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卸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5027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卸粮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粮食运输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移动式卸粮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粮食仓储行业,粮食进仓的一种常用方式是由专用汽车将粮食运到仓库门前,然后车内粮食卸入移动输送机,由移动输送机送入仓库内的其它装粮设备,完成装仓作业。

申请号为“CN201420406940.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卸粮机,包括水平支架、倾斜支架、料斗和转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架上端焊接料斗,所述水平支架和倾斜支架之间通过转动轴连接。这种新型卸粮机结构简单,整个高度具有可调性,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散粮运输车的卸粮使用,使得粮食转移工作非常方便。

卸粮机需要将货车中的粮食通过自身的传送带运输到粮仓内,将一个粮仓装满后,就会需要再将卸粮机运输到下一个粮仓,由于卸粮机体积较大,自身重量较重,因此会存在搬运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卸粮机,具有方便移动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卸粮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用于运输粮食的运输带和用于驱动运输带转动的驱动部,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有位于机架下方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机架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机架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移动方向的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和万向轮将卸粮机撑起,并代替卸粮机来与工作面接触,通过推动机架便可以带动滚轮和万向轮相对工作面转动,达到移动卸粮机的目的,同时从侧面推动机架便可以转动万向轮,从而控制卸粮机的移动方向,取得了方便移动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万向轮上方固定设置有主缸筒,所述主缸筒内设置有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主活塞,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副缸筒,所述副缸筒设置有连通主缸筒的油管,所述支撑架设置有贴合套设在副缸筒内的活塞杆,所述油管设置有阻止液体从主缸筒回到副缸筒的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活塞杆,使得副缸筒内的液体进入主缸筒内,此时主缸筒内的主活塞便会被往上推,万向轮与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变大,便可以将卸粮机撑起,方便卸粮机更好地移动,遇到不平的地面也不会卡住;卸粮机工作时,将主活塞复位,便能降低卸粮机的高度,方便货车卸粮食,取得了提高灵活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固定支撑架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高度大于万向轮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架降低后,定位杆便会接触支撑面,定位杆代替万向轮来支撑卸粮机,避免卸粮机工作时的振动导致万向轮偏移,同时也避免万向轮长期支撑卸粮机,导致使用寿命减少,取得了提高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采用液控单向阀,所述支撑架设置有用于控制单向阀开合的脚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液体压入主缸筒内后,单向阀便会阻止液体回流到副缸筒内,同时需要复位的时候,借助脚踏便可以打开单向阀,主缸筒内的液体便会由于卸粮机的压力而从油管回到副缸筒内,取得了提高操作便捷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与活塞杆转动连接的压杆,所述支撑架设置有用于支撑压杆的固定杆,所述压杆与固定杆顶端铰接,压下所述压杆,便可以将副缸筒内的油压入主缸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下压杆,由于固定杆的支撑,因此压杆的与活塞杆铰接的一端会将活塞杆提起,此时副缸筒内的液体便会通过油管进入主缸筒内,取得了提高操作便捷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压杆的顶端设置有供使用者握持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握住把手,便可以方便地压动压杆,同时移动卸粮机时,也可以借助把手来方便地拉动卸粮机,取得了提高操作便捷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设置有位于运输带上方的V型的支撑盖,所述支撑盖底端设置有连通运输带的放料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货车将粮食倾倒在卸粮机上方的支撑盖上,粮食便会顺着支撑盖下落,并穿过放料槽后落在运输带上,对粮食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粮食洒到外面,取得了提高结构合理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盖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数根位于放料槽上方的匀料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货车倾倒的粮食过多时,粮食便会堆积在匀料杆上,并只能从匀料杆之间的缝隙漏出,多余的粮食也不会堆积在运输带上,避免大量粮食压在运输带上,导致驱动部负载过大,取得了提高结构合理性的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推动机架便可以带动滚轮和万向轮相对工作面转动,从而移动卸粮机,同时还可以借助主缸筒和副缸筒的连接,来达到控制卸粮机高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滚轮与机架连接关系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支撑架和机架具体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用于表现油管和主缸筒连接关系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机架;11、运输带;12、驱动部;13、支撑杆;14、滚轮;21、支撑架;22、万向轮;23、主缸筒;24、主活塞;25、副缸筒;26、活塞杆;27、油管;28、单向阀;29、脚踏;30、定位杆;31、压杆;32、固定杆;33、把手;41、支撑盖;42、放料槽;43、匀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卸粮机,包括机架1,机架1内设置有用于运输粮食的运输带11,同时机架1末端设置有用于驱动运输带11转动的驱动部12,本实施例中驱动部12采用电机来驱动运输带11转动。机架1靠近驱动部12的一侧设置有位于机架1下方的支撑杆13,支撑杆13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14。

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机架1的支撑架21,方形的支撑架2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移动方向的万向轮22。万向轮22上方固定设置有主缸筒23,圆柱形的主缸筒23内设置有顶端与支撑架21固定连接的主活塞24,支撑架2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配合主缸筒23的副缸筒25,圆柱形的副缸筒25设置有连通主缸筒23的油管27,支撑架21设置有贴合套设在副缸筒25内的活塞杆26,通过推动活塞杆26便能将副缸筒25内的液体压入主缸筒23内。

如图2所示,支撑架21设置有与活塞杆26转动连接的压杆31,支撑架21设置有用于支撑压杆31的固定杆32,压杆31与固定杆32顶端铰接,压杆31的顶端设置有供使用者握持的把手33。由于固定杆32的支撑,压下压杆31后,压杆31与活塞杆26铰接的一端会将活塞杆26提起,此时副缸筒25内的液体便会通过油管27进入主缸筒23内。

如图2所示,支撑架21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固定支撑架21的定位杆30,定位杆30的高度大于万向轮22的高度,将支撑架21降低后,定位杆30便会接触支撑面。

如图2和图3所示,油管27上设置有阻止液体从主缸筒23回到副缸筒25的单向阀28,油管27连通副缸筒25的一端位于活塞杆26上方,本实施例中单向阀28采用液控单向阀28,支撑架2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单向阀28开合的脚踏29,踩下脚踏29便可以打开单向阀28,使主缸筒23内的液体可以回流到副缸筒25内。

如图4所示,机架1设置有位于运输带11上方的V型的支撑盖41,支撑盖41底端设置有连通运输带11的放料槽42,支撑盖41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数根位于放料槽42上方的圆柱形的匀料杆43。多余的粮食会堆积在匀料杆43上,避免大量粮食压在运输带11上。

工作过程:压下把手33,从而拉起活塞杆26,使得副缸筒25内的液体进入主缸筒23内,此时主缸筒23内的主活塞24便会被往上推,万向轮22与支撑架21之间的距离变大,便可以将卸粮机撑起,通过推动机架1便可以带动滚轮14和万向轮22相对工作面转动,达到移动卸粮机的目的。

卸粮机工作时,踩下脚踏29,使主缸筒23和副缸筒25连通,液体便会进入副缸筒25内,从而将主活塞24复位,便能降低卸粮机的高度,方便货车卸粮食。货车将粮食倾倒在卸粮机上方的支撑盖41上,粮食便会顺着支撑盖41下落,并穿过放料槽42后落在运输带11上,对粮食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粮食洒到外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