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载机自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9237发布日期:2018-06-12 21:57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载机自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下转载机推进使用的运输装置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转载机自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产量越来越高,开采水平越来越先进,综采成套设备也越来越重、要求设备的移动时间反而越来越短。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因为转载机随采面的向前移动速度,影响工作进度,有时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

传统的转载机移动方式是:首先在转载机机头前方的顺槽巷道处放置锚固座,然后在锚固座内放置抬起千斤顶,上顶板用木头支撑。然后在锚固座上连接拉移链,拉移链另一头与行程为1.6米的千斤顶连接,千斤顶再和破碎机或转载机槽子连接。需要拉移时先把拉移千斤顶伸长调整位置后,靠拉移千斤顶的收缩拖动转载机沿皮带机机尾轨道向前移动。由于转载机和破碎机重量很大,全靠锚固座上的抬起千斤顶做支撑,拉移千斤顶的收缩来使转载机和破碎机滑动前移,阻力很大,操作起来十分不便,通常需要十多个人,5-6个小时才能完成,十分不安全,时常发生锚固座滑动导致抬起千斤顶倾斜,拉移链崩断等安全事故,而且锚固座无法实现自移。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简便、快捷的自移装置来代替以前的锚固式拉移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转载机自移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推进转载机的目的,既可以降低工作面工人的劳动强度,又能极大地提高转载机的移动速度,实现快速推进工作面的目的,还可以避免发生锚固座滑动导致油缸倾斜、拉移链崩断等安全事故,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载机自移装置,包括锚固支架和推移机构,关键是:所述的锚固支架包括底座和顶梁,底座上方沿左右方向设置有顶梁,顶梁借助支撑架与底座连接并具有升降自由度,推移机构包括水平伸缩机构和用于承载转载机的推移座,水平伸缩机构的前端与底座铰接、后端与推移座铰接。

所述的支撑架包括连杆和具有伸缩自由度的支撑机构,底座包括底板和支撑板,底板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为支撑板,连杆的一端与支撑板铰接并借助锁紧件固连,连杆的另一端与顶梁铰接并借助锁紧件固连,支撑机构的下端与底座铰接、上端与连杆中部铰接。

所述的推移座上开设有螺孔,螺孔处设置有螺栓和螺母,转载机借助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与推移座固定连接。

所述的推移座前端与水平伸缩机构相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两个竖板,两个竖板之间固定有水平轴,水平伸缩机构的后端套装在水平轴上并与水平轴形成转动配合,推移座上固定有连接板和加强板,两个竖板的后端都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后端与加强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推移座后端的中部开设有豁口。

所述的自移装置还包括抬升行走机构,抬升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推移座上端面左右两侧的定位座,每侧都沿前后方向固定有至少两个定位座,每个定位座上都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竖直伸缩机构,竖直伸缩机构位于推移座外侧,竖直伸缩机构的下端固定有行走轮,行走轮借助竖直伸缩机构具有升降自由度。

所述底座的下端面固定有耐磨板。

所述底座的下端面沿前后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燕尾槽,燕尾槽都沿左右方向设置,耐磨板上端面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燕尾条,耐磨板借助燕尾条和燕尾槽的插接配合与底座插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顶梁不接触巷道顶板时,利用转载机和推移座为支点,通过水平伸缩机构的伸出,将锚固支架向前推移一个步距;在需要移动转载机时,首先使顶梁升高并与巷道顶板接触顶紧,使锚固支架被夹紧固定,然后利用锚固支架作为支点,通过水平伸缩机构的收缩,将转载机和推移座向前拉一个步距;然后降低顶梁,使顶梁与巷道顶板分离,然后利用转载机和推移座为支点,通过水平伸缩机构的伸出,再次将锚固支架向前推移一个步距,如此重复即可实现转载机的自移。由于向前拉动推移座和转载机时,锚杆支架被夹紧固定在巷道顶板与地面之间,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工作面工人的劳动强度,锚杆支架、水平伸缩机构和推移座的配合,能极大地提高转载机的移动速度,可以实现快速推进工作面的目的,还可以避免发生锚固座滑动导致油缸倾斜、拉移链崩断等安全事故,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顶梁被降低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抬升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顶梁,2代表底座,3代表水平伸缩机构,4代表推移座,5代表连杆,6代表支撑机构,7代表螺孔,8代表竖板,9代表水平轴,10代表连接板,11代表加强板,12代表豁口,13代表定位座,14代表竖直伸缩机构,15代表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转载机自移装置,包括锚固支架和推移机构,所述的锚固支架包括底座2和顶梁1,底座2上方沿左右方向设置有顶梁1,顶梁1借助支撑架与底座2连接并具有升降自由度,推移机构包括水平伸缩机构3和用于承载转载机的推移座4,水平伸缩机构3的前端与底座2铰接、后端与推移座4铰接。水平伸缩机构3优选使用液压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具有自锁功能。

