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成卷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6505发布日期:2018-08-04 14:4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成卷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厂的生产车间内有一道需要将坯布进行成卷的生产工序,该工序一般运用的是成卷机,即将坯布通过成卷机上各个传送辊的传送与导向,最后将坯布绕卷在收卷机构上的卷布辊上,以将其在下道工序中进行更好的利用。

在面料收卷过程中,卷布辊主要依赖转辊带动,转辊与卷布辊表面的面料相接触,有时候收卷的面料为光滑面料,转辊与面料之间的摩擦力太小,造成打滑,无法正常转动卷布辊,面料就会堆积在卷布辊前,折叠磨损,最后导致面料成为不合格品。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防滑成卷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成卷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滑成卷机装置,包括机架、传动辊和卷布辊,所述传动辊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辊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卷布辊位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的上方并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相接触,所述主动辊表面设有可拆卸的表面平整的摩擦层,所述摩擦层内侧与所述主动辊表面紧密贴合,所述摩擦层与所述卷布辊表面的面料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层包括若干表面摩擦系数不同的替换层。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层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主动辊相连接的定位凸块,所述主动辊表面周向设有若干与所述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凹槽,所述摩擦层通过所述定位凸块和所述定位凹槽固定在所述主动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层为中空圆筒形,所述定位凸块为贯穿摩擦层内侧的长条形,所述定位凹槽为与所述定位凸块相适配的长条形凹槽,所述摩擦层两端设有将所述摩擦层压紧在所述主动辊上的压块。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层上设有开口,所述摩擦层从开口处展开成平面,所述开口重合后形成平整的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包括上压块和下压块,所述上压块和所述下压块之间设有粘合机构,所述摩擦层经所述粘合机构形成完整的圆筒形覆盖在所述主动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卷布辊两端与所述机架分离设置,所述机架两侧与所述卷布辊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卷布辊左右移动的限位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主动辊可依据面料的粗糙度不同更换不同摩擦系数的摩擦层,保证卷布辊的正常转动,防止出现打滑,面料堆积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辊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0、机架;20、传动辊;21、从动辊;22、传动机构;30、主动辊;31、定位凹槽;40、卷布辊;50、摩擦层;51、定位凸块;52、开口;53、上压块;54、下压块;55、粘合机构;60、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1-3所示,一种防滑成卷机装置,包括机架、传动辊20和卷布辊40,传动辊20与机架转动连接,传动辊20包括主动辊30和从动辊21,主动辊30和从动辊21之间设有传动机构22,卷布辊40位于主动辊30和从动辊21的上方并与主动辊30和从动辊21相接触,主动辊30表面设有可拆卸的表面平整的摩擦层50,摩擦层50内侧与主动辊30表面紧密贴合,摩擦层50与卷布辊40表面的面料相接触。主动辊可依据面料的粗糙度不同更换不同摩擦系数的摩擦层50,保证卷布辊的正常转动,防止出现打滑,面料堆积的现象。该摩擦层50也可与主动辊30为一体式结构,需要更换时更换整根主动辊30,当由于主动辊30一般较重,更换比较麻烦,因此选用摩擦层50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摩擦层50包括若干表面摩擦系数不同的替换层,根据面料的表面粗糙度选择适当摩擦系数的替换层与主动辊30相连接。

摩擦层50与主动辊3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采用摩擦层50与主动辊30相卡接的方式,摩擦层50内侧设有用于与主动辊30相连接的定位凸块51,主动辊30表面周向设有若干与定位凸块51相适配的定位凹槽31,摩擦层50通过定位凸块51和定位凹槽31固定在主动辊30表面。定位凹槽31和定位凸块51位置可互换,也可采用其他常见的连接方式替换。

为了方便安装,将摩擦层50设置为中空圆筒形,定位凸块51为贯穿摩擦层50内侧的长条形,定位凹槽31为与定位凸块51相适配的长条形凹槽,安装时将摩擦层50从主动辊30侧面对准定位凹槽31和定位凸块51,再将摩擦层50朝主动辊30另一侧推动,直至摩擦层50完全覆盖主动辊表面,为保证摩擦层50不左右移动,摩擦层50两端设有将摩擦层50压紧在主动辊上的压块,该压块也可用卡箍或束紧带替代。

为了更方便摩擦层50套设在主动辊30上,可在摩擦层50上设置开口52,摩擦层50从开口52处展开成平面,开口52重合后形成平整的弧面。需要安装时,将摩擦层50内侧的定位凸块51与主动辊30上的定位凹槽31对准,再包覆在主动辊30上,直至开口52重合,形成平整的弧面。此时的定位凸块51和凹槽不必为贯穿内壁和表面的长条形,可选择圆形或较小的方形等常见形状,既可限制摩擦层50的周向移动,也可限制摩擦层50的左右移动。

开口52的具体结构如下:开口52包括上压块53和下压块54,上压块53和下压块54之间设有粘合机构55,摩擦层50经粘合机构55形成完整的圆筒形覆盖在主动辊30表面。

为保证卷布辊40自由转动,卷布辊40两端与机架分离设置,因此在机架两侧与卷布辊40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限制卷布辊40左右移动的限位板60,限位板60的位置可调节,与卷布辊40的距离在3~5mm里面之间,防止卷布辊40左右移动,从主动辊和从动辊上掉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