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组平衡压力式伸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84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单组平衡压力式伸缩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单组平衡压力式伸缩器。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伸缩装置,有伸缩导轨型的也有剪叉式伸缩型,但一般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伸缩过程还不顺畅,伸缩导轨型通常用于高精度的场合,具有足够的导向精度,加工困难,一般需要机械传动或液压传动来提供动力,维修起来比较麻烦,而剪叉式伸缩机构,交叉的支杆数量较多,保养起来比较麻烦,通常需要方管或槽钢做导轨,增加稳定性,且负荷能力低;现有技术中大部分伸缩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复杂,耗能大,伸缩过程不易操作,受压点处于变化状态,无法实现交替动作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单组平衡压力式伸缩器,其能够在受压点保持平衡状态下快速实现伸缩的动作,易维护、稳定性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组平衡压力式伸缩器,包括背板及倒置在背板上的L形支架,背板上位于L形支架的外侧铰接有上摆杆和下摆杆,所述L形支架包括垂向连接的长侧臂和短侧臂,长侧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上摆杆及下摆杆的自由端相铰接,长侧臂的下端向上铰接一下臂杆,短侧臂上远离所述上摆杆的一端向下铰接一推动杆,背板的下端铰接一拨动杆,拨动杆与背板的的铰接点位于长侧臂的外侧,L形支架的内侧位于背板的上端设置一开口向外的槽体,上臂杆的上端抵靠在槽体内,上臂杆的上端设有平衡压力点,上臂杆的下端铰接在下臂杆的中上方,推动杆的下端抵靠在拨动杆的外侧并可沿拨动杆上下移动,拨动杆的上端抵靠在下臂杆的外侧并可沿下臂杆上下移动,背板上位于推动杆的外侧还设置一与背板固定连接的定位轮,L形支架的上端设置一与背板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

推动杆的下端及拨动杆的上端均设置一滑动轮。

下摆杆与背板相连接的铰接轴上安装一轮毂,轮毂的外侧套置一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外侧啮合一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包括轮圈,轮圈的内侧设有棘齿,轮圈的外侧设有与从动齿轮相配合的轮齿,轮毂的外侧通过扭簧安装一棘爪,所述棘爪与轮圈内侧的棘齿相配合。

使用时,给平衡压力点一个力,使上臂杆带动下臂杆有向长侧臂所在方向摆动的趋势,驱使L型支架带动上摆杆、下摆杆、推动杆向下摆动或移动,推动杆下端的滑动轮沿拨动杆的外侧臂向下滑动,并驱动拨动杆向内侧摆动,拨动杆上端的滑动轮驱动下臂杆的上端与上臂杆的下端迅速靠拢,并共线;使得L形支架在下移伸缩的同时,保证平衡受压轮处于平衡不变的状态;当下臂杆与上臂杆共线时,长侧臂位于底板的最下端,当把作用在平衡受力轮上的力消除时,L形支架、上摆杆、下摆杆、上臂杆、下臂杆等互动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平衡受力轮的位置保持平衡状态。

