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及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112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及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



背景技术:

上世纪60年代集装箱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多级联运的国际通用的运输工具,集装箱指的是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以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输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集装箱分为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开顶集装箱、框架集装箱、平台集装箱和挂式集装箱等。其中,冷藏集装箱专用于运输要求保持一定温度的冷冻货或低温货品(例如,黄油、巧克力、冷冻鱼肉、炼乳、人造奶油等物品)而设计的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包括普通冷藏集装箱和深度冷藏集装箱(后续称深冷箱)。普通冷藏集装箱的温度可以在-28℃~26℃之间调节,深冷箱的温度可以在低于-28℃以下的温度进行调节。例如,可以将集装箱内的温度调节至-30℃、-60℃或-80℃甚至更低。冷藏集装箱内上述温度的调节主要依靠冷机,按照冷机设置方式,冷藏集装箱通常还分为带有冷机的内置式机械冷藏集装箱和没有冷机的外置式机械冷藏集装箱。内置式机械冷藏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可随意启动冷机,使集装箱保持指定温度;而外置式机械冷藏集装箱则必须依靠集装箱专用车、船和专用堆场、车站上配备的冷机来制冷。

冷藏集装箱一般包括集装箱箱体和与该集装箱箱体连接的门结构,该门结构通常包括箱体框架、门板以及设置在门板上的密封胶条组。当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关闭时,密封胶条组抵靠在箱体框架上,以填充门板与箱体框架之间的缝隙,从而实现冷藏集装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密封隔离。

冷藏集装箱对门的密封性要求很高,尤为那些零下40℃以下的冷藏箱,其门结构较为复杂,门的开启闭合很费劲。

图1示意了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俯视剖面结构。图2示意了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侧视剖面结构的顶部门楣结构。图3示意了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侧视剖面结构的底部门槛结构。图4-图6分别显示了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铝门框、侧面PVC框架以及顶部门楣PVC框架的结构。图7显示了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开启和关闭过程。

如图1-图3所示,结合参考图4-图6,该门结构包括门板1’和箱体框架2’。门板1’包括外门板11’、铝门框12’(如图4所示)、PVC门框13’以及内门板14’。箱体框架2’包括侧面金属框架211’顶部门楣金属框架212’、底部门槛金属框架213’、侧面PVC框架22’(如图5所示)、顶部门楣PVC框架23’(如图6所示)以及底部门槛PVC框架24’和底部门槛PE框架25’。外门板11’用铆钉固定于铝门框12’上,PVC门框13’与铝门框12’通过榫接结构固定在一起,门板1’和箱体框架2’之间设置包括三道密封胶条的密封胶条组,从集装箱内侧向外侧看分别为第一密封胶条31’、第二密封胶条32’和第三密封胶条33’,使冷藏集装箱气密性能较好。在外门板11’与内门板14’之间填充发泡层15’,用来阻止热量交换。

这种门结构虽然密封性好了,但是密封胶条组与箱体框架2’的抵靠面与外门板11’和内门板14’垂直,造成门关闭时候由于密封胶条组被箱体框架挤压而造成关闭费力的问题。上文阐述的抵靠面包括至少一对相互靠近后能彼此重合的表面,该表面包括密封胶条组自然状态下的自由端A’所在平面、箱体框架的朝向门板1’的那一侧表面B1’、B2’和B3’;该抵靠面与外门板11’和内门板14’垂直的含义为:上述密封胶条组自然状态下的自由端A’所在平面与箱体框架的朝向门板1’的那一侧表面B1’、B2’、B3’抵靠时分别形成的平面均与外门板11’和内门板14’垂直。如图7所示,这种结构使得在门结构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即门板1’转离和转向箱体框架2’的过程中,由于门板1’与箱体框架2’之间用于通过密封胶条组的空隙d’非常狭小,密封胶条组(图7中未示出,其位于门板1’端部的门框上)受到很大的阻力,密封胶条组容易卡在箱体框架2’边缘,造成关闭箱门时的阻力过大。

图8示意了现有的一种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用于双开门的俯视剖面结构。图9显示了图8中D’区域放大结构。图10显示了图8中双开门的开启和关闭过程。

