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纳结构和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125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容纳结构和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描述一种容纳结构和包装结构,尤指一种用以与该包装结构相匹配且可调其内部的第一容置空间的尺寸并且其外形尺寸不变的容纳结构及具有该容纳结构的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笔记本电脑键盘的种类越来越多,并且结构也越来越精细,从而对笔记本电脑键盘的包装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类型的笔记本电脑键盘需要不同的包装设计,以使笔记本电脑键盘放置于包装内后,不会移动且具有缓冲功能,避免笔记本电脑键盘的损坏。但是,由于笔记本电脑键盘的种类较多,若不同类型的笔记本电脑键盘使用制作不同类型的包装,成本比较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容纳结构和包装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及该包装结构的容纳结构,可调节内部的第一容置空间的尺寸且其外形尺寸不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容纳结构,用于容置物体,该容纳结构包含:

多个第一板,该多个第一板间隔设置,且该多个第一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相对的上端和下端;

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该多个第一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该两个侧板与该多个第一板卡合配合,该两个侧板与该多个第一板围设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

上板,设置于该两个侧板之间,并与该多个第一板的上端配合,且该上板与该两个侧板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侧板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该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具有上开口;

其中,在组装该容纳结构时,该容纳结构通过调节该两个侧板于该多个第一板上的卡合位置来调节该两个侧板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该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尺寸;且该容纳结构通过调节该上板于该多个第一板的上端的卡合位置来调节该上开口的位置。

较佳的,在组装该容纳结构时,该容置空间通过调节该多个第一板于该两个侧板上的卡合位置来调节该多个第一板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该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二尺寸。

较佳的,该物体包括主体和延伸部,该主体容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该延伸部经由该上开口凸出该第一容置空间。

较佳的,该多个第一板的该第一侧和该第二侧上皆具有多个第一卡槽,该多个第一卡槽对应该多个第一板不同的卡合位置,以与该两个侧板卡合配合,进而调节该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尺寸。

较佳的,该多个第一卡槽位于该多个第一板的该第一侧和该第二侧的上端;或者,该多个第一卡槽位于该多个第一板的该第一侧和该第二侧的下端;或者,该多个第一卡槽交替位于该多个第一板的该第一侧和该第二侧的上端和下端。

较佳的,该两个侧板上均具有多个第二卡槽,该多个第二卡槽对应该两个侧板不同的卡合位置,该第二卡槽用以与该多个第一卡槽相卡合,进而调节该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二尺寸。

较佳的,该第二卡槽延伸至该侧板的边缘并形成开口,以使该两个侧板藉由该多个第二卡槽与该多个第一板插设组装。

较佳的,每一个侧板均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侧板和第二子侧板,该第一子侧板和该第二子侧板之间的间距小于该两个侧板之间的间距,该第一子侧板和该第二子侧板与该多个第一板的不同位置卡合。

较佳的,该多个第一板的上端还具有多个第三卡槽,该多个第三卡槽位于该两个侧板之间,该多个第三卡槽与该上板卡合配合。

较佳的,该上板于该第一板所在的平面的投影呈“凵”字型。

较佳的,还包括底板,该底板位于该两个侧板之间,且该底板具有多个第四卡槽,该多个第四卡槽与该多个第一板的下端卡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装装置,该包装装置包括外箱体以及上述容纳结构,该外箱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于容置该容纳结构,且该第二容置空间与该容纳结构的外形尺寸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容纳结构,该容纳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板、两个侧板以及上板,多个第一板间隔排列,该两个侧板与该多个第一板卡合配合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在组装容纳结构时,可以通过使两个侧板与多个第一板上不同位置的卡合配合来调节两个侧板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尺寸,以适应不同大小不同型号的该物体,可调性较高,且成本较低,且该上板设置于两个侧板之间,并与该多个第一板的上端配合且该上板与该两个侧板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侧板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该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具有上开口,且可使该上盖与该多个第一板的上端的不同位置的配合来调节该上开口的位置,如此,容置于该容置空间的该物体的延伸部位可藉由该上开口伸出该第一容置空间,而避免被折坏或者压坏,且可适应不同型号的该物体;此外,该容纳结构的外形尺寸由该多个第一板的尺寸和该两个侧板的尺寸决定,不受该第一尺寸变化的影响,亦不受该上板位置移动的影响,如此,与该容纳结构配套的外箱体的尺寸可以是固定的,即当该多个第一板和该两个侧板的尺寸一定时,对应的该外箱体的尺寸是固定的,可节省外箱体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纳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主视图。

图4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后视图。

图5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6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仰视图。

