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出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838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松散物料的冷却出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出料机。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常需要对松散物料进行高温处理,例如生物质的炭化,需要在炭化转炉中进行高温炭化;而进行高温处理后的物料在出料收集前通常需要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设备通常是在绞龙螺旋输送机外部包覆水冷套,通过在水冷套中通入冷水来使输送机内部降温,从而冷却输送机内部的物料,而采用水冷套的冷却方式冷却效率有限,特别是位于绞龙轴部附近的物料难以得到充分的冷却,为了保证输送机中的物料得到较充分的冷却,通常会降低物料的输送速度,使物料在输送机中停留更长的时间;这样就会降低物料的出料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出料机,解决现有的通过在螺旋输送机外部包覆水冷套的冷却方式存在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冷却出料机,包括外壳、输送装置和冷却装置;

所述外壳形状为圆柱体,所述外壳的轴向与水平方向平行;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主轴和设置在主轴前段的绞龙,所述主轴内部设有密封的容纳腔,所述主轴的始端连接有第一旋转接头,所述主轴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旋转接头;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主轴中段的第一水箱、设置在主轴后段的第二水箱和连接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冷却水管,所述第一水箱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二水箱形状为与第一水箱大小相同的圆环形,所述第一水箱通过管道连通主轴中段,所述第二水箱通过管道连通主轴后段;

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主轴中段至后段之间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抬料板和输送板,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条平行于主轴的横杆,所述横杆位于冷却水管外侧,所述抬料板与主轴的轴向平行,所述输送板与主轴的径向所在平面呈30-60度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冷却出料机结构中,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可转动的中空主轴,主轴两端通过旋转接头来接通冷却水,冷却水在主轴内部流动,使壳体内部的物料得到冷却,在主轴上设置与主轴连通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并在两个水箱之间连接有冷却水管,通过抬料板将物料抬至高处,自由落下,使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与冷却水管充分接触,增大冷却水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使物料得到更加充分且快速的冷却,大大提高了物料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冷却出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外壳;2、输送装置;21、主轴;22、绞龙;23、容纳腔;24、第一旋转接头;25、第二旋转接头;26、抬料板;27、输送板;3、冷却装置;31、第一水箱;32、第二水箱;33、冷却水管;34、水冷套;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基座;7、链轮;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中空的主轴通过旋转接头通冷却水,通过在主轴上设置水箱和冷却水管使壳体内的物料降温,通过抬料板将物料抬至高处,自由落下,使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与冷却水管充分接触。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却出料机,包括外壳1、输送装置2和冷却装置3;

所述外壳1形状为圆柱体,所述外壳1的轴向与水平方向平行;

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主轴21和设置在主轴21前段的绞龙22,所述主轴21内部设有密封的容纳腔23,所述主轴21的始端连接有第一旋转接头24,所述主轴21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旋转接头25;

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设置在主轴21中段的第一水箱31、设置在主轴21后段的第二水箱32和连接第一水箱31和第二水箱32的冷却水管33,所述第一水箱31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二水箱32形状为与第一水箱31大小相同的圆环形,所述第一水箱31通过管道连通主轴21中段,所述第二水箱32通过管道连通主轴21后段;

所述输送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主轴21中段至后段之间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抬料板26和输送板27,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条平行于主轴21的横杆,所述横杆位于冷却水管33外侧,所述抬料板26与主轴21的轴向平行,所述输送板27与主轴21的径向所在平面呈30-60度角。

上述冷却出料机的工作原理说明:将经过高温处理的松散物料从外壳1始端的进料处投入,物料被主轴21前端的绞龙22输送至主轴21中段,通过主轴21转动,带动支撑架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架上连接的抬料板26和输送板27移动,抬料板26不断将物料抬至高处,然后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会接触主轴21以及冷却水管33,使物料得到冷却,物料在输送板27的作用下缓慢向主轴21末端移动,最终由外壳1末端的出料处流出;在输送物料过程中,冷却水先由第一旋转接头24通入主轴21内腔,再通过水管进入第一水箱31,通过冷却水管33流经壳体内的中后段,进入第二水箱32,再通过水管流进主轴21内腔,经由主轴21末端的第二旋转接头25排出。