如图8所示,结合参考图9,该冷藏集装箱的双开门结构包括第一门板4’和第二门板5’。第一门板4’包括第一门板本体和设于第一门板本体端部的第一门框,第一门板本体包括朝向集装箱内侧的内门板44’和朝向集装箱外侧的外门板41’,内门板44’具有内表面C1’。第二门板5’包括第二门板本体和设于第二门板本体端部的第二门框,第二门板本体包括朝向集装箱内侧的内门板54’和朝向集装箱外侧的外门板51’,内门板54’具有内表面C2’。第一门框具有位于区域E’内的第一部分,其上设有第一密封胶条组6’,该第一密封胶条组6’与箱体框架9’朝向第一门板4’的那一侧表面相互抵靠时所形成的抵靠面为第一抵靠面G1’。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均具有位于区域D’内的第二部分,第二门框第二部分上设有第二密封胶条组7’,该第二密封胶条组7’与第一门框第二部分朝向第二门板5’的那一侧表面相互抵靠时所形成的抵靠面为第二抵靠面G2’。第二门框具有位于区域F’内的第一部分,其上设有第三密封胶条组8’,该第三密封胶条组8’与箱体框架9’朝向第二门板5’的那一侧表面相互抵靠时所形成的抵靠面为第三抵靠面G3’。

如图9所示,第一门框的第二部分包括相互榫接的塑料门框43’和金属门框42’,第二门框的第二部分包括相互榫接的塑料门框53’和金属门框52’。第二密封胶条组7’包括从集装箱内侧向外侧依次排列的第一密封胶条71’、第二密封胶条72’、第三密封胶条73’,其中第一密封胶条71’、第二密封胶条72’设于塑料门框53’上,第三密封胶条73’设于金属门框52’上。

上述冷藏集装箱的双开门结构中,E’区域和F’区域采用如上述图1图3的门结构,D’区域采用如图9的门结构。在双开门关闭的情况下,第一抵靠面G1’、第二抵靠面G2’、第三抵靠面G3’均与内门板44’的内表面C1’和内门板54’的内表面C2’所在的平面垂直,造成双开门关闭时候由于密封胶条组被挤压而造成关闭费力的问题。如图10所示,这种结构使得在双开门结构的第一门板4’关闭时,第二门板5’在转离和转向第一门板4’的过程中,由于用于通过密封胶条组的第二门板5’转离和转向第一门板4’之间的空隙d3’太小,第二密封胶条组7’(图10中未示出,其位于第二门板5’端部的第二门框上)受到很大的阻力,第二密封胶条组7’容易卡在第一门板4’边缘,造成关闭箱门时非常费力。此外,类似原理,在第一门板4’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和第二门板5’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第一密封胶条组6’和第三密封胶条组8’容易卡在箱体框架9’边缘,造成关闭箱门时非常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该门结构用于集装箱时可在保证集装箱的气密性和隔热保温效果的同时,明显减少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密封胶条组受到的阻力,从而使得门结构的开启和关闭非常轻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其包括箱体框架和门板,所述门板包括门板本体和设于门板端部的门框,所述门框上设有密封胶条组,在门结构的关闭状态下,所述密封胶条组抵靠在相对于所述门框静止的相对静止框架上;其中,所述密封胶条组与相对静止框架相互抵靠时所形成的抵靠面为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

所述相对静止框架是指所述门结构关闭时用于被所述密封胶条组抵靠以密封集装箱的框架。所述相对静止框架可以是与发生转动的门结构而言相对相对静止的任意部分,例如箱体框架或与所述门结构相邻的另一门结构的门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抵靠面是指:所述密封胶条组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由端所形成的用于与相对静止框架接触的平面,或者相对静止框架的用于接触密封胶条组的表面。所述抵靠面为倾斜面的含义是指:所述密封胶条组自然状态下的自由端所在平面和/或相对静止框架的用于接触密封胶条组的表面与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的夹角非90°,前提是在门结构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抵靠面设置为倾斜面,使得在门结构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即门板转离和转向相对静止框架的过程中,门板与相对静止框架之间的空隙增大,从而明显减少密封胶条组受到的阻力,避免密封胶条组卡在相对静止框架边缘,使得门结构的开启和关闭轻便。

所述密封胶条组在门板的厚度方向上可能具有好几根(道)胶条,其中最外侧的主要是用于阻挡雨水,并不必须要求起到密封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门板包括第一门板,所述第一门板包括第一门板本体和设于第一门板本体端部的第一门框,所述相对静止框架包括靠近第一门板设置的箱体框架,所述第一门框至少具有靠近箱体框架设置的第一门框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门框第一部分上设有第一密封胶条组,在门结构的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组抵靠在所述靠近第一门板设置的箱体框架上,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组与箱体框架相互抵靠时所形成的抵靠面为第一倾斜面。