本实用新型为单组伸缩装置,也可以在背板上设置两组或四组伸缩装置,两组伸缩装置可以在背板上相互重叠设置,使用时可以交替按压两组伸缩装置中的平衡受力轮,当其中一个L型支架伸出的时候,另一个L形支架处于回缩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在受压点保持平衡不变或微变状态下快速实现伸缩的动作,易维护、稳定性高,消除按压力时,L形支架能够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复位回缩,负载能力大,易维护,可适用于较为恶劣的环境,本实用新型为单组伸缩装置,也可以在背板上设置两组或多组伸缩装置,两组伸缩装置可以在背板上相互重叠设置,使用时可以交替施压,实现多组L形支架交替伸缩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当L形支架下移的时候,轮毂上的棘爪卡持棘齿并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此时可以将从动齿轮作为一个旋转动力。当L形支架上移的时候,棘爪与棘齿脱离,主动齿轮停止转动,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上摆杆,3.L形支架,4.推动杆,5.定位轮,6.槽体,7.平衡压力点,8.上臂杆,9.下臂杆,10.拨动杆,11.下摆杆,12.从动齿轮,13.主动齿轮,14.棘爪,15.轮毂,16.棘齿,17.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应理解为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中的“内”“外”指的是远离或朝向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组平衡压力式伸缩器,包括背板1和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倒置在背板上的L形支架3,背板1上位于L形支架3的外侧铰接有上摆杆2和下摆杆11,所述L形支架3包括垂向连接的长侧臂和短侧臂,长侧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上摆杆2及下摆杆11的自由端相铰接,长侧臂的下端向上铰接一下臂杆9,短侧臂上远离所述上摆杆2的一端向下铰接一推动杆4,背板1的下端铰接一拨动杆10,拨动杆10与背板1的的铰接点位于长侧臂的外侧,L形支架3的内侧位于背板1的上端设置一开口向外的槽体6,上臂杆8的上端设有平衡压力点7,该平衡压力点可以为一压轮或压块,所述压轮抵靠在槽体6内,上臂杆8的下端铰接在下臂杆9的中上方,上臂杆8的下端可以开设条形槽,条形槽的两侧设有与下臂杆9相铰接的两侧臂,当上臂杆8与下臂杆9共线时,下臂杆9的上端可以折叠至所述条形槽内;推动杆4的下端抵靠在拨动杆10的外侧并可沿拨动杆10上下移动,拨动杆10的上端抵靠在下臂杆9的外侧并可沿下臂杆上下移动,当然,也可以在下臂杆9的外侧设置滑槽,使拨动杆10上的滑动轮沿下臂杆9上的滑槽上下移动;背板1上位于推动杆4的外侧还设置一与背板固定连接的定位轮5,L形支架3的上端设置一与背板1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推动杆4的下端及拨动杆10的上端均设置一滑动轮。

下摆杆11与背板1相连接的铰接轴上安装一轮毂15,轮毂15的外侧套置一主动齿轮13,主动齿轮13的外侧啮合一从动齿轮12,所述主动齿轮13包括轮圈,轮圈的内侧设有棘齿16,轮圈的外侧设有与从动齿轮12相配合的轮齿,轮毂15的外侧通过扭簧安装一棘爪14,所述棘爪14与轮圈内侧的棘齿16相配合。

使用时,给平衡压力点7一个力,使上臂杆8带动下臂杆9有向长侧臂所在方向摆动的趋势,驱使L型支架3带动上摆杆2、下摆杆11向下摆动,推动杆4向下移动;推动杆4下端的滑动轮沿拨动杆10向下滑动,并驱动拨动杆10向内侧摆动,拨动杆10上端的滑动轮驱动下臂杆9的上端与上臂杆8的下端迅速靠拢,并共线;使得L形支架3在下移伸缩的同时,保证平衡受压轮7处于平衡不变的状态;当下臂杆9的上端与上臂杆8的下端重合时,长侧臂位于底板的最下端,当把作用在平衡受力轮3上的力消除时,L形支架3、上摆杆2、下摆杆11、上臂杆8、下臂杆9等互动杆在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下复位,平衡受力轮7的位置保持平衡状态。

本实用新型为单组伸缩装置,也可以在背板1上设置两组或四组伸缩装置,两组伸缩装置可以在背板1上相互重叠设置,使用时可以交替按压两组伸缩装置中的平衡受力轮7,当其中一个L型支架3伸出的时候,另一个L形支架3处于回缩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当L形支架3下移的时候,下摆杆11与背板1相连接的铰接轴带动轮毂转动,轮毂15上的棘爪卡持棘齿16并带动主动齿轮13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12转动,此时可以将从动齿轮12作为一个旋转动力。当L形支架3上移的时候,棘爪与棘齿16脱离,主动齿轮13停止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