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翻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9164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翻片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翻转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玻璃翻片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玻璃翻片一般是采用人工翻片,但需多人翻片,劳动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长时间工作人易疲劳,易产生破碎,加工精度低;对温度较高的玻璃翻片,也有一定的危险,易烫伤身体。

在现有的玻璃加工企业希望有一种玻璃夹持自动翻片、自动定位、自动上下片的设备,模拟人的操作精度,实现取代以人工为主的重复动作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翻片机,节省人力,将玻璃翻转,速度快,安全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玻璃翻片机,包括上片区、翻片区和下片区,上片区与下片区分别位于翻片区两端,上片区与下片区均为辊筒输送装置,翻片区包括支架、主轴、翻转电机和夹持装置,支架固定在上片区与下片区的中心位置,主轴转动安装在支架上,翻转电机带动主轴转动,夹持装置固定在主轴上,夹持装置包括下床架、上床架、辊筒、电机、皮带、皮带轮、升降梁、气缸、真空发生器和真空吸盘,下床架固定在主轴上,下床架上转动安装有数个辊筒,升降梁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下床架的两侧,气缸安装在升降梁上,上床架活动安装在升降梁上,气缸活塞杆端面与上床架连接,上床架上转动安装有辊筒,上床架上的辊筒两侧设置有皮带轮,电机安装在上床架上,并且利用皮带与皮带轮连接,真空吸盘设有若干个,真空吸盘安装在上床架上并且利用输气管与真空发生器连接。

进一步的,下床架与主轴之间连接有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真空吸盘将玻璃吸附住,定位准确,避免在翻转时,玻璃被打碎损坏,通过主轴转动,带动夹持装置的转动,实现玻璃翻转,结构简单,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片区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附图所示,一种玻璃翻片机,包括上片区1、翻片区2和下片区3,上片区1与下片区3分别位于翻片区2两端,上片区1与下片区3均为辊筒输送装置,翻片区2包括支架20、主轴21、翻转电机22和夹持装置23,支架20固定在上片区1与下片区3的中心位置,主轴21转动安装在支架20上,翻转电机22带动主轴21转动,夹持装置23固定在主轴21上,夹持装置23包括下床架24、上床架25、辊筒26、电机27、皮带28、皮带轮、升降梁30、气缸31、真空发生器和真空吸盘32,下床架24固定在主轴21上,下床架24与主轴21之间连接有加强板33,下床架24上转动安装有数个辊筒26,升降梁30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下床架24的两侧,气缸31安装在升降梁30上,上床架25活动安装在升降梁30上,在上床架25两侧设置有滑块34,滑块34内设置有滑轮35,升降梁30内侧设置有轨道36,滑轮35与轨道36配合,气缸31的活塞杆端面安装在滑块34上,上床架25上转动安装有辊筒26,上床架25上的辊筒两侧设置有皮带轮,电机27安装在上床架25上,并且利用皮带28与皮带轮连接,真空吸盘32设有若干个,上床架25设置有安装梁29,真空吸盘32安装在安装梁29底部,真空吸盘32利用输气管与真空发生器连接。

玻璃在上片区1移动,进入到翻片区2,翻片区2的初始时,上床架25是离开下床架24的,在下床架24末端设置有传感器,玻璃在下床架24上移动,传感器检测到玻璃的到来,气缸31控制上床架25下降,将玻璃夹紧,真空吸盘32开启,将玻璃定位,上床架25下降与玻璃定位的过程只需要2秒,2秒过后,翻转电机22带动主轴21转动,夹持装置23翻转180°,此时上床架25位于下床架24下方,气缸31推动上床架25离开下床架24,玻璃定位在上床架25上,气缸31将上床架25推动到与下片区3同一高度时,真空吸盘31关闭,电机27开启,带动辊筒26转动,玻璃在上床架25上进入到下片区3,在下片区3进口上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检测到玻璃的到来,上床架25输送玻璃到下片区3的时间设定为2秒,到2秒后,翻转电机22带动夹持装置23转动,反向翻转180°,本装置如此反复将玻璃翻片。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