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5014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吹膜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包装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吹膜机。



背景技术:

无菌包装袋生产时,首先需要将聚乙烯颗粒加热融化,由挤出机的模头挤出,模头挤出处设置吹气管,外部空压机对吹气管供气,将模头挤出的塑料吹成膜泡,膜泡向上经过人字支架和压辊后,被收卷机构收卷,以待进一步加工。模头至收卷机构的整体,称为吹膜机。

现有的吹膜机结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974057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吹膜机,膜泡经过人字支架挤压后经由压辊传递至收卷机构进行收卷。此时,收卷气涨轴上的薄膜为圆筒状,每一圈薄膜为整体的双层结构。

然而,在生产无菌包装袋时,由于袋的内外均需要粘附一层铝箔膜以对包装袋内的物品进行保鲜,采用上述的吹膜机时,在给塑料薄膜贴铝箔前,需要利用其他设备将收卷的筒状膜切分成两片,再分别收卷成两个单片膜卷。由原材料吹膜至贴铝箔膜前,需要重复两次收卷与收卷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膜机,其通过在收卷机构上设置切边组件,使得筒状薄膜可以在吹膜的收卷机构上直接被切分开来并单独收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吹膜机,包括收卷人字支架上输出的薄膜的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

收卷支架,支撑于地面;

裁边装置,两组且位于薄膜进入收卷支架的宽度方向两端布置;

分膜辊,两个,沿薄膜在收卷支架的传递路径,位于裁边装置之后,两个分膜辊之间留有供双层薄膜通过的间隙;

收卷驱动辊,两个且对称于分膜辊的两侧分布;

收卷轴,与收卷驱动辊对应分布并受其驱动而转动,以收卷单层薄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裁边装置布置于薄膜进入收卷支架的宽度的两端,以裁切薄膜的两边,薄膜从膜泡被压平,其两边裁去后,薄膜变成两片经过分膜辊后进入对称于分膜辊布置的两个收卷驱动辊上,收卷驱动辊驱动收卷轴转动,将单层的薄膜绕上每根收卷轴。人字支架挤压完成的双层膜在收卷前被裁切两边,再分开收卷,整个过程无需二次上卷分切薄膜,省去一次上卷收卷过程。

优选地,所述裁边装置包括:

滑移杆,固设于收卷支架上,且轴线方向沿薄膜宽度方向;

裁切托板,设置于收卷支架上,且一面贴合于薄膜;

切刀,设置于滑移杆上,且刀尖与裁切托板上贴合于薄膜的面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人字支架穿出的薄膜为双层,则切刀要采取薄膜的边缘,一次需要切断两层薄膜,而将裁切装置直接设置在吹膜机上,切刀切断薄膜时的切断效果,不仅受制于薄膜在人字支架与分膜辊之间的张紧程度,还会受到两层薄膜之间的间隙、错位等影响,增加的裁切托板有一个面贴合于薄膜,切刀的刀尖在裁切托盘上切断薄膜,相当于给予薄膜一个限位和承托,配合切断的切断。

优选地,所述裁切托板上设置有沿薄膜传递方向的裁切槽,且切刀的刀尖正对于裁切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裁切槽的设置可以给切刀的刀尖进行导向,同时,薄膜张紧使,裁切托板的面贴合薄膜,则薄膜在裁切槽的两边张紧,切刀切断过程更加容易。

优选地,所述切刀与裁切托板抵触位置,正对于两个所述分膜辊之间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裁切后的薄膜分为两张,将切刀与裁切托板抵触位置正对分膜辊的间隙,可以使切断后的两片薄膜竖直进入两分膜辊之间,防止两层薄膜在分膜辊处发生错位。

优选地,所述切刀与滑移杆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吹膜机的生产需要,为筒状薄膜时,将切刀沿滑移杆移出薄膜传递的路径,则薄膜不进行裁切,单侧收卷即可;对于裁切工况,需要裁去的边的宽度不同,可以沿滑移杆滑动切刀,以使其移动至不同位置,适应不同的裁切宽度需要。

优选地,每个所述收卷驱动辊与分膜辊之间还设置有分膜张紧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卷前对薄膜进行张紧,可以使薄膜更加平整的被收卷轴收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裁边装置布置于薄膜进入收卷支架的宽度的两端,以裁切薄膜的两边,薄膜从膜泡被压平,其两边裁去后,薄膜变成两片经过分膜辊后进入对称于分膜辊布置的两个收卷驱动辊上,收卷驱动辊驱动收卷轴转动,将单层的薄膜绕上每根收卷轴。人字支架挤压完成的双层膜在收卷前被裁切两边,再分开收卷,整个过程无需二次上卷分切薄膜,省去一次上卷收卷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吹膜机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是拆去导膜张紧机构与收卷机构的吹膜机视图;

