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斗提升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6299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料斗提升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翻转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料斗提升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料斗可以用来盛放或者搬运物料,使物料满足其生产线上连续生产,例如在肥料的配置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肥料从低端提升然后料斗翻转,使物料倾倒。而目前一般对于这种情况主要是通过起重机或行车将料斗起吊,然后配合人工将料斗内的物料进行倾倒,这种方式操作复杂,并且需要行车配合,受到工厂生产环境的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料斗提升翻转装置,该料斗提升翻转装置结构合理,料斗的提升和翻转运行非常顺畅,不会出现摆动现象,这样使料斗内的物料倾倒更加快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料斗提升翻转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竖直设置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两根竖直杆上均设置有竖直延伸的第一支撑导轨板,所述第一支撑导轨板的板面与两根竖直杆组成的平面平行或共面,相对的竖直杆前侧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水平支撑杆,该水平支撑杆与对应的竖直杆一体成型,所述水平支撑杆上设置有水平支撑导轨板,该水平支撑导轨板的板面与第一支撑导轨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竖直杆上还设置有竖直延伸的连接导轨板,所述连接导轨板的板面与水平支撑导轨板的板面共面,连接导轨板和水平支撑导轨板之间弧形过渡连接形成第二支撑导轨板,所述矩形框架上竖直滑动安装有料斗,所述料斗的上端开口,所述料斗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导向轮组件和第二导向轮组件,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件的轮架绕水平中心线转动安装于料斗上,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件的导向轮与竖直杆上的第一支撑导轨板一一对应配合支撑,所述第二导向轮组件的轮架固定于料斗上且位于第一导向轮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轮组件的导向轮与第二支撑导轨板一一对应配合支撑,所述料斗上位于第一导向轮组件的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件,每个固定件上固定一根牵引绳的一端,各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有牵拉动力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牵拉动力装置包括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固定于矩形框架上,直线驱动装置的伸缩动力端朝下设置并固定有驱动导线轮,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设置有过渡导线轮,两根牵引绳的另一端经过过渡导线轮和驱动导线轮后固定在矩形框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气缸或直线电机或油缸。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料斗的前侧为出料侧,该料斗的前侧壁与竖直平面相交成一锐角。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件均包括轮架和一对导向轮,所述轮架绕水平中心线转动安装于料斗上,所述轮架上设置有两对水平延伸的安装条孔,所述导向轮的轮轴对应约束于一对安装条孔内并通过螺母紧固。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1.该料斗的提升翻转装置结构比较简单,通过牵拉动力装置和牵引绳完成料斗的提升和翻转,操控简单;2.该料斗的提升的过程中,第一导向轮组件与第一支撑导轨板配合支撑,第一导向轮组件可约束料斗的左右方向,而第二导向轮组件与连接导轨板配合时可以约束料斗的前后方向,这样料斗只能沿上下方向运行,使料斗的运动更加平稳顺畅,同时,当料斗向上运动到一定程度后,第二导向轮组件就过渡到水平支撑导轨板上,此时由于第一导向轮组件的轮架可以相对于料斗旋转,这样料斗就在牵引绳的牵拉作用下完成的翻转,整个过程也比较平稳;3.由于该水平支撑杆与对应的竖直杆一体成型,因此水平支撑导轨板和连接导轨板的衔接更好,水平支撑导轨板和连接导轨板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可以为一块板,这样精度更好,料斗的翻转更加可靠,稳定性更高,料斗翻转的位置更准确。

又由于所述牵拉动力装置包括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固定于矩形框架上,直线驱动装置的伸缩动力端朝下设置并固定有驱动导线轮,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设置有过渡导线轮,两根牵引绳的另一端经过过渡导线轮和驱动导线轮后固定在矩形框架上,该驱动方式结构简单,并且通过伸缩动力端的伸出量就可以控制料斗位置,使控制更加精确。

又由于所述料斗的前侧为出料侧,该料斗的前侧壁与竖直平面相交成一锐角,这样有利于料斗内物料的倾倒。

又由于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件均包括轮架和一对导向轮,所述轮架绕水平中心线转动安装于料斗上,所述轮架上设置有两对水平延伸的安装条孔,所述导向轮的轮轴对应约束于一对安装条孔内并通过螺母紧固,该导向轮的位置可以在水平左右方向做调整,方便安装和调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1.底座;2.竖直杆;3.水平支撑杆;4.第一支撑导轨板; 5.连接导轨板;6.水平支撑导轨板;7.料斗;8.固定轮;9.轮架;10.导向轮;11.第二导向轮组件;12.前侧壁;13.牵引绳;14.过渡导线轮;15. 气缸;16.驱动导线轮;17.安装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和图3所示,一种料斗7提升翻转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底座1和设置于底座1上的竖直设置的矩形框架,所述底座 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脚,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左右是以面朝图2 时确定,图2的左侧为左,垂直于图2纸面向内的为前。