上述方案也可用于单开门的情况。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一倾斜面与第一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的夹角为91-100°。

在箱门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与箱体端面位于同一表面中。上述方案优选了在门结构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倾斜面与第一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的夹角的范围。在该夹角范围内设置的门结构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密封胶条组受到的阻力较小并且密封胶条组与箱体框架贴合较紧密。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一门板本体包括朝向集装箱内侧的内门板和朝向集装箱外侧的外门板,所述91°-100°的夹角为第一倾斜面与第一门板本体的内门板的内表面的夹角。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门板在所述门结构关闭时位于集装箱内部,所述外门板在所述门结构关闭时位于集装箱外部。所述内门板的内表面是指所述内门板面向内门板和外门板之间的保温层一侧的表面,上述角度范围可以实现密封保温效果与箱门容易开启效果之间的最佳平衡。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箱体框架朝向所述第一门板的那一侧表面倾斜形成所述第一倾斜面。

上述方案中,所述箱体框架朝向所述第一门板的那一侧表面通常包括用于接触密封胶条组的表面。

在箱门关闭状态下,所述门板表面与箱体端面位于同一表面中。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靠近第一门板设置的箱体框架包括位于箱体外侧的第一金属框架和与所述第一金属框架衔接且位于箱体内侧的第一塑料框架,所述第一塑料框架朝向所述第一门板的那一侧表面倾斜形成所述第一倾斜面。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塑料框架可以是PVC材质。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一金属框架包括与集装箱箱体连接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和自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向集装箱内延伸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塑料框架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塑料框架朝向第一门板的那一侧表面共同倾斜形成所述第一倾斜面。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与箱体端面处同一平面中。上述方案进一步扩大了所述第一倾斜面的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少第一密封胶条组受到的阻力。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一门框第一部分被设置为:使设于其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一密封胶条组的自由端所在平面形成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

上述方案中,通过改变第一门框第一部分的结构改变了第一密封胶条组的自由端所在平面的角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一门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金属门框和与该第一金属门框衔接的第一塑料门框,所述第一塑料门框被倾斜设置,以使设于其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一密封胶条组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

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第一金属门框的衔接结构改变所述第一塑料门框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设于第一塑料门框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一密封胶条组的端面所在平面的角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一门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金属门框和与该第一金属门框衔接的第一塑料门框,所述第一塑料门框与所述第一金属门框被倾斜设置,以使设于其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一密封胶条组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

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第一金属门框的倾斜角度改变所述第一塑料门框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设于第一塑料门框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一密封胶条组的端面所在平面的角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门板还包括与第一门板呈对开设置的第二门板,所述第二门板包括第二门板本体和设于第二门板本体端部的第二门框,所述第二门框具有靠近第一门板侧设置的第二门框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门框还具有靠近所述第二门板侧设置的第一门框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门框第二部分或第一门框第二部分上设有第二密封胶条组,相应地所述相对静止框架还包括第一门框第二部分或第二门框第二部分,在门结构的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密封胶条组抵靠在第一门框第二部分或第二门框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二密封胶条组与第一门框第二部分或第二门框第二部分相互抵靠时所形成的抵靠面为第二倾斜面。

上述方案也可用于对开门的情况。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二倾斜面与第二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的夹角为91-100°。

在箱门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与箱体端面位于同一表面中。上述方案优选了在门结构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倾斜面与第二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的夹角的范围。在该夹角范围内设置的门结构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第二密封胶条组受到的阻力较小并且第二密封胶条组与第一门框第二部分或第二门框第二部分贴合较紧密,实现最佳平衡。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二门板本体包括朝向集装箱内侧的内门板和朝向集装箱外侧的外门板,所述91°-100°的夹角为第二倾斜面和第二门板本体的内门板的内表面的夹角。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门板在所述门结构关闭时位于集装箱内部,所述外门板在所述门结构关闭时位于集装箱外部。所述内门板的内表面是指所述内门板面向内门板和外门板之间的保温层一侧的表面。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一门框第二部分或第二门框第二部分包括第二金属门框和与该第二金属门框衔接的第二塑料门框,所述第二塑料门框被倾斜设置,以使设于其上的第二密封胶条组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二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第二金属门框的衔接结构改变所述第二塑料门框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设于第二塑料门框上的、要与第一门框第二部分或第二门框第二部分抵靠的第二密封胶条组的端面所在平面的角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一门框第二部分或第二门框第二部分包括第二金属门框和与该第二金属门框衔接的第二塑料门框,所述第二塑料门框与所述第二金属门框被倾斜设置,以使设于其上的第二密封胶条组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二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