图3是人字支架的结构视图;

图4是为显示架体以及吹气孔的布置方位而做的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机架的爆炸结构视图;

图6是为显示导向框调节方式而做的图5的B部放大图;

图7是导膜张紧机构与收卷机构的视图;

图8是收卷机构的结构视图;

图9是为显示裁边装置而做的图8的E部放大图;

图10是为显示边料回收组件结构而做的图7的C部放大图;

图11是承托槽端部的截断视图;

图12是为显示承托槽具体结构而做的图7的D部放大图。

图中,1、机架;10、支腿;11、导向框;110、第一边框;111、第二边框;112、第一滑道;113、第二滑道;114、吊杆;115、吊杆螺母;12、过孔;13、平台;14、上层支架;15、上平台;2、挤出机;20、模头;21、出气孔;22、吹气管;3、人字支架;30、架体;300、中空支管;301、挤泡气管;302、吹气孔;31、调节装置;310、架体调节螺杆;311、推架滑块;312、支杆;313、支承座;32、供气装置;320、气泵;321、导气管;33、压辊;34、压辊调节组件;340、压辊调节螺杆;341、辊轴滑块;342、手柄;4、悬挑支架;40、横架;41、悬挑导向辊;42、纵板;5、导膜张紧机构;50、导向架;51、第一张紧辊;52、第二张紧辊;53、第三张紧辊;54、末端张紧辊;6、收卷机构;60、收卷支架;61、裁边装置;610、裁切托板;611、裁切槽;612、切刀;613、边料回收组件;6130、夹紧片;6131、收卷轮;6132、扭簧;6133、轮架;614、滑移杆;62、分膜辊;63、分膜张紧辊;64、收卷驱动辊;65、收卷轴;66、导向板;660、承托槽;6600、腰型槽;6601、限位叉;6602、限位柱;6603、钩体;6604、锁定件;661、链条;662、夹板;67、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吹膜机,如图1中所示,包括支撑于地面的机架1,机架1的下方设置挤出机2,机架1上正对于挤出机2的出料位置处设置有人字支架3,膜泡经过人字支架3后呈扁平状并进入悬挑支架4,以将筒状的薄膜输出机架1。悬挑支架4的下方、与机架1位于同一高度的地面上设置有导膜张紧机构5,其与悬挑支架4一起将输出的扁平状薄膜张紧,薄膜最终进入收卷机构6中进行收卷。

结合图2与图5,支架1包括四根支撑于地面的支腿10,四分支腿10上方通过一矩形框架,形成一个下方可以容置挤出机2的空间。矩形框架的上方设置有平台13,其上支撑有上层支架14,平台13中央对应于挤出机2的出料位置处设置有圆形的过孔12,挤出机2上形成的膜泡经过过孔12向上传递。上层支架14分两块并分别设置于悬挑支架4的两端,两者顶部共同支撑有上平台15。

结合图5与图6,导向框11设置于支腿10顶部的矩形框架之下。其包括固定至平台13底部平面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边框110,第一边框110的底面上沿第一边框110的延伸方向设置有截面呈T型的第一滑道112,第一滑道112内滑动设置有吊杆114,吊杆114的下端通过吊杆螺母115固定有第二边框111,吊杆114沿第一滑道112滑动,带动两个第二边框111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并在定点停止。

第二边框111的上表面同样设置有截面呈T型的第二滑道113,两个第二边框111之间滑动设置有平行于第一边框110的两个第三边框116。沿第一滑道112滑动第二边框111,可以调整导向框11的一个方向的宽度;沿第二滑道113滑动第三边框116,可以调整导向框11的另一个方向的宽度。两个滑动配合,在第二边框111与第三边框116之间限定膜泡伸出的方位的空间。

结合图2与图3,人字支架3上端枢接且结构相同的两个架体30,架体30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中空支管300,以及跨接与两根中空支管300之间、并与之内部空腔连通的若干挤泡气管301,全部的挤泡气管301相互平行设置。