上述冷却出料机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冷却出料机结构中,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可转动的中空主轴21,主轴21两端通过旋转接头来接通冷却水,冷却水在主轴21内部流动,使壳体内部的物料得到冷却,在主轴21上设置与主轴21连通的第一水箱31和第二水箱32,并在两个水箱之间连接有冷却水管33,通过抬料板26将物料抬至高处,自由落下,使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与冷却水管33充分接触,增大冷却水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使物料得到更加充分且快速的冷却,大大提高了物料的冷却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出料机结构中,所述冷却装置3还包括水冷套34,所述水冷套34套设在外壳1的外表面。

在外壳1外表面包覆一层水冷套34,进一步提高松散物料的冷却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出料机结构中,所述水冷套34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水管连接于第二旋转接头25,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于冷却水池。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出料机结构中,所述第一旋转接头24通过水管连接于冷却水池。

冷却水由冷却水池引出,依次主轴21、第一水箱31、冷却水管33、第二水箱32、主轴21和水冷套34,最终进入冷却水池,使冷却水得到循环利用,更加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出料机结构中,所述主轴21的始端设置有第一轴承4,所述主轴21的始端通过第一轴承4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座6。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出料机结构中,所述主轴21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轴承5,所述主轴21的末端通过第二轴承5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座6。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出料机结构中,所述冷却水管33与主轴21的轴向平行。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出料机结构中,所述主轴21的始端设置有链轮7,所述链轮7通过链条连接电机。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出料机结构中,所述链轮7为双排链轮7。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出料机结构中,所述主轴21与外壳1的端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8。

实施例1

一种冷却出料机,包括外壳1、输送装置2和冷却装置3;所述外壳1形状为圆柱体,所述外壳1的轴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主轴21和设置在主轴21前段的绞龙22,所述主轴21内部设有密封的容纳腔23,所述主轴21的始端连接有第一旋转接头24,所述主轴21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旋转接头25;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设置在主轴21中段的第一水箱31、设置在主轴21后段的第二水箱32和连接第一水箱31和第二水箱32的冷却水管33,所述第一水箱31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二水箱32形状为与第一水箱31大小相同的圆环形,所述第一水箱31通过管道连通主轴21中段,所述第二水箱32通过管道连通主轴21后段;所述输送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主轴21中段至后段之间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抬料板26和输送板27,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条平行于主轴21的横杆,所述横杆位于冷却水管33外侧,所述抬料板26与主轴21的轴向平行,所述输送板27与主轴21的径向所在平面呈30-60度角;所述冷却装置3还包括水冷套34,所述水冷套34套设在外壳1的外表面;所述水冷套34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水管连接于第二旋转接头25,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于冷却水池;所述第一旋转接头24通过水管连接于冷却水池;所述主轴21的始端设置有第一轴承4,所述主轴21的始端通过第一轴承4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座6;所述主轴21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轴承5,所述主轴21的末端通过第二轴承5可转动地连接于基座6;所述冷却水管33与主轴21的轴向平行;所述主轴21的始端设置有链轮7,所述链轮7通过链条连接电机;所述链轮7为双排链轮7;所述主轴21与外壳1的端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却出料机结构中,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可转动的中空主轴,主轴两端通过旋转接头来接通冷却水,冷却水在主轴内部流动,使壳体内部的物料得到冷却,在主轴上设置与主轴连通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并在两个水箱之间连接有冷却水管,通过抬料板将物料抬至高处,自由落下,使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与冷却水管充分接触,增大冷却水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使物料得到更加充分且快速的冷却,大大提高了物料的冷却效率;在外壳外表面包覆一层水冷套,进一步提高松散物料的冷却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