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第二金属门框的倾斜角度改变所述第二塑料门框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设于第二塑料门框上的、要与第一门框第二部分或第二门框第二部分抵靠的第二密封胶条组的端面所在平面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门框第二部分包括第二金属门框和与该第二金属门框衔接的第二塑料门框,那么第二门框第二部分就包括第三金属门框和与该第三金属门框衔接的第三塑料门框,该第三金属门框和第三塑料门框分别与第二金属门框和第二塑料门框相对。如果第二门框第二部分包括第二金属门框和与该第二金属门框衔接的第二塑料门框,那么第一门框第二部分就包括第三金属门框和与该第三金属门框衔接的第三塑料门框,该第三金属门框和第三塑料门框分别与第二金属门框和第二塑料门框相对。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二门框具有靠近箱体框架设置的第二门框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门框第一部分上设有第三密封胶条组,所述相对静止框架还包括靠近第二门板设置的箱体框架,在门结构的关闭状态下,第三密封胶条组抵靠在箱体框架上,其与箱体框架相互抵靠时形成的抵靠面为第三倾斜面。

上述方案也可用于对开门的情况。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三倾斜面与第二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的夹角为91-100°。

在箱门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与箱体端面位于同一表面中。上述方案优选了在门结构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三倾斜面与第二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的夹角的范围。在该夹角范围内设置的门结构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第三密封胶条组受到的阻力较小并且第三密封胶条组与箱体框架贴合较紧密,实现最佳平衡。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二门板本体包括朝向集装箱内侧的内门板和朝向集装箱外侧的外门板,所述91°-100°的夹角为第三倾斜面和第二门板本体的内门板的内表面的夹角。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门板在所述门结构关闭时位于集装箱内部,所述外门板在所述门结构关闭时位于集装箱外部。所述内门板的内表面是指所述内门板面向内门板和外门板之间的保温层一侧的表面。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靠近第二门板设置的所述箱体框架朝向第二门板的那一侧表面倾斜形成所述第三倾斜面。

上述方案中,所述箱体框架朝向所述第二门板的那一侧表面与第二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的夹角非90°。所述箱体框架朝向所述第二门板的那一侧表面通常包括用于接触第三密封胶条组的表面。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靠近第二门板设置的箱体框架包括靠近第二门板设置的第二金属框架和与其衔接的靠近第二门板设置的第二塑料框架,所述靠近第二门板设置的第二塑料框架朝向第二门板的那一侧表面倾斜形成所述第三倾斜面。

上述方案中,所述塑料框架可以是PVC材质。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二金属框架包括与集装箱箱体连接的第二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和自该第二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向集装箱内延伸的第二金属框架第二部分,该第二金属框架第二部分与所述靠近第二门板设置的第二塑料框架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塑料框架朝向第二门板的那一侧表面共同倾斜形成所述第三倾斜面。

其中所述第二金属框架第一部分与箱体端面处同一平面中。上述方案进一步扩大了所述第三倾斜面的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少第三密封胶条组受到的阻力。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二门框第一部分被设置为:使设于其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三密封胶条组的自由端所在平面形成与所述第三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密封胶条组自然状态下的自由端所在平面与第二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的夹角为非90°,通过改变第二门框的结构来改变第三密封胶条组的自由端所在平面的角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二门框第一部分包括第四金属门框和与该第四金属门框衔接的第四塑料门框,所述第四塑料门框被倾斜设置,以使设于其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三密封胶条组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三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

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第四金属门框的衔接结构改变所述第四塑料门框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设于该第四塑料门框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三密封胶条组的端面所在平面的角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中,所述第二门框第一部分包括第四金属门框和与第四金属门框衔接的第四塑料门框,所述第四塑料门框与所述第四金属门框被倾斜设置,以使设于其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三密封胶条组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三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