在顶梁不接触巷道顶板时,利用转载机和推移座4为支点,通过水平伸缩机构3的伸出,将锚固支架向前推移一个步距;在需要移动转载机时,首先利用支撑架使顶梁1升高并与巷道顶板接触顶紧,如图1所示,使锚固支架被夹紧固定,然后利用锚固支架作为支点,通过水平伸缩机构3的收缩,将转载机和推移座4向前拉一个步距;然后利用支撑架降低顶梁1,使顶梁1与巷道顶板分离,如图3所示,然后利用转载机和推移座4为支点,通过水平伸缩机构3的伸出,再次将锚固支架向前推移一个步距,如此重复即可实现转载机的自移。由于向前拉动推移座4和转载机时,锚杆支架被夹紧固定在巷道顶板与地面之间,借助了外力,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工作面工人的劳动强度,锚杆支架、水平伸缩机构3和推移座4的配合,能极大地提高转载机的移动速度,可以实现快速推进工作面的目的。还可以避免发生锚固座滑动导致油缸倾斜、拉移链崩断等安全事故,安全可靠。为了增大锚固支架与巷道顶板的接触面积,顶梁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支撑架的数量与顶梁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架包括连杆5和具有伸缩自由度的支撑机构6,支撑机构6优选使用千斤顶,底座2包括底板和支撑板,底板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为支撑板,连杆5的一端与支撑板铰接并借助锁紧件固连,连杆5的另一端与顶梁1铰接并借助锁紧件固连,支撑机构6的下端与底座2铰接、上端与连杆5中部铰接,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可靠,稳定性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推移座4上开设有螺孔7,螺孔7处设置有螺栓和螺母,转载机借助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与推移座4固定连接,将转载机固定在推移座4上,可以防止推移座4前进过程中转载机在推移座4上移动,可以降低安全隐患,而且螺纹连接,拆装方便快捷。螺栓上套装有弹性垫圈,弹性垫圈位于螺母和推移座4之间,可以避免拆装螺母时对推移座4产生磨损。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推移座4前端与水平伸缩机构3相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两个竖板8,两个竖板8之间固定有水平轴9,水平伸缩机构3的后端套装在水平轴9上并与水平轴9形成转动配合,推移座4上固定有连接板10和加强板11,两个竖板8的后端都与连接板10固定连接,连接板10的后端与加强板11固定连接。连接板10和加强板11起到加强作用,使得竖板8与推移座4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推移座4后端的中部开设有豁口12,在确保推移座4具有足够大的强度来承载转载机的前提下,开设豁口12可以减小推移座4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推移座4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自移装置还包括抬升行走机构,抬升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推移座4上端面左右两侧的定位座13,每侧都沿前后方向固定有至少两个定位座13,每个定位座13上都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竖直伸缩机构14,竖直伸缩机构14优选使用千斤顶,竖直伸缩机构14位于推移座4外侧,竖直伸缩机构14的下端固定有行走轮15,行走轮15借助竖直伸缩机构14具有升降自由度。当水平伸缩机构3推动锚固支架向前移动时,竖直伸缩机构14处于收缩状态,行走轮15下端面位于推移座4下端面的上方,不会影响推移座4作为支点使用;当推移座4和转载机需要向前移动时,首先使竖直伸缩机构14伸长,行走轮15下降与地面接触,然后使竖直伸缩机构14继续伸长,直至推移座4被抬升脱离地面,然后水平伸缩机构3收缩,将转载机和推移座4向前拉一个步距,利用行走轮15可以大大减小推移座4向前移动时的摩擦力,更加省时省力。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底座2的下端面固定有耐磨板,避免底座2直接与地面接触而被磨损,耐磨板磨损后直接将耐磨板从底座2上拆卸下来换上新的即可,不用拆装固定在底座2上的各个部件,省时省力。底座2的下端面沿前后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燕尾槽,燕尾槽都沿左右方向设置,耐磨板上端面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燕尾条,耐磨板借助燕尾条和燕尾槽的插接配合与底座2插接固定,拆装耐磨板时更加方便快捷,另外燕尾槽的长度方向与底座2的行进方向垂直设置,所以将耐磨板插装到底座2上后牢固可靠,其中,耐磨板的厚度为8-15mm且优选为12,使耐磨板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燕尾槽的深度为6-10mm且优选为8mm,在不影响底座2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耐磨板与底座2之间的接触面积,插接更加牢固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