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631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即,为了使用容器而打开容器盖时,容器盖通过标示环来维持与容器相连接的状态,以达到便于使用,为了循环利用回收而需从容器完全分离时,标示环在无需其他工具的情况下通过切取部及外力轻松分离。



背景技术:

通常,在收容包括矿泉水在内的饮料、油、涂料、化学药品等的液态物质的容器中形成有以可使液态物质流出或流入的突出的容器口,在此情况下,为了限制液态物质的流出或流入,通过对这种容器口使用容器盖来对容器口的开口进行开闭。

图1为示出普通容器和容器盖的图,参照图1,一般的容器10和容器盖20在容器10的突出的容器口的外周面E/S形成外螺纹M/S,与其相对应地,在用于盖住容器口的容器盖20的内周面I/S形成内螺纹F/S,从而,形成它们之间的螺纹结合或结合关系的解除。

在此情况下,容器盖20由通过卡在容器10的容器口来防止脱离的标示环21和盖本体22构成。

并且,所述盖本体22与标示环21之间沿着周围面由多个连接筋23相连接。

因此,若使用人员在使用容器时打开容器盖20,则通过连接筋23被切断来留下打开痕迹,在此情况下,标示环21与盖本体22相分离并通过卡在容器的容器口来留在容器口,而盖本体22则从容器完全脱离。

另一方面,在图1中的容器盖20从容器10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存在受到周边环境污染或丢失容器盖20的隐患,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近来开发的容器盖使得容器盖在开放容器的容器口之后仍维持与容器的容器口相连接的状态。

对此的例示有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325850号(包装容器盖,以下称为“现有技术1”)和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038894号(包装容器盖,以下称为“现有技术2”)等。

参照图2,基于这种现有技术的容器盖包括盖本体22′和以一体的方式形成于盖本体22′下部的固定于容器的部位,即,标示环21′。

并且,沿着盖本体22′与标示环21′之间的周围,除一部分外形成有多个连接筋23,在未形成连接筋23的部位形成有用于连接盖本体22′和标示环21′的铰链部25。

并且,所述标示环21′形成有切开周围中的一部分区间的切开缝隙24,可在盖本体22′从容器10脱离时形成延长长度。

另一方面,包含所述的现有技术1、现有技术2的普通容器盖将在用尽液态物质之后与容器一起另外经分类回收来被循环利用。

并且,容器10大多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phthalate)材质形成,并且,容器盖20、20′大多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或聚乙烯(Polyethylene)材质形成。

如此,容器和容器盖使用互不相同的材质,为提高循环利用效率,优选地,按材质区分回收,这可确保相应材质的物性。

但是,在现有的容器盖20、20′中,标示环21、21′部位以在使用后固定于容器10的状态来被回收,因而存在与容器一同经循环利用步骤的问题。

因此,为了在使材质互不相同的容器和容器盖完全分离的情况下按材质来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工序,回收工作人员需执行通过使用刀或钳子等的工具来从容器10切断分离标示环21、21′的额外的作业。

像这样,为了执行以循环利用为目的来按材质进行的分离,具有基于现有技术的容器盖的容器需进行利用工具切断分离标示环的2次作业,切实需要开发便于按材质分类回收的容器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325850号(2013年11月06日公告)

(专利文献0002):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038894号(2011年06月02公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即,可通过根据使用人员的意愿来使标示环连通盖本体一同完全从容器的容器口分离,从而提高循环利用效率。

为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具有防丢失及防自由旋转功能,所述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包括:盖本体,采用螺纹紧固方式;以及标示环,通过一侧铰链部和多个连接筋来与所述盖本体的下部相连接,在所述铰链部的下侧具有切开缝隙。

此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标示环形成有切取部,所述切取部从切开缝隙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至下端为止由切取连接筋形成。

并且,标示环在切开缝隙的末端与相接触的切取部的末端之间还形成有缓冲孔。

并且,在切取部的形成有切取连接筋的部位形成有厚度比标示环的厚度小的引导槽。

另一方面,切取部在切开缝隙末端具有倾斜斜率α,切取部沿着没有形成切开缝隙的标示环的下端方向形成。

并且,切取部的缓冲孔具有比切开缝隙所形成的间隙更大的间隙,缓冲孔的上端比切开缝隙的末端更高。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由于有在标示环的切开缝隙末端所形成的切取部,因而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可仅仅通过使用人员施加外力来拉动盖本体的力达到从容器的容器口到标示环为止的完全分离,从而可通过区分材质互不相同的容器和容器盖来达到便于进行分类回收。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示出现有技术的容器盖和其作用关系的图。

图3和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的立体图。

图5a、5b、5c示出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的使用状态下的一实施例。

图中:

10:容器,100:容器盖,110:盖本体,120:标示环,120a:上部标示环,120b:下部标示环,121:连接筋,130:铰链部,140:切开缝隙,141:缝隙末端,150:切取部,151:缓冲孔,152:切取连接筋,153:引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以所要进行设置的容器直立的状态即容器的容器口在上侧的状态为基准,内侧是指相应高度下的容器内部的中心方向或在相应高度下的容器内部的中心方向上的部位,外侧是指内侧的相反方向或在内侧的相反方向上的部位。

并且,高度是指在包括容器盖在内的容器直立的状态下的与地面之间的间隔。

另一方面,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为了不使本发明的主旨变得模糊,将省略对相关公知功能或结构的具体说明。

图3和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的立体图,图5a、5b、5c示出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的使用状态下的一实施例。

如图所示,由于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100可在使用容器10后从容器10完全分离,因而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100以可使材质互不相同的容器和容器盖被单独回收循环利用的方式构成。

为此,所述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100的特征在于,形成切取部150,所述切取部150从标示环1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至下端为止由切取连接筋152形成。

