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板加固摇盖式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882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侧板加固摇盖式包装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摇盖包装箱技术领域,是一种侧板加固摇盖式包装箱。



背景技术:

摇盖包装箱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带有上摇盖或/和下摇盖的,并能封闭的纸箱;但目前市场上的摇盖包装箱,普遍存在强度低,承压差;纸板浪费严重,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板加固摇盖式包装箱,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市场上的摇盖包装箱承压差,纸板浪费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侧板加固摇盖式包装箱,包括箱体,箱体为纸模切后折叠粘合而成;在箱体上分布有呈矩形的四道第一压痕线,第一压痕线将箱体分为位于底部的盒底板和盒底板四边的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前侧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压痕线连接有第一左前接合板和第一右前接合板;第一左前接合板固定在左侧板右侧前部;第一右前接合板固定在右侧板左侧前部;在第一左前接合板的上端通过第三双压痕线连接有第二左前接合板,第二左前接合板向下对折固定在第一左前接合板右端;在第一右前接合板的上端通过第三双压痕线连接有第二右前接合板,第二右前接合板向下对折固定在第一右前接合板左端;在后侧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压痕线连接有第一左后接合板和第一右后接合板;第一左后接合板固定在左侧板的左侧后部;第一右后接合板固定在右侧板的右侧后部;在第一左后接合板的上端通过第三双压痕线连接有第二左后接合板,第二左后接合板向下对折固定在第一左后接合板的右端;在第一右后接合板的上端通过第三双压痕线连接有第二右后接合板,第二右后接合板向下对折固定在第一右后接合板的左端;在前侧板顶端通过第四压痕线连接有能扣在箱口前部的前摇盖板;在后侧板顶端通过第四压痕线连接有能扣在箱口前部的后摇盖板。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第二左前接合板上的顶端可连接有从第一左前接合板上裁切的左前插板,在左前插板上设有第五压痕线,第五压痕线将左前插板分隔成外层插板和内层加固板,外层插板呈竖直状态并向上突出于第三双压痕线顶端;内层加固板对折在外层插板左侧并向下插于左前插板的切口内;在第二左后接合板的顶端连接有从第一左后接合板上裁切的左后插板,左后插板与左前插板结构相同,并呈前后对称分布;在第二右前接合板的顶端连接有从第一右前接合板上裁切的右前插板,右前插板与左前插板结构相同,并呈左右对称分布;在第二右后接合板上的顶端连接有从第一右后接合板上裁切的右后插板,右后插板与左后插板结构相同,并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前摇盖板上分别设有与左前插板和右前插板位置对应的摇盖插孔;在后摇盖板上分别设有与左后插板和右后插板位置对应的摇盖插孔;与左前插板、左后插板、右前插板、右后插板位置对应的盒底板上设有四个码垛插孔。

上述第一右后接合板与第二右后接合板之间、第一右前接合板与第二右前接合板之间,第一左后接合板与第二左后接合板之间、第一左前接合板与第二左前接合板之间可分别有对折间隙,在每个对折间隙上端的第三双压痕线处分别设有插孔;与插孔对应的后摇盖板两侧和前摇盖板两侧分别通过第五压痕线连接有能卡入插孔内并分别使后摇盖板和前摇盖板限位的插板。

上述插板可包括呈半圆形的端部和呈梯形的连接部;端部的直边与连接部的宽边固定为一体;半圆形的端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插孔的孔长,梯形的连接部的窄边宽度小于插孔的孔长。

上述前侧板与前摇盖板之间的第四压痕线处可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在后侧板与后摇盖板之间的第四压痕线处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增加接合板1的进行支撑加固,大大增加了本箱体的支撑强度,避免箱体挤压变形,结实耐用;同时制作本箱体时能够充分利用版面,使纸板的利用率高;摇盖插接方式不仅能保证摇盖限位,还能减小使用的纸板版面面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展开状态下模切板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第一压痕线,2为盒底板,3为前侧板,4为后侧板,5为左侧板,6为右侧板,7为第二压痕线,8为第一左前接合板,9为第一右前接合板,10为第三双压痕线,11为第二左前接合板,12为第二右前接合板,13为第一左后接合板,14为第一右后接合板,15为第二左后接合板,16为第二右后接合板,17为第四压痕线,18为前摇盖板,19为左后插板,20为第五压痕线,21为外层插板,22为内层加固板,23为右前插板,24为右后插板,25为插孔,26为后摇盖板,27为第五压痕线,28为插板,29为透气孔,30为码垛插孔,31为摇盖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3所示,该侧板加固摇盖式包装箱包括箱体,箱体为纸模切后折叠粘合而成;在箱体上分布有呈矩形的四道第一压痕线1,第一压痕线1将箱体分为位于底部的盒底板2和盒底板2四边的前侧板3、后侧板4、左侧板5和右侧板6;在前侧板3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压痕线7连接有第一左前接合板8和第一右前接合板9;第一左前接合板8固定在左侧板5右侧前部;第一右前接合板9固定在右侧板6左侧前部;在第一左前接合板8的上端通过第三双压痕线10连接有第二左前接合板11,第二左前接合板11向下对折固定在第一左前接合板8右端;在第一右前接合板9的上端通过第三双压痕线10连接有第二右前接合板12,第二右前接合板12向下对折固定在第一右前接合板9左端;在后侧板4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压痕线7连接有第一左后接合板13和第一右后接合板14;第一左后接合板13固定在左侧板5的左侧后部;第一右后接合板14固定在右侧板6的右侧后部;在第一左后接合板13的上端通过第三双压痕线10连接有第二左后接合板15,第二左后接合板15向下对折固定在第一左后接合板13的右端;在第一右后接合板14的上端通过第三双压痕线10连接有第二右后接合板16,第二右后接合板16向下对折固定在第一右后接合板14的左端;在前侧板3顶端通过第四压痕线17连接有能扣在箱口前部的前摇盖板18;在后侧板4顶端通过第四压痕线17连接有能扣在箱口前部的后摇盖板26。