图7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左侧视图。

图8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纳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主视图;图4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后视图;图5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俯视图;图6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仰视图;图7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左侧视图;图8为图2的容纳结构组装后的右侧视图。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容纳结构100,容纳结构100包括多个第一板10、两个侧板20以及上板30。多个第一板10间隔排列,两个侧板20与多个第一板10卡合配合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以容纳物体,该物体包括主体和延伸部,该物体可以是电子装置例如键盘、投影装置、显示装置、平板、手机、任何具有按键的键盘模组等,但不以此为限,亦可以是其他非电子装置,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在组装容纳结构100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两个侧板20于多个第一板10上的卡合位置来调节两个侧板20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的第一尺寸,以适应不同大小不同型号的该物体,可调性较高,且成本较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尺寸为第一容置空间40的于两个侧板20之间的距离,通俗讲就是第一容置空间40的宽度或者横向尺寸。上板30设置于两个侧板20之间,并与多个第一板10的上端配合,以限制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40的该物体自上端开口脱出,上板30与两个侧板20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侧板2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具有上开口401,如此,该本体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40,该延伸部经由上开口401凸出第一容置空间40,即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40的该物体的延伸部位可藉由上开口401伸出第一容置空间40,而避免被折坏或者压坏,该物体的延伸部位例如可以是该物体的线体(电源线、数据线),但不以此为限。并且,上板30可以与多个第一板10的上端的不同位置的配合,从而可调节上开口401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大小不同型号的该物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容置空间而言,通过使两个侧板20与多个第一板10上不同位置的卡合配合来调节两个侧板20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的第一尺寸,以适应不同大小不同型号的该物体,避免运输过程中容置的该物体的晃动而导致损坏,可调性较高,且成本较低;而容纳结构100的外形尺寸由多个第一板10的尺寸和两个侧板20的尺寸决定,不受该第一尺寸变化的影响,亦不受上板30位置移动的影响,如此,与容纳结构10配套的外箱体的尺寸可以是固定的,即当多个第一板10和两个侧板20的尺寸一定时,对应的外箱体的尺寸是固定的,可节省外箱体的成本。下面对容纳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描述。为便于描述,特定义两两相互垂直的X轴、Y轴和Z轴所在的空间。

