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流器升降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674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流器升降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车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受流器升降车。



背景技术:

在15号线检修中心的40万、75万修程作业过程中,按检规要求需要对受流器进行分解检修,其中涉及到受流器的下车、分解、组装和上车等工艺。在执行受流器上车工艺过程中,需要使用人力来持续调整受流器的安装位置,由于受流器部件的特点,不易调整准确安装位置,安装完成后产生误差在车辆运营中造成影响。因为在受流器上车、下车工艺过程中依靠人力来支撑受流器,可能会出现脱力造成受流器部件损坏或是人员伤害,严重的还可能产生工伤事故。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受流器升降车,可以实现受流器的精准定位并节省人力。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受流器升降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竖向导轨,所述竖向导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横向移动导轨,所述横向移动导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该横向移动导轨垂直设置的纵向移动导轨,所述纵向移动导轨滑动连接有用于放置受流器的托盘。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举升油缸,所述举升油缸通过油路连接手动泵和油箱,所述手动泵上设置有脚踏板,所述举升油缸与所述油箱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卸荷杆。

进一步地,所述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上活动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设置于链盒内,所述链轮上设置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方的横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相互平行的两所述横向移动导轨,每个所述横向移动导轨上各滑动连接一所述第二滑块,两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移动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移动导轨和纵向移动导轨上均设置有可穿设定位销的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滑块和托盘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移动导轨的两端均设置有滑轨堵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减轻了人力作业的劳动强度,显著提高安全性;可在水平、竖直两个平面调整受流器的安装位置,提高定位精度,降低受流器安装误差;托盘代替人力支撑受流器部件,不易产生脱力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提高工作效率,使员工高效省力地完成作业;节约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受流器升降车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受流器升降车的侧视图。

图中:

1、底座;2、万向轮;3、把手;4、竖向导轨;5、第一滑块;6、横向移动导轨;7、第二滑块;8、纵向移动导轨;9、托盘;10、受流器;11、举升油缸;12、脚踏板;13、卸荷杆;14、链盒;15、链条;16、横梁;17、第一定位孔;18、第二定位孔;19、滑轨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受流器升降车,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把手3,所述把手3与所述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竖向导轨4,所述竖向导轨4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5上设置有横向移动导轨6,所述横向移动导轨6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7,所述第二滑块7上设置有与该横向移动导轨6垂直设置的纵向移动导轨8,所述纵向移动导轨8滑动连接有用于放置受流器10的托盘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举升油缸11,所述举升油缸11通过油路连接手动泵和油箱,所述手动泵上设置有脚踏板12,所述举升油缸11与所述油箱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卸荷杆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举升油缸11的活塞杆上活动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设置于链盒14内,所述链轮上设置有链条15,所述链条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5固定连接,所述链条15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方的横梁16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5上设置相互平行的两所述横向移动导轨6,每个所述横向移动导轨6上各滑动连接一所述第二滑块7,两所述第二滑块7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移动导轨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移动导轨6和纵向移动导轨8上均设置有可穿设定位销的若干第一定位孔17,所述第二滑块7和托盘9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7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移动导轨6的两端均设置有滑轨堵片19。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连接方式可用焊接、螺栓连接等常规技术手段替换,活动连接方式可用铰接、轴承等常规技术手段替换,滑动连接方式可用直线轴承、滑轨等常规技术手段替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受流器升降车由移动式托盘9、举升油缸11和移动式底座1三部分组成。移动式托盘9在受流器10上车、下车作业过程中起到支撑受流器10的作用,托盘9为平面托盘,与受流器10底部贴合,不会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倾斜导致受流器10脱落损坏,显著提高作业安全性。托盘9的下方配有横向移动导轨6和纵向移动导轨8,方便在受流器10上车过程中进行水平方向的调节,降低误差。举升油缸11用于带动托盘9上下移动,可通过脚踏板12调整托盘9的高度,在受流器10上车、下车作业过程中更加准确的调整作业位置,提高定位精度。因考虑到实际作业环境,底座1的底部设计有万向轮2,方便作业场地的切换。

