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137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真空瓶多采用塑料材质制成,较为廉价,降低了其市场价值,且其内部结构配合简单,设计不够合理,急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真空瓶,设计合理,出液方便,外观精美,实用性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瓶,包括瓶身、中节、按头、內盖和外盖,所述瓶身的底部开口并通过铝底座包覆,瓶身内壁过盈配合设有下活塞,瓶身的上端设有缩颈口,所述缩颈口的上端压接活塞套,所述活塞套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大径部的内壁过盈设有上活塞,所述小径部内固定设有溢流套,所述活塞套的顶端压接有泵套,所述泵套螺接在缩颈口的外壁,泵套的中心压接有压套,所述压套与活塞套通过扣接连接,所述按头的下部中心通过扣接连接有外活塞杆,所述外活塞杆的内部中心通过扣接连接有内活塞杆,外活塞杆穿过压套的中心内壁,所述内活塞杆的外壁过盈套设上活塞,所述外活塞杆和压套之间压接弹簧,所述中节的下部固定在瓶身上,中节的外壁套设內盖,所述內盖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盖。

所述瓶身的下部外壁设有缺口环部,所述铝底座从瓶身的底部开口处向上延伸包覆在缺口环部上,铝底座的底部中心设有凹底面,所述凹底面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通孔,凹底面的上方贴合设有底板,所述下活塞向下运动抵住底板。

所述瓶身的上部设有外径缩小的缩径部,所述缩径部通过向内水平延伸的颈口台连接缩颈口,所述中节包括从下往上一体成型的第一轴向环面、第一径向环面、第二轴向环面、第二径向环面、第三轴向环面、折面和第三径向环面,所述第一轴向环面的内壁与缩径部的外壁之间通过胶水粘接,所述第一径向环面位于颈口台的上方且间隙配合。

所述大径部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压接在缩颈口上端的凸抵块,大径部位于缩颈口内部,大径部与小径部之间通过凸口部过渡,所述上活塞的外径大于凸口部的内径,所述小径部的底部通过收口板连接有向下竖直延伸的引导环,所述收口板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溢流套包括环状的外套体和位于中心的圆垫片,所述外套体的外壁贴合小径部的内壁,外套体的上端面抵住凸口部,外套体的下端面抵住收口板的上端面,所述圆垫片贴合位于第二通孔上,圆垫片的厚度为外套体的厚度的1/5~1/4,圆垫片的外缘周向均布多个内接头,所述外套体的内壁下部周向均布多个外接头,相对的外接头和内接头之间通过一个弧形头连接,所述外套体和圆垫片之间通过外接头、弧形头和内接头形成多个导流空间。

所述泵套包括与缩颈口螺接的套接环,所述第三轴向环面的内壁贴合套接环的外壁,所述套接环的上部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横向压环,所述横向压环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导向环,横向压环的内缘下部设有压接凸抵块的下抵接台面,横向压环的内缘上部设有上抵接台面。

所述压套的中部向内延伸形成横向压头,所述横向压头压接上抵接台面,压套的下部外壁设有第三凹环,所述大径部的外壁设有与第三凹环相配的第三凸环,所述第三凸环和第三凹环形成扣接连接,所述按头的下表面向下竖直延伸形成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中心设有第四通孔,所述按头的下表面外部设有可沿着导向环的内缘上下升降的外环沿,所述导向套的下部外壁设有第一凸环,所述外活塞杆包括套头部,所述套头部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凸环相配的第一凹环,所述第一凸环和第一凹环形成扣接连接,所述套头部的顶端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平杆头,套头部的下端一体成型设有内部中空的外直杆部,所述外直杆部的上部形成台阶座,外直杆部的上部内壁设有第二凹环,所述内活塞杆包括一体成型的内直杆部和位于内直杆部底端的挡口部,所述内直杆部的中心设有第五通孔,内直杆部的上端面抵住台阶座,内直杆部的外壁设有与第二凹环相配的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凹环和第二凸环形成扣接连接,所述上活塞过盈设在内直杆部上,上活塞的内径小于挡口部的外径,所述内直杆部的底部外壁周向均布多个连通第五通孔的第三通孔。

所述內盖包括一体成型的内盘面、第一内挡环、横向挡面和第二内挡环,所述内盘面的外缘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第一内挡环,所述第一内挡环的底部通过横向挡面连接到第二内挡环,第一内挡环的下部内部周向均布多个卡条,所述卡条与第三轴向环面的外壁过盈配合。

