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327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电缆,长度及规格各不相同,比如汽车上的排线,有各种颜色,各种长度,且在一个线排上,电缆的规格及长度也不相同,其中小功率单相马达的电力电缆,电瓶车的电缆束都是如此。工厂在生产这类线排或线束时,一般都是将电缆卷进行放卷操作,然后根据需要的长度,通过人工将电缆剪断。但是,通过人工将电缆裁断时,每次都需要测量,非常费时费力,而且人工裁剪电缆的准确度不高,一次只能切割一根一种规格的电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以取代人工操作,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裁剪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其中,包括:

工作台;

第一送线机构,所述第一送线机构固定嵌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送线机构上转动设置有多层第一胶轮,每层所述第一胶轮能够独立转动;

第二送线机构,所述第二送线机构固定嵌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送线机构上转动设置有多层第二胶轮,每层所述第二胶轮能够独立转动,所述第二胶轮与所述第一胶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胶轮与所述第二胶轮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胶轮与所述第二胶轮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设电缆的缝隙;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胶轮和所述第二胶轮转动;

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切割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送线机构和所述第二送线机构的出线侧。

如上所述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胶轮和所述第二胶轮的数量均为三个,且所述第一胶轮包括第一上层胶轮、第一中层胶轮和第一下层胶轮,所述第二胶轮包括第二上层胶轮、第二中层胶轮和第二下层胶轮;

所述第一送线机构包括第一内层套筒、第一中层套筒和第一外层套筒,所述第一外层套筒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一中层套筒上,所述第一中层套筒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层套筒上;所述第一内层套筒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第一中层套筒的两端,所述第一中层套筒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第一外层套筒的两端;所述第一上层胶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层套筒的端部,所述第一中层胶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层套筒的端部,所述第一下层胶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层套筒的端部;

所述第二送线机构包括第二内层套筒、第二中层套筒和第二外层套筒,所述第二外层套筒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二中层套筒上,所述第二中层套筒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二内层套筒上;所述第二上层胶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层套筒的端部,所述第二中层胶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层套筒的端部,所述第二下层胶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层套筒的端部。

如上所述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送线机构包括第一上层带轮、第一中层带轮和第一下层带轮,所述第一上层带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层套筒上远离所述第一上层胶轮的一端,所述第一中层带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层套筒上远离所述第一中层胶轮的一端,所述第一下层带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层套筒上远离所述第一下层胶轮的一端;

所述第二送线机构包括第二上层带轮、第二中层带轮和第二下层带轮,所述第二上层带轮与所述第一上层带轮啮合,所述第二中层带轮与所述第一中层带轮啮合,所述第二下层带轮与所述第一下层带轮啮合;所述第二上层带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层套筒上远离所述第二上层胶轮的一端,所述第二中层带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层套筒上远离所述第二中层胶轮的一端,所述第二下层带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层套筒上远离所述第二下层胶轮的一端;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上层带轮、所述第一下层带轮和所述第二中层带轮转动。

如上所述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和第三马达,所述第一马达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层带轮转动,所述第二马达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中层带轮转动,所述第三马达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下层带轮转动。

如上所述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和第三同步带,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第一上层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和所述第二中层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马达和所述第一下层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带传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送线机构还包括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一外层套筒转动穿设在所述第一防护罩中,所述第一防护罩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

第二送线机构还包括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二外层套筒转动穿设在所述第二防护罩中,所述第二防护罩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剥线机构,所述剥线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剥线机构设置在所述切割机构的进线侧。

如上所述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胶轮和所述第二胶轮的圆周上均设置有送线槽。

如上所述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送线机构和所述第二送线机构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送线机构之间保持有距离,两个所述第二送线机构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所述第一送线机构之间的距离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实现了对电缆放线和切割的自动控制,同时通过相对独立转动的胶轮,实现了对不同规格长度的电缆的放线,提高了电缆的放线和裁剪效率,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送线机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工作台200-第一送线机构210-第一胶轮

211-第一上层胶轮212-第一中层胶轮213-第一下层胶轮

221-第一上层带轮222-第一中层带轮223-第一下层带轮

230-第一内层套筒240-第一中层套筒250-第一外层套筒

260-第一防护罩270-轴承300-第二送线机构

310-第二胶轮321-第二上层带轮322-第二中层带轮

323-第二下层带轮400-切割机构510-第一马达

511-第一同步带520-第二马达521-第二同步带

530-第三马达531-第三同步带60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其包括工作台100、第一送线机构200、第二送线机构300、驱动装置和切割机构400;其中,第一送线机构200固定嵌设在工作台100上,第一送线机构200上转动设置有多层第一胶轮210,每层第一胶轮210能够独立转动;第二送线机构300固定嵌设在工作台100上,第二送线机构300上转动设置有多层第二胶轮310,每层第二胶轮310能够独立转动,第二胶轮310与第一胶轮210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胶轮210与所述第二胶轮310相对设置,且第一胶轮210与第二胶轮310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设电缆600的缝隙;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0上,用于驱动第一胶轮210和第二胶轮310转动;切割机构400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0上,且切割机构400设置在第一送线机构200和第二送线机构300的出线侧。

