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取药装置用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029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取药装置用瓶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配药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取药装置用瓶盖。



背景技术:

在研制中药智能配药机下药及定量装置时,经过研究,多次改变设计方案,最初尝试过螺旋下药方式,虽然螺旋下药方式基本上实现了主动下药和精确度量药品的功能,但在反复试验下,由于随着药品的使用,需要不断地向储药瓶中加入中药颗粒,在加入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没有空气的进入。一旦空气进入储药瓶,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药品的板结,影响下药的效率。另一方面,螺旋下药方式中,一次只能发送一副中药中的某一味,而患者一般一次都不会只购买一副中药,因此效率较低,同时,长期使用,会有中药颗粒附着在储药瓶和搅拌器上,很难清理,同时容易霉变,影响药品质量,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尽量减少药品和空气接触机会且可以同时对多种药物进行匹配的自动取药装置用瓶盖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量减少药品和空气接触机会且可以同时对多种药物进行匹配的自动取药装置用瓶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取药装置用瓶盖,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内盖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内盖的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空腔顶部设有与药瓶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下方的空腔内壁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方设有转接器,所述转接器通过第一螺钉及其顶部的安装部与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转接器为漏斗状,包括上部的缩径部分和下部的等径部分,所述等径部分的口径略大于某种药片的直径,所述等径部分内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底部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内设有计数传感器,所述等径部分的侧面设有开口,所述电磁阀及所述传感器的引出线由所述开口引出并连接接线插排,所述接线插排包括插排底座和弹性电极,所述弹性电极固定在所述插排底座上,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空腔底部的下方,所述开口下方的等径部分外壁上设有支架,所述插排底座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外盖的内螺纹与所述内盖的外螺纹相适配,所述外盖旋在所述内盖的外螺纹上并罩住接线插排一端。

所述弹性电极包括接触脚、管套和弹簧,所述管套设于所述插排底座上,且封闭的一端向下伸出所述插排底座一部分,开口端向上伸出所述插排底座,并通过凸台固定在所述插排底座上,所述管套内设有弹簧和接触脚,所述接触脚位于所述弹簧上方,且伸出所述管套,所述接触脚的外壁与所述管套的内壁可滑动接触,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所述管套固定连接,顶部与接触脚固定连接。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本发明中,瓶盖的外盖取掉,内盖旋在瓶子上,这样药瓶子就可以通过内盖安装到平台安装腔上,瓶盖内设有电磁阀和计数传感器,电磁阀的设置可以避免药瓶内的药物与空气接触,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对药片的数量进行计数,控制电路控制不同瓶盖上的电磁阀动作,将需要的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药片下放到集药腔,通过集药腔落入药盒内,所有的电磁阀都关闭控制电路才会控制传送带移动,将下一个药盒移动到集药腔下,同时再起启动所有电磁阀继续发药,如此反复,配置多付中药,效率高。

二、弹性电极的具体结构可以保证电极与触片接触良好,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自动取药装置中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与瓶身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接线插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瓶身,2-空腔,21-固定块,3-内盖,4-外盖,5-转接器,51-挡块,52-安装部,53-第一螺钉,6-电磁阀,61-引出线,7-接线插排,71-弹性电极,711-接触脚,712-管套,713-弹簧,72-插排底座,73-第二螺钉,74-安装孔,8-支架,9-平台板,91-安装腔,10-传送带,11-药盒,12-pcb板,121-触片,122-下料柱,13-集药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自动取药装置,包括药瓶、瓶盖和平台板9,所述瓶盖包括外盖4和内盖3,所述内盖3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内盖3的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2,所述空腔2顶部设有与所述药瓶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下方的空腔2内壁上设有固定转接器5的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下方设有转接器5,所述转接器5通过第一螺钉53及其顶部的安装部52与所述固定块21连接,所述转接器5为漏斗状,包括上部的缩径部分和下部的等径部分,所述等径部分的口径略大于药片的直径,对瓶口进行缩径,使得一次只能通过一片药片,所述等径部分内设有电磁阀6,所述电磁阀6底部设有挡块51,所述挡块51内设有计数传感器,传感器设于挡块51内,可以节省空间,所述等径部分的侧面设有开口,所述电磁阀6及所述传感器的引出线由所述开口引出并连接接线插排7,所述接线插排7包括插排底座72和弹性电极71,所述弹性电极71固定在所述插排底座72上,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空腔2底部的下方,所述开口下方的等径部分外壁上设有支架8,所述插排底座72通过第二螺钉73穿过安装孔74固定在所述支架8上;方便对插排进行安装及焊接。药瓶内的药存放时,外盖的内螺纹与所述内盖的外螺纹相适配,所述外盖旋在所述内盖的外螺纹上并罩住接线插排一端。取药时,将外盖取掉即可。

