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419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构件的输送装置,尤其是,其中的一种自动化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会有中间的输送、转移过程。这其中,半成品或是成品构件会被放置在承载工作台上,等待下一步的加工或是出厂前检测。

当半产品完成一道工序之后,会被收集一起,然后等待被送到下道工序处进行下一步的处理。而其中的输送一般是由人工搬运进行。对于人工搬运的方式,工厂一般都会根据其正常生产情况,设置相应数量的人工,进行产品的转运。正常情况下,是能够满足生产需求产。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化机器设备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这就使得这种人工搬运的工作效率,相对于机器处理产品的效率,明显效率不足。而且,若是在产品的产能高峰期,低下的输送效率,很容易就会制约产品成品的生产效率,若是因此额外增加人工来提高输送效率,无疑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当产能下降时,新增的人工,又会为企业带来新的成本负担。

因此,确有必要来开发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输送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输送装置,其能够代替人工进行产品的自动化输送,输送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化输送装置,其包括机械手臂、第一承载工作台和第二承载工作台。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承载工作台用于承载产品,所述机械手臂用于将所述产品在所述两个工作台之间传送。其中所述第一承载工作台包括台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台面下的支撑底座,所述台面与所述支撑底座旋转连接,使得其台面能相对所述支撑底座旋转;所述台面上设定有用于放置产品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其中当所述第一工位放置有产品后,转动所述台面,使得放置在第一工位上的产品随所述台面的旋转而进入所述机械手臂的拾取范围,所述机械手臂拾取所述产品,在将其放置到所述第二承载工作台上。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机械手臂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连接有上臂,所述上臂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下臂,所述下臂的末端转动连接用于拾取待输送产品的夹持装置。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延伸出的承载部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阻挡件,其中所述本体、承载部以及阻挡件三者包围形成一个一面开口的夹持空间,用于放置拾取的待输送产品。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螺纹,所述阻挡件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并且通过所述螺纹调整其在所述连接杆上的位置,进而调整所述夹持空间的收容范围。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承载工作台,其包括台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台面下的支撑底座,其中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弹性定位结构,所述台面通过所述弹性定位结构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其中所述弹性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的定位收容槽,所述定位收容槽内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上端套设有定位连接件,所述定位连接件设有开口向下的滑槽,所述定位杆收容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定位收容槽内还设置有弹性件,其端部支撑所述定位连接件,使得其内滑槽与所述定位杆间还存有空间。所述定位连接件与所述台面底部接触,当所述台面在受到表面向下力的冲击时,所述定位连接件受力向下压紧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变形以缓冲所述向下的冲击力,从而减轻对自身以及下部支撑底座力的冲击。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定位连接件与所述台面的接触面为弧形面。例如,所述定位连接件可以为半球状构型。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其套设在所述定位杆外。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弹簧一端收容在所述定位连接件的滑槽内。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支撑底座上还设置有回转轴承,所述台面通过所述回转轴承与所述支撑底座可旋转的连接。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台面上还设置有锁定结构,用于将所述台面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以防其相对支撑底座转动。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定位插销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自动化输送装置,其采用机械手臂来代替人工进行产品的传递,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运送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的承载工作台,其台面与其支撑底座之间采用弹性定位连接方式,使得台面受到的承载产品放置时的冲击会经过一定程度的弹性抵消,不会完全直接作用在台面以及其支撑底座上,如此使得其使用耐久度获得了较大的增长,避免了其频繁使用更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自动化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为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件自动化输送装置的侧视图,其中只图示了一个承载工作台;

图3是图2中圆圈部分的放大图,其图示了图2中所示承载工作台的弹性定位结构的结构细节。

图1~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机械手臂 100 第一承载工作台 200

第一工位 201 第二工位 202

第三工位 203 第四工位 204

第二承载工作台 300 基座 10

底座 102 上臂 12

下臂 14 本体 16

承载部 162 连接杆 164

阻挡件 18 夹持空间 19

台面 20 定位插销结构 202

支撑底座 22 回转轴承 222

弹性定位结构 24 定位连接件 241

弧形面 2411 定位收容槽 242

定位杆 243 弹簧 24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自动化输送装置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自动化输送装置,其包括机械手臂100、第一承载工作台200和第二承载工作台300。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承载工作台200、300用于承载产品,所述机械手臂100用于将所述产品在所述两个工作台200、300之间传送。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中所述机械手臂包括基座10,其可以是设置在一个底座102上,以便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其工作高度。所述基座10上连接有上臂12,所述上臂12一端与所述基座10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下臂14,所述下臂14的末端转动连接夹持装置。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有本体16,所述本体上设有延伸出的承载部162和连接杆164,所述连接杆164上设有阻挡件18,其中所述本体、承载部以及阻挡件三者包围形成一个一面开口的夹持空间,用于放置拾取的待输送的产品。其中所述连接杆164上设置有螺纹,所述阻挡件18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杆164上,并且通过所述螺纹调整其在所述连接杆164上的位置,进而调整所述夹持空间的收容范围。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工作台200和第二承载工作台300,优选为结构一致,但不限于。以下就以第一承载工作台200为例对其进行说明。

