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传送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418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传送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送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负压传送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传送带装置相关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传送轮作为一种过渡装置,能够用作两传送带之间的物料过渡连接,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生产工艺中能够极大地节省人力成本,增加生产效率。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传送轮功能单一,吸附力不强,物料在经过传送轮时容易滑落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因此,实用新型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负压传送轮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传送轮,该负压传送轮设计科学合理,对物料的吸附力强,物料不易脱落,且可改变物料方向,方便后续包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优选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负压传送轮,包括:传送轮本体,转动轴,吸风管道,支撑架,风机和电机;传送轮本体包括透风网,相对设置的圆盘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透风网与支撑架连接,且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转动轴与支撑架连接,转动轴的一端贯穿传送轮本体,且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第二壳体开设有出风口,吸风管道的一端与出风口连通,吸风管道的另一端与风机连接,吸风管道与支撑架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槽面和第一底面,第一槽面和第一底面围合而成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槽面和第二底面,第二槽面和第二底面围合而成第二壳体,透风网设置于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圆型板和围设于第一圆型板周向的第一接物板,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圆型板和围设于第二圆型板的第二接物板,透风网设置于第一圆型板和第二圆型板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面朝向第一接物板和第二接物板设置,第二传送带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且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于传送轮本体的切线方向。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传送轮本体还包括过渡板,过渡板设置于透风网,过渡板朝向第一传送带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转动轴具有与第二壳体连接的连接端部,连接端部设置于出风口的中心,沿连接端部的周向设置有多根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与连接端部连接,相对设置的另一端与出风口边缘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板等距间隔设置于连接端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转动轴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支撑架,转动轴远离传送轮本体的一端通过电机皮带与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负压传送轮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传送轮,包括:传送轮本体,转动轴,吸风管道,支撑架,风机和电机。其中,电机能够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能够带动传送轮本体转动;传送轮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透风网,透风网与支撑架连接,因此,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电机带动下转动时,透风网并不发生转动;第二壳体具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吸风管道连接,在风机的作用下,通过吸风管道能够吸取传送轮本体中的空气,从而产生负压。产生的负压能够牢固地吸附物料,并在自身转动带动下传送到第二传送带。且传送轮本体自身的导向结构能够改变物料方向,方便后续包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负压传送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负压传送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负压传送轮;200-第一传送带;300-第二传送带;400-传送轮本体;500-转动轴;600-吸风管道;700-支撑架;800-风机;900-电机;410- 透风网;420-第一壳体;430-第二壳体;421-第一槽面;422-第一底面;431-第二槽面;432-第二底面;423-第一圆型板;424-第一接物板;433-第二接物板; 434-第二圆型板;435-出风口;510-轴承座;520-连接端部;530-连接板;440- 过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传送轮100,包括第一传送带200,第二传送带300,传送轮本体400,转动轴500,吸风管道600,支撑架 700,风机800和电机900。

其中,支撑架700用于支撑传送轮本体400,第二传送带300,转动轴500 和吸风管道600。

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轮本体40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作为优选地,传送轮本体400包括透风网410,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420和第二壳体4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420和第二壳体430的结构一致,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传送方便,第一壳体420和第二壳体430的形状优选为圆盘型。

透风网410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420具有第一槽面421和第一底面422,第一槽面421和第一底面422围合而成第一壳体 420,第二壳体430具有第二槽面431和第二底面432,第二槽面431和第二底面432围合而成第二壳体430,透风网410设置于第一底面422与第二底面432 之间。更加具体地,第一壳体420包括第一圆型板423和围设于第一圆型板423 周向的第一接物板424,第二壳体430包括第二圆型板434和围设于第二圆型板 434的第二接物板433,透风网410设置于第一圆型板423和第二圆型板434之间。该设置方式有利于对物料进行有效地吸附的情况下,第一壳体420和第二壳体430的结构具有能够对物料进行导向的作用,用于改变物料的方向。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30开设有出风口435,吸风管道 600的一端与出风口435连通,吸风管道600的另一端与风机800连接。在风机 800的作用下,吸风管道600通过出风口435抽取传送轮本体400中的空气,使透风网410中产生负压,进而对物料进行吸附。进一步考虑到设备的稳固性,优选地,吸风管道600与支撑架7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800和透风网410的配合仅仅能够将物料吸附到传送轮本体400上,而为了同时满足自动化的吸附和运输,作为优选地,转动轴500 的一端贯穿传送轮本体400,且与第一壳体420和第二壳体430连接,转动轴 500的另一端与电机900连接。为了使设备安装得更加稳固,作为优选地,转动轴500通过轴承座510固定于支撑架700,转动轴500远离传送轮本体400的一端通过电机900皮带与电机9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使透风网410不转动的情况下,第一壳体420和第二壳体430顺利转动,作为优选地,透风网410与支撑架7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435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考虑到设计的合理性,转动轴500具有与第二壳体430连接的连接端部520,连接端部520设置于出风口435的中心,且沿连接端部520的周向设置有多根连接板530,连接板530的一端与连接端部520连接,相对设置的另一端与出风口435边缘连接。为了使得第二壳体430受到的出风力更加均匀,连接板530等距间隔设置于连接端部 5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200的传送面(图中未标注)朝向第一接物板 424和第二接物板433设置,物料从第一传送带200传送至传送轮本体400。为了使得传送物料更加顺利,传送轮本体400还包括过渡板440,过渡板440设置于透风网410,过渡板440朝向第一传送带200设置。

第二传送带300设置于支撑架700,且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于转动轮本体的切线方向,物料经传送轮本体400传输和改变方向后,传送到第二传送带3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传送轮100是这样工作的:打开风机800和电机900,物料在第一传送带200的带动下经自身惯性作用经过渡板440依次进入传送轮本体400,由风机800吸取透风网410中的空气产生负压,物料在负压的作用下牢牢与第一接物板424和第二接物板433贴紧,再在第一壳体420和第二壳体 430的转动带动下进行转动,运输至第二传送带30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负压传送轮100,该负压传送轮100设计科学合理,对物料的吸附力强,物料不易脱落,且可改变物料方向,方便后续包装。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