箱体的左侧板5通过第一左前接合板8、第二左前接合板11、第一左后接合板13和第二左后接合板15进行支撑加固,箱体的右侧板6通过第一右前接合板9、第二右前接合板12、第一右后接合板14和第二右后接合板16进行支撑加固,大大增加了本箱体的支撑强度,使箱体的承压提高普通摇盖包装箱的50%以上,避免箱体挤压变形,结实耐用。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侧板加固摇盖式包装箱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如附图1、3所示,在第二左前接合板11上的顶端连接有从第一左前接合板8上裁切的左前插板,在左前插板上设有第五压痕线20,第五压痕线20将左前插板分隔成外层插板21和内层加固板22,外层插板21呈竖直状态并向上突出于第三双压痕线10顶端;内层加固板22对折在外层插板21左侧并向下插于左前插板的切口内;在第二左后接合板15的顶端连接有从第一左后接合板13上裁切的左后插板19,左后插板19与左前插板结构相同,并呈前后对称分布;在第二右前接合板12的顶端连接有从第一右前接合板9上裁切的右前插板23,右前插板23与左前插板结构相同,并呈左右对称分布;在第二右后接合板16上的顶端连接有从第一右后接合板14上裁切的右后插板24,右后插板24与左后插板19结构相同,并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前摇盖板18上分别设有与左前插板和右前插板23位置对应的摇盖插孔31;在后摇盖板26上分别设有与左后插板19和右后插板24位置对应的摇盖插孔31;与左前插板、左后插板19、右前插板23、右后插板24位置对应的盒底板2上设有四个码垛插孔30。增设的左前插板、左后插板19、右前插板23和右后插板24,除了与前摇盖板18和后摇盖板26上的之间形成插接关系,用于前摇盖板18和后摇盖板26在关闭后能够避免自行开启以外,还能够与盒底板2上的四个码垛插孔30之间形成上下插接关系,使码放的箱体之间充分接触;其中,右左前插板、左后插板19、右前插板23和右后插板24分别采用双层板结构,强度高,避免变形;这样的摇盖插接及码垛方式还能减小使用的纸板版面面积并充分利用版面,使纸板的利用率高,降低成本。

实施例3: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如附图2所示,在第一右后接合板14与第二右后接合板16之间、第一右前接合板9与第二右前接合板12之间,第一左后接合板13与第二左后接合板15之间、第一左前接合板8与第二左前接合板11之间分别有对折间隙,在每个对折间隙上端的第三双压痕线10处分别设有插孔25;与插孔25对应的后摇盖板26两侧和前摇盖板18两侧分别通过第五压痕线27连接有能卡入插孔25内并分别使后摇盖板26和前摇盖板18限位的插板28。关闭前摇盖板18时,前摇盖板18上的插孔25能够插入至左插板28上使前摇盖板18限位,后摇盖板26同理;这样的摇盖插接方式不仅能保证摇盖限位,还能减小使用的纸板版面面积,降低成本。

如附图2所示,插板28包括呈半圆形的端部和呈梯形的连接部;端部的直边与连接部的宽边固定为一体;半圆形的端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插孔25的孔长,梯形的连接部的窄边宽度小于插孔25的孔长。这样的插板28在使用时,插板28的半圆形的端部由于外边缘圆弧过渡,便于插板28插入插孔25;除此之外,半圆形的端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插孔25的孔长,使插板28与插孔25之间形成限位,这个限位即可避免摇盖自行开启,还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将插板28从插孔25中拔出使摇盖打开。

如附图1、2所示,在前侧板3与前摇盖板18之间的第四压痕线17处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29;在后侧板4与后摇盖板26之间的第四压痕线17处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29。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1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首先将如附图3所示的模切板沿水平的两条第一压痕线11将后侧板4向下折90°,前侧板3向上折90°;

第二步:将第一左前接合板8向右上方和第一左后接合板13向右下方分别折90°,第一右前接合板9向左上方和第一左后接合板13向右下方分别折90°;

第三步:将左侧板5沿左侧竖直的第一压痕线11向右折90°,并将左侧板5分别与第一左前接合板8和第一左后接合板13之间粘合固定;将右侧板6沿右侧竖直的第一压痕线1向左折90°;并将右侧板6分别与第一右前接合板9和第一右后接合板14之间粘合固定;

第四步:将第二左前接合板11向内对折并粘合固定在第一左前接合板8的内端面上;按照上述制作方法,第二左后接合板15粘合固定在第一左后接合板13上;第二右前接合板12粘合固定在第一右前接合板9;第二右后接合板16粘合固定在第一右后接合板14上;

第五步:将左前插板的内层加固板22沿着第五压痕线20对折粘合固定在外层插板21左端面上并插入切口内;按照上述制作方法,左后插板、右前插板和右后插板分别对折并粘合固定,完成箱体的制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