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第四金属门框的倾斜角度改变所述第四塑料门框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设于第四塑料门框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三密封胶条组的端面所在平面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组、第二密封胶条组、第三密封胶条组可以是三段胶条组,也可以是环形胶条组的三组,所述环形胶条组可以套设在所述门框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的门结构可在保证集装箱的气密性和隔热保温效果的同时,开启和关闭非常轻便,同时门结构的密封胶条组也不会卡在相对静止框架边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其具有上述任意一种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可提高集装箱的气密性和隔热保温效果。

(2)开启和关闭非常轻便。

(3)密封胶条组不会卡在相对静止框架边缘。

(4)尤其适合用于冷藏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由于具有上述门结构,同样具有上述优点和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侧视剖面结构的顶部门楣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侧视剖面结构的底部门槛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铝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侧面PVC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顶部门楣PVC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的一种用于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的开启和关闭过程示意图。

图8为现有的一种冷藏集装箱的门结构用于双开门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双开门的开启和关闭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横向剖切后的局部剖面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纵向剖切后顶部门楣局部剖面的左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纵向剖切后底部门槛局部剖面的左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横向剖切后的局部剖面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纵向剖切后顶部门楣局部剖面的左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五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1-图17中的金属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4中的侧面塑料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5中的顶部门楣塑料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可代替图18中的金属门框和塑料门框的一体成型的塑料门框。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六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一种第一金属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开启和关闭过程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开启和关闭过程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用于双开门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D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7中双开门的开启和关闭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及集装箱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是该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不当限定。

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1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横向剖切后的局部剖面俯视图。图1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纵向剖切后顶部门楣局部剖面的左视图。图1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纵向剖切后底部门槛局部剖面的左视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的端面设有一扇箱门,相对该箱门而言该箱体框架为相对静止框架。如图11-13所示,该实施方式下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包括箱体框架2a和门板。门板包括第一门板1a。本实施例中,集装箱门结构为单开门结构,所以,门板也就是第一门板1a。第一门板1a包括第一门板本体和设于第一门板端部的第一门框。上述第一门板本体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保温层15a和设置于保温层15a两侧的朝向集装箱内侧的内门板14a和朝向集装箱外侧的外门板11a。

本实施例中,相对静止框架为靠近第一门板设置的箱体框架2a。所述第一门框至少具有靠近箱体框架2a设置的第一门框第一部分。在集装箱为单开门的本实施例中,箱体框架包括两侧的角柱、顶部门楣以及底部门槛围设而成的框架,第一门框就是第一门框的第一部分,为环形结构。第一门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金属门框12a和与第一金属门框12a衔接的第一塑料门框13a。上述第一门框第一部分上设有第一密封胶条组,其中第一塑料门框13a上至少设有沿第一门板1a的从箱体内向箱体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密封胶条31a和第二密封胶条32a,第一金属门框12a上设有第三密封胶条33a。

本实施例中,箱体框架2a包括位于箱体外侧的第一金属框架和与第一金属框架衔接且位于箱体内侧的第一塑料框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金属框架是由两侧的角柱、顶部门楣以及底部门槛的各自的第一金属框架围设而成,但其组成并不仅限于以上所示结构。第一塑料框架是由与以上结构(两侧的角柱、顶部门楣以及底部门槛)对应配合的第一塑料框架围设而成,但其组成并不仅限于以上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的端面设有一扇箱门,相对该箱门而言该箱体框架为相对静止框架。

如图11所示,在位于集装箱端面的角柱侧位置,作为第一金属框架的角柱211a上形成有与集装箱箱体连接的、与箱体端面(即箱门闭合时箱门所在平面)平行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和自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向集装箱内延伸的并且与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成一角度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与作为第一塑料框架的侧面塑料框架22a连接。同样的,如图12所示,在位于集装箱端面的顶部位置,作为第一金属框架的顶部门楣金属框架212a上也形成有与集装箱箱体连接的、与箱体端面平行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和自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向集装箱内延伸的并且与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成一角度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与作为第一塑料框架的顶部门楣塑料框架23a连接。同样的,如图13所示,在位于集装箱端面的底部位置,作为第一金属框架的底部门槛金属框架213a上也形成有与集装箱箱体连接的、与箱体端面平行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和自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向集装箱内延伸的并且与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成一角度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与作为第一塑料框架的底部门槛塑料框架24a连接。