结合图2与图3,挤泡气管301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若干吹气孔302,并且,两个架体30上的吹气孔302相对设置,水平方向对吹。由于两个架体30呈人字形布置,因此,两个架体30上同一高度处的两根挤泡气管301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两个架体30最上端的两根挤泡气管301之间留有膜泡穿出的间隙,膜泡自人字支架3底部行进至顶部的过程,膜泡被逐渐压扁。

结合图2与图3,中空支管300上连通设置有供气装置32,其包括固定于上平台15上的气泵320,以及连通气泵320的出气口与两个架体30上的中空支管300进气口的导气管321,气泵320产生的压缩气体通过导气管321传递至中空支管300,气体进入每个挤泡气管301并吹出。吹出的气体作用有二:一是对膜泡的泡壁进行冷却降温,以防止膜泡在没有降至常温的情况下被挤压,泡壁黏连;二是将泡壁稍稍吹离架体30,以减小膜泡与架体30表面的摩擦,降低膜泡被架体30表面的凸起等划伤的可能性。

结合图2与图4,两个架体30之间的夹角决定了膜泡的挤压速度,为了调整两个架体30之间的夹角,两个架体20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31,其具体包括沿纵向设置有于上层支架14的架体调节螺杆310,以及固定于上层支架14上、并给架体调节螺杆310端部做回转支撑的支承座313,架体调节螺杆310上设置螺纹配合有推架滑块311,推架滑块311与架体调节螺杆310之间形成丝杠螺母副,架体调节螺杆310的转动驱动推架滑块311沿架体调节螺杆310的升降。

推架滑块311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支杆312,支杆312的另一端铰接至中空支管300上,并且以不破坏其密封通气性为准。这样,推架滑块311的移动,驱动两根支杆312并拢或者张开,进而驱动两个架体30之间的角度变化。

如图3中所示,架体30的顶部、高于两个架体30的枢接轴的位置处设置有压辊33,以进一步将膜泡压扁。压辊33的两端设置有压辊调节组件34,用于调整两个压辊33的回转轴间距。

结合图2与图3,上层支架14上还设置有悬挑支架4,用于将扁平的筒状薄膜输出机架1,悬挑支架4包括横架40以及悬挑导向辊41,横架40与上层支架14固定,悬挑导向辊41位于横架40上靠近收卷机构6的一端,扁平状薄膜绕过悬挑导向辊41后垂直向下输出。

横架40上于两架体30之间向下延伸有纵板42,调节装置31设置于其上。压辊33的两端滑动支撑于横架40上的开口处。横架40的开口处设置滑动设置有两个辊轴滑块341,两根压辊33回转支撑于辊轴滑块341上。横架40上远离悬挑导向辊41的端部设置有压辊调节螺杆340,其端部连接辊轴滑块341,压辊调节螺杆340与其穿过的横架40的板体之间形成丝杠螺母副,压辊调节螺杆340转动驱动辊轴滑块341沿水平方向滑动(横架40上的开口内可以设置导轨,以给辊轴滑块341的滑动进行导向)。

结合图1与图7,悬挑支架4竖直向下输出的薄膜进入导膜张紧机构5。其具体结构包括自支腿10朝向收卷机构6水平延伸的两根导向架50,两根导向架50之间、自支腿10至收卷机构6依次布置有两根第一张紧辊51、一根第二张紧辊52、一根第三张紧辊53以及一根末端张紧辊54,其中:两根第一张紧辊51位于导向架50的底平面,自悬挑导向辊41向下传出的薄膜首先在两个第一张紧辊51的外圆底面张平;第二张紧辊52固定于导向架50的上表面,经过第一张紧辊51后,薄膜按照图7中箭头所示方向自底部向上绕上第二张紧辊52;第三张紧辊53位于导向架50的底部平面,经过第二张紧辊52的薄膜穿入第三张紧辊53的下表面;末端张紧辊54位于导向架50的上表面、且对应于收卷机构6的进料位置正上方,薄膜经过第三张紧辊53后自下而上绕上末端张紧辊54,并竖直向下输入收卷机构6。实际使用时,全部的张紧辊与导向架50之间均滑移连接且可以定点停止,以一句薄膜的实际张紧情况调整相互之间的间距。