所述平台板9上设有若干安装腔91,所述安装腔91的底部为pcb板12,所述pcb板12的板面上设有环形触片121,环形触片121保证瓶盖旋转到什么位置,触片121和弹性电极71都能良好接触,所述安装腔91上半部分的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盖3的外螺纹与所述安装腔91的内螺纹相适配,两者旋紧时,所述弹性电极71与所述环形触片121紧密接触,与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pcb板12与所述等径部分对应的部分设有上下贯通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的口径与所述等径部分开口相同;下料柱122的设置可以避免药片落入其他位置,下料柱122的顶部与等径部分的底部的间隙设置,避免下料柱122顶部与等径部分的底部接触而造成弹性电极71与触片121接触不良。

所述pcb板12下方设有集药腔13,所述集药腔13下方设有传送带10,所述传送带10上设有药盒11,所述传送带10的传送电机由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电磁阀6的启闭及传送带10将药盒11传送到集药腔13下方。

所述弹性电极71包括接触脚711、管套712和弹簧713,所述管套712设于所述插排底座72上,且封闭的一端向下伸出所述插排底座72一部分,开口端向上伸出所述插排底座72,并通过凸台固定在所述插排底座72上,所述管套712内设有弹簧713和接触脚711,所述接触脚711位于所述弹簧713上方,且伸出所述管套712,所述接触脚711的外壁与所述管套712的内壁可滑动接触,所述弹簧713的底部与所述管套712固定连接,顶部与接触脚711固定连接。弹性电极71的具体结构可以保证电极与触片121接触良好,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使用寿命长。

所述pcb板12上落料口与等径部分之间设有中空的下料柱122,所述下料柱122与所述落料口的口径相同,所述下料柱122的顶部与所述等径部分的底部具有一定的间隙。下料柱122的设置可以避免药片落入其他位置,下料柱122的顶部与等径部分的底部的间隙设置,避免下料柱122顶部与等径部分的底部接触而造成弹性电极71与触片121接触不良。

所述集药腔13为漏斗状,且内部具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表面涂覆有防粘涂层。集药腔13为漏斗状,可以将药片收集,内部缓冲层及其的表面涂覆有防粘涂层可以防止药片破损及粘附。

所述集药腔13与所述pcb板12为可拆卸连接。集药腔13与pcb板12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对集药腔13及pcb板12进行拆卸及清洗。

所述平台板9可以为方形。

所述平台板9也可以为圆形。平台板9的形状多样,可以适应不同场地的需要。

所述安装腔91的口径大小可用相同也可以不同。安装腔91的口径大小不同,可以适应不同口径的药瓶的需要。

工作过程:将需要的药品的瓶盖顶部的外盖4取掉,利用内盖3的外螺纹将内盖3连同瓶身1一起旋入相应的安装腔91,直到旋不动为止,保证弹性电极71与触片121良好接触,将每味药需要的数量输入控制装置,控制电路会根据需要的数量控制相应电磁阀6启闭,这之前,控制电路会控制传送带10电机将药盒11输送到集药腔13下方,直到所有的电磁阀6都关闭,控制电路才会控制传送带10电机将下一个药盒11输送到集药腔13下方,同时开始另一轮配药,如此反复,直到患者需要的药量配齐,才重新设置另一位患者的配药,过程同上。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