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葫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6910发布日期:2018-08-04 14:47阅读:44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拉葫芦架。



背景技术:

手拉葫芦是一种使用面较广的轻小简廉的手动起重机械,也称“环链葫芦”或“倒链”,其具有尺寸较小、自重较轻、携带方便、手链拉力小、机械效率高、安全可靠、维护简便、操作简单、经久耐用等特点。手拉葫芦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变形的定滑轮组,能够利用较小的手拉力提起重量巨大的设备或货物,如10t手拉葫芦满载起升时仅需450N的手拉力。当停止拽动手拉链条时,制动器座的棘爪撑住棘轮,依靠制动器座、棘轮、手链轮与摩擦片的摩擦阻力,止住了起重轮传动系统反向传递的扭矩,从而使重物停止运动,因此,能够精确的调节所悬挂设备的高度。

现有技术中手拉葫芦的高度调节通常是通过手拉葫芦与三角支架搭配使用来实现,利用三角支架将手拉葫芦吊起,再利用手拉葫芦的起重链条悬挂重物,通过手拉链条对重物进行起升、下降并调节重物悬空高度。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若三角支架过低,受其高度的限制,无法将重物提升至较高的高度;若三脚支架过高,则会出现操作困难、重物悬挂不稳等问题,而三角支架的高度不能调节,不能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拉葫芦架,便于根据现场的实际生产状况自由调节手拉葫芦的高度。

一种手拉葫芦架,所述手拉葫芦架包括至少三条支撑腿,其中,

每条所述支撑腿包括上部和下部;

所述至少三条支撑腿的上部的上端可转动地相连,且相连处还连接有下垂的连接器的上端,所述连接器的下端连接有手拉葫芦;

每条所述支撑腿中,所述上部的下端和所述下部的上端可拆卸地相连,且连接时重叠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调节。

可选择地,每条所述支撑腿中,上部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插销孔,下部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插销孔,所述上部的下端插入下部的上端或下部的上端插入所述上部,所述第一插销孔包括至少两个位于所述上部的不同长度处的第一插销孔和/或第二插销孔包括至少两个位于所述下部的不同长度处的第二插销孔,至少一对对齐的第一插销孔和第二插销孔中可拆卸地插入有插销。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插销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插销孔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插销孔的数量为5~8个。

可选择地,所述插销包括销轴、销帽和插头,所述销轴的一端设置有所述销帽,所述销轴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插头适于插入所述通孔。

可选择地,所述手拉葫芦架还包括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的数量与所述支撑腿的数量相同,每条所述第一绳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腿上,每条所述第一绳索的另一端与每个所述插销的所述插头相连。

可选择地,所述手拉葫芦架还包括第二绳索,所述第二绳索的数量与所述支撑腿的数量相同,每条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固定在每个所述插销的所述销轴上,所述第二绳索的另一端与每个所述插销的所述插头相连。

可选择地,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为主支撑腿、第一辅支撑腿和第二辅支撑腿。

可选择地,所述主支撑腿的上部包括相连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辅支撑腿的上部包括相连的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所述第二辅支撑腿的上部包括相连的第五管体和第六管体,所述第三管体适于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所述第五管体适于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

可选择地,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U型金属管,所述U型金属管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圆环,所述U型金属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包括至少三条支撑腿,每条支撑腿包括上部和下部,三条支撑腿的上部的上端可转动地相连,上部的下端和下部的上端可拆卸地相连,在确定手拉葫芦架的高度后,先通过调节上部的下端和下部的上端之间重叠的长度来调整手拉葫芦架的高度,再通过调整两两相邻的支撑腿之间的距离对手拉葫芦架的高度进行微调,最后将手拉葫芦挂设在连接器上,利用手拉葫芦起升或下放重物,使得手拉葫芦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生产状况自由调节使用高度,调节灵活,使用方便,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第一辅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主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第二辅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第一辅支撑腿的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主支撑腿的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主支撑腿的下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主支撑腿的下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主支撑腿的下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第二辅支撑腿的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拉葫芦架的手拉葫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支撑腿;

101、上部;

1011、第一插销孔;

102、下部;

1021、第二插销孔;

103、主支撑腿;

1031、第一管体;

1032、第二管体;

1033、第七管体;

1034、第一支撑脚;

1035、第一底座;

104、第一辅支撑腿;

1041、第三管体;

1042、第四管体;

1043、第八管体;

1044、第二支撑脚;

1045、第二底座;

105、第二辅支撑腿;

1051、第五管体;

1052、第六管体;

1053、第九管体;

1054、第三支撑脚;

1055、第三底座;

