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5523发布日期:2018-06-30 03:29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水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罐,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循环水罐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存储设备,它不光能够储存各种料液,同时也能够起到循环和缓冲及混合料液的作用,往往大多数循环水罐内部没有多余的部件,只是一个带有进出口的空罐,起不到很好的均匀分布混合料液的作用,特别是料液在出罐后进入下一工序冰机冷却时,由于料液在水罐内混合不均匀,使得水罐出口处料液温度波动频繁,造成冰机负荷运行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增加了能耗,不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循环水罐,采用本实用新型,大大的提高了料液在循环水罐中的混合效果,稳定了循环水罐出口温度和冰机负荷。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水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设有纵向隔板I,将罐体分为冷流体区域和热流体区域,冷流体区域和热流体区域上均分别设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热流体区域内靠近流体进口端横向设置两列折流方向相反的折流板,热流体区域中间位置从下至上依次横向设置隔板II和隔板III。

具体使用时,其他装置内的流体首先通过热流体区域上的流体进口进入热流体区域,然后依次经过两列折流方向相反的折流板,由于两列折流板折流方向相反,当流体流经两列折流板时产生两次流动变向和分流混合,使得进入循环水罐中的流体与原有料液充分接触混合;当流体流经两列折流板之后,在隔板II、隔板III与折流板之间的区域进行充分混合,当罐体内的料液上涨到一定程度时漫过底层隔板II进行流体再分布,再一次促进了料液的混合,当罐体内料液继续上涨到一定程度时,隔板III也起到分布流体混合的作用,从而使得循环水罐体内流体充分混合后从热流体区域的流体出口送出至冰机,达到了均匀混合稳定冰机负荷的作用。经过冰机冷却的流体再通过流体区域的进口进入冷流体区域,然后从冷流体区域的流体出口排出进入后续其他装置进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热流体区域的流体进口处连通有一根横管和三个与横管垂直连通的支管,支管均匀排列分布在热流体区域一侧,且伸入到罐体底部,使得进入罐体热流体区域的的流体在初始阶段有良好的流动分布混合效果。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加强混合效果,每列折流板包括横板和与之垂直连接的纵板,相邻纵板之间的距离为250cm-350cm。

两列折流板之间以及第一列折流板距离入口处罐体壁面的间距均为800cm-1200cm。

隔板II设置在罐体底部,隔板II和隔板III的间距为200cm到400cm。

所述隔板I的高度低于罐体高度。当其他装置出故障了,流体流回来,热流体区域装不下时可以流到冷流体区域里,起到暂时储存流体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冷流体区域的体积为热流体区域体积的1/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灵活,大大的提高了料液的混合效果,稳定冰机负荷,排出隐患并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隔板I,3、冷流体区域,4、热流体区域,5、流体进口,6、流体出口,7、折流板,8、隔板II,9、隔板III,10、横管,11、支管,12、横板,13、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循环水罐,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有纵向隔板I2,将罐体1分为冷流体区域3和热流体区域4,冷流体区域3和热流体区域4上均分别设有流体进口5和流体出口6;所述热流体区域4内靠近流体进口5端横向设置两列折流方向相反的折流板7,热流体区域4中间位置从下至上依次横向设置隔板II8和隔板III9。

所述热流体区域4的流体进口5处连通有一根横管10和三个与横管10垂直连通的支管11,支管11均匀排列分布在热流体区域4一侧,且伸入到罐体1底部。

每列折流板7包括横板12和与之垂直连接的纵板13,相邻纵板13之间的距离为250cm-350cm。

两列折流板7之间以及第一列折流板7距离入口处罐体壁面的间距均为800cm-1200cm。

隔板II8设置在罐体1底部,隔板II8和隔板III9的间距为200cm到400cm。

所述隔板I2的高度低于罐体1高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