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881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现代物流业中常用的一种运输工具。一些集装箱设置有可拆卸的顶盖,在装载货物或卸载货物期间,可以将顶盖拆卸下来。能够拆卸顶盖的集装箱,通常在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提升环,以允许顶盖被提起,例如可以允许叉车的叉齿插入环中,从而将顶盖从集装箱上提走,例如专利WO2008/107626中所公布的那样。为了节省空间提升环通常可以转动,提升环需要转动从而跟叉齿配合,因此必须手动地将提升环转动到允许叉齿穿过的位置处,这样,拆卸顶盖需要大量的工作量,并且在顶盖上进行人工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他的一些起顶方法,如US5193700、JP2002234539和WO2009/198459所公开的,使用起重机提起集装箱顶盖,也需要在顶盖上进行人工作业,例如将起重机的起重索紧固到顶盖的提升环上,依然具有危险性。并且,使用起重机较为费力和缓慢。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包括顶盖和侧壁,所述顶盖位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所述侧壁在上端设置有顶盖支撑板,所述顶盖支撑板支撑所述顶盖,其中,所述顶盖支撑板上设置有允许抬升件进入的进入口,所述顶盖支撑板包括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能够在覆盖所述进入口的第一位置和不覆盖所述进入口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根据本方案,在无需起顶的情况下,活动部位于第一位置,覆盖进入口。当需要起顶时,抬升件(如叉车的叉齿)可以推动活动部,使活动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或者使用其他方法(如遥控)将活动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这样抬升件能够从进入口进入。如此,可无需通过人工作业即可实现使用叉车等装备来对集装箱进行起顶。

优选地,所述侧壁包括顶侧梁,所述顶盖支撑板与所述顶侧梁相连。

根据本方案,集装箱结构更加坚固稳定,顶板和侧壁的配合更加紧密。

优选地,所述活动部能够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集装箱的箱内枢转到达所述第二位置。

根据本方案,抬升件能够推动活动部使得活动部转动,方便简单地实现活动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活动部在下端与所述顶侧梁通过水平设置的枢转轴相连。

根据本方案,活动部连接至顶侧梁,活动部从第一位置向下枢转至第二位置,方便在抬升件的作用下实现活动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顶盖支撑板包括固定部,当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平齐。

根据本方案,可以保证集装箱的密封性,尤其是当不需要起顶时,活动部位于第一位置,顶盖支撑板为密封结构。

优选地,所述活动部与所述顶侧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提供当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将所述活动部朝向所述第一位置偏压的回复力。

根据本方案,抬升件脱离进入口之后,活动部能够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

优选地,所述顶盖在下侧设置有顶盖胶条,当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部的顶部压靠所述顶盖胶条。

根据本方案,顶盖支撑板和顶盖配合紧密,实现对集装箱的有效密封。

优选地,所述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以斜面相接触,并且在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根据本方案,方便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相贴合,以保证集装箱的密封性。

优选地,所述抬升件为叉车的叉齿。

根据本方案,叉车的叉齿配合地进入顶盖下方从而将顶盖抬起。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向视图;

图4至图7为图1中的集装箱的顶盖被叉车的叉齿抬起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集装箱的顶盖支撑板的部分的俯视图,其中活动部位于第二位置;以及

图9为图1中的集装箱的顶盖支撑板的部分的俯视图,其中活动部位于第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施方式描述了集装箱100,包括顶盖1、侧壁2、端壁和底板。顶盖1位于集装箱100的顶部,侧壁2的上端设置有顶侧梁22。侧壁2在上端还设置有顶盖支撑板21,具体地,顶盖支撑板21的底端与顶侧梁22的内侧相连,顶盖支撑板21支撑着顶盖1。顶盖1的下方设置有顶盖胶条,顶盖胶条为柔性材料制成,顶盖支撑板21的上端压靠顶盖胶条,从而使顶盖胶条发生形变从而形成凹陷11,顶盖支撑板21的上端容纳在凹陷11中,实现顶盖支撑板21对顶盖1的稳定支撑,并且保证集装箱100的密封性。

参考图2至图9,顶盖支撑板21上设置有进入口211,进入口211允许抬升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叉车的叉齿3)进入。顶盖支撑板21包括固定部213和活动部212。固定部213与顶侧梁22固定地连接,固定部213一直保持竖直。活动部212通过水平设置的枢转轴23与顶侧梁22可枢转地连接。

如图4至图7所示,活动部212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当活动部212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动部212覆盖进入口211,此时活动部212与固定部213平齐,因而在不需要拆卸集装箱100的顶盖1的时候,活动部212位于第一位置,能够较好的保证集装箱100的密封性。当活动部212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动部212不覆盖进入口211,允许叉齿3插入进入口211。需要说明的是,活动部212的第二位置指的是活动部212完全不覆盖进入口211或不完全覆盖进入口211,也就是说,当活动部212脱离第一位置,则就位于第二位置,而并不是只有向箱内枢转到无法转动时的位置才被称为第二位置。

再转到图2,活动部212与顶侧梁22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24,例如扭簧。当活动部212位于第二位置时,复位弹簧24处于蓄力状态,具有将活动部212朝向第一位置偏压的回复力。这样,当叉齿3插入进入口211并将顶盖1抬离集装箱100后,活动部212能够在复位弹簧24的作用下自动地回复至第一位置,当顶盖1被重新放置在集装箱100顶部时,活动部212是覆盖进入口211的,因此不会影响集装箱100的水密防尘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动部212和固定部213相接触的面为具有坡度的斜面,如图8和图9所示。活动部212的俯视图为一个梯形,活动部212与固定部213接触的面在俯视图中显示为梯形的两个侧边。这样的布置能够在活动部212位于第一位置时更好地保证集装箱100内的密封性,同时,在活动部212从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斜面也能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活动部212准确地回复至第一位置。

在顶盖1下部,设置有与叉齿3相配合的叉槽,叉槽包括叉槽挡板12,叉槽挡板12对插入顶盖1底部的叉齿3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叉齿3能够稳定地将顶盖1抬起,从而避免了顶盖1在空中时产生滑动而可能发生的危险。

图4至图7示出了叉车的叉齿3插入集装箱100的顶盖1的底部并将顶盖1抬起的过程。最初,活动部212位于第一位置,覆盖进入口211,上端容置在顶盖胶条的凹陷11中。随后,叉齿3推动活动部212,推力使得活动部212绕枢转轴23向集装箱100的箱内转动,叉齿3逐渐插入进入口211并在叉槽内运动。最终,叉齿3的预定进入顶盖1底部的部分已全部进入顶盖1的底部,叉车控制叉齿3将顶盖1抬起,完成对集装箱100的起顶。当叉齿3与活动部212不再接触后,活动部212不再受到叉齿3的外力作用,因此在复位弹簧24的弹性作用下,回复至竖直的第一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100,方便使用叉车对集装箱100进行起顶,起顶过程中以及起顶之后的操作均不需要人工作业,较为安全,且效率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100,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够很好地达到水密防尘的效果。

当然,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设置方式,也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例如,活动部可以与顶盖连接,顶盖上设置有容纳活动部的容纳槽,叉车推动活动部时,活动部可以逐渐旋转缩进顶盖中的容纳槽中。再或者,将活动部不设置为可枢转,而设置为可竖直地滑动,当需要用叉车进行起顶时,遥控滑动部使得其向下滑动至紧贴底侧梁的内壁。可以理解,在不超出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多种变形,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