多个第一板10结构一致,直立间隔设置,较佳的为平行间隔,本实施例中,第一板10所在的平面平行于该X轴和该Y轴所在的平面。多个第一板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以及相对的上端103和下端104,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用以与两个侧板20相配合,以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上端103用以与上板30相配合。参见图1所示,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为第一板10于该X轴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进一步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板10之间的间距为第一容置空间40的第二尺寸,在组装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板10于两个侧板20上的卡合位置来调节该两个第一板10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两个第一板10对应的第一容置空间40的第二尺寸,即,通过调节多个第一板10与两个侧板20上不同位置的卡合配合来调节多个第一板10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第一容置空间40的第二尺寸,其中,该第二尺寸为两个第一板10于该Z轴方向上的间距,通俗讲,该第二尺寸为第一容置空间40的纵向尺寸。于实际应用中,当第一板10的个数大于两个时,则可形成大于1个的第一容置空间40,举例来说,当具有三个第一板10时,可形成2个第一容置空间40,当具有11个第一板10时,则可形成10个第一容置空间40。进一步的,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的第二尺寸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板10等间距设置,从而使得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40的第二尺寸均相同,具体以第一容置空间40所容置的物体的尺寸为准,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板10可相互间不平行,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两个侧板20,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一板10的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两个侧板20与多个第一板10卡合配合,两个侧板20与多个第一板10围设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在组装容纳结构100时,使用者通过调节两个侧板20于多个第一板10上的卡合位置来调节两个侧板20之间的间距,即调节两个侧板20于该X轴方向上的尺寸,进而调节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的第一尺寸,即,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于该X轴方向上的尺寸,以适应不同尺寸、型号的物体。进一步的,两个侧板20可以不相互平行,亦可以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两个侧板20相互平行,且两个侧板20所在的平面平行于该Y轴和该Z轴所在的平面,即两个侧板20垂直于多个第一板10,如此,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均为矩形,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的形状可不相同,例如可以为梯形,或者不规则四边形,相邻的两个第一容置空间40的形状可相同,但是可以是相互呈镜像关系,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上板30,用以与多个第一板10的上端103配合,以限制位于第一容置空间40内的该物体自上侧脱出或者上下晃动,且上板30与两个侧板20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侧板2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具有上开口401。参见图1所示,上板于第一板10所在的平面(即该X轴和该Y轴所在平面)的投影呈“凵”字型,且上板30具有多个卡槽,上板30的卡槽沿该X轴方向延伸,以与多个第一板10的上端103卡合。本实施例中,上板30与两个侧板20之间均具有间隙,则每个第一容置空间40具有两个上开口401,且上板30位于该两个上开口401之间,如此,可适用于该物体具有两个以上延伸部,或者可适应不同位置的延伸部位,具有较好的兼容性,但不以此为限,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组装容纳结构100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改变两个侧板20于多个第一板10上的卡合位置来调节两个侧板20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的第一尺寸,以适应不同大小不同型号的该物体,可调性较高,且成本较低;并且,上板30设置于两个侧板20之间,并与多个第一板10的上端103配合,以限制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40的该物体自上端开口脱出,上板30与两个侧板20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侧板2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具有上开口401,如此,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40的该物体的延伸部位可藉由上开口401伸出第一容置空间40,而避免被折坏或者压坏,该物体的延伸部位例如可以是该物体的线体(电源线、数据线),且可使该上盖与该多个第一板的上端的不同位置的配合来调节该上开口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型号的该物品;此外,容纳结构100的外形尺寸由多个第一板10的尺寸和两个侧板20的尺寸决定,不受该第一尺寸变化的影响,亦不受上板30位置移动的影响,如此,与容纳结构10配套的外箱体的尺寸可以是固定的,即当多个第一板10和两个侧板20的尺寸一定时,对应的外箱体的尺寸是固定的,可节省外箱体的成本。本实施例中,容纳结构100呈长方体形,该长方体的三边分别平行于该X轴、该Y轴和该Z轴,该长方体的长为多个第一板10于该X轴方向上的长度,当多个第一板10于该X轴方向上的长度一样时,则以任意一个第一板10于该X轴方向上的长度作为该长方体的长;该长方体的宽为两个侧板20于该Z轴方向上的长度,因为多个第一板10均要与两个侧板20卡合,使得两个侧板20于该Z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多个第一板10于该Z轴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即最前端的第一板10至最后端的第一板10之间的距离),因而,两个侧板20于该Z轴方向上的长度作为该长方体的宽;该长方体的高为其于该Y轴方向上的长度,当两个侧板20于该Y轴方向自上端103延伸至下端104,则该长方体的高既可以是多个第一板10于该Y轴方向上的长度也可以是两个侧板20于该Y轴方向上的长度。如此,该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均是由多个第一板10和两个侧板20的固有尺寸决定,不受两个侧板20之间间距的影响,亦不受多个第一板10之间间距的影响,换句话说,容纳结构100的外形尺寸是固定的,对应的外箱体的尺寸是固定的。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板10的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上具有多个第一卡槽105,多个第一卡槽105对应多个第一板10不同的卡合位置,以与两个侧板20卡合配合,进而调节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的第一尺寸,且具有较好的固定性。进一步的,多个第一卡槽105延伸至多个第一板10的边缘并形成开口,以与两个侧板20插设组装。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05沿该Y轴方向延伸。进一步的,多个第一卡槽105交替位于多个第一板10的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的上端103和下端104,如此,在既能满足具有多个不同位置第一卡槽105的情况下,亦能使多个第一板1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卡槽105位于多个第一板10的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的上端103;或者,多个第一卡槽105位于多个第一板10的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的下端104,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上第一卡槽105的数量和分布距离直接决定了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尺寸,以及第一子侧板202和第二子侧板203之间的间距,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多个第一板10与两个侧板20卡合的固定性,两个侧板20上均具有多个第二卡槽201,多个第二卡槽201对应两个侧板20不同的卡合位置,第二卡槽201用以与第一卡槽105相卡合,进而调节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40的第二尺寸。第二卡槽201延伸至侧板20的边缘并形成开口,以使两个侧板20藉由多个第二卡槽201与多个第一板10插设组装。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卡槽105沿该Y轴方向延伸。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设计成:多个第一板10上具有多个第一卡槽105,而两个侧板20上不具有第二卡槽201,或者多个第一板10上不具有第一卡槽105,而两个侧板20上具有多个第二卡槽201,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每一个侧板20均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侧板202和第二子侧板203,第一子侧板202和第二子侧板203之间具有间距,第一子侧板202和第二子侧板203与多个第一板10的不同位置卡合,即与多个第一板10上的不同位置的第一卡槽105卡合,以提高侧板20的强度和缓冲性能,并且,第一子侧板202和第二子侧板203之间的间距可根据所需的缓冲性能进行调节,即可根据所需的缓冲性能决定与不同位置的第一卡槽105卡合,较佳的,第一子侧板202和第二子侧板203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侧板20之间的间距,参见图1所示,两个侧板20之间的间距具体指两个第一子侧板202之间的距离,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子侧板202自多个第一板10的上端103向下端104卡扣,第二子侧板202自多个第一板10的下端104向上端103卡扣,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多个第一板10的上端103还具有多个第三卡槽106,多个第三卡槽106位于两个侧板20之间,多个第三卡槽106与上板30卡合配合。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三卡槽106的分布自第一侧101延伸至第二侧102,且不与多个第一卡槽105的位置相互冲突,以提高上板30的可移动位置,进一步提高兼容性。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三卡槽106沿该X轴方向延伸设置,并延伸至边缘形成开口,以与上板30插设配合。

