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爬塔机的中央顶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218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内爬塔机的中央顶升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起重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爬塔机的中央顶升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内爬塔机为波坦内爬塔机。波坦内爬塔机的爬升技术采用框架侧顶式,其特点是利用三套散装的内爬框架和六根笨重的承重梁承载塔机爬升的重量,液压站与液压油缸置于塔身外部,采用侧面顶升方式实现塔机爬升。塔机每爬升一次便要将最下面的一套内爬框架和两根承重梁拆卸,搬到最上面一层重新安装、焊接并探伤进行安全处理。同时,又要将液压站和液压油缸上搬三四层楼重新安装,进行下一次侧面顶升。如果操作顺利,也要忙两天左右才能爬升一次,万一侧面顶升遇到麻烦,几天才能爬升一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爬塔机的中央顶升系统,塔机爬升时不需拆卸该中央顶升系统,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

本发明提供的内爬塔机的中央顶升系统,包括:顶升油缸、及相互连接的内爬上节和内爬下节,所述内爬上节设有承重梁和爬升横梁,所述爬升横梁与所述承重梁连接;所述内爬下节内设有顶升横梁,所述顶升横梁能够相对所述内爬下节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顶升油缸支撑在所述爬升横梁和所述顶升横梁之间;所述爬升横梁设有能够向两侧伸出的上爬爪,所述顶升横梁也设有能够向两侧伸出的下爬爪。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内爬下节设有沿竖直方向的顶升通道,所述顶升横梁滑动设置在所述顶升通道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顶升横梁通过定位轮与所述顶升通道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爬升横梁设有承重双耳板,所述顶升横梁均设有顶升双耳板,所述顶升油缸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相应的双耳板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爬上节的第一操作平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操作平台设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安装有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泵站通过高压油管与所述顶升油缸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爬下节的第二操作平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内爬底座设有第三操作平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内爬底座设有伸缩支腿。

本发明提供的内爬塔机的中央顶升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时,上爬爪向外伸出,卡设在爬梯的爬升筋板上,爬升筋板对中央顶升系统提供支撑力,维持中央顶升系统的高度;由于顶升油缸连接在爬升横梁的下端,当顶升油缸收缩时,能够带动顶升油缸下端的顶升横梁上移,当顶升横梁上移到预设位置时,向外伸出下爬爪,并驱动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向外移动,使下爬爪卡设在爬梯的另一爬升筋板上,从而通过顶升横梁提供支撑力,向上顶起内爬上节,并带动内爬下节同时动作,实现塔机爬升。本发明的中央顶升系统爬升时,不需拆卸机构,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内爬塔机的中央顶升机构,全部巧妙地安装在内爬上节和内爬下节,从而实现新型内爬塔机爬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2、本发明取消了原“波坦”内爬塔机的三套内爬框架与六根承重梁的累赘,结构紧凑、美观大方,可安装在电梯井内使用,既节省设备资金,又扩大了内爬塔机的使用范围。

3、本发明采用液压中央顶升,塔机爬升时塔身标准节四角均匀受力,根除了“波坦”内爬塔机侧面顶升的种种隐患。

4、本发明的提供的内爬塔机的中央顶升机构还可分别在内爬上节、内爬下节设置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从而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内爬底座上设置第三操作平台,其中,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可以为半封闭结构,第三操作平台为全封闭结构。塔身上还可安装几十套安全撑杆与安全拉杆,对爬升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爬塔机的中央顶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爬爪卡设在爬升筋板上是爬升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顶升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爬上节

11-承重梁

12-爬升横梁

13-承重双耳板

14-上爬爪

2-内爬下节

21-顶升通道

22-顶升横梁

221-定位轮

23-顶升双耳板

24-下爬爪

3-顶升油缸

31-缸套

32-活塞杆

33-液压油箱

4-爬梯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参照图1到图3,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内爬塔机的中央顶升系统,包括:顶升油缸3、及相互连接的内爬上节1和内爬下节2,内爬上节1设有承重梁11和爬升横梁12,爬升横梁12与承重梁11连接;内爬下节2内设有顶升横梁22,顶升横梁22能够相对内爬下节2沿竖直方向移动;顶升油缸3支撑在爬升横梁12和顶升横梁22之间;爬升横梁12设有能够向两侧伸出的上爬爪14,顶升横梁22设有能够向两侧伸出的下爬爪24。

初始状态时,上爬爪14向外伸出,卡设在爬梯的爬升筋板4上,爬升筋板4对中央顶升系统提供支撑力,维持中央顶升系统的高度;由于顶升油缸3连接在爬升横梁12的下端,当顶升油缸3收缩时,能够带动顶升油缸3下端的顶升横梁22上移,当顶升横梁22上移到预设位置时,向外伸出下爬爪24,并驱动顶升油缸3的活塞杆32向外移动,使下爬爪24卡设在爬梯的另一级爬升筋板上,从而通过顶升横梁22提供支撑力,向上顶起内爬上节1,并带动内爬下节2同时动作,实现塔机爬升。本实施例的中央顶升系统爬升时,不需拆卸中央顶升系统,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顶升油缸3包括缸套31和活塞杆32,缸套31与爬升横梁12连接,活塞杆32与顶升横梁22连接。

内爬下节2设有沿竖直方向的顶升通道21,顶升横梁22滑动设置在顶升通道21中。通过顶升通道21对顶升横梁22形成导向作用,使得顶升横梁22能够沿顶升通道21上下滑动。

更具体地,顶升横梁22通过定位轮221与顶升通道21连接。通过定位轮221对顶升横梁22的水平位置进行限定,防止顶升横梁22摆动,从而保障顶升时,顶升油缸3的垂直度,防止顶升油缸3倾斜,造成安全隐患。

更具体地,爬升横梁12设有承重双耳板13,顶升横梁22均设有顶升双耳板23,顶升油缸3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相应的双耳板上。本实施例中,通过铰接的形式,使得顶升油缸3能够相对横梁转动,从而消除横梁倾斜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

更具体地,还包括设置在内爬上节1的第一操作平台。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平台为半封闭结构,由钢板网制成。

更具体地,第一操作平台设有液压油箱33,液压油箱33安装有液压泵站,液压泵站通过高压油管与顶升油缸3连接。启动液压泵站,高压油便可以进入顶升油缸3,推动顶升横梁22下行。顶升横梁22的下爬爪24便将顶升油缸3的顶升力传到爬梯的筋板上。由于爬梯的筋板焊牢在内爬套架的主梁上,主梁的伸缩支腿又伸入到剪力墙内固定,内爬套架与爬梯无法下行,而只能产生反作用力,推动内爬塔机向上爬升。本实施例中,内爬塔机向上爬升800-1000毫米,爬升横梁12的上爬爪14便可以压在爬梯的上一级筋板上进行顶升换步。

更具体地,还包括设置在内爬下节2的第二操作平台。本实施例中第二操作平台为半封闭结构,由钢板网制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爬塔机的中央顶升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爬下节下方的内爬底座。所述内爬底座设有全封闭结构的第三操作平台和伸缩支腿。所述内爬底座设有安全撑杆和/或安全拉杆。爬升完成后,操作人员拉出内爬底座的伸缩支腿,将伸缩支腿插入剪力墙上的预留孔中,将内爬塔机底座固定,同时将安全撑杆和安全拉杆紧固,便可以继续内爬塔机的吊装作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