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仓库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355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仓库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仓库笼。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对仓库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折叠仓库笼是物流集装单元周转中的常用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立体仓库、生产车间、物流配送中心等,给仓库管理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仓库笼也称仓储笼,为金属笼状结构,该产品强度高,装载能力大、坚固耐用、运输便捷、能重复使用,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力消耗及包装成本。可折叠仓库笼设有小门,在堆叠存储时,可以随时打开小门存入或取出物品,避免翻箱的麻烦,空笼时还可以折叠存放,充分利用空间,降低回收成本。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仓库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仓库笼的底框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俯视图;图3为采用图2所示底框的仓库笼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仓库笼的底框在另一种设置方式中的俯视图;图5为采用图4所示底框的仓库笼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仓库笼中侧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可折叠仓库笼包括笼脚01、底框02、前网片03、后网片04、左侧网片05和右侧网片06,其中,前网片03可以包括上下铰接的上前网片031和下前网片032,上前网片031和下前网片032均可以设置取放货物的小门,并设置用于启闭小门的把手033。前网片03和后网片04分别通过弹簧钢丝07与底框02铰接;左侧网片05和右侧网片06分别通过底部的U型插销08与底框02的槽钢配合连接,并通过弹簧钢丝07与后网片04铰接,通过侧端的U型插销08与前网片03的把手033配合连接。

折叠时,首先将左侧网片05和右侧网片06底部的U型插销08拔出,以解除与底框02的连接,然后将左侧网片05和右侧网片06绕各自与后网片04铰接的弹簧钢丝07分别向右向左摆动,以分别叠置于后网片04的前后两侧,与后网片04形成一个整体,再将该整体绕后网片04与底框02铰接的弹簧钢丝07向下摆动,置于底框02上;最后再将前网片03绕其与底框02铰接的弹簧钢丝07向下摆动,叠放在后网片04与右侧网片06、左侧网片05所形成整体的上方。

目前,如图2-图5所示,前网片03与底框02铰接的弹簧钢丝07有两种方式。在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设置方式中,弹簧钢丝07位于底框02中间部位,突出底部的网片平面,使得整个仓库笼底面不够平整,装载产品时需要避让弹簧钢丝07的位置,以免损伤产品,如需在仓库笼底部焊接薄板,也需要避让弹簧钢丝07,否则无法实现折叠功能。在图4和图5所示的另一种设置方式中,弹簧钢丝07位于底框02的边缘,虽然解决笼底部不平整的问题,但在仓库笼空笼折叠存放时,前网片03和后网片04互相交叠,使得中间部位隆起,不能平整摆放,长时间堆叠存放会使仓库笼变形,影响使用,一般不采用此结构。

此外,如图6所示,左侧网片05和右侧网片06的U型插销焊接在网片主体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多次开合折叠操作,左侧网片05和右侧网片06的U型插销08容易从网片主体上脱落,导致整个仓库笼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仓库笼,其底面平整,利于码放货物,且折叠后能够形成平整的网面,便于仓库笼的码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仓库笼,包括底框、分别铰接于所述底框前后两端的前网片和后网片,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框左右两侧的左侧网片和右侧网片,所述左侧网片和所述右侧网片分别铰接于所述后网片的左右两侧,并均与所述前网片和所述底框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框以其前端的网片向上折弯至与所述前网片平齐,并以折弯后的上边缘与所述前网片铰接,所述底框向上折弯的折弯高度大于所述后网片、所述左侧网片和所述右侧网片的厚度之和;所述左侧网片和所述右侧网片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下插接部,用于实现各自与所述底框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仓库笼,一方面将底框前端的网片向上折叠至与前网片平齐,以折叠后的上边缘与前网片铰接,从而将前网片与底框的铰接处上移至整个仓库笼的前端面,保证了仓库笼下端面的平整度,不会因底面不平整而损伤货物,便于货物的码放;另一方面,折弯高度大于后网片、左侧网片和右侧网片的厚度之和,使得前网片能够叠置于后网片、左侧网片与右侧网片之上,而不会与后网片的折叠空间冲突,避免了仓库笼折叠后中间部位隆起,使得折叠后仓库笼的各网面平整,便于仓库笼的码放,且不会因长时间放置而不能使用,延长了仓库笼的使用寿命;同时,左侧网片和右侧网片一体成型有与底框连接用的下插接部,这种一体成型的结构形式不仅起到了加强左侧网片和右侧网片的作用,还可以避免下插接部因多次开合折叠操作而从网片上脱落,从而提高了仓库笼的使用可靠性,辅助延长了仓库笼的寿命。