所述外盖包括一体成型的外盘面和外挡环,所述外盘面的外缘向下竖直延伸形成外挡环,所述外挡环的内壁与第二内挡环的外壁之间通过胶水粘接。

所述平杆头和横向压头之间压接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瓶身底部开口并通过铝底座向上包覆,美观实用;通过底板能减小下活塞的长度,下活塞上下移动更加灵活;中节和外盖配合进行包覆,外形精美,大大提升了其市场价值;其本装置出液方便,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套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中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瓶身1、缺口环部11、缩径部12、颈口台13、缩颈口14、铝底座2、凹底面21、第一通孔22、底板23、下活塞24、活塞套3、凸抵块31、第三凸环32、大径部33、小径部34、凸口部35、收口板36、引导环37、第二通孔38、溢流套39、外套体310、圆垫片311、外接头312、弧形头313、内接头314、导流空间315、压套4、第三凹环41、横向压头42、泵套5、套接环51、横向压环52、下抵接台面53、上抵接台面54、导向环55、中节6、第一轴向环面61、第一径向环面62、第二轴向环面63、第二径向环面64、第三轴向环面65、折面66、第三径向环面67、按头7、导向套71、外环沿72、外活塞杆73、第一凸环74、第一凹环75、套头部76、平杆头77、外直杆部78、第四通孔79、第五通孔710、台阶座711、第二凹环712、内活塞杆713、内直杆部714、第二凸环715、第三通孔716、挡口部717、上活塞718、弹簧719、內盖8、内盘面81、第一内挡环82、横向挡面83、第二内挡环84、卡条85、外盖9、外盘面91、外挡环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7所示,一种真空瓶,包括瓶身1、中节6、按头7、內盖8和外盖9,所述瓶身1的底部开口并通过铝底座2包覆,瓶身1内部中空且上下均开口,所述瓶身1的下部外壁设有缺口环部11,所述铝底座2从瓶身1的底部开口处向上延伸包覆在缺口环部11上,铝底座2与缺口环部11的结合处通过胶水粘接,铝底座2的底部中心设有凹底面21,所述凹底面21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通孔22,第一通孔22用于微量出气,凹底面21的上方贴合设有底板23,底板23也通过胶水粘接在凹底面21的上表面,所述下活塞24向下运动抵住底板23。瓶身1内壁过盈配合设有下活塞24,底板23作为下活塞24向下运动时的限位,有效缩短了下活塞24的长度。

瓶身1的上端设有缩颈口14,所述缩颈口14的上端压接活塞套3,所述活塞套3包括大径部33和小径部34,大径部33的直径大于小径部34的直径,所述大径部33的内壁过盈设有上活塞718,上活塞718可在大径部33内上下移动,向上移动到抵接压套4的下端面,向下可移动到抵接凸口部35。

所述小径部34内固定设有溢流套39,所述溢流套39包括环状的外套体310和位于中心的圆垫片311,所述外套体310的外壁贴合小径部34的内壁,外套体310的上端面抵住凸口部35,外套体310的下端面抵住收口板36的上端面,因此外套体310无法移动,所述圆垫片311贴合位于第二通孔38上,圆垫片311的厚度为外套体310的厚度的1/5~1/4,圆垫片311的外缘周向均布多个内接头314,所述外套体310的内壁下部周向均布多个外接头312,相对的外接头312和内接头314之间通过一个弧形头313连接,所述外套体310和圆垫片311之间通过外接头312、弧形头313和内接头314形成多个导流空间315,本实用新型中的外接头312、弧形头313和内接头314均为三个。溢流套39为塑料材质,具备弹性变形能力。

所述活塞套3的顶端压接有泵套5,所述泵套5螺接在缩颈口14的外壁,泵套5的中心压接有压套4,所述压套4与活塞套3通过扣接连接,所述按头7的下部中心通过扣接连接有外活塞杆73,所述外活塞杆73的内部中心通过扣接连接有内活塞杆713,外活塞杆73穿过压套4的中心内壁,所述内活塞杆713的外壁过盈套设上活塞718,所述外活塞杆73和压套4之间压接弹簧719,具体为外活塞杆73的平杆头77和压套4的横向压头42之间压接有弹簧719。