在门结构的关闭状态下,上述第一密封胶条组抵靠在箱体框架2a上。其中,第一密封胶条组与箱体框架2a的抵靠面为第一倾斜面。本实施方式中,箱体框架2a朝向第一门板1a的那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倾斜面,具体来说,左侧面的角柱211a上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与侧面塑料框架22a朝向第一门板1a的那一侧表面共同形成倾斜面B(见图1),顶部门楣金属框架212a上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与顶部门楣塑料框架23a朝向门板1a的那一侧表面共同形成倾斜面B’(见图12),底部门槛金属框架213a上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与底部门槛塑料框架24a朝向门板1a的那一侧表面共同形成倾斜面B”(见图13)。所述第一倾斜面包括倾斜面B、倾斜面B’和倾斜面B”。

集装箱上的角柱结构为对称设计,因此右侧面的角柱的连接结构和上述左侧面的角柱211a的连接结构左右对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第一门框第一部分被设置为:使设于其上的、要与箱体框架2a抵靠的第一密封胶条组的自由端A在上(顶部门楣)、下(底部门槛)、左(左角柱)、右(右角柱)四个方向上的各平面分别形成与上述倾斜面B、倾斜面B’、倾斜面B”配合的倾斜状态。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金属门框12a(见图19)使得第一塑料门框13a被倾斜设置,继而使第一密封胶条31a、第二密封胶条32a的自由端A所在的各平面分别形成与上述倾斜面B、倾斜面B’、倾斜面B”配合的倾斜状态。

第三密封胶条33a的自由端并非必须位于第一密封胶条31a和第二密封胶条32a的自由端A所在的平面。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胶条33a的自由端(例如,通过调节第三密封胶条33a的尺寸)也可以位于第一密封胶条31a和第二密封胶条32a的自由端A所在的平面。

上述倾斜面B、倾斜面B’、倾斜面B”与门板本体的门板表面的夹角均为91-100°,该角度的测量是在门结构关闭状态下获得的,且为倾斜面B、倾斜面B’、倾斜面B”与内门板14a的内表面C所形成的夹角。

图25示意了本实施方式下的开启和关闭过程。第一门板1a转离和转向箱体框架2a的过程中,由于用于通过第一密封胶条组的第一门板1a与箱体框架2a之间的空隙d1增加,明显降低了三道密封胶条(图25中未示出,其位于门板1a端部的门框上)受到的阻力,从而使得门结构开启和关闭非常轻便,同时门结构的密封胶条组也不会卡在箱体框架2a边缘。

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1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横向剖切后的局部剖面俯视图。图1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纵向剖切后顶部门楣局部剖面的左视图。

如图14-15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与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相互垂直,通过将侧面塑料框架22b(如图20所示)、顶部门楣塑料框架23b(如图21所示)和底部门槛塑料框架自身倾斜角度扩大到使其达到倾斜面B、倾斜面B’和倾斜面B”(见图13)所要求的夹角范围即可。具体可以参考第一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门框第一部分具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第一塑料门框被倾斜设置,第一金属门框竖直设置,以使设于其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一密封胶条组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第二种情况为:所述第一塑料门框与所述第一金属门框都被倾斜设置,以使设于其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一密封胶条组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第三种情况为:所述第一塑料门框与所述第一金属门框都被竖直设置。第四种情况为:所述第一塑料门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金属门框倾斜设置,形成第一斜面。

第三种实施方式

图1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剖面结构。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第一塑料框架的侧面塑料框架22c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相互垂直,只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塑料门框13c(此时第一金属门框竖直设置)将第一密封胶条31c和第二密封胶条32c的自由端A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在91-100°的范围内。

同样的,本实施方式中对同样作为第一塑料框架的顶部门楣塑料框架和底部门槛塑料框架的设置方式与侧面塑料框架22c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26示意了本实施方式下的开启和关闭过程。门板1c转离和转向箱体框架2c的过程中,由于用于通过密封胶条组的门板1c与箱体框架2c之间的空隙d2增加,明显降低了三道密封胶条(图26中未示出,其位于门板1c端部的门框上)受到的阻力,从而使得门结构开启和关闭非常轻便,同时门结构的密封胶条组也不会卡在箱体框架2c边缘。

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为第一塑料框架的侧面塑料框架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相互垂直,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塑料门框和第一金属门框将第一密封胶条组的自由端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在91-100°的范围内,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作为第一塑料框架的侧面塑料框架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相互垂直,只通过倾斜设置第一金属门框(此时第一塑料门框竖直设置)将第一密封胶条组的自由端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在91-100°的范围内,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第四种实施方式

