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底架及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2822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底架及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底架及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这的确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集装箱制造业的繁荣。

现有集装箱的底架有底侧梁、底横梁以及地板构成,底横梁通常焊接在底侧梁上,且焊接处位于靠近底侧梁侧面的中平面处,中平面与顶侧梁侧面之间设有圆弧过渡(即圆角)。现有技术中,所述圆角处出现裂纹,甚至于折断,特别是对应底横梁的位置,在超长集装箱中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底架,所述底侧梁具有向集装箱内部水平延伸的中平面,以及沿所述中平面向下延伸、用于与底横梁焊接的内侧面,所述中平面与所述内侧面之间为圆弧过渡,所述底横梁和所述底侧梁相连接的焊缝与所述中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2mm。通过增加焊缝与圆弧过渡间的距离,减少焊接时热量对该位置产生的影响。具体来说,底横梁和底侧梁的焊缝位置离此圆角越远,在底横梁受力后产生变形量相同的情况下,折弯角度越小,则所产生的“冷硬脆化”的效果越小。另外,弱化或避免装货和运输时底横梁与该位置处产生的共振,防止中平面与所述内侧面之间的圆弧过渡处或倒角处产生裂纹。

较佳地,所述集装箱底架还包括有地板,所述地板铺设在所述底横梁上。

较佳地,所述地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中平面平齐,所述地板的下表面架设于所述底横梁上。较佳地,所述地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中平面,所述地板的侧边的下表面形成有一台阶,所述台阶的高度差与所述焊缝与所述中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相适配。台阶架设在中平面上能确保地板的下表面受到完全的支撑,减少地板载货后负重受损的情况。

较佳地,所述地板与所述中平面、底侧梁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能有效封闭地板与中平面和底侧梁之间的缝隙,避免渗水或夹杂货物的情况。

较佳地,所述防水结构为一角钢,所述角钢的一边位于所述地板下表面与所述底横梁顶面之间,另一边位于所述地板侧表面与所述底侧梁的内侧面之间。角钢结构简单,便于地板的装配和卸载。

较佳地,所述地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中平面平齐,所述地板的下表面架设于所述底横梁上时,所述地板的侧边的下表面形成有一台阶,所述台阶的高度差与所述角钢的壁厚适配。该结构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焊缝,防止灰尘或货物嵌入地板与底侧梁的夹缝之间,另一方面使得地板的整个下表面得到完全地支撑,确保地板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防水结构为密封胶条和/或条状泡沫。所述密封胶条可以采用现成的条状件,也可以通过填充密封胶的方式形成。

较佳地,所述集装箱底架包括有一对平行设置的底侧梁,两所述底侧梁之间设置有多根所述底横梁。底横梁能有效提高集装箱底部的整体强度,对地板的下表面进行有效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采用如上所述的集装箱底架。

较佳地,所述集装箱为53英寸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底架,通过对焊缝与中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间距进行限定,使得底横梁和底侧梁的焊缝位置离此圆角越远,在底横梁受力后产生变形量相同的情况下,折弯角度越小,则所产生的“冷硬脆化”的效果越小,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弱化或避免装货和运输时底横梁与圆弧处位置产生的共振,从而降低圆弧出现裂纹的概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底侧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底侧梁、底横梁以及地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底侧梁、底横梁以及地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通过发明人的研究分析,现有技术中,集装箱的中平面与顶侧梁侧面之间的圆弧过渡处产生裂纹的原因如下:装卸货物时,底横梁传递到底侧梁的力会在底侧梁中间平面的圆弧过渡处处产生应力集中,而且底横梁与底侧梁的焊接也会产生应力和材料强度的降低,另外,装卸货物时,从底横梁传递过来的力,会对此“圆角”产生折弯,导致“冷硬现象”,使得圆角处脆化而出现裂纹,甚至于折断,这些问题在超长集装箱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在长期使用后会发现底侧梁中平面的圆弧过渡处产生裂纹,特别是对应底横梁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有底侧梁和底横梁,底侧梁具有向集装箱内部水平延伸的中平面,以及沿中平面向下延伸、用于与底横梁焊接的内侧面,中平面与内侧面为圆弧过渡,底横梁和底侧梁相连接的焊缝与中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2mm。

由于中平面与内侧面进行圆弧处理后,其性能已经弱化,现有技术中圆弧同底横梁和底侧梁相连接的焊缝之间的距离很近,焊接过程中会进一步的弱化圆弧处的性能,降低其强度,从而使得圆弧处易出现裂纹或断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焊缝与中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间距进行了改良,使得上述焊缝远离圆弧位置,避免焊接时对圆弧的性能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圆弧出现裂纹的概率,延长底架的使用寿命。

其中,底侧梁、底横梁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底横梁和底侧梁相连接的焊缝与中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间距也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此处均不做限制。

下面就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底架包括有一对平行设置的底侧梁1,两底侧梁1之间设置有多根底横梁2,底横梁2两端垂直于底侧梁1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底侧梁1与底横梁2的设置数量以及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上所示,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参照图1-2,在本实施例中,底侧梁朝向集装箱内侧的一侧具有一中平面101,中平面101向集装箱内部水平延伸,中平面101朝向集装箱内侧的一侧边向下延伸出一内侧面103,中平面101与内侧面103之间形成一圆弧过渡102;底横梁2的端部A焊接到内侧面103上;其中,底侧梁1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图1中所示,也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只要保证底侧梁具有一中平面以及向下延伸的内侧面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底横梁2的上端面与中平面101之间的间距d等于12mm,即底横梁2和底侧梁1相连接的焊缝与中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等于12mm。通过增加焊缝与圆弧过渡间的距离,减少焊接时热量对该位置产生的影响,在其他实施例中,间距d的取值范围也可大于12mm,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底架还包括有地板3,地板3铺设在底横梁2上。

具体的,如图2中所示,地板3的下表面与底横梁2的上表面接触,地板3的上表面高于中平面101,地板3靠近中平面101的的侧边的下表面形成有一台阶,该台阶的高度差和焊缝与中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间距d相等,以便于地板3的侧边通过台阶架设在中平面上,一方面起到密封和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对底横梁2与底侧梁1之间焊缝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集装箱底架也可不包括有地板3,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处不做限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地板3的上端面也可等于或低于中平面的高度,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处不做限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具体如下: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地板3的上表面与中平面101平齐,地板3的下表面架设于底横梁2上;地板3的上表面与中平面101齐平,这种设计有利于增大集装箱箱内容积。

在本实施例中,地板3与中平面101、底侧梁1的内侧面103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4。

具体的,防水结构4为一角钢,其截面呈L型;角钢的一边位于地板3的台阶与底横梁2顶面之间,另一边位于地板侧3的端面与底侧梁1的内侧面之间,从而遮挡住了底侧梁1与底横梁2之间的焊缝,起到防水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地板3侧边的台阶与实施例1中台阶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台阶的高度差等于角钢的壁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水结构4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有防水结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处不做限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地板与底侧梁之间填充密封胶形成一圈密封胶条,从而替代角钢成为防水结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填充泡沫替代全部或部分密封胶条。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其可采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集装箱底架。

其中,集装箱其余部位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的集装箱的组成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为53英寸集装箱。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集装箱也可为其他尺寸的集装箱,例如47英寸集装箱,此处不做限制。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尽管也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