可选地,所述下插接部为U型插舌,所述左侧网片和所述右侧网片以各自的所述U型插舌的折弯处向下伸出网片主体形成插接端,以各自的所述U型插舌的两侧壁由下至上延伸至网片主体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左侧网片和所述右侧网片的前端一体成型有前插接部,用于实现各自与所述前网片的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网片还设有用于取放货物的前门以及用于启闭所述前门的把手,所述前插接部与所述把手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网片还包括上下铰接的上前网片和下前网片,所述下前网片与所述底框折弯后的上边缘铰接。

可选地,所述前网片和所述后网片均通过弹簧钢丝与所述底框铰接;所述左侧网片和所述右侧网片均通过弹簧钢丝与所述后网片铰接。

可选地,所述底框以其前端的网片向上折弯90度,所述折弯高度为35~45mm。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底框的笼脚,所述笼脚可折叠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框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左侧网片和右侧网片还设有限位凸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仓库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仓库笼的底框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俯视图;

图3为采用图2所示底框的仓库笼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仓库笼的底框在另一种设置方式中的俯视图;

图5为采用图4所示底框的仓库笼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仓库笼中侧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可折叠仓库笼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可折叠仓库笼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可折叠仓库笼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可折叠仓库笼的底框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中:

笼脚01、底框02、前网片03、上前网片031、下前网片032、把手033、后网片04、左侧网片05、右侧网片06、弹簧钢丝07、U型插销08;

图7-10中:

底框1、前网片2、把手21、上前网片22、下前网片23、后网片3、左侧网片4、右侧网片5、下插接部6、插接端61、前插接部7、弹簧钢丝8、笼脚9、吊钩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仓库笼,其底面平整,利于码放货物,且折叠后能够形成平整的网面,便于仓库笼的码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文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以可折叠仓库笼的使用状态为参照,使用时,以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在上下方向上,指向地面的方向为下,背离地面的方向为上;在平行于地面的水平面内,以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定义为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在前后方向上,朝向使用者的方向为前,背离使用者的方向为后,由前往后看,处于左手边的方向为左,处于右手边的方向为右。

如图7-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仓库笼,包括底框1、前网片2、后网片3、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其中前网片2和后网片3分别铰接于底框1的前后两端,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分别铰接于后网片3的左右两侧;并且,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底框1的左右两侧,两者均与前网片2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能够与底框1、前网片2和后网片3共同围成一个载物空间,形成展开状态的仓库笼,用于承装货物,当不需要承装货物时,可以将左侧网片4和后侧网片解除与前网片2和底框1的连接,然后绕各自与后网片3的铰接轴转动而叠置于后网片3,进而随同后网片3向前叠置于底框1上,最后再将前网片2向后折叠至底框1的上方,形成折叠状态的仓库笼,便于仓库笼的放置。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仓库笼,底框1以其前端的网片向上折弯至与前网片2平齐,从而以折弯后网片3的上边缘与前网片2铰接,同时,底框1向上折弯的折弯高度大于后网片3、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的厚度之和。

一方面,底框1与前网片2的铰接点上移,使得底框1的上表面平整,也就是整个仓库笼的底面平整,仓库笼的底面均可以构成货物的承载面,不存在需要避让的部分,不仅提高了承载能力,还便于货物的码放,不会损伤货物。另一方面,底框1的折弯高度大于后网片3、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的厚度之和,折叠时,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分别向右向左折叠而置于后网片3上,与后网片3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向前叠置于底框1上,然后,前网片2向后叠置于该整体上,从而完成仓库笼的折叠,可见,前网片2与底框1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空间需要能够容纳上述整体,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底框1的折叠高度采用上述设置,使得前网片2绕其与底框1的铰接轴向后转动时,能够平整地叠放在上述整体上,不会相互交叠而导致仓库笼折叠后中间隆起,利于仓库笼折叠后的摆放,不会因长期堆叠存放而变形,延长了仓库笼的使用寿命。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具体采用弹簧钢丝8实现铰接,如左侧网片4与后网片3的铰接、右侧网片5与后网片3的铰接、前网片2与底框1的铰接以及后网片3与底框1的铰接。

详细地,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可以采用由上至下螺旋环绕的弹簧钢丝8实现与后网片3的铰接,此时,弹簧钢丝8存在一个虚拟的铰接轴,该铰接轴由上至下延伸,使得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能够沿该虚拟的铰接轴左右翻转而叠置于后网片3上;前网片2和后网片3可以采用由左至右螺旋环绕的弹簧钢丝8实现与底框1的铰接,此时,弹簧钢丝8存在一个在左右方向延伸的虚拟的铰接轴,以使得前网片2和后网片3均能够绕各自虚拟的铰接轴上下翻转而叠置于底框1,以实现仓库笼的折叠。所谓虚拟的铰接轴是指不存在实轴,但是存在一个翻转时环绕其转动的虚拟轴,这个虚拟轴实际上也是弹簧钢丝8螺旋环绕的轴线。