图1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剖面结构。

如图17所示,该实施方式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7中所显示的第一塑料门框13d上的用于容置第一密封胶条31d的凹槽距箱体框架2d的距离比图16中所显示的第一塑料门框13c上的用于容置第一密封胶条31c的凹槽到箱体框架2c的距离更近,使得图17中第一密封胶条31d离箱体框架2d比第三实施方式(图16)中第一密封胶条31c离箱体框架2c更近,从而使得第一密封胶条31d在门结构关闭状态下相较于第三种实施方式更贴合箱体框架2d。

此外,从图17中还可以看出,第一密封胶条31d、第二密封胶条32d的自由端A所在的平面形成了倾斜面。而在本实施方式下,第三密封胶条33d的自由端并非位于第一密封胶条31d和第二密封胶条32d的自由端A所在的倾斜平面内。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胶条33d的自由端也可以位于第一密封胶条31d和第二密封胶条32d的自由端A所在的倾斜平面内。其与部分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第一塑料门框和/或第一金属门框上的容置各密封胶条的凹槽距离箱体框架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密封胶条31d、第二密封胶条32d和/或第三密封胶条33d的自由端A所在的平面形成了倾斜面。

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塑料门框和/或第一金属门框上的容置各密封胶条的凹槽的深度,以使第一密封胶条31d、第二密封胶条32d和/或第三密封胶条33d的自由端A所在的平面形成了倾斜面。

其他实施例中,在不改变第一塑料门框和/或第一金属门框上的容置各密封胶条的凹槽深度、凹槽与箱体框架距离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通过改变第一密封胶条31d、第二密封胶条32d和/或第三密封胶条33d的大小尺寸,以使第一密封胶条31d、第二密封胶条32d和/或第三密封胶条33d的自由端A所在的平面形成了倾斜面。

其他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第一塑料门框和/或第一金属门框上的容置各密封胶条的凹槽深度、凹槽与箱体框架距离、各密封胶条的尺寸相互配合操作,以使第一密封胶条31d、第二密封胶条32d和/或第三密封胶条33d的自由端A所在的平面形成了倾斜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第五种实施方式

图1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五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剖面结构。

如图18所示,该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金属门框12e和第一塑料门框13e垂直于门板1e的内门板14e的内表面C设置,这使得第一密封胶条31e和第二密封胶条32e的自由端A所在的平面与倾斜面B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的角度差。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图22所示的一体成型的塑料门框16e代替上述第一金属门框12e和第二塑料门框13e。

第三密封胶条33e的自由端并非必须位于第一密封胶条31e和第二密封胶条32e的自由端A所在的平面。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胶条33e的自由端也可以位于第一密封胶条31e和第二密封胶条32e的自由端A所在的平面。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门框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塑料门框,并且塑料门框上至少设有沿门板的从箱体内向箱体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和第三密封胶条,第一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和第三密封胶条的自由端所在的平面形成与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

此时,第一塑料框架朝向所述第一门板的那一侧表面倾斜形成所述第一倾斜面。或者,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塑料框架朝向第一门板的那一侧表面共同倾斜形成所述第一倾斜面。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限制。

第六种实施方式

图2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在第六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剖面结构。图24显示了一种第一金属门框的结构。

如图23所示,该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金属门框12f采用如图24所示结构,这使得第三密封胶条33f的位于集装箱外侧的部分可以更好地覆盖缝隙,从而更好地起到遮挡雨水、密封的作用。

第七种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框架包括与集装箱箱体连接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和自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一部分向集装箱内延伸的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该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塑料框架连接,且所述第一塑料框架竖直设置,而第一金属框架第二部分倾斜设置以形成第一斜面。

此时,第一门框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第一金属门框与第一塑料门框都可以竖直设置。第二种情况为:第一金属门框与第一塑料门都倾斜设置形成第一斜面。第三种情况为:第一金属门框倾斜设置,形成第一斜面,第一塑料门框竖直设置,第四情况为:第一金属门框竖直设置,第一塑料门框倾斜设置,形成第一斜面。

第八种实施方式

图27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门结构用于双开门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剖面结构。图28显示了图27中D区域放大结构。图29显示了图27中双开门的开启和关闭过程。

本实施方式中,集装箱的门板除了包括第一门板4,还具有第二门板5。第一门板4和第二门板5呈对开设计。第一门板4和第二门板5分别与集装箱上对应的角柱侧连接。相对静止框架包括了箱体框架9以及首先被关闭的门板的门框。以下进行原理分析时,是针对一扇门已被关闭的情况进行定性的说明。