其中所述承载工作台包括台面20以及设置在所述台面20下的支撑底座22,其中所述支撑底座22上还设置有回转轴承222,所述台面20通过所述回转轴承222与所述支撑底座22实现了往返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其可以相对所述支撑底座22进行转动。这一转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其上承载产品的位置移动。例如,产品放置在所述台面20的一端,通过所述台面20的旋转,其可以跟随所述台面20转到另一端,实现了一定的位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面20上定义有4个工位:第一工位201、第二工位202、第三工位203以及第四工位204,这些工位成对称布局设置,具体如图1所示。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面20上设定的工位数量以及布局方式,可随具体需要而定,并无限制。

使用时,先将待输送产品放置到所述第一工位201,然后转动所述台面20,使得放置在所述第一工位201上的产品随所述台面20的旋转而进入所述机械手臂100的拾取范围,所述机械手臂100拾取所述产品,再将其放置到所述第二承载工作台300上。同时随着所述台面20的转动,所述台面20上的第二工位202、第三工位203以及第四工位204,会依次到位并被放置产品,然后随着所述台面20的旋转,依次进入所述机械手臂100的拾取范围,然后再被依次转送到第二承载工作台300上。

而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机械手臂100从所述第二承载工作台300上拾取产品,转送到所述第一承载工作台200上。例如,其具体可以是机械手臂100将待加工产品,从所述第一承载工作台200上的工位上拾取,放置到所述第二承载工作台300上,然后随着所述第二承载工作台300台面的旋转,拾取其上旋转输送的已完成加工的产品,在放置到所述第一承载工作台200上,随着所述台面20的转动,处于所述第一承载工作台200旁的操作人员,则在放置待加工产品后,还会拾取加工好的产品。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台面20上还设置有锁定结构,例如,定位插销结构202。用于将所述台面20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22上,以防其相对所述支撑底座22转动。例如,当所述台面20转动结束,其上承载的产品已平移到位,为避免所述产品跟随所述台面20旋转,而出现不必要的位置变动,则最好把所述台面20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22上。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支撑底座22上设置有弹性定位结构24,所述台面20通过所述弹性定位结构24与所述支撑底座22连接。请参阅图3所示,其中所述弹性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22上的定位收容槽242,所述定位收容槽242内设置有定位杆243,所述定位杆243的上端套设有定位连接件241,所述定位连接件241设有开口向下的滑槽,所述定位杆243收容在所述滑槽内。

所述定位收容槽242内还设置有弹性件,例如,弹簧244,其套设在所述定位杆243外,其端部支撑在所述定位连接件241的底部,或是收容在所述定位连接件241的滑槽内,以起到支撑所述定位连接件241的功用,从而使得其内滑槽与所述定位杆243间还存有空间。

所述定位连接件241与所述台面20的底部接触,当所述台面20受到表面向下力的冲击时,所述定位连接件241受力向下压缩所述弹簧244,使得其收缩直到所述滑槽完全被所述定位杆243占满,这时所述支撑底座22开始起到支撑所述台面20的功能。

由于所述弹簧244的逐步弹性变形收缩,能够使得所述台面20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有个很好的缓冲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减轻对所述台面20以及所述支撑底座22的直接力的冲击。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定位连接件241与所述台面的接触面为弧形面2411。例如,所述定位连接件241可以为半球状构型。所述定位连接件241采用这种弧形接触面2411作为与所述台面20底部连接的接触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其与所述台面20底部间的刚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自动化输送装置,其采用机械手臂来代替人工进行产品的传递,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运送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的承载工作台,其台面与其支撑底座之间采用弹性定位连接方式,使得台面受到的承载产品放置时的冲击会经过一定程度的弹性抵消,不会完全直接作用在台面以及其支撑底座上,如此使得其使用耐久度获得了较大的增长,避免了其频繁使用更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