进一步的,上板30包括相对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以及连接该第一部和该第二部的连接部,该上板30的多个卡槽位于该连接部,当上板30与多个第一板10卡合配合时,多个第一板10的上端的位于该第一部和该第二部之间的部分藉由上板30上的多个开槽伸出,且该连接部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多个第一部10所在的平面,且该第一部和该第二部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第三卡槽106内,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较佳的,该第一部和该第二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该第一部和该第二部所在的平面均垂直于该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上板30的每个卡槽沿该X轴方向设置。

还包括底板50,底板50为双层结构,底板50位于两个侧板20之间,底板呈反向“凹”字型,且底板50具有多个第四卡槽501,多个第四卡槽501沿该X轴方向延伸,以与多个第一板10的下端104卡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于多个第一板10的排列方向(即该Z轴方向上),位于最前端的两个第一板10之间可以不放置该物体,以共同作为前板,且位于最前端的两个第一板10之间的间距根据所需的缓冲能力进行调整,相应的,位于最后端的两个第一板10之间可以不放置该物体,以共同作为后板,且位于最后端的两个第一板10之间的间距根据所需的缓冲能力进行调整,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于组装容纳结构100时,组装容纳结构100的组装方法的步骤包括:

S101将多个第一板10间隔排列;

S102将一个侧板20与多个第一板10的第一侧101卡合,将另一个侧板20与多个第一板10的第二侧102卡合;

S103将上板30卡合于多个第一板10的上端103。

或者,组装容纳结构100的组装方法的步骤包括:

S104将多个第一板10分别依次插设于底板50的多个第四卡槽501上,以使多个第一板10直立且间隔排列;

S105将一个侧板20与多个第一板10的第一侧101卡合,将另一个侧板20与多个第一板10的第二侧102卡合;

S106将上板30卡合于多个第一板10的上端103。

或者,组装容纳结构100的该组装方法包括:

S107将一个第一板10的第一侧101与一个侧板20卡合,并将一个第一板10的第二侧102与另一个侧板20卡合;

S108将其余的第一板10依次与两个侧板20卡合;

S109将上板30卡合于多个第一板10的上端103。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容纳结构,该容纳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板、两个侧板以及上板,多个第一板间隔排列,该两个侧板与该多个第一板卡合配合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在组装容纳结构时,可以通过使两个侧板与多个第一板上不同位置的卡合配合来调节两个侧板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尺寸,以适应不同大小不同型号的该物体,可调性较高,且成本较低,且该上板设置于两个侧板之间,并与该多个第一板的上端配合且该上板与该两个侧板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侧板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该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具有上开口,且可使该上盖与该多个第一板的上端的不同位置的配合来调节该上开口的位置,如此,容置于该容置空间的该物体的延伸部位可藉由该上开口伸出该第一容置空间,而避免被折坏或者压坏,且可适应不同型号的该物体;此外,该容纳结构的外形尺寸由该多个第一板的尺寸和该两个侧板的尺寸决定,不受该第一尺寸变化的影响,亦不受该上板位置移动的影响,如此,与该容纳结构配套的外箱体的尺寸可以是固定的,即当该多个第一板和该两个侧板的尺寸一定时,对应的该外箱体的尺寸是固定的,可节省外箱体的成本。

于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包括外箱体和上述容纳结构100,该外箱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以容纳容纳结构100,且该第二容置空间与容纳结构100的外形尺寸相匹配。且本实用新型该包装置的容纳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板、两个侧板以及上板,多个第一板间隔排列,该两个侧板与该多个第一板卡合配合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在组装容纳结构时,可以通过使两个侧板与多个第一板上不同位置的卡合配合来调节两个侧板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尺寸,以适应不同大小不同型号的该物体,可调性较高,且成本较低,且该上板设置于两个侧板之间,并与该多个第一板的上端配合且该上板与该两个侧板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侧板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该至少一个第一容置空间具有上开口,且可使该上盖与该多个第一板的上端的不同位置的配合来调节该上开口的位置,如此,容置于该容置空间的该物体的延伸部位可藉由该上开口伸出该第一容置空间,而避免被折坏或者压坏,且可适应不同型号的该物体;此外,该容纳结构的外形尺寸由该多个第一板的尺寸和该两个侧板的尺寸决定,不受该第一尺寸变化的影响,亦不受该上板位置移动的影响,如此,与该容纳结构配套的外箱体的尺寸可以是固定的,即当该多个第一板和该两个侧板的尺寸一定时,对应的该外箱体的尺寸是固定的,可节省外箱体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