采用弹簧钢丝8实现铰接时,由于前网片2、后网片3、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均存在网孔,弹簧钢丝8螺旋环绕能够一次穿过网孔实现铰接,与仓库笼的网片结构相互配合,使得连接更加简单便捷;同时,弹簧钢丝8与网孔之间存在间隙,各网片绕弹簧钢丝8转动时存在一定的运动自由度,使得折叠操作更加省时省力,避免在翻转折叠的过程中卡死,提高了开合折叠的稳定性;再者,弹簧钢丝8存在一定的弹性,能够对折叠操作中的应力进行缓冲,避免因折叠而损伤网片,提高了仓库笼的使用可靠性,延长了仓库笼的使用寿命。

实现铰接的方式多样,不限于采用弹簧钢丝8的具体形式,如还可以采用合页等进行铰接。

如图7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仓库笼,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中的一者或者两者均可以设置限位凸台10,用于堆码时仓库笼的笼脚位置定位和码垛后仓库笼前后位置的限位。本实用新型中,每侧可以设置两个限位凸台10。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底框1可以其前端的网片向上折弯90度,从而与前网片2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具体可以将折弯高度设置为35~45mm之间,如可以将折弯高度设置为40mm,该折弯高度能够与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折叠于后网片3之后所形成整体的厚度相适应,从而使得前网片2平整地置于上述整体的上方,使得折叠后的仓库笼较为平整,不易因堆叠存放而变形,进而延长仓库笼的使用寿命。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仓库笼还可以设置笼脚9,用于支撑底框1。笼脚9也可以采用可折叠的方式设置,在仓库笼收折时,笼脚9也能够折叠至底框1的底面。或者,笼脚9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底框1,在不需要笼脚9或者仓库笼折叠时,可以将笼脚9拆除,进一步提高使用便捷性。还可以将笼脚9设置为类似堆码角柱的结构形式,在仓库笼展开使用时,可以将两个仓库笼堆叠使用,便于运输和存储货物。

此外,如图8所示,前网片2可以包括上下铰接的上前网片22和下前网片23,此时,以下前网片23与底框1折弯后的上边缘铰接,如图10所示,底框1向上弯折后形成用于铰接的上边缘,该上边缘与下前网片23铰接,形成图7所示的仓库笼。前网片2采用上下铰接的结构形式使得取放货物更加简单便捷。

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中,仓库笼的侧网片设置的U型插销焊接在网片主体上,用于实现与底框1或前网片2的可拆卸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多次开合折叠操作,U型插销容易从网片主体上脱落,导致整个仓库笼无法使用。

针对该技术问题,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的底部均一体成型有下插接部6,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以各自的下插接部6实现与底框1的插接,此时采用插接作为可拆卸连接的一种方式。

具体而言,下插接部6可以设置为U型插舌,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以各自U型插舌的折弯处向下伸出各自的网片主体形成插接端61,并以各自U型插舌的两侧壁由下至上延伸至网片主体的上端,以使得该U型插舌与网片主体形成一体式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一方面可以通过U型插舌对网片主体进行加强,提高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U型插舌与网片主体一体成型,可以避免U型插舌因多次开合折叠操作而从网片主体上脱落,提高了仓库笼的使用可靠性,延长了仓库笼的使用寿命。

本文所述的可拆卸连接是指以可拆卸的方式实现连接,例如插接、螺纹连接、卡接等,本文仅以插接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和卡接等其他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不限于插接的具体形式。

为实现可拆卸连接,底框1还设有相应的配合结构,如为实现与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的插接,底框1可以设有插接槽;当连接的具体形式改变时,底框1所设置的配合结构也会相应改变。

本文所述的一体成型是指采用一体化的结构形式,具体可以为一体铸造或者采用一体制作,例如可以采用一整个钢筋弯折形成整体式的网片,该网片上集成有U型插舌,作为下插接部6。

本文所述的网片主体是指,构成网片的主体结构,除去下插接部6等连接结构以外的部分,以方型的仓库笼为例,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的网片主体分别为该仓库笼的左侧面和右侧面。

同理,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的前端设有前插接部7,通过该前插接部7实现各自与前网片2的插接,此时,采用插接作为可拆卸连接的一种方式。前插接部7的结构形式多样,也可以设置为U型插舌;并且,前插接部7也可以与左侧网片4和右侧网片5一体成型或者采用焊接等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具体可以参照下插接部6进行设置,此处不在赘述。

如图7和图8所示,前网片2还可以设有用于取放货物的前门,并可以设置用于启闭该前门的把手21,此时,可以将前插接部7与该把手21可拆卸连接。当设有前门和把手21时,无需翻箱即可取放货物,便于取放货物,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前插接部7与把手21可拆卸连接,相对于下插接部6而言,前插接部7承受的作用力较小,故前插接部7也可以不采用一体式的结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前插接部7单独焊接于网片主体的前端,但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形式更为可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可折叠仓库笼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