脚踏板12、卸荷杆13、活塞、进油单向阀、吸油单向阀组成手动泵。脚踏板12的下方设置有弹簧,用力踩下脚踏板12,活塞下移,活塞下端油腔压力升高,进油单向阀打开,吸油单向阀关闭,活塞下端油腔的油液经进油管进入举升油缸11的下腔,迫使举升油缸11的活塞杆向上移动,并带动托盘9向上移动,当松开脚踏板12时,进油单向阀自动关闭,使油液不能倒流,从而保证了托盘9不会自行下落,不断地往复踩下脚踏板12,就能不断地把油液压入举升油缸11的下腔,使托盘9逐渐地升起,并且在松开脚踏板12时,脚踏板12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活塞上移,活塞下端油腔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这时吸油单向阀打开,活塞下端油腔通过吸油管从油箱中吸油,若需要卸荷时,可扳动卸荷杆13,此时截止阀打开,举升油缸11下腔的油液通过回油管流回油箱,托盘9就向下移动。

托盘9设计为水平平面,可与受流器10的底部紧密贴合,增大接触面积,不易造成侧翻倾倒,显著提高作业安全性。

托盘9可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移动,水平方向可实现横向及纵向移动,从而可在安装时在三维方向上调整受流器10的位置,进而进行准确定位,以进行下一步作业,当托盘9在水平方向上调整到位后,可通过将定位销依次穿过第二定位孔18和第一定位孔17的方式来实现托盘9在水平方向上的固定。

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活动灵活轻便,方便移动,提高作业效率。

托盘9采用液压升降方式,具有升降作用力平稳、承受载荷大、达到顶部后稳定性好等特点,同时符合设计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当举升油缸11的活塞杆向上移动时,会带动链轮向上移动,由于链条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第一滑块5连接,因此当链轮向上移动时,会拉动第一滑块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托盘9向上移动,链盒14与举升油缸1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滑轨堵片19设置于横向移动导轨6的首末两端,用于限位,防止第二滑块7移动过位。

节约成本数学模型计算:

往常在受流器10上车、下车作业过程中,需要依靠人力来支撑受流器10和调整位置,员工在此环节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受流器升降车的投入使用,使得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节省了人力物力,大大提升了作业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

受流器10下车作业:未使用受流器升降车时,需要作业人员3人(1人负责拆卸受流器螺栓;2人负责支撑受流器10);使用受流器升降车时,需要作业人员2人(1人负责拆卸受流器螺栓;1人负责操作受流器升降车)。

受流器10上车作业:未使用受流器升降车时,需要作业人员4人 (2人负责托起受流器10;1任负责找好定位基准;1人负责受流器螺栓紧固,并打好力矩);使用受流器升降车时,需要作业人员2人 (1人负责操作受流器升降车,协助找好定位基准;1人负责找好定位基准,并完成受流器螺栓紧固,打好力矩)。

人工成本:60元/小时×人。

每组修程车受流器10的总数:20台。

未使用受流器升降车完成受流器下车作业需要时间:0.13小时。

未使用受流器升降车完成受流器上车作业需要时间:0.17小时。

使用受流器升降车完成受流器下车作业需要时间:0.05小时。

使用受流器升降车完成受流器上车作业需要时间:0.08小时。

每组修程车成本节约:[(3×0.13-2×0.05)+(4×0.17-2×0.08)] ×20×60=972元。

在单次修程中,34组车共计节约成本:34×972=33048元。

而受流器升降车制造成本约为25365元/辆,因此由上述内容可知,受流器升降车可提高受流器上车、下车作业的工作效率,节约修程成本,减少员工劳动强度,显著提高车辆维修作业的安全性。

综上,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减轻了人力作业的劳动强度,显著提高安全性;可在水平、竖直两个平面调整受流器的安装位置,提高定位精度,降低受流器安装误差;托盘代替人力支撑受流器部件,不易产生脱力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提高工作效率,使员工高效省力地完成作业;节约人工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