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耗材挤出机上的储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9838发布日期:2018-06-19 21:43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打印耗材挤出机上的储线架。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3D打印耗材挤出机上的储线架主要由机架和在机架上安装的钢索轮组成。使用时,是通过4-6MM钢丝绳带动储线架平移的。由于这种结构的储线架使用过程中,存在传动声音大和传输效率低的缺陷。另外,在工作过程钢丝绳有可能会脱落或者断开,存在安全隐患,且容易伤到周围的人。又由于现有的储线架整体,本身也存在结构笨重,能耗大和张力不平稳问题。及,换卷时,需要停下主机,重新牵引线材才进收卷,如此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和便携,及提高生产效率的3D打印耗材挤出机上的储线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3D打印耗材挤出机上的储线架,其中,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一支撑架之间设有横向左右移动收卷线材的移动收卷装置、在移动收卷装置一侧设有的固定收卷装置和在固定收卷装置一侧设有的动力装置。移动收卷装置包括在第一支撑架端部上设有的L形托架、在第二支撑架的外侧面上设有的固定块、在L形托架的外侧端和固定块之间设有的第一横杆、在L形托架的顶端和第二支撑架的端部之间设有的第二横杆、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设有分别扣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滑行的托台、在托台上设有的第一收卷轮。同时L形托架设计对收卷轮受力分布优化,使其受上下两个横杆之间方向相反的力,动力装置驱动托台带动第一收卷轮沿着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滑行。固定收卷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和在第一固定架上设有的第二收卷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两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止位块和压力弹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包括在第二导轨两端分别设有的皮带轮、在皮带轮上设有的传动皮带、在一端的皮带轮上设有的磁粉制动器,及在磁粉制动器上设有的三相异步电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收卷轮和第二收卷轮上的绕线槽均为10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安全和便携,及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由于工作时,线材在第一收卷轮和第二收卷轮之间来回绕线,绕线槽均为10组。设定好第一收卷轮的张力后,启动三相异步电机,通过磁粉制动器带动传动皮带转动,当固定收卷装置和移动收卷装置之间的距离就会不断增大,第一收卷轮和第二收卷轮上可储存的线材长度也会加大,从而为后续的线材收卷更换收卷盘腾出时间。另外,在张力稳定的情况下,能保证挤出机能连续工作,无需在换卷的时候停下主机,重新牵引线材,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操作的便捷性。又由于在工作过程中,采用固定收卷装置和移动收卷装置的方式进行收卷线材,避免了现有技术钢丝绳脱落或是断开,容易伤人的隐患,实现了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3D打印耗材挤出机上的储线架,包括第一支撑架01、第二支撑架02、在第一支撑架01和第一支撑架01之间设有横向左右移动收卷线材的移动收卷装置03、在移动收卷装置03一侧设有的固定收卷装置04和在固定收卷装置04一侧设有的动力装置05。移动收卷装置03包括在第一支撑架01端部上设有的L形托架31、在第二支撑架02的外侧面上设有的固定块32、在L形托架31的外侧端和固定块32之间设有的第一横杆33、在L形托架31的顶端和第二支撑架02的端部之间设有的第二横杆34、在第一横杆33和第二横杆34之间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的第一导轨35和第二导轨36、在第一导轨35和第二导轨36之间设有分别扣于第一导轨35和第二导轨36上滑行的托台37、在托台37上设有的第一收卷轮38。动力装置05驱动托台37带动第一收卷轮38沿着第一导轨35和第二导轨36滑行。固定收卷装置04包括第一固定架41和在第一固定架41上设有的第二收卷轮42。第一导轨35两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止位块39和压力弹簧310。动力装置05包括在第二导轨36两端分别设有的皮带轮51、在皮带轮51上设有的传动皮带52、在一端的皮带轮51上设有的磁粉制动器53,及在磁粉制动器53上设有的三相异步电机54。第一收卷轮38和第二收卷轮42上的绕线槽均为10组。

工作时,线材在第一收卷轮38和第二收卷轮42之间来回绕线,绕线槽均为10组。设定好第一收卷轮38的张力后,启动三相异步电机54,通过磁粉制动器53带动传动皮带52转动,当固定收卷装置04和移动收卷装置03之间的距离就会不断增大,第一收卷轮38和第二收卷轮42上可储存的线材长度也会加大,从而为后续的线材收卷更换收卷盘腾出时间。另外,在张力稳定的情况下,能保证挤出机能连续工作,无需在换卷的时候停下主机,重新牵引线材,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操作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