所述中节6的下部固定在瓶身1上,所述瓶身1的上部设有外径缩小的缩径部12,所述缩径部12通过向内水平延伸的颈口台13连接缩颈口14,所述中节6包括从下往上一体成型的第一轴向环面61、第一径向环面62、第二轴向环面63、第二径向环面64、第三轴向环面65、折面66和第三径向环面67,所述第一轴向环面61的内壁与缩径部12的外壁之间通过胶水粘接,所述第一径向环面62位于颈口台13的上方且间隙配合。中节6从下往上直径逐渐减小,中节6的材质为铝。

中节6的外壁套设內盖8,所述內盖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盖9,內盖8为塑料材质,外盖9为铝,外形精美,市场价值高。

所述大径部33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压接在缩颈口14上端的凸抵块31,大径部33位于缩颈口14内部,大径部33与小径部34之间通过凸口部35过渡,所述上活塞718的外径大于凸口部35的内径,所述小径部34的底部通过收口板36连接有向下竖直延伸的引导环37,所述收口板36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38,引导环37用于对吸上来的液体进行汇聚引流。

所述泵套5包括与缩颈口14螺接的套接环51,所述第三轴向环面65的内壁贴合套接环51的外壁,所述套接环51的上部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横向压环52,所述横向压环52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导向环55,第三径向环面67位于导向环55的上方且两者的内壁直径相等,横向压环52的内缘下部设有压接凸抵块31的下抵接台面53,横向压环52的内缘上部设有上抵接台面54。

所述压套4的中部向内延伸形成横向压头42,所述横向压头42压接上抵接台面54,压套4的下部外壁设有第三凹环41,所述大径部33的外壁设有与第三凹环41相配的第三凸环32,所述第三凸环32和第三凹环41形成扣接连接,所述按头7的下表面向下竖直延伸形成导向套71,所述导向套71的中心设有第四通孔79,所述按头7的下表面外部设有可沿着导向环55的内缘上下升降的外环沿72,所述导向套71的下部外壁设有第一凸环74,所述外活塞杆73包括套头部76,所述套头部76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凸环74相配的第一凹环75,所述第一凸环74和第一凹环75形成扣接连接,所述套头部76的顶端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平杆头77,套头部76的下端一体成型设有内部中空的外直杆部78,所述外直杆部78的上部形成台阶座711,外直杆部78的上部内壁设有第二凹环712,所述内活塞杆713包括一体成型的内直杆部714和位于内直杆部714底端的挡口部717,所述内直杆部714的中心设有第五通孔710,内直杆部714的上端面抵住台阶座711,内直杆部714的外壁设有与第二凹环712相配的第二凸环715,所述第二凹环712和第二凸环715形成扣接连接,所述上活塞718过盈设在内直杆部714上,上活塞718的内径小于挡口部717的外径,所述内直杆部714的底部外壁周向均布多个连通第五通孔710的第三通孔716。

所述內盖8包括一体成型的内盘面81、第一内挡环82、横向挡面83和第二内挡环84,所述内盘面81的外缘向下竖直延伸形成第一内挡环82,所述第一内挡环82的底部通过横向挡面83连接到第二内挡环84,第一内挡环82的下部内部周向均布多个卡条85,所述卡条85与第三轴向环面65的外壁过盈配合。

所述外盖9包括一体成型的外盘面91和外挡环92,所述外盘面91的外缘向下竖直延伸形成外挡环92,所述外挡环92的内壁与第二内挡环84的外壁之间通过胶水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下按按头7,外活塞杆73带动内活塞杆713一起向下,使得内活塞杆713底部的第三通孔716露出(原先被上活塞718挡住),而后外活塞杆73的下端面抵住上活塞718并带动上活塞718一起向下,由于圆垫片311抵住第二通孔38,因此上活塞718的下部空间内的气通过第三通孔716从按头7处泄到外部,松手后按头7在弹簧719的作用下慢慢复位,此时外活塞杆73带动内活塞杆713一起上升,并通过上活塞718堵住第三通孔716后带动上活塞718一起上升,上活塞718所在的下部空间内气压减小,位于瓶身1内的液体在下活塞24的作用下上升并向上挤压冲开圆垫片311(此时圆垫片311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向上不再堵住第二通孔38),液体从圆垫片311周围的导流空间315进入上活塞718所在的下部空间,再次下按按头7,外活塞杆73带动内活塞杆713一起向下,使得内活塞杆713底部的第三通孔716露出,位于上活塞718所在的下部空间内的液体通过该第三通孔716进入,并沿着第五通孔710、第四通孔79从按头7喷出,如此反复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