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吊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230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玻璃吊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吊臂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为易碎品,特别是面积大、体积重的玻璃,玻璃若采用木箱包装和钢丝绳吊运,大量浪费包装木材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采用木箱包装和钢丝绳吊运,需制箱、拆箱、中间吊运环节较多,容易损坏玻璃,且工作繁琐,效率低。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玻璃吊臂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吊臂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针对玻璃的吊运存在效率低以及易损坏玻璃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吊臂装置,包括条形吊杠、中部吊环、第一吊夹、第二吊夹和第三吊夹,所述条形吊杠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中部吊环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顶端的中部;所述第一吊夹包括第一吊板和第一吊带,所述第一吊板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底端靠近其第一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吊带固定于所述第一吊板上并朝所述条形吊杠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二吊夹包括第二吊板和第二吊带,所述第二吊板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底端靠近其第二端的位置,所述第二吊带固定于所述第二吊板上并朝所述条形吊杠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三吊夹包括第三吊板和第三吊带,所述第三吊板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底端并与所述中部吊环相对应,所述第三吊带固定于所述第三吊板上并朝所述条形吊杠的下方延伸。

优选地,所述玻璃吊臂装置还包括第一圆钢组和第二圆钢组,所述第一圆钢组包括并排间隔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顶端上靠近其第一端的第一限位圆钢,所述第二圆钢组包括若干并排间隔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顶端上靠近其第二端的第二限位圆钢;

所述第一吊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U型环,所述第一U型环卡设于所述条形吊杠上位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限位圆钢之间,且所述第一U型环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吊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吊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U型环,所述第二U型环卡设于所述条形吊杠上位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二限位圆钢之间,且所述第二U型环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吊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U型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U型环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吊板相对的两端固定;所述第二U型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U型环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吊板相对的两端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U型环的末端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吊板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U型环的末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并通过第一螺母与第一外螺纹连接以与所述第一吊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U型环的末端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吊板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U型环的末端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并通过第二螺母与第二外螺纹连接以与所述第二吊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圆钢的数量和所述第二限位圆钢的数量均为八个。

优选地,所述第三吊夹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U型环,所述第三U型环卡设于所述条形吊杠上所述第三U型环的末端与所述第三吊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U型环的末端设有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三吊板开设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三U型环的末端穿过所述第三过孔并通过第三螺母与第三外螺纹连接以与所述第三吊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部吊环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与所述条形吊杠固定连接的加强筋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吊带、所述第二吊带和所述第三吊带均为橡胶吊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吊臂装置,使用时,将第三吊夹的第三吊带套在需要吊装的玻璃的中部,然后分别将第一吊夹的第一吊带和第二吊夹的第二吊带套在玻璃靠近其相对两端的位置,这样通过第三吊带、第一吊带和第二吊带的共同作用可以固定好玻璃,最后再通过吊机勾在条形吊杠中部设置的中部吊环上起吊玻璃。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吊臂装置,设置的第三吊带、第一吊带和第二吊带能够实现对玻璃三点式的固定,如此,即使玻璃面积很大,也可以防止玻璃弯曲变形破损,达到了减少了玻璃原片报废数量,并在吊运玻璃原片的过程中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和易于操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吊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切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条形吊杠 20—中部吊环 21—加强筋板

