口进入料斗4-11。

如附图22、23所示,所述横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4-1顶部的滑轨4-3、设置在滑轨4-3上并且与所述滑轨4-3相适配的滑块4-5以及与滑块4-5固定连接的横移气缸4-4,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滑块4-5上;所述横移气缸4-4的底端与机架2-1固定连接,所述横移气缸4-4的气缸杆与所述滑块4-5固定连接,横移气缸404的气缸杆左右摆动可带动滑块4-5左右摆动。

如附图22、23所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滑块4-5上的固定板4-6、设置在固定板4-6上方的安装板4-10、固定设置在安装板4-10上的驱动电机4-9、一端与驱动电机4-9传动连接的丝杆4-7、一端固定设置在安装板4-10上的光杠4-8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4-6上的丝杆螺母和通孔,所述光杠4-8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板4-6上的通孔与料斗4-11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丝杆4-7的另一端与所述丝杆螺母螺接。所述料斗4-11及升降装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料斗4-11沿滑轨4-3方向依次设置。驱动电机4-9工作使丝杆4-7旋转,而丝杆螺母固定设置在固定板4-6上,丝杆4-7旋转便会使光杠4-8实现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料斗4-11上下运动。而固定板4-6安装在滑块4-5上,横移装置带动滑块4-5左右移动便可带动料斗4-11实现左右移动。料斗4-11及升降装置均为两个,在横移装置的驱动下,两个料斗4-11可以实现左右移动,当左侧的料斗装满采血管时,横移装置驱动料斗向左运动,使右侧的料斗与挡板4-16的过料口位置相对应进行装料,而左侧的料斗便可进行卸料工作,两个料斗同时工作,大大提高了装箱效率。

如附图22、24、25所示,在所述挡板4-16的过料口两侧设置有密封板4-17,在所述密封板4-17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密封板4-17的固定销4-22,所述固定销4-22通过固定气缸4-20驱动,在所述密封板4-17上设置有用于与料斗4-11连接的卡板4-21,在所述料斗4-11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板4-21相适配的卡槽4-2。在所述挡板4-16上设置有导向槽4-18,在所述密封板4-17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4-18相卡接的t型卡块4-19,t型卡块4-19可在导向槽4-18内自由滑动。

如附图22、25、26所示,所述料斗4-11的底板4-15与所述料斗4-11的后侧板底端铰连,在所述料斗4-11的后侧板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底板4-15开合的调节气缸4-13,所述调节气缸4-13的气缸杆通过连杆与所述底板4-15铰连。

如附图22所示,所述托盘4-14设置在所述密封板4-17的下方。同时托盘也采用电机驱动丝杆形式使其在滑轨或光杠上移动。

本发明在使用时,预先码放好的采血管成排依次放置在输送带上,通过挡板4-16的过料口进入左侧或右侧的料斗4-11,每进入一排采血管,料斗4-11便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一个采血管外径的距离,直到料斗4-11完全装满采血管,然后横移装置开始工作使料斗向左或向右移动,使另外一个料斗与挡板4-16的过料口对应继续盛放物料,与过料口错开的料斗与密封板4-17卡接,固定气缸4-20运动使固定销4-22与密封板4-17脱离接触,使密封板4-17与料斗4-11一同向下运动,伸入到周转箱内,到距离周转箱底一定距离后,该料斗4-11上的调节气缸4-13工作,使底板4-15快速打开,料斗4-11内的采血管一次性落入周转箱内,每落入一次,周转箱变错开一个采血管长度的距离,便于下次再次落料。之后该料斗向上运动带动密封板4-17至初始位置,固定气缸4-20将密封板4-17固定,待另一个料斗进行卸料工作时,该料斗回到承接采血管的初始位置。如此往复,实现不断入料、装箱。

本发明集采血管梳理、落料、检测和装箱功能于一体,生产出的采血管可直接倒入震动料箱6-2,之后进入定向落料装置将采血管按照管口朝上,管底朝下的方向运送至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将不合格的采血管剔除后,合格的采血管经拨料推送装置进入装箱装置,进行装箱。一体化完成检测及装箱工作,极大缩短检测及装箱时间,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