通过形成所述切取部150,使用人员可在不用刀或钳子等的其他工具的情况下使标示环120从容器分离。

具体地,参照图3和图4,与基于现有技术的普通容器盖相同,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100采用在容器口形成外螺纹M/S和在容器盖100形成内螺纹F/S的螺纹紧固方式来与容器相结合,并具有基于此的容器口的开闭结构。

详细地,容器盖100包括:盖本体110,以螺纹紧固方式上升来分离;以及标示环120,通过一侧铰链部130和多个连接筋121来与盖本体110的下部相连接。

在此情况下,所述标示环120在铰链部130的下侧具有切开缝隙140,所述切开缝隙140通过对标示环120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的周围中的一部分区间(例如,周围的一半)进行切开来形成。

在打开盖100时,所述标示环120使得形成有切开缝隙140的部分被区分为上部标示环120a和下部标示环120b来张开,以延长盖本体110与标示环120之间的连接纽带的方式可使盖本体110在与标示环120相连接的状态下开放。

参照图5a,可知利用所述容器盖的普通使用状态,这属于公知功能,为了不使本发明的主旨变得模糊,将省略对详细的作用关系的说明。

另一方面,通常,以互不相同的材质来制作容器10和容器盖100,在使用容器10后,尽可能使容器10和容器盖100完全分离来单独回收,从而可提高循环利用效率。

为此,形成切取部150,所述切取部150从标示环120的切开缝隙14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至下端为止由切取连接筋152形成,从而,可根据需要使使用人员或作业人员在没有其他刀或钳子等工具的情况下轻松通过施加外力来使所述容器盖100从容器10完全分离。

在形成所述切取部150的部位形成有通过穿孔形成一个以上的孔来形成的切取线,由多个切取连接筋152形成切取线,来达到通过外力拉开。

再次参照图3和图4,所述标示环120在形成切取部150的过程中在切开缝隙140的末端和与相接触的切取部150的末端之间还形成有缓冲孔151。

在使用人员打开容器盖100时,即,在被切开缝隙140区分为上部标示环120a和下部标示环120b来张开并延长盖本体110和标示环120之间的连接纽带时,这种缓冲孔151起到使所施加的力量集中到上部标示环120a的作用,来使切取部150不被任意切取。

优选地,所述切取部150在切开缝隙末端141具有倾斜斜率α且沿着没有形成切开缝隙140的标示环120的下端方向形成,参照图5a,被所述缓冲孔151开启容器盖100时所发生的力的方向不沿着切取部150侧,而沿着标示环120中被切开缝隙140来区分的上部标示环120a的端部侧。

并且,优选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孔151为了沿着上方形成力的方向,具有比所述切开缝隙140所形成的间隙更大的间隙,优选地,缓冲孔151的上端以比所述切开缝隙140的末端更高的方式形成。

并且,所述切取部150沿着所述切取连接筋152的部位以比标示环120的厚度更薄的方式形成的引导槽153来形成,以使在使用容器后,使用人员或工作人员通过把住盖本体110且施加力来便于分离。

如上所述,在根据这种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100形成的切取部150,对容器在与容器盖100相结合和在开放容器的过程中,为达到无断裂的水平,考虑其厚度和强度来形成,在使用人员希望容器盖100从容器10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对容器进行充分考虑来设计,以使可被拉开盖本体110的力来切断。

在后,参照图5a、图5b、图5c,对根据本发明的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100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如下。

如上所述,所述便于分类回收的容器盖100包括:盖本体110;标示环120,在盖本体110的下部通过铰链部130和连接筋121相连接。

并且,标示环120以切开高度方向中间部位的周围中的一部分区间的方式形成切开缝隙140,在所述切开缝隙140的末端沿着下方形成由缓冲孔151和切取连接筋152及引导槽153构成的切取部150。

首先,参照图5a,使用人员为了开放容器10以手把住盖本体110并旋转,在此情况下,连接筋121被切断并分离,标示环120一边维持着固定于容器的口部的状态,一边使盖本体110通过根据螺纹连接的方式上升来开放容器的口部。

在此情况下,被切开缝隙140区分的上部标示环120a维持着与盖本体110连接的状态并以延展连接长度的方式使盖本体110可以开放。

另一方面,在所述切开缝隙14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形成有由切取连接筋152组成至表示环120的下端的切取部150,因被所述切取部150的缓冲孔151使施加于上部标示环120a的延展的连接长度的力不沿着所述切取部150,而切取部150不被切取且维持着形状。

优选地,所述切取部150在切开缝隙末端141具有倾斜斜率α且沿着没有形成切开缝隙140的标示环120的下端方向形成,所述缓冲孔151具有比所述切开缝隙140所形成的间隙更大的间隙,优选地,所述缓冲孔151的上端以比所述切开缝隙140的末端更高的方式形成。

另一方面,根据需要,切取部150可从切开缝隙末端141沿着标示环120的下端方向垂直形成,这当然可根据容器盖100的制作和设计来进行变更。

参照图5b,使用容器后,使用人员或工作人员将容器盖100从容器10完全分离。

为此,把住盖本体110且将标示环120通过容器口部并沿着相反的方向折断。

在此情况下,切取部150沿着被施加力的方向形成,随着被外力分离切取连接筋152来切取。

并且,如图5c,容器盖100从容器10完全分离并脱离,且材质不同的容器10和容器盖100通过另外区分来被分类回收。

在所述图5a至图5c中说明的容器盖100的使用状态仅为以利用最少的力的方式便于将容器盖100从容器10完全分离的一实施例,使用人员不必折断容器盖100的盖本体110,而可沿着侧方向拉开来被切取部150分离是理所应当的。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的范围内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多种替换变形及变更,且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及附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