所述矩形框架正常包括两个竖直杆2和固定于竖直杆2上端的上水平杆,竖直杆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从而形成矩形结构,正常情况,矩形框架作为料斗7提升的导向和支撑。

所述矩形框架在左右方向上的两根竖直杆2上均设置有竖直延伸的第一支撑导轨板4,所述第一支撑导轨板4的板面与两根竖直杆2组成的平面平行或共面,两根竖直杆2的第一支撑导轨板4相互配合进行上下方向的导向。

相对的竖直杆2前侧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水平支撑杆3,该水平支撑杆3与对应的竖直杆2一体成型,所述水平支撑杆3上设置有水平支撑导轨板6,该水平支撑导轨板6的板面与第一支撑导轨板4的板面垂直,以图3为例,第一支撑导轨板4的板面是左右平面,那么水平支撑导轨板6的板面则为前后平面。

所述竖直杆2上还设置有竖直延伸的连接导轨板5,所述连接导轨板5的板面与水平支撑导轨板6的板面共面,连接导轨板5和水平支撑导轨板6之间弧形过渡连接形成第二支撑导轨板,所述矩形框架上竖直滑动安装有料斗7,所述料斗7的上端开口,所述料斗7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导向轮组件和第二导向轮组件11,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件的轮架9绕水平中心线转动安装于料斗7上,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件的导向轮 10与竖直杆2上的第一支撑导轨板4一一对应配合支撑,该导向轮10 为V字形导向轮,导向轮10的V字形槽直接支撑在第一支撑导轨板4 上。

所述第二导向轮组件11的轮架固定于料斗7上且位于第一导向轮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轮组件11的导向轮与第二支撑导轨板一一对应配合支撑,该导向轮与第一导向轮组件的导向轮10结构相同,也呈V字形,所述料斗7上位于第一导向轮组件的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件,每个固定件上固定一根牵引绳13的一端,各牵引绳13的另一端连接有牵拉动力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为固定轮8,用来固定牵引绳13的线端,当然,固定轮8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例如直接是固定杆。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牵拉动力装置包括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固定于矩形框架上,直线驱动装置的伸缩动力端朝下设置并固定有驱动导线轮16,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过渡导线轮14,料斗7左右两侧的牵引绳13的另一端均经过过渡导线轮14和驱动导线轮16后固定在矩形框架上。当直线驱动装置的伸缩动力端向下运行时,驱动导线轮16向下运动就牵拉牵引绳13,完成料斗7的驱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气缸15,当然,不排除其他的直线驱动装置,例如直线电机或油缸。其驱动装置属于相似的动力,安装方式也基本相同,再次不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所述料斗7的前侧为出料侧,该料斗7的前侧壁12 与竖直平面相交成一锐角。这样料斗7向前倾倒时方便物料的导出。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件均包括轮架9和一对导向轮,所述轮架9绕水平中心线转动安装于料斗7上,该轮架9上是设置有一对安装侧板,用来安装导向轮10,该一对安装侧板上设置有两对水平延伸的安装条孔17,所述导向轮10的轮轴对应约束于一对安装条孔17内并通过螺母紧固,两个导向轮10成下上排列,利用安装条孔17可以方便水平调节导向轮10的位置,使导向轮10与第一支撑导轨板4的配合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物料倒入到料斗7内,然后气缸 15动作,气缸15的活塞杆向下运动,从而牵拉牵引绳13,牵引绳13 牵引料斗7向上移动,由于料斗7两侧的第一导向轮组件与第一支撑导轨板4支撑配合,同时第二导向轮组件11的导向轮与连接导轨板5支撑配合,从而约束料斗7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使料斗7只能上下运行,确保料斗7运行平稳,当第二导向轮组件11的导向轮与连接导轨板5 分离时,由于牵引绳13继续牵引料斗7,此时,料斗7就会绕第一导向轮组件的轮架9旋转中心摆动,此时第二导向轮组件11的导向轮过渡到水平支撑导轨板6上,而且同时第一导向轮组件的导向轮10还会持续提升,这样,料斗7的底部高度持续提升,而料斗7的上口由于约束在水平支撑导轨板6上而无法提升,只能向前移动,这样料斗7就实现了翻转倾倒。倾倒完成后,料斗7以相反的动作恢复到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提升翻转装置结构简单,无需使用行车等起吊工具,同时,水平支撑杆3与竖直杆2为一体成型,第二支撑导轨板衔接平滑顺畅,料斗7的运行非常平稳顺畅,料斗7不易晃动,料斗7提升的位置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气缸15、油缸和直线电机等执行装置目前的常规技术,在2008年4月北京第五版第二十八次印刷的《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中详细的公开了气缸15、电机以及其他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和其他的设计,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构清楚明了,2008年08月0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实用气动技术第3版SMC培训教材中就详细的公开了真空元件、气体回路和程序控制,表明了本实施例中的气路结构也是现有的技术,清楚明了,在2015年07月01日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机驱动与调速》书中也详细的介绍了电机的控制以及行程开关,因此,电路、气路连接都是清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