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薄膜压延工序中的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990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PVC薄膜压延工序中的升降平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PVC薄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VC薄膜压延工序中的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在PVC薄膜生产中的压延工序,由于压延工序中由于压延辊的表面温度高会导致聚氯乙烯挤压体产生大量油烟,油烟向上运动遇冷会产生油滴,油滴由于重力下落到压延中的聚氯乙烯挤压体中,导致成品薄膜表面会出现明显的油渍,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后期的销售。

为了解决油烟带来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一是要调整吸油烟机的结构和性能增强吸取油烟的能力;二是需要对压延中的各个压延辊和位于上端吸油烟罩进行定期的清洗,防止油渍和污渍的堆积;三是要观察清楚整个压延工序内各个部位油烟产生的情况并及时处理。

目前的压延工步的辅助设备中为了可以定期清理上端的吸油烟罩和上部的几个压延辊,采用架设多层横板的方式来解决高度的问题,但是这中设计存在的问题是架设多层横板导致整个辅助装置占用的体积大;观察底部压延辊油烟产生情况时观察不方便,需要工作人员拿手电筒俯身去查看。

本实用新型由此产生,以设计出PVC薄膜压延工序中的升降平台,一是解决高度的问题,使工人可以便捷的对上端压延辊和上端吸油烟罩进行维护和清洗,二是解决平台遮挡下方视线,使工人可以直接观察压延中每个部位的油烟产生情况,及时调整压延的使得和吸油烟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维护便捷、升降便捷和不影响压延的PVC薄膜压延工序中的升降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PVC薄膜压延工序中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延机机架、底板、气缸,所述压延机机架下部内侧两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下方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倾斜设置,一端与支撑板焊接,另一端与压延机机架焊接,所述支撑板上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相对于支撑板位于其中心线上,所述底板一部分位于压延机机架内部,另一部分位于压延机机架外部,所述底板两侧边缘设置有通孔与气缸相连接,所述气缸相对于底板位于其中心线上,所述气缸固定在压延机机架中部内侧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压延机机架上设置支撑板、底板和气缸,构建起一个可升降平台,将支撑板、底板和气缸围绕一个中心线来设置,保证受力的均匀,最有效的防止平台站人后的受力不匀的问题出现。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为长方形且靠近压延机机架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设置在支撑板中心线上。所述缺口与底板上的通孔相对应以实现气缸穿过通孔不与支撑板发生干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缺口保证当气缸穿过通孔后不会与支撑板不发生干涉,同时也保证支撑板与压延机机架上连接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为长方形,所述支撑板与底板等宽,所述支撑板的长度为底板长度的六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长度关系到工人是否可以直接而明显的观察在压延机底部的油烟产生情况,也关系到气缸停止工作后,底板受到人体重力影响间接受力在支撑板上的压强是否合理。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防滑条纹交错有规律的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相对与压延机机架外侧部分的前端和右端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为L形分布,所述护栏设置有栏杆且栏杆按一定距离等距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条纹交错有规律的分布有利于工人操作时防滑,防止由于压延中产生的大量热气导致底板潮湿容易发生打滑的情况,护栏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工人滑道后掉落底板与运行中的设备接触导致的人身事故。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左侧连接有扶梯,所述扶梯设置有若干级梯面,所述最高级的梯面与支撑板等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梯的设置方便工人走上底板,不需要去攀爬生产线上机架,保证人身安全,将最高级梯面设置的与支撑板等高是为了防止梯面上有可能出现的杂物掉落在支撑板上,导致底板下落后的不平稳。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底面中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底板为一体成型且底板上边缘设置有一圈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底板增加加强筋来保证整体的强度,底板的一体成型和设置一圈围板是为了防止底板上有杂物通过缝隙和边缘掉入下方正在运行的生产线上,导致成品品质和生产线本身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C薄膜压延工序中的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C薄膜压延工序中的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C薄膜压延工序中的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一种PVC薄膜压延工序中的升降平台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PVC薄膜压延工序中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延机机架2、底板8、气缸10,所述压延机机架2下部内侧两端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6下方焊接有加强板7,所述加强板7倾斜设置,一端与支撑板6焊接,另一端与压延机机架2焊接,所述支撑板6上端设置有底板8,所述底板8相对于支撑板6位于其中心线上,所述底板8一部分位于压延机机架2内部,另一部分位于压延机机架2外部,所述底板8两侧边缘设置有通孔81与气缸10相连接,所述气缸10相对于底板8位于其中心线上,所述气缸10固定在压延机机架2中部内侧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压延机机架2上设置支撑板6、底板8和气缸10,构建起一个可升降平台,将支撑板6、底板8和气缸10围绕一个中心线来设置,保证受力的均匀,最有效的防止平台站人后的受力不匀的问题出现。

所述支撑板6为长方形且靠近压延机机架2侧设置有缺口61,所述缺口61设置在支撑板6中心线上。所述缺口61与底板8上的通孔81相对应以实现气缸10穿过通孔81不与支撑板6发生干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板6上设置缺口61保证当气缸10穿过通孔81后不会与支撑板6不发生干涉,同时也保证支撑板6与压延机机架2上连接的强度。

所述底板8为长方形,所述支撑板6与底板8等宽,所述支撑板6的长度为底板8长度的六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6长度关系到工人是否可以直接而明显的观察在压延机底部的油烟产生情况,也关系到气缸10停止工作后,底板8受到人体重力影响间接受力在支撑板6上的压强是否合理。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防滑条纹82,所述防滑条纹82交错有规律的分布。所述底板8相对与压延机机架2外侧部分的前端和右端设置有护栏9,所述护栏9为L形分布,所述护栏9设置有栏杆91且栏杆91按一定距离等距排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条纹82交错有规律的分布有利于工人操作时防滑,防止由于压延中产生的大量热气导致底板8潮湿容易发生打滑的情况,护栏9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工人滑道后掉落底板8与运行中的设备接触导致的人身事故。

所述底板8左侧连接有扶梯5,所述扶梯5设置有若干级梯面51,所述最高级的梯面51与支撑板6等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梯5的设置方便工人走上底板8,不需要去攀爬生产线上机架,保证人身安全,将最高级梯面51设置的与支撑板6等高是为了防止梯面51上有可能出现的杂物掉落在支撑板6上,导致底板8下落后的不平稳。

所述底板底面8中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底板8为一体成型且底板8上边缘设置有一圈围板8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底板8增加加强筋来保证整体的强度,底板的一体成型和设置一圈围板83是为了防止底板8上有杂物通过缝隙和边缘掉入下方正在运行的生产线上,导致成品品质和生产线本身受到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10的伸缩来间接调节底板8的高度,实现工人可以站在其上待气缸10收缩以提高高度,来实现对压延机上端压延辊4和上端吸油烟罩3的维护和清洗,同时当需要观察底部油烟产生的情况时可以利用气缸10将底板8抬升来观察底部情况,十分的方便快捷和人性化,避免了工人弯腰俯身要手电筒照射观察的弊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