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调节骨架钢丝绳间距调节横向刚性的管状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6936发布日期:2018-10-19 20:5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调节骨架钢丝绳间距调节横向刚性的管状输送带,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状输送带是指在整个或部分运输路线上可以弯曲成管状的输送带,由于其密闭输送,可以防止物料洒落,完成大倾角和弯曲运输,实现高速、大运量输送,因此已成为输送带行业的发展趋势。

管状输送带运输物料时,必须成圆管状才能有效地防止物料飞散、洒落,因此对于输送带的橡胶层和骨架层都有很高的要求,刚性的大小是能否形成管状的关键。刚性太大,难以成管,即使成管状也会增大带体与托辊间的摩擦阻力,造成输送带过早损坏;刚性太小,则容易出现带体塌陷,不能形成稳固的管状。另外管状输送带边部的横向刚性值大小也决定了成管性能,由于输送带运行过程中边部有搭接,搭接部位若刚性太大,对托辊的压力大,摩擦力大,从而会影响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刚性太小,搭接部位容易出现缝隙导致密封性不佳,甚至引起物料泄漏等。因此要采用特殊的骨架材料和结构设计,保证成管时两边搭接部分和带体均有良好的可屈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管性良好的管状输送带,包括上覆盖层、芯胶层、上增强层、骨架层、下增强层和下覆盖层,所述骨架层为沿带体纵向排列的钢丝绳,所述骨架层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上增强层和下增强层,所述芯胶层铺设于上覆盖层和上增强层之间以及下覆盖层和下增强层之间,以及填充在骨架层钢丝绳的空隙内,所述骨架层内分布着长度相同、直径不同的两种钢丝绳,大直径的钢丝绳纵向排布在带体中部,小直径的钢丝绳均匀排布在带体两端,两端小直径钢丝绳排布区域合计占带体横向总宽度的18%~30%。

其中大直径钢丝绳的排布又分为两种情况:(1)所述大直径的钢丝绳以相同间隔均匀排布在带体中部。(2)所述大直径的钢丝绳在带体中部以不同的间隔方式排布,其中距离带体中部轴线8%~10%区域的钢丝绳间隔小于其他区域的钢丝绳。

所述增强层为垂直于纵向钢丝绳的方向,横向均匀铺设的钢丝绳、钢丝帘线、钢丝网、纤维绳、纤维织物、尼龙帆布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大直径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为8~12mm,所述小直径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管状输送带在骨架层上下设置增强层、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钢丝绳进行排布,并通过调节钢丝绳之间的间距,减小带体两端的横向刚性,使得输送带搭接部分易于弯曲成管形,且不影响管状输送带整体的横向刚性,同时带体中部钢丝绳密集分布降低了带体的重心,以免运输时带体产生扭转。

附图说明

图1为管状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外一种通过调节骨架钢丝绳间距调节横向刚性的管状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覆盖层;2-上增强层;3-下增强层;4-下覆盖层;5-芯胶层;6-大直径钢丝绳;7-小直径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但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特征及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状输送带,包括上覆盖层、芯胶层、上增强层、骨架层、下增强层和下覆盖层。骨架层为沿带体纵向排列的钢丝绳,骨架层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上增强层和下增强层,芯胶层铺设于上覆盖层和上增强层之间以及下覆盖层和下增强层之间,以及填充在骨架层钢丝绳的空隙内。增强层为垂直于纵向钢丝绳的方向,横向均匀铺设的钢丝绳、钢丝帘线、钢丝网、纤维绳、纤维织物、尼龙帆布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设置增强层和芯胶层,提高了带体的横向刚性和耐磨性,保证成管后长时间运输不塌管,不破损,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为了使输送带两端易于搭接成管形,需要减小带体端部的横向刚性,因此本发明在所述骨架层内设置了长度相同、直径不同的两种钢丝绳。其中,大直径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为8~12mm,小直径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为3~5mm。大直径的钢丝绳纵向排布在带体中部,小直径的钢丝绳均匀排布在带体两端,两端小直径钢丝绳排布区域合计占带体横向总宽度的18%~30%。其中大直径钢丝绳的排布又分为两种情况:(1)如图1所示,大直径的钢丝绳可以相同间隔均匀排布在带体中部;(2)如图2所示,大直径的钢丝绳在带体中部以不同的间隔方式排布,其中距离带体中部轴线8%~10%区域的钢丝绳间隔小于其他区域的钢丝绳。带体中部钢丝绳的密集分布使得输送带在弯曲成管输送过程中整体重心下移,降低带体扭转的可能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