如图27-28所示,第一门板4包括第一门板本体和设于第一门板本体端部的第一门框,其中第一门板本体包括朝向集装箱内侧的内门板44和朝向集装箱外侧的外门板41,内门板44具有内表面C1;第一门框具有靠近箱体框架9设置的第一门框第一部分(为了便于说明已将此处位置标注为区域E)和靠近第二门板5设置的第一门框第二部分。第二门板5包括第二门板本体和设于第二门板本体端部的第二门框,其中第二门板本体包括朝向集装箱内侧的内门板54和朝向集装箱外侧的外门板51,内门板54具有内表面C2;第二门框具有靠近箱体框架9设置的第二门框第一部分(为了便于说明已将此处位置标注为区域F)和靠近第一门板4设置的第二门框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门框第二部分与第二门框第二部分相对后,形成箱门闭合状态下的两扇箱门的门缝部位,为了便于说明已将此处位置标注为区域D。

其中区域F中的结构与区域E中的结构为镜像对称,具体的,该第二门框第一部分包括第四金属门框和与第四金属门框榫接的第四塑料门框,第四塑料门框被倾斜设置,以使设于其上的要与箱体框架抵靠的第三密封胶条组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三倾斜面配合的倾斜状态。另,第一门框第一部分的结构具体参考第一~第七种实施方式。对于第一门板4和第二门板5与集装箱的箱体框架9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见但不限于上述第一~第五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门板4的第一门框第一部分上设有第一密封胶条组6,该第一密封胶条组6与箱体框架9朝向第一门板4的那一侧表面相互抵靠时所形成的抵靠面为第一倾斜面G1。第二门板5的第二门框第一部分上设有第三密封胶条组8,该第三密封胶条组8与箱体框架9朝向第二门板5的那一侧表面相互抵靠时所形成的抵靠面为第三倾斜面G3

对于第一门板4和第二门板5的接缝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如图27-28所示,第二门板5的第二门框的第二部分上设有第二密封胶条组7,该第二密封胶条组7与第一门框第二部分朝向第二门板5的那一侧表面相互抵靠时所形成的抵靠面为第二倾斜面G2

如图28所示,第一门板4的第一门框第二部分包括相互榫接的第三塑料门框43和第三金属门框42,其结构和作用类似图14中的塑料框架和金属框架的结构和作用;第二门板5的第二门框第二部分包括相互榫接的第二塑料门框53和第二金属门框52,其结构和作用类似图14中的塑料门框和金属门框的结构和作用。第二密封胶条组7包括从集装箱内侧向外侧依次排列的第一密封胶条71、第二密封胶条72、第三密封胶条73,其中第一密封胶条71、第二密封胶条72设于塑料门框53上,第三密封胶条73设于金属门框52上。其中,塑料门框53被倾斜设置,使得至少第一密封胶条71、第二密封胶条72的端面形成与第二倾斜面G2配合的倾斜状态。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D区域中第一门板4和第二门板5门缝部位的结构可以互换。

上述集装箱的双开门中,第一倾斜面G1、第二倾斜面G2、第三倾斜面G3均与内门板44的内表面C1和内门板54的内表面C2呈91°-100°的夹角设置,使得双开门关闭时候密封胶条组不会被过度挤压从而关闭省力。如图29所示,这种结构使得在双开门结构的第一门板4关闭时,第二门板5在进行开启和关闭动作的过程中,由于用于通过密封胶条组的第二门板5转离和转向第一门板4之间的空隙d3增加,第二密封胶条组7(图29中未示出,其位于第二门板5端部的第二门框上)受到很小的阻力,第二密封胶条组7不容易卡在第一门板4边缘,使得关闭箱门时非常省力。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塑料门框和塑料框架采用的材质可以是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组成的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门框采用的材质可以是铝。

具体形成第二倾斜面G2的第二金属门框、第二塑料门框、第三金属门框、第三塑料门框的倾斜设置方式可参考第一~第七种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中,其门结构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其他主要结构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结构并无明显不同,故在此不再通过另外的说明书附图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现有技术部分并不局限于本申请文件所给出的实施例,所有不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相矛盾的现有技术,包括但不局限于在先专利文献、在先公开出版物,在先公开使用等等,都可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所公开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得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对于本实施例进行多种类似变化和修改,这种类似变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会受到该实施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