2、连接器;

201、第一圆环;

202、第二圆环;

203、U型金属管;

3、手拉葫芦;

301、吊钩;

302、起重链条;

303、手拉链条;

4、插销;

401、销轴;

402、销帽;

403、插头;

5、第一绳索;

6、第二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拉葫芦架,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手拉葫芦架包括至少三条支撑腿1。

每条支撑腿1包括上部101和下部102;

至少三条支撑腿1的上部101的上端可转动地相连,且相连处还连接有下垂的连接器2的上端,连接器2的下端连接有手拉葫芦3;

每条支撑腿1中,上部101的下端和下部102的上端可拆卸地相连,且连接时重叠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拉葫芦架的工作原理为:

在实际使用手拉葫芦3的过程中,首先,施工人员将手拉葫芦架和手拉葫芦3一同携带到现场,根据现场需要确定需要利用手拉葫芦3调节的重物的悬空高度;

其次,调节支撑腿1上部101的下端和下部102的上端之间重叠的长度,确定手拉葫芦架的调节高度;

再次,调整两两相邻的支撑腿1之间的距离,对手拉葫芦架的高度进行微调,以确定最优调节高度;

最后,将手拉葫芦3挂设在连接器2上,施工人员利用手拉葫芦3起升或下放重物。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手拉葫芦架利用至少三条支撑腿1,在确定手拉葫芦架的高度后,先通过调节上部101的下端和下部102的上端之间重叠的长度来调整手拉葫芦架的高度,再通过调整两两相邻的支撑腿1之间的距离对手拉葫芦架的高度进行微调,最后将手拉葫芦3挂设在连接器2上,利用手拉葫芦3起升或下放重物,使得手拉葫芦3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生产状况自由调节使用高度,调节灵活,使用方便,便于携带。

基于上述,为了便于每条支撑腿1的上部101的下端与下部102的上端可拆卸地相连,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条支撑腿1中,上部101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插销孔1011,下部102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插销孔1021,上部101的下端插入下部102的上端或下部102的上端插入上部101第一插销孔101包括至少两个位于上部101的不同长度处的第一插销孔1011和/或第二插销孔1021包括至少两个位于下部102的不同长度处的第二插销孔1021,至少一对对齐的第一插销孔1011和第二插销孔1021中可拆卸地插入有插销4,利用插销4固定上部101和下部102。

进一步地,第二插销孔1021的数量与第一插销孔1011的数量相同,且第一插销孔1011的数量为5~8个,优选地,第一插销孔1011的数量可以为6个,如图7的主支撑腿103的下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设置第一插销孔1011和第二插销孔1021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支撑腿1的数量为三个为例,支撑腿1分别为主支撑腿103、第一辅支撑腿104和第二辅支撑腿105,三条支撑腿1的上部的上端可转动地相连,三条支撑腿1共同作用具有稳定性,可以使得手拉葫芦架固定在地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支撑腿1的数量为三个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腿1的数量也可以为四条、五条或多条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主支撑腿103的上部为T型,如图3所示,第一辅支撑腿104和第二辅支撑腿105均为斜T型,分别如图2和图4所示,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辅支撑腿104和第二辅支撑腿105便于与主支撑腿103配合,实现对地面的支撑。

具体地,主支撑腿103的上部101包括相连的第一管体1031和第二管体1032,第一管体1031的轴线与第二管体1032的轴线垂直;第一辅支撑腿104的上部101包括相连的第三管体1041和第四管体1042,第二辅支撑架105的上部101包括相连的第五管体1051和第六管体1052,由于第三管体1041和第五管体1051的管径大于第一管体1031的管径,使得第三管体1041适于套设在第一管体1031的一端,第五管体1051适于套设在第一管体1031的另一端,使得主支撑腿103的上部、第一辅支撑腿104的上部和第二辅支撑腿105的上部通过套接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主支撑腿103的下部102包括第七管体1033、第一支撑脚1034和第一底座1035,第七管体1033的一端与第一底座1035的一端相连,第一底座103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脚1034,如主支撑腿103的下部102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第一辅支撑腿104的下部102包括第八管体1043、第二支撑脚1044和第二底座1045,第八管体1043的一端与第二底座1045的一端相连,第二底座104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脚1044,如第一辅支撑腿104的下部102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第二辅支撑腿105的下部102包括第九管体1053、第三支撑脚1054和第三底座1055,第九管体1053的一端与第三底座1055的一端相连,第三底座105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支撑脚1054,如第二辅支撑腿105的下部102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如此设置,可以实现每条支撑腿1的下部102与上部101的连接与地面的固定。