结合图7与图8,收卷机构6包括与导向架50平行设置并支撑于地面的收卷支架60,收卷支架60上正对于薄膜自末端张紧辊54垂下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分膜辊62,薄膜进入两个分膜辊62之间。收卷支架60上对称于两个分膜辊62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分膜张紧辊63,分膜张紧辊63的回转轴线低于分膜辊62,使得薄膜自上而下绕上分膜张紧辊63,收卷支架60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收卷驱动辊64,薄膜自分膜张紧辊63的下半圆柱面绕上收卷驱动辊64的上半圆柱面。收卷支架60的边缘设置有导向板66,两个导向板66共同支撑收卷轴65的两端。

在生产保鲜包装袋时,由于薄膜的两侧均需要贴铝箔,而由膜泡压扁形成的薄膜为筒状,在其两侧贴铝箔难以实现,因此,在收卷前,需要切除薄膜的两边,使筒状薄膜变成单张的片状薄膜,并在分膜辊62处向两侧的分膜张紧辊63处进行张紧,并最终收卷至两个收卷轴65外。

结合图8与图9,为实现薄膜两边的切除动作,收卷支架60上、于分膜辊62的上设置有裁边装置61。具体来说,裁边装置61包括固定设置于收卷支架60上并平行于分膜辊62的回转轴线设置的滑移杆614;沿滑移杆614的轴向,其上滑动设置有两个切刀612、两块与切刀612相对的裁切托板610以及两组边料回收组件613。

两个切刀612分别对应设置于滑移杆614的两端,每个切刀612裁切工作时刀尖所在位置正对裁切托板610,裁切托板610设置于收卷支架60的侧面,其设置形式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是铰接于收卷支架60的侧壁上(图示为固定设置方式)。裁切托板610上设置有纵向的裁切槽611,切刀612的刀尖嵌合于裁切槽611内,以在裁切槽611所在处,将双层的薄膜切断。

切刀612沿滑移杆614可以轴向移动或者周向转动,以调整其刀尖与裁切槽611的缝隙的对应位置关系。在不用裁边时,也可以滑动至靠近收卷支架60处并刀尖朝下。滑移杆614上还设置有边料回收组件613,用于收卷裁切下来的薄膜边料。

结合图7与图10,边料回收组件613包括连接至滑移杆614上的轮架6133,轮架6133与滑移杆614的连接方式与切刀612和滑移杆614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轮架6133的端部设置有收卷轮6131,其轴心回转连接至轮架6133上,收卷轮6131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一缺口,该缺口上铰接有一夹紧片6130,夹紧片6130与收卷轮6131铰接处设置有扭簧6132,用于保持加紧片6130贴合收卷轮6131的外圆周的力。收卷时,由于裁切下来的边料,为双层的窄条状薄膜,因此,在初始收卷时,手动将边料卷制到收卷轮6131上需要绕较多圈才能固定,且缠绕力不够的情况下容易松脱。以夹紧片6130与收卷轮6131之间的夹持区域为固定处,在裁切开始前即可将边料的端部夹持固定到夹紧片6130与收卷轮6131之间,然后利用分膜辊62的滚动驱动收卷轮6131转动,以自动收卷边料,省去手动部分。

结合图8与图11,两个导向板66的结构相同,以其一为例,其包括位于两个导向板66相向的侧面的夹板662,夹板662的上表面呈弧形,其整体朝向收卷驱动辊64斜向下布置,其上表面饶设有链条661,并且,链条661的端部绕过夹板662的弧型端部固定至夹板662的底部,收卷轴65的两端对应于链条661的位置设置有链轮67,收卷驱动辊64上设置交错的网格状纹路,以增加其表面摩擦,当它转动时,驱动收卷轴65反向转动,以将薄膜收卷,当收卷轴65转动时,链轮67在链条661上滚动,两者发生近似于链传动的运动。由于链传动具有多边形效应,在链轮67转动两个齿间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收卷轴65均会反向贴紧与收卷驱动辊64的表面,以保证收卷驱动力的可靠传递。

结合图11与图12,承托槽660设置于导向板66的外侧面,其包括钩体6603、限位叉6601、限位柱6602以及锁定件6604。限位柱6602固定于导向板66的侧面,限位叉6601与之滑移插接,收卷轴65收卷至终点,链轮67与收卷轴65端部之间的轴段进入钩体6603内,钩体6603之后的板体上设置有腰型槽6600,锁定件6604螺纹连接于导向板66的侧面,拧松锁定件6604,并沿腰型槽6600的腰线方向滑动板体使限位叉6601与限位柱6602脱开,此时,钩体6603可以绕锁定件6604的轴线方向向下转动,将收卷轴65退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