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位置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37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位置感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位置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但是,现有的电梯位置感应装置存在的感应效果差,运作不灵活,服务效率低,且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位置感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感应效果灵敏,运作灵活,服务效率高,且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位置感应装置,包括地平面、移动空挡、主导轨、平层、隔磁板、轿厢和启停感应器,所述地平面设置在移动空挡的最底部,且所述移动空挡两侧设置有主导轨,所述主导轨之间连接轿厢,且所述轿厢通过主导轨连接设置在移动空挡内,所述轿厢的底端连接平层,所述轿厢内部连接设置有启停感应器,且所述平层上固定连接有隔磁板。

优选的,所述平层连接平层位置,且主导轨的每层平层位置上都连接隔磁板。

优选的,所述启停感应器内设置有传感芯片。

优选的,所述轿厢通过传感芯片进入隔磁板时开始计脉冲数,且到达平层位置停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感应效果灵敏,运作灵活,服务效率高,且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通过启停感应器内设置有传感芯片的配合作用下,传感灵敏,提高服务效率,利用主导轨的每层平层位置上都连接隔磁板的设置,可以使轿厢通过传感芯片,进入隔磁板时开始计脉冲数,且到达平层位置停车,提高智能性感,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平面;2、移动空挡;3、主导轨;4、平层;41、平层位置;5、隔磁板;6、轿厢;7、启停感应器;71、传感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梯位置感应装置,包括地平面1、移动空挡2、主导轨3、平层4、隔磁板5、轿厢6和启停感应器7,所述地平面1设置在移动空挡2的最底部,且所述移动空挡2两侧设置有主导轨3,所述主导轨3之间连接轿厢6,且所述轿厢6通过主导轨3连接设置在移动空挡2内,所述轿厢6的底端连接平层4,所述轿厢6内部连接设置有启停感应器7,且所述平层4上固定连接有隔磁板5。

所述平层4连接平层位置41,且主导轨3的每层平层位置41上都连接隔磁板5。

所述启停感应器7内设置有传感芯片71。

所述轿厢6通过传感芯片71进入隔磁板5时开始计脉冲数,且到达平层位置41停车。

工作原理:通过启停感应器7内设置有传感芯片71的配合作用下,传感灵敏,提高服务效率,利用主导轨3的每层平层位置41上都连接隔磁板5的设置,可以使轿厢6通过传感芯片71,进入隔磁板5时开始计脉冲数,且到达平层位置41停车,提高智能性感,安全可靠。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