为了更清晰地看出支撑腿1的下部102的结构,以主支撑腿103的下部102为例,图7、图8和图9为主支撑腿103的下部102的三视图,图7为主支撑腿103的下部102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主支撑腿103的下部10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和图9为主支撑腿103的下部10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七管体1033为圆柱型直管,第七管体1033的管径小于第二管体1032的管径。

如此设置,使得主支撑腿103的第七管体1033更易插入到第二管体1032中,第一辅支撑腿104的第八管体1043更易插入到第四管体1042中,第二辅支撑腿105的第九管体1053更易插入到第六管体1052中,便于每条支撑腿1的上部101与下部102之间的固定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组件,连接器2包括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和U型金属管203,U型金属管20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圆环201,U型金属管20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圆环202,第一圆环201和第二圆环202套设在第一管体1031上,如图12所示,第一圆环201可以套设在第一管体1031的一端,第二圆环202可以套设在第一管体1031的另一端,使得连接器2可以固定在三条支撑腿1的连接处,便于通过连接器2固定连接手拉葫芦3。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组件,插销4包括销轴401、销帽402和插头403,销轴401的一端设置有销帽402,销轴401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插头403适于插入通孔,如图11所示,使得在确定好每条支撑腿1上部101的下端和下部102的上端连接时重叠的长度后,销轴301可以先后穿过第一销轴孔1011和第二销轴孔1021,插头403插入到通孔中,通过销帽402和插头403分别固定销轴401的两端,进而固定每条支撑腿1的上部101和下部102。

为了便于携带插销4,一方面,手拉葫芦架还包括第一绳索5,第一绳索5的数量与支撑腿1的数量相同,每条第一绳索5的一端固定在支撑腿1上,且与插销4的插头403相连,如图11所示。具体地,一条第一绳索5固定在主支撑腿103的上部,如图3所示;一条第一绳索5固定在第一辅支撑腿104的上部,如图2所示;一条第一绳索5固定在第二辅支撑腿105上,如图4所示,使得每条第一绳索5可以悬挂固定相对应的每条支撑腿1上,便于插销4的携带。

另一方面,手拉葫芦架还包括第二绳索6,第二绳索6的数量与支撑腿1的数量相同,每条第二绳索6的一端固定在插销4的销轴401上,第二绳索6的另一端与插销4的插头403相连,如图11所示。具体地,同第一绳索5,每条第二绳索6对应地固定在每个插销4的销轴401上,使得插头403可以悬挂固定在销轴401上,便于插销4的携带。

作为手拉葫芦3的施力结构,手拉葫芦3包括吊钩301、起重链条302和手拉链条303,通过吊钩301悬挂在U型金属管203上,起重链条302和手拉链条303悬挂在吊钩301上,实现手拉葫芦3的作用,使得操作人员利用手拉葫芦3可以实现利用较小的手拉力提起大重量设备或货物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例中的手拉葫芦3可以承受住5倍额定起重量的静载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手拉葫芦架适用于建筑工地、码头、船坞、矿山、工厂、仓库、交通运输及农林水利等行业中,可用作起吊货物和小型设备、基建施工、安装机器、承载重物、精准调节重物的悬空高度;同时,由于选用的材质轻,在搬运和移动手拉葫芦架的过程中非常便利。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确定需要利用手拉葫芦3调节的重物的悬挂高度后,将主支撑腿103的第七管体1033插入到第二管体1032中,第一辅支撑腿104的第八管体1043插入到第四管体1042中,第二辅支撑腿105的第九管体1053插入到第六管体1052中,调节每条支撑腿1上部101的下端和下部102的上端之间重叠的长度,确定手拉葫芦架的最优调节高度。

当调整到最优调节高度附近时,每对相对应的第一插销孔1011与第二插销孔1021连通,分别将主支撑腿103、第一辅支撑腿104和第二辅支撑腿105上设置的插销4先后插入到第一插销孔1011和第二插销孔1021中,固定主支撑腿103的上部101和下部102,第一辅支撑腿104的上部101和下部102,第二辅支撑腿105的上部101和下部102,实现每条支撑腿1的上部101和下部102的位置固定。

为了使手拉葫芦3的固定位置达到最优调节位置,通过调节主支撑腿103、第一辅支撑腿104和第二辅支撑腿105之间的角度关系来对手拉葫芦架高度的精确调整,精度高达1mm。

最后,在调整好手拉葫芦架的高度后,将手拉葫芦3挂设在吊钩301上,通过起重链条302连接重物,通过手拉链条303的手的拉力对重物进行起升、下放和悬空高度的调节。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