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载玻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21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用具,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载玻片袋。



背景技术:

载玻片作为生物医疗中常用一项器材,医院,实验室经常用到;在兽医临床诊断中,常需要用载玻片观察病理样品,样品载玻片需要保存,或者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研究;每张载玻片都需标号,以便需要时候方便准确取出;现有实验室,临床诊断中所用到的载玻片储存盒以紧密排列式摆放,放置载玻片过程容易出现交叉;标记符号第一个容易观察,其余的需要人工查数进行选择,其不易准确辨认和准确取出,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载玻片袋,旨在解决现有的载玻片存储用具不利于观察标号、不利于快速存取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是:

一种便携式载玻片袋,包括带有单侧翻转开合盒盖的盒体、设置在盒体内部存放装置,

所述存放装置包括由软布料裁剪而成的方形挂壁、对称设置在方形挂壁两侧且由软布料制成的存放袋、串联绳,所述存放袋沿方形挂壁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在存放袋开口处设置有绳拉封口结构,所述串联绳将同一排的存放袋的绳拉封口结构串联;

进一步,所述绳拉封口结构包括沿存放袋开口边沿设置的绳套、固定设置在存放袋开口处一侧且与绳套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位于存放袋开口处另一侧且与绳套另一端固定连接的活动环,所述活动环与串联绳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方形挂壁上设置有折痕线,在方形挂壁上边设置有拉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由软布料制成的方形挂壁与存放袋的结合实现对载玻片的快速存取操作,同时该结构设计利于观察标号,存取操作简单直观利于准确辨认和准确取出,使用更加方便可靠;方形挂壁可在存放袋的的横纵向的间隙处进行折叠,存放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同规格存放盒体的容纳,利于携带和放置;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串联绳可在方形挂壁的两侧进行拉拽,可实现同一排存放袋开口的打开与封闭,保存更加安全可靠;

3、绳拉封口结构可实现串联绳一侧拉拽打开同一排存放袋开口、另一侧拉拽实现密封同一排存放袋开口,操作更加简便、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盒体;2-方形挂壁;3-存放袋;4-串联绳;5-绳套;6-固定环;7-活动环;8-折痕线;9-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载玻片袋,包括带有单侧翻转开合盒盖的盒体1、设置在盒体1内部存放装置,所述存放装置包括由软布料裁剪而成的方形挂壁2、对称设置在方形挂壁2两侧且由软布料制成的存放袋3、串联绳4,所述存放袋3沿方形挂壁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在存放袋3开口处设置有绳拉封口结构,所述串联绳4将同一排的存放袋3的绳拉封口结构串联;

在本实用新型中:方形挂壁2可以采用帆布制成,亦可采用其他质地较软的布料制成;存放袋3是由方形的软布料三个边与方形挂壁2缝合制成,其可以采用透明的棉纶纱布制成、便于透过布料观察编号,亦可采用不透明的布料制成,通过在布料上进行标号来进行识别;存放袋3在方形挂壁2上是规则布置的且在方形挂壁2两侧面对称布置;串联绳4与绳拉封口结构组合应用方便了载玻片的存放与固定,增加了使用的方便与安全性;

所述绳拉封口结构包括沿存放袋3开口边沿设置的绳套5、固定设置在存放袋3开口处一侧且与绳套5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环6、位于存放袋3开口处另一侧且与绳套5另一端固定连接的活动环7,所述活动环7与串联绳4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绳套5可以是存放袋3开口处的布料翻折缝制而形成的套筒状结构,串联绳4可穿插在绳套5内;串联绳4在一侧拉拽时可带动活动环7移动,活动环7压缩绳套5,使存放袋3开口密封,反向拉拽时串联绳4带动活动环7移动,活动环7将绳套5拉绳,实现存放袋3开口的敞开,固定环6可起到限位与阻挡的作用;绳拉封口结构可有效防止载玻片在存放袋3内出现滑落;串联绳4在连接过程中是:其一端顺次穿过绳拉封口结构上的固定环6、绳套5、活动环7将同一排的存放袋3串联,再反向弯折顺次连接方形挂壁2另一侧的存放袋3,与其另一端会合,会合拉拽后便于捆扎固定;固定环6和活动环7均为环形布条制成;

所述方形挂壁上2设置有折痕线8,在方形挂壁2上边设置有拉环9;

在本实用新型中:折痕线8可方便方形挂壁2的折叠,增加使用的方便性;拉环9便于方形挂壁2的存取操作,在使用时么通过拉环9将方形挂壁2悬挂,以便于载玻片的存取。

在进行存放袋3开口的打开与封闭的操作过程中,在封口后将串联绳4进行打结,以防止封口松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