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料机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420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料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料机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开料机一般包括加工台和位于加工台的上方且能够相对加工台移动的刀具,这样在需要加工板材时,将板材上料至加工台上,然后刀具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至相应的的位置对板材进行加工。

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加工台的上料端设置万向滚珠,在上料时,将板材放置于万向滚珠上,然后向加工台的方向推动板材,使得板材借助万向滚珠的带动力滑动至加工台,但是由于万向滚珠的滚动力矩太小,且使万向滚珠的数量很多,滚动摩擦力很大,这都使得板材滑动起来很是费力,而且这种机械化的上料方式需要人工配合,上料慢,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上料效率高、省时省力的开料机用上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开料机用上料机构,其安装于加工台的上料端,包括多个均匀排布的能够转动的传动棍,每个传动棍均沿加工台的宽度方向设置,传动棍的上方设有用于吸住板材并带动板材沿加工台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吸盘,吸盘固定于所述开料机的移动机构。

其中,各个传动棍与板材接触的接触线所形成的接触面与加工台的台面齐平。

其中,各个传动棍与板材接触的接触线所形成的接触面稍高于加工台的台面。

其中,传动棍有三根。

其中,吸盘有两个,两个吸盘分别靠近传动棍的两端。

其中,上料机构还包括驱动吸盘上下移动的气缸,气缸固定于所述移动机构。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横梁和用于支承横梁且能够沿加工台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支撑底座,气缸固定于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料机构,其结构包括多个均匀排布的能够转动的传动棍,每个传动棍均沿加工台的宽度方向设置,传动棍的上方设有用于吸住板材并带动板材沿加工台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吸盘,吸盘固定于所述开料机的移动机构。待需要上料时,吸盘吸附住板材使其在传动棍的支承和传动下移动至加工台上,由于传动棍的传动力矩较大,且转动阻力小,使得板材需要很小的带动力即可在传动棍上滑动,另外,吸盘能够吸附住板材并给带动力,使得板材上料能够实现全自动化,不仅效率高,而且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料机用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包括有:

1-加工台;

2-移动机构、21-横梁、22-支撑底座;

3-传动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料机用上料机构,如图1所示,上料机构安装于加工台1的上料端,上料机构包括多个均匀排布的能够转动的传动棍3,本实施例中传动棍3有三根,每个传动棍3均沿加工台1的宽度方向设置,传动棍3的上方设有用于吸住板材并带动板材沿加工台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吸盘,吸盘连接有抽气装置,本实施例中吸盘有两个,两个吸盘分别靠近传动棍3的两端。

每个吸盘均设有驱动吸盘上下移动的气缸,气缸固定于移动机构2。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2包括横梁21和用于支承横梁21且能够沿加工台 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支撑底座22,气缸固定于横梁21上。

待需要上料时,吸盘在气缸的驱动下下移至紧贴板材的上表面,抽气装置动作,使得吸盘牢固地吸附住板材,然后移动机构2动作,带动吸盘沿加工台1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板材在传动棍3的支承和传动下移动至加工台1上,由于传动棍3的传动力矩较大,且转动阻力小,使得板材需要很小的带动力即可在传动棍3上滑动,另外,吸盘能够吸附住板材并给带动力,使得板材上料能够实现全自动化,不仅效率高,而且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各个传动棍3与板材接触的接触线所形成的接触面与加工台1的台面齐平,使得板材从传动棍3平滑过渡至加工台1上,当然,接触面也可稍高于加工台1的台面。

本实施例中,在开料机对板材进行加工时,吸盘还能够吸附住板材对其固定,待加工完成,吸盘还能够吸附住板材对其进行下料。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