30—第一吊夹 31—第一吊板 32—第一吊带

33—第一U型环 34—第一螺母 40—第二吊夹

41—第二吊板 42—第二吊带 43—第二U型环

44—第二螺母 50—第三吊夹 51—第三吊板

52—第三吊带 53—第三U型环 54—第三螺母

60—第一圆钢组 61—第一限位圆钢 70—第二圆钢组

71—第二限位圆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2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吊臂装置,包括条形吊杠10、中部吊环20、第一吊夹30、第二吊夹40和第三吊夹50,所述条形吊杠10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中部吊环20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10顶端的中部;所述第一吊夹30包括第一吊板31和第一吊带32,所述第一吊板31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10底端靠近其第一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吊带32固定于所述第一吊板31上并朝所述条形吊杠10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二吊夹40包括第二吊板41和第二吊带42,所述第二吊板41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10底端靠近其第二端的位置,所述第二吊带42固定于所述第二吊板41上并朝所述条形吊杠10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三吊夹50包括第三吊板51和第三吊带52,所述第三吊板51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10底端并与所述中部吊环20相对应,所述第三吊带52固定于所述第三吊板51上并朝所述条形吊杠10的下方延伸。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璃吊臂装置,使用时,将第三吊夹50的第三吊带52套在需要吊装的玻璃的中部,然后分别将第一吊夹30的第一吊带32和第二吊夹40的第二吊带42套在玻璃靠近其相对两端的位置,这样通过第三吊带52、第一吊带32和第二吊带42的共同作用可以固定好玻璃,最后再通过吊机勾在条形吊杠10中部设置的中部吊环20上起吊玻璃。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吊臂装置,设置的第三吊带52、第一吊带32和第二吊带42能够实现对玻璃三点式的固定,如此,即使玻璃面积很大,也可以防止玻璃弯曲变形破损,达到了减少了玻璃原片报废数量,并在吊运玻璃原片的过程中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和易于操作的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吊带32、第二吊带42和第三吊带52的长度优选地为120cm、宽度优选为15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吊臂装置还包括第一圆钢组60和第二圆钢组70,所述第一圆钢组60包括并排间隔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10顶端上靠近其第一端的第一限位圆钢61,所述第二圆钢组70包括若干并排间隔固定于所述条形吊杠10顶端上靠近其第二端的第二限位圆钢71;所述第一吊夹3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U型环33,所述第一U型环33卡设于所述条形吊杠10上位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限位圆钢61之间,且所述第一U型环33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吊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吊夹4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U型环43,所述第二U型环43卡设于所述条形吊杠10上位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二限位圆钢71之间,且所述第二U型环43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吊板41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圆钢组60的多个第一限位圆钢61间隔的设置可以对第一U型环33进行限位,同理,第二圆钢组70的多个第二限位圆钢71的设置可以对第二U型环43进行限位,这样将第一U型环33和第二U型环43分别卡在不同位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圆钢61与不同位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圆钢71,即可实现调节与第一U型环33固定连接的第一吊板31和与第二U型环43固定连接的第二吊板41之间的距离,如此,实现对第一吊带32和第二吊带42之间的距离的调节,这样更具不同大小的玻璃使得第一吊带32和第二吊带42具有合适的间距套在玻璃的相对的两端上,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型环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U型环33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吊板31相对的两端固定;所述第二U型环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U型环43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吊板41相对的两端固定。具体地,第一吊板31通过两个第一U型环33固定在条形吊杠10上可以提升第一吊板31固定于条形吊杠10上的稳定性,同理,第二吊板41通过两个第二U型板固定在条形吊杠10上可以提升第二吊板41固定于条形吊杠10上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型环33的末端设有第一外螺纹(图未示),所述第一吊板31开设有第一过孔(图未示),所述第一U型环33的末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并通过第一螺母34与第一外螺纹连接以与所述第一吊板31固定连接。具体地,通过第一螺母34与第一U型环33末端上设置的第一外螺纹连接即可将第一U型环33与第一吊板31固定,这样第一U型环33与第一吊板31相互夹持在条形吊杠10上,如此就实现了第一吊夹30固定在条形吊杠10上。而第一螺母34与第一外螺纹的连接不但稳定性且可实现拆卸,方便移动第一吊夹30的位置,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U型环43的末端设有第二外螺纹(图未示),所述第二吊板41开设有第二过孔(图未示),所述第二U型环43的末端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并通过第二螺母44与第二外螺纹连接以与所述第二吊板41固定连接。具体地,通过第二螺母44与第二U型环43末端上设置的第二外螺纹连接即可将第二U型环43与第二吊板41固定,这样第二U型环43与第二吊板41相互夹持在条形吊杠10上,如此就实现了第二吊夹40固定在条形吊杠10上。而第二螺母44与第二外螺纹的连接不但稳定性且可实现拆卸,方便移动第二吊夹40的位置,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圆钢61的数量和所述第二限位圆钢71的数量均为八个。具体地,八个第一限位圆钢61间隔设置形成七个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圆钢61形成的间距,这样可对第一吊夹30的位置的调节范围更广;同样,八个第二限位圆钢71间隔设置形成七个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圆钢71形成的间距,这样可对第二吊夹40的位置的调节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圆钢61和第二限位圆钢71的长度均为40mm、直径均为4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吊夹5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U型环53,所述第三U型环53卡设于所述条形吊杠10上所述第三U型环53的末端与所述第三吊板51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三吊板51通过两个第三U型环53固定在条形吊杠10上可以提升第三吊板51固定于条形吊杠10上的稳定性,同理,第三吊板51通过两个第三U型板固定在条形吊杠10上可以提升第三吊板51固定于条形吊杠10上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三U型环53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U型环53的末端设有第三外螺纹(图未示),所述第三吊板51开设有第三过孔(图未示),所述第三U型环53的末端穿过所述第三过孔并通过第三螺母54与第三外螺纹连接以与所述第三吊板51固定连接。具体地,通过第三螺母54与第三U型环53末端上设置的第三外螺纹连接即可将第三U型环53与第三吊板51固定,这样第三U型环53与第三吊板51相互夹持在条形吊杠10上,如此就实现了第三吊夹50固定在条形吊杠10上。而第三螺母54与第三外螺纹的连接不但稳定性且可实现拆卸,方便移动第三吊夹50的位置,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吊环2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与所述条形吊杠10固定连接的加强筋板21。具体地,通过加强筋板21的设置可以加强中部吊环20与条形吊杠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优选地,中部吊环20焊接在条形吊杠10上,同样,加强筋板21与中部吊环20也是焊接连接,加强筋板21与条形吊杠10也是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带32、所述第二吊带42和所述第三吊带52均为橡胶吊带。具体地,橡胶材质制造的第一吊带32、第二吊带42和第三吊带52可以避免对玻璃造成磕碰损伤,确保玻璃的完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