在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对电缆600进行放线时,可以将电缆600的端部穿过第一送线机构200和第二送线机构300之间的缝隙,其中,该缝隙的尺寸小于电缆600的直径,从而可以将电缆600挤在两胶轮之间;然后可以启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胶轮210和第二胶轮310向切割机构400的方向转动,从而可以通过胶轮与电缆600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电缆600的传送,并通过切割机构400实现电缆600的裁剪。其中,第一胶轮210和第二胶轮310的规格可以相同,其周长是已知的,由于电缆600通过其与胶轮之间的摩擦力无滑动的传输,当胶轮转动一圈时,电缆600被传输的长度即为胶轮的周长,而胶轮转动一圈时,驱动装置提供了一定的旋转量,由此,可以通过设置驱动装置的旋转量来实现电缆600待裁剪长度的控制,当驱动装置提供了设定的旋转量后,电机停止,切割机构400启动以裁剪电缆600,当驱动装置停止了预设的时间后,驱动装置再次启动并继续提供设定的旋转量,如此往复,实现了对电缆600的持续自动放线和裁剪。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胶轮210和第二胶轮310均设置有多层,且每层第一胶轮210和第二胶轮310均可以相对独立地转动,由此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对各层胶轮提供不同的旋转量,以实现各层胶轮传输不同规格长度的电缆600,从而有效提高了电缆600的放线和裁剪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送线机构200和第二送线机构300可以为相同的结构。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轮210和第二胶轮310的数量均可以为三个,且第一胶轮210包括第一上层胶轮211、第一中层胶轮212和第一下层胶轮213,第二胶轮310包括第二上层胶轮、第二中层胶轮和第二下层胶轮。

如图3所示,第一送线机构200包括第一内层套筒230、第一中层套筒240和第一外层套筒250,第一外层套筒250转动套设在第一中层套筒240上,第一中层套筒240转动套设在第一内层套筒230上;第一内层套筒230的两端均凸出于第一中层套筒240的两端,第一中层套筒240的两端均凸出于第一外层套筒250的两端;第一上层胶轮211固定设置在第一内层套筒230的端部,第一中层胶轮212固定设置在第一中层套筒240的端部,第一下层胶轮213固定设置在第一外层套筒250的端部;第二送线机构300包括第二内层套筒、第二中层套筒和第二外层套筒,第二外层套筒转动套设在第二中层套筒上,第二中层套筒转动套设在第二内层套筒上;第二上层胶轮固定设置在第二内层套筒的端部,第二中层胶轮固定设置在第二中层套筒的端部,第二下层胶轮固定设置在第二外层套筒的端部。从而可以实现各层胶轮的独立转动,进而实现对不同规格长度的电缆600的传输和裁剪。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第一送线机构200包括第一上层带轮221、第一中层带轮222和第一下层带轮223,第一上层带轮221固定设置在第一内层套筒230上远离第一上层胶轮211的一端,第一中层带轮222固定设置在第一中层套筒240上远离第一中层胶轮212的一端,第一下层带轮223固定设置在第一外层套筒250上远离第一下层胶轮213的一端;第二送线机构300包括第二上层带轮321、第二中层带轮322和第二下层带轮323,第二上层带轮321与第一上层带轮221啮合,第二中层带轮322与第一中层带轮222啮合,第二下层带轮323与第一下层带轮223啮合;第二上层带轮321固定设置在第二内层套筒上远离第二上层胶轮的一端,第二中层带轮322固定设置在第二中层套筒上远离第二中层胶轮的一端,第二下层带轮323固定设置在第二外层套筒上远离第二下层胶轮的一端;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上层带轮221、第一下层带轮223和第二中层带轮322转动,第一上层带轮221可以带动第二上层带轮321同步转动,第一下层带轮223可以带动第二下层带轮323同步转动,第二中层带轮322可以带动第一中层带轮222同步转动,从而可以通过带轮之间的啮合来实现胶轮的转动,方便了对胶轮转动量的控制,提高了电缆600传输的尺寸精度。

具体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马达510、第二马达520和第三马达530,第一马达510用于驱动第一上层带轮221转动,第二马达520用于驱动第二中层带轮322转动,第三马达530用于驱动第一下层带轮223转动,其中,第一马达510、第三马达530和第一送线机构200设置在电缆600的同侧,第二马达520与第二送线机构300设置在电缆600的同侧,从而可以便于各马达对带轮的控制,同时以方便了各马达在工作台100上的布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各马达与对应的带轮连接,该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还可以包括第一同步带511、第二同步带521和第三同步带531,第一马达510和第一上层带轮221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511传动连接,第二马达520和第二中层带轮322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521传动连接,第三马达530和第一下层带轮223之间通过第三同步带531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送线机构200还包括第一防护罩260,第一外层套筒250转动穿设在第一防护罩260中,第一防护罩260的一端与工作台100固定连接;第二送线机构300还包括第二防护罩,第二外层套筒转动穿设在第二防护罩中,第二防护罩的一端与工作台100固定连接;由此可以保护各个套筒不受外界因素损伤,其中,第一防护罩260和第一外层套筒250之间可以通过轴承270转动连接,第二防护罩和第二外层套筒之间也可以通过轴承270转动连接,从而可以保证在套筒转动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第一送线机构200和第二送线机构300的支撑功能,提高该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的整体机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还可以包括剥线机构,该剥线机构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0上,且剥线机构设置在切割机构400的进线侧,从而可以在电缆600切断前先对电缆600进行剥线动作,以实现在电缆600切断后直接投入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为了将电缆600固定在第一胶轮210和第二胶轮310之间,防止电缆600在传输过程中脱落,第一胶轮210和第二胶轮310的圆周上均可以设置有送线槽,以使电缆600卡设在送线槽中,保证了电缆600放线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送线机构200和第二送线机构30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送线机构200之间保持有距离,两个第二送线机构300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一送线机构200之间的距离相同。由此可以通过两组第一送线机构200和第二送线机构300的配合,保证了电缆600在传递到切割机构400前为直线状态,进而保证了电缆600在切割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切割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规格电缆自动放线工装,实现了对电缆放线和切割的自动控制,同时通过相对独立转动的胶轮,实现了对不同规格长度的电缆的放线,提高了电缆的放线和裁剪效率,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